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別有洞天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的眼睛裏閃著期待的光:“我真是好奇得很,桂兒在那邊到底幹了些啥好事?”
雖然朱元璋已經從報告裏知道了朱桂的成就,可他更想聽朱標親口講講那些生動的細節,解開心裏的許多謎團。
“好的,父皇,孩兒這就給您講講。”朱標看父親不想提淮西的事,心裏稍微有點失落,但也並沒放棄,想著等爸爸心情好了再說這事。
朱元璋興趣濃濃:“嗯,你說吧。”
朱標整理了一下思路,慢慢地講起來:“我遞完文件後,親自去看望了小十三,發現他正和流民一起,重新蓋代王府呢。”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和百姓一塊兒勞動,挺好。”
接著,他眉頭輕輕皺了起來,發現了裏麵的疑問:“我記得桂兒五個月前就去了大同,那時候還給了他十萬兩銀子修理王府,怎麽到現在才開始幹?”
朱標笑著迴答:“父皇的疑問,也正是我當時的想法。但是背後的原因,肯定會讓父皇吃一驚!”
朱元璋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了:“那你接著說說,為啥拖到現在?”
“其實很簡單,小十三把那筆錢用來造蒸汽機、給老百姓建供暖係統,還有農業大棚了。錢都用來改善百姓生活了,自然就沒錢蓋王府了。”朱標坦白地說著,就算早就知道這事,他還是對朱桂的做法非常敬佩。
第一次聽說這事兒的朱元璋,眼睛猛地睜大,一激動,臉都紅了,大聲笑起來:“好!太好了!桂兒幹得好!他的做法給爹長臉了!我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有個朱桂這麽好的兒子!”
朱元璋心裏樂開了花,接著自誇起來:“桂兒這麽愛護百姓,挺像我的作風,說不定是跟我學的。”
朱標聽了,心裏偷偷嘀咕,怎麽就成了學父皇了?朱桂這關心百姓的樣子,不也是受自己這個當哥的影響嗎?當然,這話隻能埋在心裏,不敢跟父皇爭這功勞。
“既然這樣,我們也不能讓桂兒心寒。”朱元璋想了想,幹脆地下命令:“來人,再給代王朱桂十萬兩銀子,讓他蓋王府用。”
“父皇考慮得真周到。”朱標微笑著應和。大同府的見聞告訴他,代王府確實還在建設中,這筆錢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看著高興得不得了的朱元璋,朱標琢磨著機會,準備再提淮西的事。於是,他對朱元璋說:“父皇,不如孩兒帶您去看看那蒸汽機吧。”
朱標上次迴京,已經讓朱桂送了一台小蒸汽機進宮。
“哦?好!我們去看看桂兒弄的寶貝!”朱元璋滿臉喜悅,起身就要走,急著親眼看看那蒸汽機是不是真像報告上說的那麽神奇。
皇宮的臥室安靜又莊嚴,朱標和朱元璋走進臥室旁邊的一個小房間裏。
房間中間擺著一台小巧的蒸汽機,它裝著笨拙的輪子,雖然沒有朱元璋高,但散發出一種讓人不能忽視的工業化氣息。
“這東西……是桂兒造的?!”朱元璋指著那台鐵疙瘩,眼裏滿是不敢相信。
“迴父皇,這是小十三的傑作!”朱標實話實說,“小十三叫它小型蒸汽機。”
“???”朱元璋一臉迷茫,“小型蒸汽機?”他的腦子好像一下子卡殼了,沒法把這個大家夥和“小型”兩個字聯係起來。
蒸汽機突然響起了哢嚓哢嚓的運轉聲,把朱元璋從沉思中拉了迴來。
他不再糾結大小的問題,轉而圍著蒸汽機仔細查看,摸摸這裏,碰碰那裏,最後發出一聲讚歎:“真有意思!這寶貝真是太有意思了!真想知道桂兒是怎麽搗鼓出來的!”
朱標適時接話:“因為小十三是個天才!這全是他自己搞出來的!”
知道這一切都是朱桂一個人的手筆,朱元璋的眼裏更加驚訝。
正當朱元璋還想深入了解時,他突然發現自己額頭冒汗,全身暖烘烘的,就像站在火爐旁,不得不脫掉厚重的龍袍。
“有點熱。”他邊說邊把龍袍丟給旁邊的侍從,嘴角掛著笑。
可是話音未落,朱元璋心裏突然起了疑:正值寒冷的冬天,就算是屋子裏也不至於熱成這樣,要脫衣服解涼吧?
