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不進則退,退即是絕路!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畢竟,私派探子給人以小人行徑的印象,與陶光嘯為朱棣塑造的硬漢形象背道而馳。
頓時,陶光嘯悔恨不已!
真不該派探子去大同府!
作為曾親眼見過大同府繁華的他,早該料到探子們會動搖。
可偏偏,他忽略了這一點。
事兒搞砸了,那個密探啥情報也沒撈著,反倒是讓朱棣的名聲一落千丈!
懊惱啊!
陶光嘯心裏頭,就隻剩這個滋味兒了!
終究,還是低估了朱桂這家夥!
其他藩王,像是秦王、晉王、周王那些,全都被錦衣衛送來的聖旨給“關照”了。
聖旨裏頭,清清楚楚寫著對藩王們的懲罰:
一年俸祿沒了,還得在家閉門思過一個月!
有的藩王一聽錦衣衛宣讀聖旨,當場就炸了鍋,破口大罵!
畢竟,自己是被朱桂挖牆腳的受害者啊!
結果呢,朱桂功過相抵,屁事兒沒有!
反過來,自己這受害者,往自家牆上多敲了倆釘子,就要挨板子?
這還有沒有天理了?
大明朝的律法呢?!
一肚子火氣的藩王們,借著這股子勁兒,直接跟錦衣衛杠上了。
錦衣衛,那可是朱元璋的眼線,哪容得這些藩王放肆,當場就給頂迴去了!
後來嘛,
藩王們雖然心裏頭一百個不願意,但也隻好捏著鼻子認了這處罰。
藩王們受罰這檔子事兒正熱鬧著,
朝廷裏,戶部尚書和涼國公為朱桂請功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似的,飛快地在民間傳開了。
朱桂這邊,先是單挑十一個藩王,
轉眼間,又得到朝中重臣聯名請賞。
兩邊都吃得開,朱桂這手腕,讓人不得不服!
特別是太子朱標病重的當下,
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朱元璋這是要把朱桂當接班人來培養了!
一時間,人心浮動,
大夥兒爭先恐後地往大同府跑,都想抱緊朱桂這條未來的大明“大腿”。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
朱元璋確實有過立朱桂為太子的想法,
但一想到曆史上那些廢長立幼的教訓,周幽王、趙武靈王、袁紹……
廢長立幼帶來的亂子,有的甚至讓國家分崩離析,
朱元璋想了想,還是放棄了立幼子朱桂為太子的念頭,哪怕朱桂再有才也不行。
對老朱來說,
維持大明的穩定才是頭等大事。
基於這個考慮,老朱早就盤算好了朱標萬一有個好歹的應對之策。
在選接班人的問題上,
老朱跳過了兒子這一代,
因為朱標若真走了,按規矩該是秦王朱樉接班,可朱樉的能力不足以撐起整個帝國。
剩下的,老四和小十三雖有能耐,但要立他們,就得跨過一堆藩王,
那樣,大明還是穩不住。
於是,老朱幹脆跳了一代,
直接從孫子輩裏選,也就是朱標的兒子中,按長幼順序來定太子。
這樣,那些強橫的藩王之間,就能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
老朱才同意了朱桂挑戰十一個藩王的事,還順手給了那些藩王一點顏色瞧瞧。
畢竟,現在藩王裏頭,朱桂最能打,一對一,沒人是他的對手。
要想平衡藩王之間的力量,
就得讓其他藩王一塊兒對付朱桂。
之前藩王們聯合起來對付朱桂,已經有點這意思了。
但老朱自然不會真的罰朱桂,
靶子立起來了,才有用,要是把靶子給拆了,那還怎麽玩?
後來,朱桂主動挑戰十一個藩王,朱元璋也就順水推舟了。
之前的猶豫和電站的事,不過是這場戲的一部分點綴罷了。
當然,朱元璋在給朱桂造勢的同時,
也沒忘了私下裏敲打一番。
皇宮的禦花園裏,
朱元璋和朱桂一前一後走著,
錦衣衛和太監遠遠跟著,
父子倆都沒開口。
朱元璋沉默著,雙手背在身後,像是漫無目的地閑逛。
老朱不開口,
朱桂自然也不會自討沒趣。
況且,是錦衣衛叫他來的,肯定是朱元璋有事找。
於是,朱桂就耐心等著。
“聽說你那些新成果裏,有不少藥?”
