第398章 幫助八路軍?
亮劍:一個旅我就敢打太原 作者:沈禹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央軍?”
“鬼子在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兩個師團都撤走了,北上進入我們的根據地掃蕩了!”
“怎麽能說鬼子這次的目的是中條山的中央軍呢?”
趙剛滿臉不解的表情,向武陽問道,不知道他是怎麽判斷出來鬼子這次的目的是中條山那邊的中央軍的。
“我也不是特別確定,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我們現在還是多關注進入到我們根據地內的小鬼子吧。”
“要是小鬼子這次的目標真的是中央軍,那對我們來說再好不過了!”
武陽說完之後看著李雲龍和趙剛笑了起來。
李雲龍和趙剛也笑了起來,但是把這件事給記在了心裏,之前無論是武陽給到了情報還是判斷都非常的準確,沒有出現過一次差錯。
這一次他們相信武陽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說出鬼子這次的目標不是他們的,肯定也有他自己的判斷,不過根據什麽來判斷的他們就不知道了。
————————
垣曲縣城中央軍駐守中條山指揮部。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在作戰時雙手撐著自己的身體,站在沙盤的邊緣看著沙盤上的地形圖。
沙盤裏麵的中條山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迄豫北濟源、孟縣太行山相連,北靠運城盆地,南瀕滾滾黃河。
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中條山,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為犄角,像是一條巨龍一樣盤踞在黃河邊上,也徹底的把日軍阻隔在了黃河北麵。
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後,國軍向晉東南、晉南及晉西北轉進,進行遊擊作戰。
1938年春,日軍沿同蒲路南下占領了風陵渡,隨著山西各主要關隘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位置愈加重要。
對現在的國家而言來說,占之,即可以此為根據地,瞰製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襲擾敵後,牽製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配合第五戰區、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及第九戰區乃至整個抗日戰場。
就日軍而言,得之,即占據了南進北侵西犯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黃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將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占領區之治安狀況。
由此可見,中條山地區是抗日戰爭時期關係國家安危之重地。
同樣是38年2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加強和鞏固黃河防線、阻擋華北侵華日軍渡河南侵西犯,著令他衛立煌率指揮部進駐中條山建立中條山抗日遊擊根據地。
1938年8月第三軍軍長曾萬鍾將軍率部圍攻盤據於同蒲路南段之侯馬、新絳兩縣之敵第37師團、36師團、20師團及39師團等部後,奉命從聞喜方向轉山區扼守,修築工事,並開展遊擊作戰。
隨後,第38軍軍長孫蔚如將軍、第17軍軍長高桂滋將軍等率部由晉東南向中條山轉進,統一劃歸南路軍衛立煌將軍指揮,組建了第五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總兵士約二十萬人。
從1938年春,日軍占領風陵渡以後至1941年4月,先後發動了十三次中條山戰役,討伐中條山國軍遊擊區,但無一例外,全部都被他們給打了迴去。
算下來他衛立煌也在這中條山駐守三年之久了。
衛立煌目光上移,看向了中條山的北麵,此時沙盤上已經插上了小棋子,把日軍幾個人師團向八路軍根據地進發的路線全部標注了出來。
此時在衛立煌的眼中八路軍根據地在沙盤上麵就像是俎上之肉,等著被日軍的這幾個師團輪流掃蕩,直至全部消滅。
看到這邊之後,衛立煌的眼中露出了一絲的憂傷,臉上的表情也變得難看了起來。
“唉!”
衛立煌重重的的歎了口氣,然後轉身不再看麵前的沙盤。
站在他旁邊的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司令孫蔚如聽到之後,轉身看向了衛立煌。
“司令,為何歎氣啊?”
“現在駐紮在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日軍都撤退了,我們防守中條山的壓力也沒有了,應該高興才是啊!”
衛立煌聽到孫蔚如的話搖了搖頭,無奈的笑了。
相較於他們撤走,我還是希望日軍的這兩個師團就在中條山邊上不要動!”
“他們這次撤走,加上另外幾個師團的兵力,是想要把八路軍全部趕盡殺絕啊!”
“唉!”
衛立煌又歎了一口氣之後就不再說話了。
旁邊孫蔚如聽到衛立煌這話之後,也變的沉默了。
在中央軍,衛立煌和他孫蔚如都是比較欣賞八路軍的。
衛立煌作為第二戰區的副司令長官,按理說八路軍也在第二戰區的戰鬥序列,應該歸屬衛立煌指揮。
但是衛立煌從來沒有給八路軍下過命令,從來不幹預、不奪權、不搞摩擦,經常還同八路軍將領聯絡磋商,協調行動。
在國軍內部,衛立煌也是少有的抗戰派,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的明確表示,凡是抗日的隊伍他都一視同仁。
前幾年麵對日軍頻繁掃蕩,八路軍根據地正值苦難的時候,衛立煌還排除幹擾,頂住壓力給八路軍調撥支援了大批的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
他還曾親自到訪過延安,同八路軍指揮員探討國內抗戰的局勢,並且一次送出一百萬的子彈和一些軍需物資。
現在看到日軍集結兵力,對八路軍根據地進行掃蕩,不免有些感傷。
“多好的部隊,絕對是我們抗日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他們同屬我們第二戰區的戰都序列,不能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日軍給消滅掉了!”
衛立煌說完之後,孫蔚如驚訝的看向了衛立煌。
“司令!”
“您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出手,幫助八路軍度過這次日軍的掃蕩?”
“鬼子在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兩個師團都撤走了,北上進入我們的根據地掃蕩了!”
“怎麽能說鬼子這次的目的是中條山的中央軍呢?”
