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斷不會輕饒!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就是朱桂在稅收上沒有作假。
大同府半年的稅收真的有五百五十萬!
如果真能如此,自然不會被廢。
但可能嗎?
僅僅想想,朱標就覺得這個數字太不可思議!
這次朱桂麵對的是怒氣衝衝的朱元璋,篡改稅收,保住王位幾乎不可能。
但對朱標而言,無論朱元璋如何處置朱桂,那都是朱家的家務事。
外人沒資格插手!
更沒資格看熱鬧!
就在這時,朱標正欲拒絕廢藩派官員的請求,一名錦衣衛匆匆跑進大殿。
“報!陛下聖旨到!”
錦衣衛此言一出,
朱標心中頓時緊張起來。
朝堂上,廢藩派的官員個個麵露喜色。
在他們看來,
這道聖旨肯定是廢除朱桂藩王之位的命令!
畢竟篡改稅收是重罪,朱元璋斷不會輕饒!
\"兒臣領旨!”
“微臣等領旨!”
朱標及眾官員皆恭敬接旨。
隨後,那身著華麗錦衣的衛士朗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經調查證實,大同府稅收確係屬實,此前有宵小之徒誣蔑代王,朕甚怒,標兒你需妥善處理,務必恢複代王名譽。欽此!”
這話簡單直白,是朱元璋一貫的風格。
然而,在文武百官耳中,卻如平地驚雷,震得人心驚膽戰!
眾人皆瞠目結舌,唿吸急促,朱標與全體官員均感震驚!
那些主張削藩的大臣,臉色更是難看至極,如同吞了苦果!
這未免太過不可思議了吧?!
大同府的稅收竟然真的沒問題?!
朱桂管理大同府不過半年,竟實實在在收上來五百五十萬兩白銀的稅款?!
戶部尚書聞此聖旨內容,驚訝得幾乎呆滯!
作為掌管大明國庫之人,他深知斂財不易。
可朱桂僅憑小小的大同府,短短半年間便征得五百萬兩白銀之稅!
相比之下,身為帝國統治者,今日國庫收入不過三千萬兩!
這一比較,讓戶部尚書羞愧難當,恨不得立即找個地縫鑽進去!
與此同時,眾官員憶起近期由大同府流傳開來的一個詞——競爭。
得知大同府稅收真實後,
朝廷上下深感競爭的壓力!
晉王府後花園的涼亭內,
晉王朱棡與秦王朱樉相對而坐,一邊品嚐佳肴美酒,好不愜意。
“這日子過得真是舒坦!”
朱棡飲下一盞酒,感歎道。
這段時間,二人借修建鐵路之名,盡情享受。
盡管鐵路進展緩慢,能否行車尚未可知,但於他們而言,隻要動工了,便足以應付朱元璋的考察,意味著任務完成。
若日後火車無法在他們的鐵路上行駛,總有其他借口可尋。
比如火車故障、天氣惡劣、道路狀況不佳等等,反正交差後的問題,與他們無關。
此刻,他們隻願及時享樂!
“父皇已前往大同府,估摸著此時朱桂那小子正被訓斥呢。”
朱棡飲酒之際,想起朱元璋北巡大明引發的轟動,心中竊喜。
此刻,朱棡隻盼著朱桂受責,比自己受到稱讚還要歡喜!
“何止是挨罵!朱桂偽造稅收可是大事,搞不好連王位都不保!”
秦王朱樉則樂嗬嗬地說著。
談及此事,朱樉又笑罵起來:
“說來朱桂也是沒頭腦,造假稅倒也罷了,怎就把大同府半年的稅收誇大到五百五十萬兩?!”
聽聞朱樉之言,朱棡亦放聲大笑:
“原以為朱桂能折騰出這麽多花樣,還算機靈,怎料在稅款上竟如此荒唐?”
二人毫不掩飾對朱桂的嘲諷,
在他們眼中,朱桂所達成的大同府稅收純屬天方夜譚!
畢竟,即便是在他們的封地上,稅收也僅為七八十萬兩白銀。
大同府地處邊陲,環境艱苦,人口稀少,商貿遠未發達。
如何可能突然出現五百多萬兩的稅收?
“之前朱桂給我的壓力還不小,現今好了,隻需等他王位被廢。”
說到此處,朱棡也長長舒了一口氣。
常言道,天災尚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朱桂自誇海口,二位兄長若能借此打壓朱桂,便是順應天命!
“報!晉王殿下,大同府那邊傳來消息啦!”