走了半天,朱元璋終於憋不住,先開了口。
這話一出,
朱桂想了想,
明白了朱元璋為啥這麽問,
隨即答道:
“確實有。”
“那些藥一出來,我就給病床上的哥哥送過去了。”
朱桂不僅能從商城買藥,自己建的化工廠也產了不少合成藥,
包括抗感染的、退燒止痛的、維生素、抗寄生蟲的等等。
不過,朱桂也不清楚朱標到底得的什麽病,上次帶的商城藥似乎沒起作用。
幾個月下來,朱標非但沒好轉,反而看著更糟了。
所以,對於這次化工廠生產的藥,朱桂也不抱太大希望。
朱元璋問起這事,其實是想看看朱桂的態度。
聽朱桂說已經把藥給朱標送去了,老朱挺滿意的,
“不錯,你能有這份心就好。”
朱元璋微微點頭,
隨即停下腳步,在禦花園的長椅上坐下,輕笑著對朱桂說:
“我希望,就算標兒不在了,
“你對他孩子的那份純真之心也能保持不變。”
這話一出,
朱桂心頭一顫。
朱標的兒子?
老朱說的,不出意外,應該是朱允炆了。
朱允炆是朱標的二兒子,按理說,大明的皇位輪不到他頭上。
可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逝,
按順序,就輪到了朱允炆。
其實,朱允炆今年都十四了,
朱桂也就比他大三歲。
想到這兒,朱桂開口問道:
“父皇說的是長兄的次子允炆?”
朱元璋點點頭,
“對,就是朱允炆。”
“說起來,你們年紀相仿,以後多親近親近也好。”
朱元璋這話,已經不怎麽藏著掖著了,
好像在提前安排朱標身後的事。
老朱心裏盤算的是,
讓朱允炆坐鎮中央,朱桂這個強勢藩王鎮守邊疆,
加上兩人年輕,
這樣的君臣搭配,
大明帝國再輝煌五十年,不是難事!
老朱心裏盤算得挺美。
可朱桂心裏頭不樂意。
守著邊疆,要說是替老朱守,那朱桂二話不說,誰讓他攤上了這麽個爹呢。
可要是為了朱允炆,這算哪門子事兒?
頓時,陶光嘯悔恨不已!
真不該派探子去大同府!
作為曾親眼見過大同府繁華的他,早該料到探子們會動搖。
可偏偏,他忽略了這一點。
事兒搞砸了,那個密探啥情報也沒撈著,反倒是讓朱棣的名聲一落千丈!
懊惱啊!
陶光嘯心裏頭,就隻剩這個滋味兒了!
終究,還是低估了朱桂這家夥!
其他藩王,像是秦王、晉王、周王那些,全都被錦衣衛送來的聖旨給“關照”了。
聖旨裏頭,清清楚楚寫著對藩王們的懲罰:
一年俸祿沒了,還得在家閉門思過一個月!
有的藩王一聽錦衣衛宣讀聖旨,當場就炸了鍋,破口大罵!
畢竟,自己是被朱桂挖牆腳的受害者啊!
結果呢,朱桂功過相抵,屁事兒沒有!
反過來,自己這受害者,往自家牆上多敲了倆釘子,就要挨板子?
這還有沒有天理了?
大明朝的律法呢?!
一肚子火氣的藩王們,借著這股子勁兒,直接跟錦衣衛杠上了。
錦衣衛,那可是朱元璋的眼線,哪容得這些藩王放肆,當場就給頂迴去了!
後來嘛,
藩王們雖然心裏頭一百個不願意,但也隻好捏著鼻子認了這處罰。
藩王們受罰這檔子事兒正熱鬧著,
朝廷裏,戶部尚書和涼國公為朱桂請功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似的,飛快地在民間傳開了。
朱桂這邊,先是單挑十一個藩王,
轉眼間,又得到朝中重臣聯名請賞。
兩邊都吃得開,朱桂這手腕,讓人不得不服!
特別是太子朱標病重的當下,
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朱元璋這是要把朱桂當接班人來培養了!