“是它搞的鬼!”朱元璋的目光又迴到了小型蒸汽機上。朱標說過,這蒸汽機還能供暖!
“蒸汽機還能供暖?簡直不敢相信!”朱元璋盯著眼前的鋼鐵家夥,想起小時候的嚴寒,不由感慨:“要是當年我們有這蒸汽機取暖,也許很多人就不會凍死了。”
這一絲哀傷很快就變成了堅定的決心。
現在有了朱桂的蒸汽機,一切都還不晚。
隻要能在全國推廣開來,將來的大明朝百姓就不必再受嚴寒之苦。
正當朱元璋對將來充滿期待時,朱標輕聲笑了:“父皇不知道,供暖隻是蒸汽機眾多功能中最不起眼的一項。”
朱元璋驚訝極了——能救無數人在嚴冬的功能,竟然隻是九牛一毛?
“小十三說,蒸汽機最大的用處是改變整個時代!”朱標雖然不明白意思,但忠實轉達了朱桂的話。
朱元璋聽了倒吸一口冷氣,朱桂竟有改天換地的宏圖大誌!
這份勇氣叫人歎服。
他越來越期待,自己的十三兒子會怎樣書寫新的曆史。
經過朱桂一係列創新的洗禮,朱元璋對朱桂的期望已經排到了所有皇子中的前三。
“父皇,蒸汽機看的差不多了,我們去看看農業大棚吧。”朱標適時提議,想讓朱元璋的心情更上一層樓。
畢竟,對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來說,種田有著特別的意義。
“農業大棚?那必須得看看!”一說到“農”字,朱元璋就想起了過去,語氣中滿是激動。
兩人離開了臥室,在朱標的帶領下,來到了農業大棚前。
“有點像行軍帳篷,但要長一些。”朱元璋遠遠看見大棚,做出了評價。
不過,他對這樣拉長的帳篷能在冬天種菜表示懷疑,覺得這好像有點自欺欺人。
雖然朱元璋已經從報告裏知道了朱桂的成就,可他更想聽朱標親口講講那些生動的細節,解開心裏的許多謎團。
“好的,父皇,孩兒這就給您講講。”朱標看父親不想提淮西的事,心裏稍微有點失落,但也並沒放棄,想著等爸爸心情好了再說這事。
朱元璋興趣濃濃:“嗯,你說吧。”
朱標整理了一下思路,慢慢地講起來:“我遞完文件後,親自去看望了小十三,發現他正和流民一起,重新蓋代王府呢。”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和百姓一塊兒勞動,挺好。”
接著,他眉頭輕輕皺了起來,發現了裏麵的疑問:“我記得桂兒五個月前就去了大同,那時候還給了他十萬兩銀子修理王府,怎麽到現在才開始幹?”
朱標笑著迴答:“父皇的疑問,也正是我當時的想法。但是背後的原因,肯定會讓父皇吃一驚!”
朱元璋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了:“那你接著說說,為啥拖到現在?”
“其實很簡單,小十三把那筆錢用來造蒸汽機、給老百姓建供暖係統,還有農業大棚了。錢都用來改善百姓生活了,自然就沒錢蓋王府了。”朱標坦白地說著,就算早就知道這事,他還是對朱桂的做法非常敬佩。
第一次聽說這事兒的朱元璋,眼睛猛地睜大,一激動,臉都紅了,大聲笑起來:“好!太好了!桂兒幹得好!他的做法給爹長臉了!我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有個朱桂這麽好的兒子!”