正當朱棡與朱樉欲舉杯慶祝時,一名家丁小跑而至。
這名家丁本欲傳遞消息,見兩位藩王麵帶喜色,一時遲疑未語。
“大同府的消息?是朱桂被廢為庶人了嗎?”
朱棡並未察覺,滿臉期待地問。
家丁猶豫不決,生怕此時潑冷水會遭責罰。
但見朱棡因自己沉默而不悅,連忙迴答:
“大同府的消息是,陛下已親自核實,那半年五百五十萬的稅款,確有其事!”
啪嗒!
朱棡與朱樉手中的酒杯同時落地。
瞬間,二人麵色煞白!
朱桂竟真的辦到了?
半年,五百五十萬的稅款!
那麽,他們對朱桂的舉報,就成了陷害手足的罪證!
待朱元璋返迴應天府,必會嚴懲不貸!
重罰,逃不掉了!
“該死的朱桂!”
晉王朱棡恨得咬牙切齒。
再來一次處罰,全因朱桂,自己已是第三次被朱元璋懲處!
這一切,都怪朱桂!
若非朱桂瞎搞什麽競爭,哪來這許多麻煩?
年紀輕輕,精力旺盛就了不起嗎?
當個悠哉王爺豈不更好?
何必這麽賣力?!
朱棡腹誹連連。
---
大同府內,
朱元璋、朱桂、朱棣、朱榑父子四人共進晚餐。
望著眼前的三位傑出兒子,朱元璋忽又想起那兩個陷害朱桂的不成器之子。
頓時,怒火中燒。
“朱樉、朱棡這兩個混賬東西亂告狀,差點讓我大明自斷一臂!”
“定要嚴懲不貸!”
朱元璋心念電轉,當即吩咐錦衣衛,“速去,將朱棡、朱樉這兩個混賬帶來見我!”
此言一出,朱棣與朱榑相視搖頭。
咎由自取,此刻無需替他們求情。
朱桂則是微微一笑。
他對二人無甚感情,老父若能加重懲罰,自然最好。
朱樉、朱棡在大同府的這段時日,
朱元璋預備前往參觀朱桂所建的工業區,他要親眼見證! 白天的時候,
朱元璋、朱桂、朱棣和朱榑四位,一塊兒往工業區的方向行進。
大同府半年的稅收真的有五百五十萬!
如果真能如此,自然不會被廢。
但可能嗎?
僅僅想想,朱標就覺得這個數字太不可思議!
這次朱桂麵對的是怒氣衝衝的朱元璋,篡改稅收,保住王位幾乎不可能。
但對朱標而言,無論朱元璋如何處置朱桂,那都是朱家的家務事。
外人沒資格插手!
更沒資格看熱鬧!
就在這時,朱標正欲拒絕廢藩派官員的請求,一名錦衣衛匆匆跑進大殿。
“報!陛下聖旨到!”
錦衣衛此言一出,
朱標心中頓時緊張起來。
朝堂上,廢藩派的官員個個麵露喜色。
在他們看來,
這道聖旨肯定是廢除朱桂藩王之位的命令!
畢竟篡改稅收是重罪,朱元璋斷不會輕饒!
\"兒臣領旨!”
“微臣等領旨!”
朱標及眾官員皆恭敬接旨。
隨後,那身著華麗錦衣的衛士朗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經調查證實,大同府稅收確係屬實,此前有宵小之徒誣蔑代王,朕甚怒,標兒你需妥善處理,務必恢複代王名譽。欽此!”
這話簡單直白,是朱元璋一貫的風格。
然而,在文武百官耳中,卻如平地驚雷,震得人心驚膽戰!
眾人皆瞠目結舌,唿吸急促,朱標與全體官員均感震驚!
那些主張削藩的大臣,臉色更是難看至極,如同吞了苦果!
這未免太過不可思議了吧?!
大同府的稅收竟然真的沒問題?!
朱桂管理大同府不過半年,竟實實在在收上來五百五十萬兩白銀的稅款?!
戶部尚書聞此聖旨內容,驚訝得幾乎呆滯!
作為掌管大明國庫之人,他深知斂財不易。
可朱桂僅憑小小的大同府,短短半年間便征得五百萬兩白銀之稅!
相比之下,身為帝國統治者,今日國庫收入不過三千萬兩!
這一比較,讓戶部尚書羞愧難當,恨不得立即找個地縫鑽進去!
與此同時,眾官員憶起近期由大同府流傳開來的一個詞——競爭。
得知大同府稅收真實後,
朝廷上下深感競爭的壓力!