一時間,人心浮動,
大夥兒爭先恐後地往大同府跑,都想抱緊朱桂這條未來的大明“大腿”。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
朱元璋確實有過立朱桂為太子的想法,
但一想到曆史上那些廢長立幼的教訓,周幽王、趙武靈王、袁紹……
廢長立幼帶來的亂子,有的甚至讓國家分崩離析,
朱元璋想了想,還是放棄了立幼子朱桂為太子的念頭,哪怕朱桂再有才也不行。
對老朱來說,
維持大明的穩定才是頭等大事。
基於這個考慮,老朱早就盤算好了朱標萬一有個好歹的應對之策。
在選接班人的問題上,
老朱跳過了兒子這一代,
因為朱標若真走了,按規矩該是秦王朱樉接班,可朱樉的能力不足以撐起整個帝國。
剩下的,老四和小十三雖有能耐,但要立他們,就得跨過一堆藩王,
那樣,大明還是穩不住。
於是,老朱幹脆跳了一代,
直接從孫子輩裏選,也就是朱標的兒子中,按長幼順序來定太子。
這樣,那些強橫的藩王之間,就能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
老朱才同意了朱桂挑戰十一個藩王的事,還順手給了那些藩王一點顏色瞧瞧。
畢竟,現在藩王裏頭,朱桂最能打,一對一,沒人是他的對手。
要想平衡藩王之間的力量,
就得讓其他藩王一塊兒對付朱桂。
之前藩王們聯合起來對付朱桂,已經有點這意思了。
但老朱自然不會真的罰朱桂,
靶子立起來了,才有用,要是把靶子給拆了,那還怎麽玩?
後來,朱桂主動挑戰十一個藩王,朱元璋也就順水推舟了。
之前的猶豫和電站的事,不過是這場戲的一部分點綴罷了。
當然,朱元璋在給朱桂造勢的同時,
也沒忘了私下裏敲打一番。
皇宮的禦花園裏,
朱元璋和朱桂一前一後走著,
錦衣衛和太監遠遠跟著,
父子倆都沒開口。
朱元璋沉默著,雙手背在身後,像是漫無目的地閑逛。
老朱不開口,
朱桂自然也不會自討沒趣。
況且,是錦衣衛叫他來的,肯定是朱元璋有事找。
於是,朱桂就耐心等著。
“聽說你那些新成果裏,有不少藥?”
走了半天,朱元璋終於憋不住,先開了口。
這話一出,
朱桂想了想,
明白了朱元璋為啥這麽問,
隨即答道:
“確實有。”
“那些藥一出來,我就給病床上的哥哥送過去了。”
朱桂不僅能從商城買藥,自己建的化工廠也產了不少合成藥,
包括抗感染的、退燒止痛的、維生素、抗寄生蟲的等等。
不過,朱桂也不清楚朱標到底得的什麽病,上次帶的商城藥似乎沒起作用。
幾個月下來,朱標非但沒好轉,反而看著更糟了。
所以,對於這次化工廠生產的藥,朱桂也不抱太大希望。
朱元璋問起這事,其實是想看看朱桂的態度。
聽朱桂說已經把藥給朱標送去了,老朱挺滿意的,
“不錯,你能有這份心就好。”
朱元璋微微點頭,
隨即停下腳步,在禦花園的長椅上坐下,輕笑著對朱桂說:
“我希望,就算標兒不在了,
“你對他孩子的那份純真之心也能保持不變。”
這話一出,
朱桂心頭一顫。
朱標的兒子?
老朱說的,不出意外,應該是朱允炆了。
朱允炆是朱標的二兒子,按理說,大明的皇位輪不到他頭上。
可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逝,
按順序,就輪到了朱允炆。
其實,朱允炆今年都十四了,
朱桂也就比他大三歲。
想到這兒,朱桂開口問道:
“父皇說的是長兄的次子允炆?”
朱元璋點點頭,
“對,就是朱允炆。”
“說起來,你們年紀相仿,以後多親近親近也好。”
朱元璋這話,已經不怎麽藏著掖著了,
好像在提前安排朱標身後的事。
老朱心裏盤算的是,
讓朱允炆坐鎮中央,朱桂這個強勢藩王鎮守邊疆,
加上兩人年輕,
這樣的君臣搭配,
大明帝國再輝煌五十年,不是難事!
老朱心裏盤算得挺美。
可朱桂心裏頭不樂意。
守著邊疆,要說是替老朱守,那朱桂二話不說,誰讓他攤上了這麽個爹呢。
可要是為了朱允炆,這算哪門子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