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謾罵者不計其數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反倒是全天下的目光都轉向了朱桂?
就算朱桂能搗鼓出一堆新鮮玩意兒,
但他是明朝第十三個皇子,無論如何也當不了皇帝。
難道全天下人都看不明白這一點嗎?!
朱樉心中的疑惑越來越重。
“不過還好!”
想到朱元璋的存在,朱樉心裏稍微放鬆了一些。
不像那些不明事理的世人,
幾個月前,朱元璋特意給朱桂設置了障礙。
在朱樉看來,這是朱元璋有意打壓近來風頭正勁的朱桂。
畢竟朱桂終究隻是第十三個皇子,
如果氣勢過於囂張,會影響皇子之間的團結。
想必這也是朱元璋為了平衡所采取的措施。
順著這個思路,
就意味著,
不管現在世人如何讚美朱桂,
朱元璋那裏肯定會穩如磐石,一言不發!
“這樣的話,也不錯。”
想到這裏,朱樉的氣息稍微平複了些。
然而就在這時,
不遠處有個仆人跑過來,
邊跑邊大聲喊:
“殿下!”
“應天府傳來最新消息!”
“陛下聽說了代王的事跡,非常高興!”
“親自為大同府題字:大明第一工業重鎮!現在已經送去大同府了!”
朱元璋親自題字!
轟!
這個消息對朱樉來說,
無異於晴天霹靂!
朱樉頓時感到天旋地轉,身體再次搖晃起來。
但由於他剛才踢了兩個人,
這次沒人再過來扶他。
而朱樉的腦海裏,隻有三個字在盤旋。
為什麽?
朱元璋不是要打壓朱桂嗎?
怎麽又突然題字了?
而且不隻是給朱桂一個人題字,而是給整個大同府題字慶祝!
這個題字既是讚揚大同府官民,也是對治理大同府的朱桂的無上榮耀!
幾乎同時,
一股嫉妒之火在朱樉心中騰起!
憑什麽啊?!
……
在晉王府裏,
晉王朱棡聽說了關於朱桂的消息,
比如朱桂拍賣經營權,僅僅兩輪就賺了六千萬兩!
又比如朱元璋得知朱桂的消息後,親自為大同府題字:大明第一工業重鎮!
還有,因為大同府拍賣經營權的事情熱鬧非凡,各地的人都去湊熱鬧,世人因此稱大同府為第一商業中心!
這些事情,
這些事情一件接一件,
讓晉王朱棡感覺腦子有點轉不過彎了!
\"朱桂這小子究竟在搞什麽名堂?\"
\"他怎麽就這麽能折騰呢?!\"
晉王朱棡撓撓頭,一臉茫然地看向前來傳話的仆人,問道。
那仆人也不清楚來龍去脈,
隻好賠著笑臉迴答說:
\"迴殿下的話,這個小的也不太清楚。\"
\"不過街坊鄰居們都在傳,說代王就像是老天爺派來的太陽,給大明朝指明道路的。\"
聽了這話,
晉王朱棡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動。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朱桂成了太陽?
還能指路呢? 晉王朱棡眉頭一皺,腦中靈光一閃。
他琢磨出一條新計策!
朱桂挖牆腳,連老爹朱元璋的藩王府都不放過,老爺子居然不惱火。
如此說來,得換個法子對付這家夥了。
此刻,
正好民間流傳的那點事兒,給晉王朱棡提供了敲打朱桂的好由頭。
“哼!”
“代王當自己是天降的太陽不成?!”
“這天地間,太陽唯有一個!”
“那便是父皇!”
“他人妄自稱大,實乃大不敬之罪!”
“我得擬份奏折,參代王朱桂僭越之罪,待會兒你替我呈給父皇!”
晉王朱棡冷哼一聲,擺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似乎對朱桂的僭越行徑深惡痛絕。
言畢,朱棡將原先預備用來彈劾朱桂無所作為的奏折撕毀,轉而起草起控訴朱桂僭越的新折。
朱棡不信朱元璋能無限製地偏袒朱桂,任由其權勢日增。
……
燕王府內,燕王朱棣亦獲知了朱桂的消息,包括其獲利數千萬兩及朱元璋親筆題字之事。
朱桂此舉,既在朱棣預料之中,又出乎其預料之外。預料之內,是朱桂必有新動作;預料之外,則是朱桂的成就遠超其想象!
“兩輪經銷權拍賣又入賬六千萬兩,且還將繼續拍賣。”
“這麽說,小十三憑此可能賺上億兩白銀?!”