朱元璋心裏樂開了花,接著自誇起來:“桂兒這麽愛護百姓,挺像我的作風,說不定是跟我學的。”
朱標聽了,心裏偷偷嘀咕,怎麽就成了學父皇了?朱桂這關心百姓的樣子,不也是受自己這個當哥的影響嗎?當然,這話隻能埋在心裏,不敢跟父皇爭這功勞。
“既然這樣,我們也不能讓桂兒心寒。”朱元璋想了想,幹脆地下命令:“來人,再給代王朱桂十萬兩銀子,讓他蓋王府用。”
“父皇考慮得真周到。”朱標微笑著應和。大同府的見聞告訴他,代王府確實還在建設中,這筆錢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看著高興得不得了的朱元璋,朱標琢磨著機會,準備再提淮西的事。於是,他對朱元璋說:“父皇,不如孩兒帶您去看看那蒸汽機吧。”
朱標上次迴京,已經讓朱桂送了一台小蒸汽機進宮。
“哦?好!我們去看看桂兒弄的寶貝!”朱元璋滿臉喜悅,起身就要走,急著親眼看看那蒸汽機是不是真像報告上說的那麽神奇。
皇宮的臥室安靜又莊嚴,朱標和朱元璋走進臥室旁邊的一個小房間裏。
房間中間擺著一台小巧的蒸汽機,它裝著笨拙的輪子,雖然沒有朱元璋高,但散發出一種讓人不能忽視的工業化氣息。
“這東西……是桂兒造的?!”朱元璋指著那台鐵疙瘩,眼裏滿是不敢相信。
“迴父皇,這是小十三的傑作!”朱標實話實說,“小十三叫它小型蒸汽機。”
“???”朱元璋一臉迷茫,“小型蒸汽機?”他的腦子好像一下子卡殼了,沒法把這個大家夥和“小型”兩個字聯係起來。
蒸汽機突然響起了哢嚓哢嚓的運轉聲,把朱元璋從沉思中拉了迴來。
他不再糾結大小的問題,轉而圍著蒸汽機仔細查看,摸摸這裏,碰碰那裏,最後發出一聲讚歎:“真有意思!這寶貝真是太有意思了!真想知道桂兒是怎麽搗鼓出來的!”
朱標適時接話:“因為小十三是個天才!這全是他自己搞出來的!”
知道這一切都是朱桂一個人的手筆,朱元璋的眼裏更加驚訝。
正當朱元璋還想深入了解時,他突然發現自己額頭冒汗,全身暖烘烘的,就像站在火爐旁,不得不脫掉厚重的龍袍。
“有點熱。”他邊說邊把龍袍丟給旁邊的侍從,嘴角掛著笑。
可是話音未落,朱元璋心裏突然起了疑:正值寒冷的冬天,就算是屋子裏也不至於熱成這樣,要脫衣服解涼吧?
“是它搞的鬼!”朱元璋的目光又迴到了小型蒸汽機上。朱標說過,這蒸汽機還能供暖!
“蒸汽機還能供暖?簡直不敢相信!”朱元璋盯著眼前的鋼鐵家夥,想起小時候的嚴寒,不由感慨:“要是當年我們有這蒸汽機取暖,也許很多人就不會凍死了。”
這一絲哀傷很快就變成了堅定的決心。
現在有了朱桂的蒸汽機,一切都還不晚。
隻要能在全國推廣開來,將來的大明朝百姓就不必再受嚴寒之苦。
正當朱元璋對將來充滿期待時,朱標輕聲笑了:“父皇不知道,供暖隻是蒸汽機眾多功能中最不起眼的一項。”
朱元璋驚訝極了——能救無數人在嚴冬的功能,竟然隻是九牛一毛?
“小十三說,蒸汽機最大的用處是改變整個時代!”朱標雖然不明白意思,但忠實轉達了朱桂的話。
朱元璋聽了倒吸一口冷氣,朱桂竟有改天換地的宏圖大誌!
這份勇氣叫人歎服。
他越來越期待,自己的十三兒子會怎樣書寫新的曆史。
經過朱桂一係列創新的洗禮,朱元璋對朱桂的期望已經排到了所有皇子中的前三。
“父皇,蒸汽機看的差不多了,我們去看看農業大棚吧。”朱標適時提議,想讓朱元璋的心情更上一層樓。
畢竟,對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來說,種田有著特別的意義。
“農業大棚?那必須得看看!”一說到“農”字,朱元璋就想起了過去,語氣中滿是激動。
兩人離開了臥室,在朱標的帶領下,來到了農業大棚前。
“有點像行軍帳篷,但要長一些。”朱元璋遠遠看見大棚,做出了評價。
不過,他對這樣拉長的帳篷能在冬天種菜表示懷疑,覺得這好像有點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