晉王府後花園的涼亭內,
晉王朱棡與秦王朱樉相對而坐,一邊品嚐佳肴美酒,好不愜意。
“這日子過得真是舒坦!”
朱棡飲下一盞酒,感歎道。
這段時間,二人借修建鐵路之名,盡情享受。
盡管鐵路進展緩慢,能否行車尚未可知,但於他們而言,隻要動工了,便足以應付朱元璋的考察,意味著任務完成。
若日後火車無法在他們的鐵路上行駛,總有其他借口可尋。
比如火車故障、天氣惡劣、道路狀況不佳等等,反正交差後的問題,與他們無關。
此刻,他們隻願及時享樂!
“父皇已前往大同府,估摸著此時朱桂那小子正被訓斥呢。”
朱棡飲酒之際,想起朱元璋北巡大明引發的轟動,心中竊喜。
此刻,朱棡隻盼著朱桂受責,比自己受到稱讚還要歡喜!
“何止是挨罵!朱桂偽造稅收可是大事,搞不好連王位都不保!”
秦王朱樉則樂嗬嗬地說著。
談及此事,朱樉又笑罵起來:
“說來朱桂也是沒頭腦,造假稅倒也罷了,怎就把大同府半年的稅收誇大到五百五十萬兩?!”
聽聞朱樉之言,朱棡亦放聲大笑:
“原以為朱桂能折騰出這麽多花樣,還算機靈,怎料在稅款上竟如此荒唐?”
二人毫不掩飾對朱桂的嘲諷,
在他們眼中,朱桂所達成的大同府稅收純屬天方夜譚!
畢竟,即便是在他們的封地上,稅收也僅為七八十萬兩白銀。
大同府地處邊陲,環境艱苦,人口稀少,商貿遠未發達。
如何可能突然出現五百多萬兩的稅收?
“之前朱桂給我的壓力還不小,現今好了,隻需等他王位被廢。”
說到此處,朱棡也長長舒了一口氣。
常言道,天災尚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朱桂自誇海口,二位兄長若能借此打壓朱桂,便是順應天命!
“報!晉王殿下,大同府那邊傳來消息啦!”
正當朱棡與朱樉欲舉杯慶祝時,一名家丁小跑而至。
這名家丁本欲傳遞消息,見兩位藩王麵帶喜色,一時遲疑未語。
“大同府的消息?是朱桂被廢為庶人了嗎?”
朱棡並未察覺,滿臉期待地問。
家丁猶豫不決,生怕此時潑冷水會遭責罰。
但見朱棡因自己沉默而不悅,連忙迴答:
“大同府的消息是,陛下已親自核實,那半年五百五十萬的稅款,確有其事!”
啪嗒!
朱棡與朱樉手中的酒杯同時落地。
瞬間,二人麵色煞白!
朱桂竟真的辦到了?
半年,五百五十萬的稅款!
那麽,他們對朱桂的舉報,就成了陷害手足的罪證!
待朱元璋返迴應天府,必會嚴懲不貸!
重罰,逃不掉了!
“該死的朱桂!”
晉王朱棡恨得咬牙切齒。
再來一次處罰,全因朱桂,自己已是第三次被朱元璋懲處!
這一切,都怪朱桂!
若非朱桂瞎搞什麽競爭,哪來這許多麻煩?
年紀輕輕,精力旺盛就了不起嗎?
當個悠哉王爺豈不更好?
何必這麽賣力?!
朱棡腹誹連連。
---
大同府內,
朱元璋、朱桂、朱棣、朱榑父子四人共進晚餐。
望著眼前的三位傑出兒子,朱元璋忽又想起那兩個陷害朱桂的不成器之子。
頓時,怒火中燒。
“朱樉、朱棡這兩個混賬東西亂告狀,差點讓我大明自斷一臂!”
“定要嚴懲不貸!”
朱元璋心念電轉,當即吩咐錦衣衛,“速去,將朱棡、朱樉這兩個混賬帶來見我!”
此言一出,朱棣與朱榑相視搖頭。
咎由自取,此刻無需替他們求情。
朱桂則是微微一笑。
他對二人無甚感情,老父若能加重懲罰,自然最好。
朱樉、朱棡在大同府的這段時日,
朱元璋預備前往參觀朱桂所建的工業區,他要親眼見證! 白天的時候,
朱元璋、朱桂、朱棣和朱榑四位,一塊兒往工業區的方向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