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年幼無知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結果朱元璋一道聖旨下來,
連這點小小的報複都成了奢望!
這群藩王差點沒被這口氣憋出內傷!
實在是憋屈至極。
明明是朱桂挖了他們的牆腳,結果朱桂啥事沒有,
他們卻因為細作的事要受罰,現在連殺幾個細作的家人都不行!
不少藩王在錦衣衛宣旨的時候,
當場就氣得胸口發悶!
很快,這些藩王又收到了新消息:
朱元璋讓皇太孫朱允炆和東瀛國的王子滕佑壽跟著朱桂去大同府學習。
消息一出,
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政治意圖,很快得出結論:
“朱允炆是太子朱標健在的長子,如今太子病重在床。
而代王朱桂又是藩王中最強勢的一個!
現在皇上讓朱允炆跟著朱桂去大同府學習,意圖很明顯了!
這是皇上布的局,想要繞過藩王,立皇孫朱允炆為儲君!
所以才讓朱允炆跟著代王學習!”
這分析一出,
舉國震驚!
很多人原先還以為,朱標去世後,接班太子的位置很可能會落到朱桂頭上。
畢竟朱桂最近風頭正勁,
造火車、修鐵路、擊敗北元可汗、建工業區等等,
朱桂這一年的功績數不勝數!
而且朱桂多次受到朱元璋的獎賞,
在眾人眼裏,朱桂深得朱元璋喜愛,自然認為朱桂有望成為儲君。
但從實際動作來看,
朱元璋似乎隻是把朱桂當作備選項!
朱元璋更傾向於立朱標的兒子為儲君!
這消息一出,
那些藩王們集體鬆了口氣,
然後開始幸災樂禍起來。
他們心想,
你朱桂立再多功勞又怎樣?跟我們較勁又怎樣?忙活半天,
還不是和我們一樣,爭不到那個皇帝寶座?
有了這樣的想法,藩王們心中的憋屈和不甘便減輕了許多。
他們準備繼續看朱桂的好戲。
據他們了解,朱允炆可不是個省油的燈,除了朱標,誰都不服。
……
迴大同府的火車上,
朱桂獨自坐在靠窗的位置,
微閉著眼,正打著盹。
朱允炆和滕佑壽坐在朱桂身後,
再往後是朱允炆的幕僚齊泰、黃子澄。
齊泰是受朱元璋之命輔佐朱允炆,
黃子澄長期陪讀東宮,是朱標的親信,現在被派來監督朱允炆。
朱標這個“大號”廢了之後,朱元璋對朱允炆這個“小號”寄予厚望。
朱允炆或許也感受到了這份重視,漸漸變得有些傲慢。
“哎!”
“真是無聊!”
“不知道皇爺爺怎麽想的,不讓我留在重病的父皇身邊,非要我去邊疆。”
路上,無聊的朱允炆陰陽怪氣地說著。
對於被安排去大同府的事,朱允炆心裏是不痛快的。
因為他壓根就不想費勁,隻想安安穩穩地待在應天府。
但朱允炆也懂得分寸,不敢直接頂撞朱元璋,於是便拿朱桂開涮。
在朱允炆看來,讓自己去大同府學習的主意肯定是朱桂出的!
然而,朱允炆的陰陽怪氣並沒有得到迴應。
其他人年歲都大一些,知道輕重,也不敢得罪權勢熏天的朱桂。
但朱允炆自恃皇太孫的身份,沒把朱桂放在眼裏。
“你說說看。”
“大同府那種破地方,是不是隻有野人才會住?”
見沒人理自己,朱允炆轉頭問旁邊的滕佑壽。
滕佑壽聽得心驚膽戰!
一邊是大明皇太孫,一邊是大明實權藩王,
兩邊都不是他這個小島國王子能得罪的。
可不迴答,就意味著直接得罪了這位大明皇太孫。
正當滕佑壽左右為難時,
朱桂的聲音從前麵傳來。
“行了。”
“再鬧,我就把你從火車上丟下去。”
朱桂眼睛都沒睜,語氣平靜地說。
這話一出,
後麵的齊泰和黃子澄嘴角都忍不住抽搐。
他們活了這麽大,跟著朱標多年,還是頭一迴見有人這樣威脅皇太孫。
“你敢威脅我?!”
朱允炆一臉驚訝,猛地站起身,愣愣地看著朱桂的背影。
作為太子之子,皇上的孫子,年僅十四歲的朱允炆,
從小生活在蜜罐裏,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長大。
性格寬厚的朱標幾乎沒對朱允炆說過重話,其他人更是不敢。
朱桂這隨口一說,在朱允炆聽來卻是頭一遭。
聽到朱允炆難以置信的聲音,
朱桂麵不改色,雙眼依然緊閉,用一種平靜的語調說:
“臨行前,父皇說,如果你不聽話,我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教訓你。”
“不過,我不願對孩子動手。”
“那就簡單了,你安安穩穩坐下來,咱們就當無事發生。”朱桂這迴說得挺多,畢竟對麵是朱標的血脈,給朱標個麵子,朱桂還是樂意的。
但這番好意,在朱允炆聽來,卻成了赤裸裸的嘲諷。
畢竟朱桂也不過十七歲,而朱允炆已屆十四,被一個大不了幾歲的家夥稱作“孩子”,血氣方剛的他如何受得了這份屈辱!
