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解決草原的方案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前,朱桂需設法積聚力量。
而今,他麵前就有一個增強實力的良機。
那便是提出解決草原部族問題的方案,並獲得朱元璋的認可。
如此一來,他將擁有三千忠心耿耿的錦衣衛士!
“解決草原的方案……”
宴終人散,酒醉的朱桂被人攙扶迴寢宮,待四下無人,他即刻清醒,思索著破解之策。
曆史上,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的心腹大患。
從前有匈奴、鮮卑,將來亦會有女真等。
即便漢代的雙壁英雄將漠北打得無王庭,使匈奴西逃,
草原依舊矗立。
匈奴之後,總有新的遊牧民族崛起,繼而稱霸。
待他們統一草原,便會覬覦富饒的中原,揮師南下!
中原大地將烽火連天。
思及此,朱桂思路停滯。
因為,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無解難題!
屠殺或驅逐僅是治標不治本。
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
用遊牧製衡遊牧?
李成梁的策略最終卻養肥了滿洲人。
或是全麵開放貿易,以金錢軟化草原鐵騎?
宋朝嚐此法,終遭滅頂。
朱桂一時陷入絕境。
似乎這個任務無法完成。
然而此刻,
朱桂腦中靈光一閃。
既然武力、貿易、分化都不行,
或許可以從精神層麵入手,而非肉體消滅。
想到此處,朱桂豁然開朗,微笑入睡,靜待次日早朝。
一夜平靜。
次日清晨,百官入朝,不同以往的是,代王朱桂也參與了朝議。
處理完日常政務後,
坐在首位的朱元璋提及草原問題,
“如今北元丞相已向我大明稱臣,朕希望有人能提出鞏固草原穩定的方案,大家議議。”
朱元璋深知,北元丞相的降服僅是權宜之計。
但這同樣是大明的機遇。
他欲借此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遊牧問題。
群臣心領神會,未及眾人發言,朱標已起身。
“兒臣有策獻上!”
朱標挺身而出,拱手道。
本欲言者皆頓。
“嗯,標兒說來聽聽。”
朱元璋手肘倚於龍椅扶手上,以手托腮,示意朱標繼續。
朱標稍作遲疑,
先是環視群臣,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草原遊牧,曆來為中原大患。”
“即便中原北征告捷,亦代價慘重,草原數十年乃至百年後,仍能複興。”
“彼時,草原遊牧將再成中原之患。”
眾臣皆點頭。
此理眾人皆知,
但知其理,不代表能解其困。
“太子殿下提及此事,莫非已有對策?”
有臣子發問。
朱標頷首而笑,
“吾有一策,可平草原之患。”
朱標自信滿滿,令諸多臣子眼前一亮,難道真有良策?
隻見朱標續道:
“曆次北伐雖勝,亦傷亡慘重,根由在於對草原的無知。”
“我意在草原中尋找盟友,助其鏟除其他勢力,而我方無需過多介入。”
“實則促使其內鬥,相互消耗,我朝可坐收漁翁之利。”
聞此,群臣反應各異,有人眼前一亮,覺為妙計;有人蹙眉,認為不切實際。
但鑒於此乃朱標所言,無人敢公然反對。
更有甚者,大聲稱讚。
“太子此計甚妙!不費吹灰之力便能使草原自相殘殺!”
“此計絕妙!若能實施,大明便可隔岸觀火矣!”
“太子英明!”
群臣齊聲讚譽朱標。
即便有人存疑,然此舉無害,加之朱標素有賢名,故無人異議。
“標兒意在分化拉攏,以弱擊強。”
朱元璋聽罷,迅速抓住了關鍵點。
此計在政治鬥爭中屢試不爽,朱元璋對此頗為擅長。
用於草原,確有成效。
至少幾十年內,草原將陷於內耗,無暇南顧。
朱標的提議,朱元璋並非未曾考慮,但他認為不妥。
他所求非僅僅是數十年的安寧,
朱元璋要的是草原永久沉默!
隻因他本人無萬全之策,這才公開商討。
“還有其他良策否?”
因此,朱元璋對朱標的提議表現得興致索然,再次詢問。 一看見朱元璋那表情,朱標心裏咯噔一下,暗自歎息,顯然他的建議沒入了老爺子的眼。
而另一邊,晉王朱棡在殿上眼睛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麽轉瞬即逝的機會。
朱標的話不受待見,這莫不是自己的時機?
