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殲-5戰鬥機!
亮劍:一個旅我就敢打太原 作者:沈禹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買完單兵使用的裝備之後,武陽就開始在係統商城裏麵看起了重型武器。
59式主戰坦克,軍迷心中的五九式殲星艦,就這個了!
武陽看到56式坦克旁邊的59式主戰坦克之後,心中一陣的激動,感到非常的親切。
59式主戰坦克作為我國裝備的第一代主戰坦克,擁有幾十種改進和衍生的型號。
這款坦克是20世紀50年代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並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於1959年開始在部隊列裝。
坦克戰鬥全重36噸,乘員4人采用微型12缸水冷柴油機,標定功率520馬力,最大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
主要武器有一門100毫米線膛炮,戰鬥射速七發每分,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
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車體手部和側麵的裝甲較厚,炮塔承流限行具有良好的抗彈能力。
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裝甲防護和機動性能良好,重量較輕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方便。
59式坦克在中國坦克發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是陸軍裝甲兵的骨幹裝備。
從1963年3月到80年代初,總共生產了59式中型坦克及其改,進型1萬多輛,其中約有6,000輛裝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
直到現在,這些坦克的絕大部分,仍在解放軍裝甲兵裝備序列裏。
看了一下餘額之後,剩餘的錢還足夠的多,武陽直接下單了20輛59式主戰坦克。
有了這些坦克別說是鬼子的甲種師團了,就算是全世界最精銳的部隊打過來,獨立團也絲毫不怵。
買完59式主戰坦克之後,武陽又開始在商城裏麵翻了起來,在最後一格的裝備欄裏麵,看到一個飛機圖標的東西。
剛開始武陽還以為自己是看錯了,點開之後仔細的看了一會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商城裏麵居然更新了殲係列的戰鬥機,而且還是我國仿製的第一代戰鬥機殲-5!
殲-5戰鬥機,是中國沈陽國營112廠在20世紀50年代仿製的單座單發第一代戰鬥機,是中國製造並裝備空軍的的第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
殲-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
是在前蘇聯的米格17f戰鬥機的基礎上,采用單座、單發、機頭進氣、後掠式中單翼布局,機翼為後掠式中單翼布局,後掠角45°,雙梁結構,進一步提升超音速性能。機翼內側為後退式襟翼,外側為副翼,可以使得殲5起降時把機翼可調整不同角度。
從外觀就可看出,殲5的機頭采用的是圓形進氣道,機身為圓形截麵的流線體設計,全金屬半硬殼式構造,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飛行速度快的特點。
起落架為可收放式前三點式起落架計,均為單輪結構。前起落架收入前機身下部的輪艙內,主起落架收入機翼內。
殲5的座艙為密封式單人座艙,采用傳統彈射座椅,可以保證飛行員在緊急情況時迅速安全地脫離飛機。
還配備了一台wp-5型離心式噴氣發動機,能夠提升飛機的飛行性能,具有推力功率比高的特點。
殲5的武器係統主要是則是三門固定機炮,即一門37毫米機炮加兩門23毫米機炮,具有火力兇猛且威力強大的優勢。但是它存在有一個缺陷,就是備彈量比較低,不利於進行爭奪空優的作戰。
殲5完全繼承米格17f戰鬥機的一貫優點,低空機動性能好、火力強大、生存力高。
當然,殲5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它的研製讓新中國能夠掌握噴氣式發動機的設計製造技術,為以後的新型戰鬥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來在殲-5的基礎上,成都飛機廠研製殲-5甲和殲教-5飛機,分別於1964年11月和1966年試飛成功。
殲5的研製成功,標誌著當時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成功躋身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成批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國家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自1956年國產殲5戰鬥機開始批量列裝部隊,成為我人民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在五六十年代屢立戰功,多次擊落、擊傷來犯敵機,為扞衛我神聖領空立下了不朽功勳。
其中在1967年我空軍的殲5戰鬥機編隊,曾通過精妙配合,克服亞音速戰鬥機的裝備劣勢,成功擊落來犯的美軍超音速f4b噴氣式戰鬥機,創造了空戰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武陽兩眼放光的看著商城裏麵出現的殲-5戰鬥機,激動的手都有點抖了起來。
看了一下價格250萬美元一架,也不是很貴,按照武陽現在手裏麵的錢,買個幾十架還是可以的。
但是就在武陽準備下單的時候,想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他也不會開戰鬥機。
武陽之前服役的部隊是一支陸軍部隊,壓根就沒有碰過這玩意啊,更不要說開了。
戰鬥機這玩意可不像坦克,或者其他自動化的裝備,有點基礎摸索著就能開的。
駕駛員必須要經過係統的訓練,隻有熟練的操作了戰鬥機,才能開起來在空中和敵人進行戰鬥。
之前的武器裝備都是買了之後,自己會到隊伍中再教別人,但是這玩意連武陽自己都不會開,更不用說教別人了。
看著裝備欄裏麵的殲-5,武陽也隻好放棄,打算找到飛行員了之後再買。
隨後武陽又在係統的商城裏麵買了三十挺的m2重機槍,100支69式40毫米火箭筒。
69式40毫米火箭筒,也叫40火,配用85毫米超口徑空心裝藥破甲彈,是中國60年代初期在蘇製rpg-7型火箭筒基礎上改進設計的。
59式主戰坦克,軍迷心中的五九式殲星艦,就這個了!
