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為國效力,分內之事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殿下打算如何反擊?”曹炳麟好奇地問。
朱桂沉吟片刻,笑道:“公開揭露。”
“公開揭露所有向我派遣密探的藩王!”在朱桂看來,唯有如此高調的揭露,才能讓那些藩王受到應有的懲罰。
然而,朱桂這番打算在曹炳麟聽來,簡直不可思議!
“殿下!”
“這算哪門子理由?”
曹炳麟滿臉詫異,脫口而出。
“別的藩王往咱大同府塞眼線,這還不算理由?”
朱桂瞥了曹炳麟一眼,語氣平淡。
曹炳麟更是驚愕。
若沒記錯,那些人才本就是朱桂從各藩王府挖來的。
如今朱桂竟想拿挖牆腳衍生出的眼線問題,反過來告狀?
自家殿下是不是有點飄了!
“藩王間安插眼線,確是彈劾的由頭。”
曹炳麟實話實說,又補了一句:
“但這些眼線,其實是殿下您自掏腰包,從別家藩王府挖來的啊。”
“以此為由告狀,怕是要惹人笑話了。”
朱桂不以為意:
“之前挖牆腳的事,父皇已定性為錯,功過相抵了。”
“這迴他們派眼線來,完全可以另算一樁。”
“他們若無功抵過,不罰怎麽行?”
曹炳麟聞此,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這邏輯似乎無懈可擊,
但總覺殿下有點仗勢欺人?
朱桂沒心思揣摩曹炳麟的心思,
直接著手準備,要讓這彈劾聲勢浩大。
首先,在大同府內部鋪墊。
朱桂召集了從各藩王府招攬的人才,
承諾暗樁自首既往不咎,還當眾獎賞千兩白銀。
並讓先前那兩人做表率。
效果立竿見影。
暗樁們見識過朱桂手段後,內心已生波瀾。
如今聽說有改過機會,更是搖擺不定。
人群中有人發問:
“暗樁的家人,多被藩王府捏著。”
“他們若棄暗投明,家人豈不遭殃?”
正如燕王府那人所憂,
派出的暗樁,家人常被控製以防背叛。
朱桂對此早有算計,笑言:
“隻要你們自曝身份,”
“家人安全,我親自解決。”
此言一出,暗樁們心安不少。
隨即,多人站出:
“我是周王府的暗樁!”
“楚王府的!”
“齊王府的!”
……
各藩王府的暗樁紛紛現身,
每家至少有一人。
或許還有些非暗樁,為千兩銀子謊稱其是。
朱桂並未深究真假。
對他而言,跳出來的人越多,對付藩王就越有利。
況且,他現在不差錢。
登記完暗樁信息後,
朱桂動身南下,直奔應天府。
他要親自去那裏彈劾藩王!
為那二十座電站,朱桂覺得親自跑一趟值。
畢竟這種彈劾扯皮,
朱元璋未必按他的意願懲治藩王。
萬一任務失敗,電站就泡湯了。
為保險起見,
朱桂親帶彈劾文書赴應天府。
後續拍賣、接待商客等事,則全權交給管仲。
就在朱桂抵達前,
晉王朱棡的彈劾文書已至應天府。
皇宮內,
朱元璋閱畢晉王朱棡的彈劾信,
嘴角泛起笑意。
他清楚朱棡為何彈劾。
根源在於朱標的病情,
皇子間的爭奪愈發激烈,明爭暗鬥在所難免。
至於民間傳言,
朱元璋本不甚在意。
但無論在意與否,皆由他一念決定。
眼下,朱桂勢頭正盛,
確實該壓一壓。
樹大招風嘛。
趁自己還在世,朱元璋想給朱桂上一課。
晉王朱棡的彈劾理由正好合適。
正當朱元璋擬旨懲處朱桂時,
門外錦衣衛匆匆入內,高唿:
“陛下,代王殿下到!”
朱元璋一愣。
朱桂來得如此之快?
難道他知道闖禍了,
特來自首?
若真如此,那因教育目的而發的懲處可以免了。
“他來做什麽?”
朱元璋隨口問道。
錦衣衛連忙迴答:
“迴陛下,代王說要彈劾十一位藩王!”
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麵色驟變。
朱桂要彈劾十一位藩王?!
除朱標外,他要把所有兄長都告一遍?
想到這,
朱元璋一時懵了。
這是唱的哪一出?
朱桂挖了藩王的牆角,
轉頭還要告人家?