朱棡略一權衡,便挺身而出,信心滿滿地喊道:“父皇!兒臣倒有個主意!”
朱元璋見狀,心中不由一陣欣慰,孩子們都開始為父皇排憂解難了嘛。
他嘴角含笑,對朱棡說:“哦?那你說來聽聽。若真是個好法子,之前罰你的俸祿,朕不僅悉數歸還,還要另加獎賞!”
朱棡一聽,臉上樂開了花,這可是好買賣!
采納了不僅能找迴麵子,還有額外獎賞,豈不是一舉兩得!
於是他興衝衝地說:“兒臣的想法是這樣的,那些草原上的家夥不就是看咱們中原富裕才一次次南下的麽?咱們可以通過通商,把各類貨物賣給她們。”
“這樣一來,咱們賺了銀子,他們得了貨,也就沒必要南下了。”
朱元璋一聽朱棡這主意,臉立刻沉了下來,那神情仿佛隨時要爆發一般。
全麵通商?
跟誰通去?
草原上哪來的錢買咱們的東西?
怕是見了咱們的好東西,更想搶了吧!
“父皇,您覺得兒臣這主意如何?”朱棡渾然未覺朱元璋的不悅,天真地問道。
“一邊兒去。”朱元璋沒好氣地迴了句。朱棡愣了一下,見父皇臉色更差,隻好灰溜溜地退到一旁。
罵走了朱棡,朱元璋的臉色並未好轉,仍舊為草原問題一籌莫展。
先前問過滿朝文武,竟無人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如今兩個皇子的建議,一個是天方夜譚,另一個也隻是隔靴搔癢,讓朱元璋心頭更加沉重。
這該如何是好?
將來自己百年之後,草原再起風雲,大明還有誰能擋得住那鐵蹄?
正在這當口,朱元璋腦中靈光一閃——朱桂!
自己怎麽忘了問朱桂?
念頭一起,朱元璋的目光立刻投向朱桂,隻見他在群臣之前,臉上帶著淡然的笑意,顯得胸有成竹。
這模樣讓朱元璋眼前一亮,難道朱桂有解決之道?
而今,他麵前就有一個增強實力的良機。
那便是提出解決草原部族問題的方案,並獲得朱元璋的認可。
如此一來,他將擁有三千忠心耿耿的錦衣衛士!
“解決草原的方案……”
宴終人散,酒醉的朱桂被人攙扶迴寢宮,待四下無人,他即刻清醒,思索著破解之策。
曆史上,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的心腹大患。
從前有匈奴、鮮卑,將來亦會有女真等。
即便漢代的雙壁英雄將漠北打得無王庭,使匈奴西逃,
草原依舊矗立。
匈奴之後,總有新的遊牧民族崛起,繼而稱霸。
待他們統一草原,便會覬覦富饒的中原,揮師南下!
中原大地將烽火連天。
思及此,朱桂思路停滯。
因為,他意識到這是一個無解難題!
屠殺或驅逐僅是治標不治本。
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
用遊牧製衡遊牧?
李成梁的策略最終卻養肥了滿洲人。
或是全麵開放貿易,以金錢軟化草原鐵騎?
宋朝嚐此法,終遭滅頂。
朱桂一時陷入絕境。
似乎這個任務無法完成。
然而此刻,
朱桂腦中靈光一閃。
既然武力、貿易、分化都不行,
或許可以從精神層麵入手,而非肉體消滅。
想到此處,朱桂豁然開朗,微笑入睡,靜待次日早朝。
一夜平靜。
次日清晨,百官入朝,不同以往的是,代王朱桂也參與了朝議。
處理完日常政務後,
坐在首位的朱元璋提及草原問題,
“如今北元丞相已向我大明稱臣,朕希望有人能提出鞏固草原穩定的方案,大家議議。”
朱元璋深知,北元丞相的降服僅是權宜之計。
但這同樣是大明的機遇。
他欲借此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遊牧問題。
群臣心領神會,未及眾人發言,朱標已起身。
“兒臣有策獻上!”