燕王朱棣不由自主地低語,這龐大的數字對他而言衝擊巨大,即便是身經百戰、意誌堅定如他,也感到一陣暈眩。
畢竟,這樣的財富,即便是靠封地稅收,朱棣也需百年方能累積。而朱桂,僅僅四個月便達成。
四月與百年,差距何其懸殊!
朱棣因朱桂在軍中根基不深而生出的信心,再次動搖。以朱桂的能力,恐怕許多人願投其麾下,共享富貴,就連朱棣軍中的關係網,他也不敢保證在朱桂的招募麵前能不動搖。
陶光嘯察覺到朱棣的動搖,眉頭緊鎖。
盡管他也被朱桂的斂財手段所震撼——畢竟,如此短的時間內積累如此巨額財富,前所未聞!
但如今,朱棣與陶光嘯已同舟共濟,無法抽身。此時,作為謀士的陶光嘯,首要任務是穩固主上的信心。
思忖片刻,陶光嘯開口道:
“殿下是否憂慮代王財大氣粗,聲望日隆,恐將來難以駕馭?”
朱棣聞言,目光轉向陶光嘯。往昔,他從未考慮過能否駕馭朱桂,彼時兄弟和睦。
然而,自朱標病重後,朱棣對皇位生出覬覦之心,風頭正勁的朱桂自然成為其強勁對手之一,駕馭與否,不得不慮。
“嗯。”朱棣點頭,未多言。
陶光嘯見朱棣態度明確,略感寬慰。這表明自己多年來的攛掇並非徒勞。
隨即,陶光嘯輕笑道:
“其實,即便代王財源廣進,殿下也無需擔憂。”
朱棣一愣,朱桂的財富增長已令他震驚,而陶光嘯卻說不必擔心,何故?
不待朱棣詢問,陶光嘯解釋道:
“殿下可曾聽過‘鄰儲糧我儲槍,鄰即我糧’之言?”
“代王一心斂財,忽視軍事建設。真若亂世,以我軍實力,大同府自會成為我們的錢庫。”
陶光嘯此言,令朱棣眉頭微蹙,總覺得哪裏不對。畢竟,朱桂有錢亦能募兵。
陶光嘯再拋定心丸:
“不敢欺瞞殿下,我在大同府布有暗線,此人可助我們掌握朱桂一舉一動,殿下大可放心!”
就算朱桂能搗鼓出一堆新鮮玩意兒,
但他是明朝第十三個皇子,無論如何也當不了皇帝。
難道全天下人都看不明白這一點嗎?!
朱樉心中的疑惑越來越重。
“不過還好!”
想到朱元璋的存在,朱樉心裏稍微放鬆了一些。
不像那些不明事理的世人,
幾個月前,朱元璋特意給朱桂設置了障礙。
在朱樉看來,這是朱元璋有意打壓近來風頭正勁的朱桂。
畢竟朱桂終究隻是第十三個皇子,
如果氣勢過於囂張,會影響皇子之間的團結。
想必這也是朱元璋為了平衡所采取的措施。
順著這個思路,
就意味著,
不管現在世人如何讚美朱桂,
朱元璋那裏肯定會穩如磐石,一言不發!
“這樣的話,也不錯。”
想到這裏,朱樉的氣息稍微平複了些。
然而就在這時,
不遠處有個仆人跑過來,
邊跑邊大聲喊:
“殿下!”
“應天府傳來最新消息!”
“陛下聽說了代王的事跡,非常高興!”
“親自為大同府題字:大明第一工業重鎮!現在已經送去大同府了!”
朱元璋親自題字!
轟!
這個消息對朱樉來說,
無異於晴天霹靂!
朱樉頓時感到天旋地轉,身體再次搖晃起來。
但由於他剛才踢了兩個人,
這次沒人再過來扶他。
而朱樉的腦海裏,隻有三個字在盤旋。
為什麽?
朱元璋不是要打壓朱桂嗎?
怎麽又突然題字了?
而且不隻是給朱桂一個人題字,而是給整個大同府題字慶祝!
這個題字既是讚揚大同府官民,也是對治理大同府的朱桂的無上榮耀!
幾乎同時,
一股嫉妒之火在朱樉心中騰起!
憑什麽啊?!
……
在晉王府裏,
晉王朱棡聽說了關於朱桂的消息,
比如朱桂拍賣經營權,僅僅兩輪就賺了六千萬兩!
又比如朱元璋得知朱桂的消息後,親自為大同府題字:大明第一工業重鎮!