這小子哪來的膽量?!
於是,老朱巧妙地擋下了其他藩王的施壓,用“功過相抵”的說辭幫朱桂擺脫了責難。
同時,為了顧全大局,給其他藩王一個交代,他設了個期限,聲稱四個月後若朱桂拿不出新成果,便嚴懲不貸。
其實,朱元璋心裏有數,朱桂肯定能拿出新東西,這麽說不過是給那些藩王留個念想,免得他們鬧騰。
畢竟,朱桂公開挖牆腳的事辦得太不講究,老朱不得不出來收拾殘局。
果不其然,朱桂沒讓朱元璋失望,按時拿出了一堆新成果,算是逃過一劫。
朱元璋原以為,這場由朱桂引起的風波就這麽過去了,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朱桂非但不領情,還轉身去挑釁其他藩王?
“難道是小十三這小子最近成績太好,得意忘形了?”朱元璋這麽一琢磨,感覺挺有道理,不然實在找不出朱桂這麽幹的動機。
畢竟,事情起於挖牆腳,而挖牆腳這事,朱桂本就有錯。可他不僅不以此為鑒,反而變本加厲,去挑釁其他藩王,這不是飄了是什麽!
“人啊,還是不能少年得誌得太早!”朱元璋歎了口氣。少年得誌易驕傲,老朱越發覺得該給朱桂點顏色瞧瞧,否則這小子將來沒了約束,恐怕是要吃大虧,甚至有性命之憂!
思及此,朱元璋起身,邁向朝堂。
---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以楊靖、藍玉為首的文武兩班人馬簇擁著朱桂,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殿下!”
“您給的蒸汽機造出的船,簡直是神器啊!”
“我用它橫掃了大明南海的海盜,他們連跑的機會都沒有!”
率先開口的是藍玉,身為涼國公的他近幾個月也沒閑著,全心投入到大明海軍的建設中,采納了朱桂的建議,配備了蒸汽機船。
藍玉僅用五艘蒸汽機船小試牛刀,就擊潰了數百艘海盜船,對朱桂佩服得五體投地。
現在,他也明白了朱標為何器重朱桂。
就憑朱桂隨手拿出的東西,就能助大明蕩平海盜,這樣的奇才被朱標看重,也是理所當然,自己先前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朱桂沉吟片刻,笑道:“公開揭露。”
“公開揭露所有向我派遣密探的藩王!”在朱桂看來,唯有如此高調的揭露,才能讓那些藩王受到應有的懲罰。
然而,朱桂這番打算在曹炳麟聽來,簡直不可思議!
“殿下!”
“這算哪門子理由?”
曹炳麟滿臉詫異,脫口而出。
“別的藩王往咱大同府塞眼線,這還不算理由?”
朱桂瞥了曹炳麟一眼,語氣平淡。
曹炳麟更是驚愕。
若沒記錯,那些人才本就是朱桂從各藩王府挖來的。
如今朱桂竟想拿挖牆腳衍生出的眼線問題,反過來告狀?
自家殿下是不是有點飄了!
“藩王間安插眼線,確是彈劾的由頭。”
曹炳麟實話實說,又補了一句:
“但這些眼線,其實是殿下您自掏腰包,從別家藩王府挖來的啊。”
“以此為由告狀,怕是要惹人笑話了。”
朱桂不以為意:
“之前挖牆腳的事,父皇已定性為錯,功過相抵了。”
“這迴他們派眼線來,完全可以另算一樁。”
“他們若無功抵過,不罰怎麽行?”
曹炳麟聞此,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這邏輯似乎無懈可擊,
但總覺殿下有點仗勢欺人?
朱桂沒心思揣摩曹炳麟的心思,
直接著手準備,要讓這彈劾聲勢浩大。
首先,在大同府內部鋪墊。
朱桂召集了從各藩王府招攬的人才,
承諾暗樁自首既往不咎,還當眾獎賞千兩白銀。
並讓先前那兩人做表率。
效果立竿見影。
暗樁們見識過朱桂手段後,內心已生波瀾。
如今聽說有改過機會,更是搖擺不定。
人群中有人發問:
“暗樁的家人,多被藩王府捏著。”
“他們若棄暗投明,家人豈不遭殃?”
正如燕王府那人所憂,
派出的暗樁,家人常被控製以防背叛。
朱桂對此早有算計,笑言:
“隻要你們自曝身份,”
“家人安全,我親自解決。”
此言一出,暗樁們心安不少。
隨即,多人站出:
“我是周王府的暗樁!”