朱標挺身而出,拱手道。
本欲言者皆頓。
“嗯,標兒說來聽聽。”
朱元璋手肘倚於龍椅扶手上,以手托腮,示意朱標繼續。
朱標稍作遲疑,
先是環視群臣,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草原遊牧,曆來為中原大患。”
“即便中原北征告捷,亦代價慘重,草原數十年乃至百年後,仍能複興。”
“彼時,草原遊牧將再成中原之患。”
眾臣皆點頭。
此理眾人皆知,
但知其理,不代表能解其困。
“太子殿下提及此事,莫非已有對策?”
有臣子發問。
朱標頷首而笑,
“吾有一策,可平草原之患。”
朱標自信滿滿,令諸多臣子眼前一亮,難道真有良策?
隻見朱標續道:
“曆次北伐雖勝,亦傷亡慘重,根由在於對草原的無知。”
“我意在草原中尋找盟友,助其鏟除其他勢力,而我方無需過多介入。”
“實則促使其內鬥,相互消耗,我朝可坐收漁翁之利。”
聞此,群臣反應各異,有人眼前一亮,覺為妙計;有人蹙眉,認為不切實際。
但鑒於此乃朱標所言,無人敢公然反對。
更有甚者,大聲稱讚。
“太子此計甚妙!不費吹灰之力便能使草原自相殘殺!”
“此計絕妙!若能實施,大明便可隔岸觀火矣!”
“太子英明!”
群臣齊聲讚譽朱標。
即便有人存疑,然此舉無害,加之朱標素有賢名,故無人異議。
“標兒意在分化拉攏,以弱擊強。”
朱元璋聽罷,迅速抓住了關鍵點。
此計在政治鬥爭中屢試不爽,朱元璋對此頗為擅長。
用於草原,確有成效。
至少幾十年內,草原將陷於內耗,無暇南顧。
朱標的提議,朱元璋並非未曾考慮,但他認為不妥。
他所求非僅僅是數十年的安寧,
朱元璋要的是草原永久沉默!
隻因他本人無萬全之策,這才公開商討。
“還有其他良策否?”
因此,朱元璋對朱標的提議表現得興致索然,再次詢問。 一看見朱元璋那表情,朱標心裏咯噔一下,暗自歎息,顯然他的建議沒入了老爺子的眼。
而另一邊,晉王朱棡在殿上眼睛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麽轉瞬即逝的機會。
朱標的話不受待見,這莫不是自己的時機?
朱棡略一權衡,便挺身而出,信心滿滿地喊道:“父皇!兒臣倒有個主意!”
朱元璋見狀,心中不由一陣欣慰,孩子們都開始為父皇排憂解難了嘛。
他嘴角含笑,對朱棡說:“哦?那你說來聽聽。若真是個好法子,之前罰你的俸祿,朕不僅悉數歸還,還要另加獎賞!”
朱棡一聽,臉上樂開了花,這可是好買賣!
采納了不僅能找迴麵子,還有額外獎賞,豈不是一舉兩得!
於是他興衝衝地說:“兒臣的想法是這樣的,那些草原上的家夥不就是看咱們中原富裕才一次次南下的麽?咱們可以通過通商,把各類貨物賣給她們。”
“這樣一來,咱們賺了銀子,他們得了貨,也就沒必要南下了。”
朱元璋一聽朱棡這主意,臉立刻沉了下來,那神情仿佛隨時要爆發一般。
全麵通商?
跟誰通去?
草原上哪來的錢買咱們的東西?
怕是見了咱們的好東西,更想搶了吧!
“父皇,您覺得兒臣這主意如何?”朱棡渾然未覺朱元璋的不悅,天真地問道。
“一邊兒去。”朱元璋沒好氣地迴了句。朱棡愣了一下,見父皇臉色更差,隻好灰溜溜地退到一旁。
罵走了朱棡,朱元璋的臉色並未好轉,仍舊為草原問題一籌莫展。
先前問過滿朝文武,竟無人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如今兩個皇子的建議,一個是天方夜譚,另一個也隻是隔靴搔癢,讓朱元璋心頭更加沉重。
這該如何是好?
將來自己百年之後,草原再起風雲,大明還有誰能擋得住那鐵蹄?
正在這當口,朱元璋腦中靈光一閃——朱桂!
自己怎麽忘了問朱桂?
念頭一起,朱元璋的目光立刻投向朱桂,隻見他在群臣之前,臉上帶著淡然的笑意,顯得胸有成竹。
這模樣讓朱元璋眼前一亮,難道朱桂有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