武陽看到56式坦克旁邊的59式主戰坦克之後,心中一陣的激動,感到非常的親切。
59式主戰坦克作為我國裝備的第一代主戰坦克,擁有幾十種改進和衍生的型號。
這款坦克是20世紀50年代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並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於1959年開始在部隊列裝。
坦克戰鬥全重36噸,乘員4人采用微型12缸水冷柴油機,標定功率520馬力,最大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
主要武器有一門100毫米線膛炮,戰鬥射速七發每分,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
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車體手部和側麵的裝甲較厚,炮塔承流限行具有良好的抗彈能力。
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裝甲防護和機動性能良好,重量較輕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方便。
59式坦克在中國坦克發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是陸軍裝甲兵的骨幹裝備。
從1963年3月到80年代初,總共生產了59式中型坦克及其改,進型1萬多輛,其中約有6,000輛裝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
直到現在,這些坦克的絕大部分,仍在解放軍裝甲兵裝備序列裏。
看了一下餘額之後,剩餘的錢還足夠的多,武陽直接下單了20輛59式主戰坦克。
有了這些坦克別說是鬼子的甲種師團了,就算是全世界最精銳的部隊打過來,獨立團也絲毫不怵。
買完59式主戰坦克之後,武陽又開始在商城裏麵翻了起來,在最後一格的裝備欄裏麵,看到一個飛機圖標的東西。
剛開始武陽還以為自己是看錯了,點開之後仔細的看了一會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商城裏麵居然更新了殲係列的戰鬥機,而且還是我國仿製的第一代戰鬥機殲-5!
殲-5戰鬥機,是中國沈陽國營112廠在20世紀50年代仿製的單座單發第一代戰鬥機,是中國製造並裝備空軍的的第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
殲-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
是在前蘇聯的米格17f戰鬥機的基礎上,采用單座、單發、機頭進氣、後掠式中單翼布局,機翼為後掠式中單翼布局,後掠角45°,雙梁結構,進一步提升超音速性能。機翼內側為後退式襟翼,外側為副翼,可以使得殲5起降時把機翼可調整不同角度。
從外觀就可看出,殲5的機頭采用的是圓形進氣道,機身為圓形截麵的流線體設計,全金屬半硬殼式構造,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飛行速度快的特點。
起落架為可收放式前三點式起落架計,均為單輪結構。前起落架收入前機身下部的輪艙內,主起落架收入機翼內。
殲5的座艙為密封式單人座艙,采用傳統彈射座椅,可以保證飛行員在緊急情況時迅速安全地脫離飛機。
還配備了一台wp-5型離心式噴氣發動機,能夠提升飛機的飛行性能,具有推力功率比高的特點。
殲5的武器係統主要是則是三門固定機炮,即一門37毫米機炮加兩門23毫米機炮,具有火力兇猛且威力強大的優勢。但是它存在有一個缺陷,就是備彈量比較低,不利於進行爭奪空優的作戰。
殲5完全繼承米格17f戰鬥機的一貫優點,低空機動性能好、火力強大、生存力高。
當然,殲5仍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它的研製讓新中國能夠掌握噴氣式發動機的設計製造技術,為以後的新型戰鬥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來在殲-5的基礎上,成都飛機廠研製殲-5甲和殲教-5飛機,分別於1964年11月和1966年試飛成功。
殲5的研製成功,標誌著當時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成功躋身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成批生產噴氣式戰鬥機的國家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自1956年國產殲5戰鬥機開始批量列裝部隊,成為我人民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在五六十年代屢立戰功,多次擊落、擊傷來犯敵機,為扞衛我神聖領空立下了不朽功勳。
其中在1967年我空軍的殲5戰鬥機編隊,曾通過精妙配合,克服亞音速戰鬥機的裝備劣勢,成功擊落來犯的美軍超音速f4b噴氣式戰鬥機,創造了空戰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武陽兩眼放光的看著商城裏麵出現的殲-5戰鬥機,激動的手都有點抖了起來。
看了一下價格250萬美元一架,也不是很貴,按照武陽現在手裏麵的錢,買個幾十架還是可以的。
但是就在武陽準備下單的時候,想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他也不會開戰鬥機。
武陽之前服役的部隊是一支陸軍部隊,壓根就沒有碰過這玩意啊,更不要說開了。
戰鬥機這玩意可不像坦克,或者其他自動化的裝備,有點基礎摸索著就能開的。
駕駛員必須要經過係統的訓練,隻有熟練的操作了戰鬥機,才能開起來在空中和敵人進行戰鬥。
之前的武器裝備都是買了之後,自己會到隊伍中再教別人,但是這玩意連武陽自己都不會開,更不用說教別人了。
看著裝備欄裏麵的殲-5,武陽也隻好放棄,打算找到飛行員了之後再買。
隨後武陽又在係統的商城裏麵買了三十挺的m2重機槍,100支69式40毫米火箭筒。
69式40毫米火箭筒,也叫40火,配用85毫米超口徑空心裝藥破甲彈,是中國60年代初期在蘇製rpg-7型火箭筒基礎上改進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