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八衛六十四堡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桂的目光在年邁的朱元璋臉上停留了一會,心裏不禁感慨萬千。
老朱恐怕怎麽也想不到,
朱標隻有一年多的時光,就要先老朱一步離開人世了。
到時候,就是白發送黑發的悲慘情景,而大明的政治舞台也將迎來一場大清洗。
這些事情環環相扣,
隻是身處局中的人大多看不清,朱桂卻是已經站在了圈外的那個人。
正當大家談論著家務事時,
錦衣衛來報告:
“陛下,秦王和晉王殿下到了!”
聽說這兩人來了,
朱元璋的怒火立時騰起。
他要教訓這兩個不孝子!
隨著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步入,
氣氛瞬間變得靜悄悄。
就像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這種寂靜往往預示著危機!
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感到自己處境極其危險,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他們萬萬沒想到,
朱桂賺了六千萬兩銀子居然是真的!
這讓他們舉報朱桂的行為看起來就像是無中生有的小人行徑!
還沒等他們多想,
朱元璋冰冷的聲音傳來:
“兩個混賬玩意兒!都給我抬起頭來!”
一聽到這話,本來像受驚的小雞般低著頭的朱棡和朱樉立刻抬起了頭。
哪怕他們已經是藩王,但老朱依然是他們最懼怕的人。
於是,兩人老老實實地接受訓斥!
朱元璋看著麵前嚇得畏畏縮縮的兩人,
又想起他們暗地裏搞小動作對付朱桂,頓時怒不可遏。
“瞧瞧你們那老實巴交的樣子,結果卻做出陷害兄弟朋友的事情,你們是禽獸嗎?!”
朱元璋怒斥二人。
但他覺得還不夠解氣,直接上前給了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每人一腳!
“哎喲!”
朱棡二人被踹倒在地,發出了哀號。
隨後看到老朱那冰冷的臉,也不敢再喊疼,趕緊爬了起來。
麵對暴怒的朱元璋,朱棡和朱樉根本不敢辯解,隻是呆呆地站著。
朱元璋的怒氣未消,繼續訓斥著朱棡二人:
“看看你們倆那德性,整天隻知道躺在王府享受,就不能學學小十三嗎?”
朱元璋說著,當著在場兒子們的麵,指了指朱桂,臉上帶著些許自豪:
“小十三到大同府不過一年,就建了工業區,修路,造城,遷移百姓,還要搞大同府的基礎建設!”
隨即,朱元璋一臉恨鐵不成鋼地看著兩人,連連數落:
“再看看你們兩個?你們一個在西安,一個在太原,哪個地方的基礎不比大同好?結果你們去了十幾年,都幹了些什麽?”
聽著朱元璋透露的信息,
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一臉震驚!
同時,兩人心裏也懵了!
這特麽的!
朱桂這小子什麽時候又修路了?!
還建城?!
還遷徙百姓?!
原來,朱桂不僅賺了六千萬兩銀子是真的,私下裏還幹了這麽多事!
而且這些事情朱棡他們之前完全不知道!
朱桂又背著他們暗中較勁了!真該死!
“唉。”
訓完一頓後,看著不成器的朱棡二人,朱元璋默默地歎了口氣。
自己年歲已高,最忌諱的就是兄弟相殘,現在朱棡二人算是撞槍口上了。
不過,既然朱棡二人能做出這種事,適當的懲罰還是必須的。
朱元璋想了想,宣布了對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的處罰。
朱元璋停頓了一下,接著說:
“罰你們倆一年的俸祿,再閉門思過三個月,我會派錦衣衛盯著你們,就這樣吧,我也懶得罵了,快滾吧。”
朱元璋說著,揮了揮手,像是丟垃圾一樣。
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臉色頓時苦不堪言,這下又要少一年俸祿了。
這樣罰下去,他們倆藩王真的要去喝西北風了!
而這全都是因為無緣無故在藩王間挑起競爭的朱桂!
這讓朱棡二人對朱桂的不滿又增加了一層!
然而,這份不滿他們絲毫也不敢表露出來。
朱棡和朱樉還得擠出笑臉,向朱元璋磕頭謝恩:“謝父皇開恩!”
這一通懲罰下來,朱元璋隨即問朱桂:“小十三,這樣你滿意了嗎?”