還有,因為大同府拍賣經營權的事情熱鬧非凡,各地的人都去湊熱鬧,世人因此稱大同府為第一商業中心!
這些事情,
這些事情一件接一件,
讓晉王朱棡感覺腦子有點轉不過彎了!
\"朱桂這小子究竟在搞什麽名堂?\"
\"他怎麽就這麽能折騰呢?!\"
晉王朱棡撓撓頭,一臉茫然地看向前來傳話的仆人,問道。
那仆人也不清楚來龍去脈,
隻好賠著笑臉迴答說:
\"迴殿下的話,這個小的也不太清楚。\"
\"不過街坊鄰居們都在傳,說代王就像是老天爺派來的太陽,給大明朝指明道路的。\"
聽了這話,
晉王朱棡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動。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朱桂成了太陽?
還能指路呢? 晉王朱棡眉頭一皺,腦中靈光一閃。
他琢磨出一條新計策!
朱桂挖牆腳,連老爹朱元璋的藩王府都不放過,老爺子居然不惱火。
如此說來,得換個法子對付這家夥了。
此刻,
正好民間流傳的那點事兒,給晉王朱棡提供了敲打朱桂的好由頭。
“哼!”
“代王當自己是天降的太陽不成?!”
“這天地間,太陽唯有一個!”
“那便是父皇!”
“他人妄自稱大,實乃大不敬之罪!”
“我得擬份奏折,參代王朱桂僭越之罪,待會兒你替我呈給父皇!”
晉王朱棡冷哼一聲,擺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似乎對朱桂的僭越行徑深惡痛絕。
言畢,朱棡將原先預備用來彈劾朱桂無所作為的奏折撕毀,轉而起草起控訴朱桂僭越的新折。
朱棡不信朱元璋能無限製地偏袒朱桂,任由其權勢日增。
……
燕王府內,燕王朱棣亦獲知了朱桂的消息,包括其獲利數千萬兩及朱元璋親筆題字之事。
朱桂此舉,既在朱棣預料之中,又出乎其預料之外。預料之內,是朱桂必有新動作;預料之外,則是朱桂的成就遠超其想象!
“兩輪經銷權拍賣又入賬六千萬兩,且還將繼續拍賣。”
“這麽說,小十三憑此可能賺上億兩白銀?!”
燕王朱棣不由自主地低語,這龐大的數字對他而言衝擊巨大,即便是身經百戰、意誌堅定如他,也感到一陣暈眩。
畢竟,這樣的財富,即便是靠封地稅收,朱棣也需百年方能累積。而朱桂,僅僅四個月便達成。
四月與百年,差距何其懸殊!
朱棣因朱桂在軍中根基不深而生出的信心,再次動搖。以朱桂的能力,恐怕許多人願投其麾下,共享富貴,就連朱棣軍中的關係網,他也不敢保證在朱桂的招募麵前能不動搖。
陶光嘯察覺到朱棣的動搖,眉頭緊鎖。
盡管他也被朱桂的斂財手段所震撼——畢竟,如此短的時間內積累如此巨額財富,前所未聞!
但如今,朱棣與陶光嘯已同舟共濟,無法抽身。此時,作為謀士的陶光嘯,首要任務是穩固主上的信心。
思忖片刻,陶光嘯開口道:
“殿下是否憂慮代王財大氣粗,聲望日隆,恐將來難以駕馭?”
朱棣聞言,目光轉向陶光嘯。往昔,他從未考慮過能否駕馭朱桂,彼時兄弟和睦。
然而,自朱標病重後,朱棣對皇位生出覬覦之心,風頭正勁的朱桂自然成為其強勁對手之一,駕馭與否,不得不慮。
“嗯。”朱棣點頭,未多言。
陶光嘯見朱棣態度明確,略感寬慰。這表明自己多年來的攛掇並非徒勞。
隨即,陶光嘯輕笑道:
“其實,即便代王財源廣進,殿下也無需擔憂。”
朱棣一愣,朱桂的財富增長已令他震驚,而陶光嘯卻說不必擔心,何故?
不待朱棣詢問,陶光嘯解釋道:
“殿下可曾聽過‘鄰儲糧我儲槍,鄰即我糧’之言?”
“代王一心斂財,忽視軍事建設。真若亂世,以我軍實力,大同府自會成為我們的錢庫。”
陶光嘯此言,令朱棣眉頭微蹙,總覺得哪裏不對。畢竟,朱桂有錢亦能募兵。
陶光嘯再拋定心丸:
“不敢欺瞞殿下,我在大同府布有暗線,此人可助我們掌握朱桂一舉一動,殿下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