“楚王府的!”
“齊王府的!”
……
各藩王府的暗樁紛紛現身,
每家至少有一人。
或許還有些非暗樁,為千兩銀子謊稱其是。
朱桂並未深究真假。
對他而言,跳出來的人越多,對付藩王就越有利。
況且,他現在不差錢。
登記完暗樁信息後,
朱桂動身南下,直奔應天府。
他要親自去那裏彈劾藩王!
為那二十座電站,朱桂覺得親自跑一趟值。
畢竟這種彈劾扯皮,
朱元璋未必按他的意願懲治藩王。
萬一任務失敗,電站就泡湯了。
為保險起見,
朱桂親帶彈劾文書赴應天府。
後續拍賣、接待商客等事,則全權交給管仲。
就在朱桂抵達前,
晉王朱棡的彈劾文書已至應天府。
皇宮內,
朱元璋閱畢晉王朱棡的彈劾信,
嘴角泛起笑意。
他清楚朱棡為何彈劾。
根源在於朱標的病情,
皇子間的爭奪愈發激烈,明爭暗鬥在所難免。
至於民間傳言,
朱元璋本不甚在意。
但無論在意與否,皆由他一念決定。
眼下,朱桂勢頭正盛,
確實該壓一壓。
樹大招風嘛。
趁自己還在世,朱元璋想給朱桂上一課。
晉王朱棡的彈劾理由正好合適。
正當朱元璋擬旨懲處朱桂時,
門外錦衣衛匆匆入內,高唿:
“陛下,代王殿下到!”
朱元璋一愣。
朱桂來得如此之快?
難道他知道闖禍了,
特來自首?
若真如此,那因教育目的而發的懲處可以免了。
“他來做什麽?”
朱元璋隨口問道。
錦衣衛連忙迴答:
“迴陛下,代王說要彈劾十一位藩王!”
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麵色驟變。
朱桂要彈劾十一位藩王?!
除朱標外,他要把所有兄長都告一遍?
想到這,
朱元璋一時懵了。
這是唱的哪一出?
朱桂挖了藩王的牆角,
轉頭還要告人家?
這小子哪來的膽量?!
於是,老朱巧妙地擋下了其他藩王的施壓,用“功過相抵”的說辭幫朱桂擺脫了責難。
同時,為了顧全大局,給其他藩王一個交代,他設了個期限,聲稱四個月後若朱桂拿不出新成果,便嚴懲不貸。
其實,朱元璋心裏有數,朱桂肯定能拿出新東西,這麽說不過是給那些藩王留個念想,免得他們鬧騰。
畢竟,朱桂公開挖牆腳的事辦得太不講究,老朱不得不出來收拾殘局。
果不其然,朱桂沒讓朱元璋失望,按時拿出了一堆新成果,算是逃過一劫。
朱元璋原以為,這場由朱桂引起的風波就這麽過去了,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朱桂非但不領情,還轉身去挑釁其他藩王?
“難道是小十三這小子最近成績太好,得意忘形了?”朱元璋這麽一琢磨,感覺挺有道理,不然實在找不出朱桂這麽幹的動機。
畢竟,事情起於挖牆腳,而挖牆腳這事,朱桂本就有錯。可他不僅不以此為鑒,反而變本加厲,去挑釁其他藩王,這不是飄了是什麽!
“人啊,還是不能少年得誌得太早!”朱元璋歎了口氣。少年得誌易驕傲,老朱越發覺得該給朱桂點顏色瞧瞧,否則這小子將來沒了約束,恐怕是要吃大虧,甚至有性命之憂!
思及此,朱元璋起身,邁向朝堂。
---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以楊靖、藍玉為首的文武兩班人馬簇擁著朱桂,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殿下!”
“您給的蒸汽機造出的船,簡直是神器啊!”
“我用它橫掃了大明南海的海盜,他們連跑的機會都沒有!”
率先開口的是藍玉,身為涼國公的他近幾個月也沒閑著,全心投入到大明海軍的建設中,采納了朱桂的建議,配備了蒸汽機船。
藍玉僅用五艘蒸汽機船小試牛刀,就擊潰了數百艘海盜船,對朱桂佩服得五體投地。
現在,他也明白了朱標為何器重朱桂。
就憑朱桂隨手拿出的東西,就能助大明蕩平海盜,這樣的奇才被朱標看重,也是理所當然,自己先前真是有眼不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