平時朱元璋懶得理會別人的意見...
可朱桂不一樣。
現在朱桂是被人誤會的那位,況且在稅收和大同府的建設上有大貢獻。
因此,朱元璋難得地詢問起對他如何處理的意見。
但這話落到朱棡和朱樉耳朵裏,
就像晴天霹靂一樣震驚!
畢竟他們倆曾經對付過朱桂,心裏總有點小九九,現在朱元璋問到對朱桂的處理意見,
萬一朱桂說懲罰太輕,那他們倆豈不是完了?
想到這兒,朱棡和朱樉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一切都按父皇的意思辦。”
朱桂笑著說,並沒有直接迴答。
因為朱桂知道朱元璋絕不會殺了朱棡二人,自己說再多也沒用。
朱桂的這番迴答落到了朱元璋眼裏,
這讓朱元璋對朱桂更加滿意。
畢竟,如果朱桂真的要求加重懲罰,盡管朱元璋會照做,但難免心存芥蒂。
畢竟,這也算是一種骨肉相殘。
朱桂的迴複不傲不急,得勢後並未乘機欺負兄弟,老朱對此十分滿意!
同時,朱元璋也越發遺憾朱桂不是長子。
懲罰了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後,
朱元璋和朱桂幾人吃了些東西,又四處轉了轉,感歎大同府日新月異的變化。
第二天清晨,
朱元璋打算巡視大同的八衛六十四堡。
大同府作為大明九邊之首,極其關鍵,這裏是抵抗草原遊牧民族的重要關卡。
其中,八衛六十四堡更是直麵草原敵人的第一道防線,這裏的任何一個疏漏都不可接受。
朱元璋按計劃路線行進,
很快察覺到了異樣。
與大同府內隨處可見的水泥路不同,
通向八衛六十四堡的道路滿是泥濘!
即使這些是官道,下雨後,即便是官道也免不了遍地爛泥。
“我算是明白了,見識了好的東西,以前常見的就看不上眼了。”
朱元璋下車,親自踏上了泥濘的官道,感慨地說。
朱桂、朱棣和朱榑三人見狀,
也跟著下了車。
雖然雨已停,但地上依舊滿是水坑,人行的路上泥濘不堪。
老朱恐怕怎麽也想不到,
朱標隻有一年多的時光,就要先老朱一步離開人世了。
到時候,就是白發送黑發的悲慘情景,而大明的政治舞台也將迎來一場大清洗。
這些事情環環相扣,
隻是身處局中的人大多看不清,朱桂卻是已經站在了圈外的那個人。
正當大家談論著家務事時,
錦衣衛來報告:
“陛下,秦王和晉王殿下到了!”
聽說這兩人來了,
朱元璋的怒火立時騰起。
他要教訓這兩個不孝子!
隨著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步入,
氣氛瞬間變得靜悄悄。
就像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這種寂靜往往預示著危機!
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感到自己處境極其危險,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他們萬萬沒想到,
朱桂賺了六千萬兩銀子居然是真的!
這讓他們舉報朱桂的行為看起來就像是無中生有的小人行徑!
還沒等他們多想,
朱元璋冰冷的聲音傳來:
“兩個混賬玩意兒!都給我抬起頭來!”
一聽到這話,本來像受驚的小雞般低著頭的朱棡和朱樉立刻抬起了頭。
哪怕他們已經是藩王,但老朱依然是他們最懼怕的人。
於是,兩人老老實實地接受訓斥!
朱元璋看著麵前嚇得畏畏縮縮的兩人,
又想起他們暗地裏搞小動作對付朱桂,頓時怒不可遏。
“瞧瞧你們那老實巴交的樣子,結果卻做出陷害兄弟朋友的事情,你們是禽獸嗎?!”
朱元璋怒斥二人。
但他覺得還不夠解氣,直接上前給了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每人一腳!
“哎喲!”
朱棡二人被踹倒在地,發出了哀號。
隨後看到老朱那冰冷的臉,也不敢再喊疼,趕緊爬了起來。
麵對暴怒的朱元璋,朱棡和朱樉根本不敢辯解,隻是呆呆地站著。
朱元璋的怒氣未消,繼續訓斥著朱棡二人:
“看看你們倆那德性,整天隻知道躺在王府享受,就不能學學小十三嗎?”