趙剛滿臉不解的表情,向武陽問道,不知道他是怎麽判斷出來鬼子這次的目的是中條山那邊的中央軍的。
“我也不是特別確定,也可能是我想多了!”
“我們現在還是多關注進入到我們根據地內的小鬼子吧。”
“要是小鬼子這次的目標真的是中央軍,那對我們來說再好不過了!”
武陽說完之後看著李雲龍和趙剛笑了起來。
李雲龍和趙剛也笑了起來,但是把這件事給記在了心裏,之前無論是武陽給到了情報還是判斷都非常的準確,沒有出現過一次差錯。
這一次他們相信武陽也不是平白無故就能說出鬼子這次的目標不是他們的,肯定也有他自己的判斷,不過根據什麽來判斷的他們就不知道了。
————————
垣曲縣城中央軍駐守中條山指揮部。
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在作戰時雙手撐著自己的身體,站在沙盤的邊緣看著沙盤上的地形圖。
沙盤裏麵的中條山西起晉南永濟與陝西相望,東迄豫北濟源、孟縣太行山相連,北靠運城盆地,南瀕滾滾黃河。
境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關隘重疊。中條山,與太行、呂梁、太嶽三山互為犄角,像是一條巨龍一樣盤踞在黃河邊上,也徹底的把日軍阻隔在了黃河北麵。
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後,國軍向晉東南、晉南及晉西北轉進,進行遊擊作戰。
1938年春,日軍沿同蒲路南下占領了風陵渡,隨著山西各主要關隘相繼失守,中條山的戰略位置愈加重要。
對現在的國家而言來說,占之,即可以此為根據地,瞰製豫北晉南,屏蔽洛陽、潼關。進能襲擾敵後,牽製日軍兵力;退可憑險據守,積極防禦,配合第五戰區、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及第九戰區乃至整個抗日戰場。
就日軍而言,得之,即占據了南進北侵西犯的重要\\\"橋頭堡\\\",既可渡黃河南下問津隴海、侵奪中原;又可北上將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領地相連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華北占領區之治安狀況。
由此可見,中條山地區是抗日戰爭時期關係國家安危之重地。
同樣是38年2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加強和鞏固黃河防線、阻擋華北侵華日軍渡河南侵西犯,著令他衛立煌率指揮部進駐中條山建立中條山抗日遊擊根據地。
1938年8月第三軍軍長曾萬鍾將軍率部圍攻盤據於同蒲路南段之侯馬、新絳兩縣之敵第37師團、36師團、20師團及39師團等部後,奉命從聞喜方向轉山區扼守,修築工事,並開展遊擊作戰。
隨後,第38軍軍長孫蔚如將軍、第17軍軍長高桂滋將軍等率部由晉東南向中條山轉進,統一劃歸南路軍衛立煌將軍指揮,組建了第五集團軍,第四集團軍,總兵士約二十萬人。
從1938年春,日軍占領風陵渡以後至1941年4月,先後發動了十三次中條山戰役,討伐中條山國軍遊擊區,但無一例外,全部都被他們給打了迴去。
算下來他衛立煌也在這中條山駐守三年之久了。
衛立煌目光上移,看向了中條山的北麵,此時沙盤上已經插上了小棋子,把日軍幾個人師團向八路軍根據地進發的路線全部標注了出來。
此時在衛立煌的眼中八路軍根據地在沙盤上麵就像是俎上之肉,等著被日軍的這幾個師團輪流掃蕩,直至全部消滅。
看到這邊之後,衛立煌的眼中露出了一絲的憂傷,臉上的表情也變得難看了起來。
“唉!”
衛立煌重重的的歎了口氣,然後轉身不再看麵前的沙盤。
站在他旁邊的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司令孫蔚如聽到之後,轉身看向了衛立煌。
“司令,為何歎氣啊?”
“現在駐紮在晉城、陽城、沁水一帶的日軍都撤退了,我們防守中條山的壓力也沒有了,應該高興才是啊!”
衛立煌聽到孫蔚如的話搖了搖頭,無奈的笑了。
相較於他們撤走,我還是希望日軍的這兩個師團就在中條山邊上不要動!”
“他們這次撤走,加上另外幾個師團的兵力,是想要把八路軍全部趕盡殺絕啊!”
“唉!”
衛立煌又歎了一口氣之後就不再說話了。
旁邊孫蔚如聽到衛立煌這話之後,也變的沉默了。
在中央軍,衛立煌和他孫蔚如都是比較欣賞八路軍的。
衛立煌作為第二戰區的副司令長官,按理說八路軍也在第二戰區的戰鬥序列,應該歸屬衛立煌指揮。
但是衛立煌從來沒有給八路軍下過命令,從來不幹預、不奪權、不搞摩擦,經常還同八路軍將領聯絡磋商,協調行動。
在國軍內部,衛立煌也是少有的抗戰派,他曾在公開場合多次的明確表示,凡是抗日的隊伍他都一視同仁。
前幾年麵對日軍頻繁掃蕩,八路軍根據地正值苦難的時候,衛立煌還排除幹擾,頂住壓力給八路軍調撥支援了大批的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
他還曾親自到訪過延安,同八路軍指揮員探討國內抗戰的局勢,並且一次送出一百萬的子彈和一些軍需物資。
現在看到日軍集結兵力,對八路軍根據地進行掃蕩,不免有些感傷。
“多好的部隊,絕對是我們抗日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他們同屬我們第二戰區的戰都序列,不能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日軍給消滅掉了!”
衛立煌說完之後,孫蔚如驚訝的看向了衛立煌。
“司令!”
“您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出手,幫助八路軍度過這次日軍的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