朱元璋說著,當著在場兒子們的麵,指了指朱桂,臉上帶著些許自豪:
“小十三到大同府不過一年,就建了工業區,修路,造城,遷移百姓,還要搞大同府的基礎建設!”
隨即,朱元璋一臉恨鐵不成鋼地看著兩人,連連數落:
“再看看你們兩個?你們一個在西安,一個在太原,哪個地方的基礎不比大同好?結果你們去了十幾年,都幹了些什麽?”
聽著朱元璋透露的信息,
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一臉震驚!
同時,兩人心裏也懵了!
這特麽的!
朱桂這小子什麽時候又修路了?!
還建城?!
還遷徙百姓?!
原來,朱桂不僅賺了六千萬兩銀子是真的,私下裏還幹了這麽多事!
而且這些事情朱棡他們之前完全不知道!
朱桂又背著他們暗中較勁了!真該死!
“唉。”
訓完一頓後,看著不成器的朱棡二人,朱元璋默默地歎了口氣。
自己年歲已高,最忌諱的就是兄弟相殘,現在朱棡二人算是撞槍口上了。
不過,既然朱棡二人能做出這種事,適當的懲罰還是必須的。
朱元璋想了想,宣布了對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的處罰。
朱元璋停頓了一下,接著說:
“罰你們倆一年的俸祿,再閉門思過三個月,我會派錦衣衛盯著你們,就這樣吧,我也懶得罵了,快滾吧。”
朱元璋說著,揮了揮手,像是丟垃圾一樣。
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臉色頓時苦不堪言,這下又要少一年俸祿了。
這樣罰下去,他們倆藩王真的要去喝西北風了!
而這全都是因為無緣無故在藩王間挑起競爭的朱桂!
這讓朱棡二人對朱桂的不滿又增加了一層!
然而,這份不滿他們絲毫也不敢表露出來。
朱棡和朱樉還得擠出笑臉,向朱元璋磕頭謝恩:“謝父皇開恩!”
這一通懲罰下來,朱元璋隨即問朱桂:“小十三,這樣你滿意了嗎?”
平時朱元璋懶得理會別人的意見...
可朱桂不一樣。
現在朱桂是被人誤會的那位,況且在稅收和大同府的建設上有大貢獻。
因此,朱元璋難得地詢問起對他如何處理的意見。
但這話落到朱棡和朱樉耳朵裏,
就像晴天霹靂一樣震驚!
畢竟他們倆曾經對付過朱桂,心裏總有點小九九,現在朱元璋問到對朱桂的處理意見,
萬一朱桂說懲罰太輕,那他們倆豈不是完了?
想到這兒,朱棡和朱樉的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一切都按父皇的意思辦。”
朱桂笑著說,並沒有直接迴答。
因為朱桂知道朱元璋絕不會殺了朱棡二人,自己說再多也沒用。
朱桂的這番迴答落到了朱元璋眼裏,
這讓朱元璋對朱桂更加滿意。
畢竟,如果朱桂真的要求加重懲罰,盡管朱元璋會照做,但難免心存芥蒂。
畢竟,這也算是一種骨肉相殘。
朱桂的迴複不傲不急,得勢後並未乘機欺負兄弟,老朱對此十分滿意!
同時,朱元璋也越發遺憾朱桂不是長子。
懲罰了晉王朱棡和秦王朱樉後,
朱元璋和朱桂幾人吃了些東西,又四處轉了轉,感歎大同府日新月異的變化。
第二天清晨,
朱元璋打算巡視大同的八衛六十四堡。
大同府作為大明九邊之首,極其關鍵,這裏是抵抗草原遊牧民族的重要關卡。
其中,八衛六十四堡更是直麵草原敵人的第一道防線,這裏的任何一個疏漏都不可接受。
朱元璋按計劃路線行進,
很快察覺到了異樣。
與大同府內隨處可見的水泥路不同,
通向八衛六十四堡的道路滿是泥濘!
即使這些是官道,下雨後,即便是官道也免不了遍地爛泥。
“我算是明白了,見識了好的東西,以前常見的就看不上眼了。”
朱元璋下車,親自踏上了泥濘的官道,感慨地說。
朱桂、朱棣和朱榑三人見狀,
也跟著下了車。
雖然雨已停,但地上依舊滿是水坑,人行的路上泥濘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