“你也就比我大那麽點,就敢叫我孩子?”
“你以為你算哪根蔥?”朱允炆冷笑著反問。
眼見氣氛愈演愈烈,齊泰皺眉起身,勸道:“行了,別再說了。”
朱允炆卻不買賬,瞪了他一眼:“這兒沒你說話的份!”
隨即,他又轉向朱桂,大聲斥責:“你以為我稀罕去你那鳥不拉屎的封地?不過是邊疆的苦寒地罷了!要不是皇爺爺的命令,就算給我金山銀山,我也不樂意去。你還拿皇爺爺來壓我?還想教訓我?!有本事你現在就教訓我看看,不敢動我,就別廢話!”
此言一出,車廂內的空氣似乎凝固了。
齊泰和黃子澄麵露驚駭,雖知朱允炆年輕氣盛,卻未料到他竟如此暴躁。
朱桂並未立即迴應。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他確實難以處理,畢竟朱允炆身為皇長孫,誰也不敢輕易對他動手。
也許正是這層身份讓朱允炆肆無忌憚,囂張至此。
但今時不同往日,有了朱元璋的默許,對於如此囂張的朱允炆,朱桂自有辦法。
他輕輕吐出二字:“來人。”
“給皇太孫點教訓,直到他認錯為止。”
既然朱允炆說他不敢動手,那就讓他見識一下。
連這點小小的報複都成了奢望!
這群藩王差點沒被這口氣憋出內傷!
實在是憋屈至極。
明明是朱桂挖了他們的牆腳,結果朱桂啥事沒有,
他們卻因為細作的事要受罰,現在連殺幾個細作的家人都不行!
不少藩王在錦衣衛宣旨的時候,
當場就氣得胸口發悶!
很快,這些藩王又收到了新消息:
朱元璋讓皇太孫朱允炆和東瀛國的王子滕佑壽跟著朱桂去大同府學習。
消息一出,
人們紛紛猜測其中的政治意圖,很快得出結論:
“朱允炆是太子朱標健在的長子,如今太子病重在床。
而代王朱桂又是藩王中最強勢的一個!
現在皇上讓朱允炆跟著朱桂去大同府學習,意圖很明顯了!
這是皇上布的局,想要繞過藩王,立皇孫朱允炆為儲君!
所以才讓朱允炆跟著代王學習!”
這分析一出,
舉國震驚!
很多人原先還以為,朱標去世後,接班太子的位置很可能會落到朱桂頭上。
畢竟朱桂最近風頭正勁,
造火車、修鐵路、擊敗北元可汗、建工業區等等,
朱桂這一年的功績數不勝數!
而且朱桂多次受到朱元璋的獎賞,
在眾人眼裏,朱桂深得朱元璋喜愛,自然認為朱桂有望成為儲君。
但從實際動作來看,
朱元璋似乎隻是把朱桂當作備選項!
朱元璋更傾向於立朱標的兒子為儲君!
這消息一出,
那些藩王們集體鬆了口氣,
然後開始幸災樂禍起來。
他們心想,
你朱桂立再多功勞又怎樣?跟我們較勁又怎樣?忙活半天,
還不是和我們一樣,爭不到那個皇帝寶座?
有了這樣的想法,藩王們心中的憋屈和不甘便減輕了許多。
他們準備繼續看朱桂的好戲。
據他們了解,朱允炆可不是個省油的燈,除了朱標,誰都不服。
……
迴大同府的火車上,
朱桂獨自坐在靠窗的位置,
微閉著眼,正打著盹。
朱允炆和滕佑壽坐在朱桂身後,
再往後是朱允炆的幕僚齊泰、黃子澄。
齊泰是受朱元璋之命輔佐朱允炆,
黃子澄長期陪讀東宮,是朱標的親信,現在被派來監督朱允炆。
朱標這個“大號”廢了之後,朱元璋對朱允炆這個“小號”寄予厚望。
朱允炆或許也感受到了這份重視,漸漸變得有些傲慢。
“哎!”
“真是無聊!”
“不知道皇爺爺怎麽想的,不讓我留在重病的父皇身邊,非要我去邊疆。”
路上,無聊的朱允炆陰陽怪氣地說著。
對於被安排去大同府的事,朱允炆心裏是不痛快的。
因為他壓根就不想費勁,隻想安安穩穩地待在應天府。
但朱允炆也懂得分寸,不敢直接頂撞朱元璋,於是便拿朱桂開涮。
在朱允炆看來,讓自己去大同府學習的主意肯定是朱桂出的!
然而,朱允炆的陰陽怪氣並沒有得到迴應。
其他人年歲都大一些,知道輕重,也不敢得罪權勢熏天的朱桂。
但朱允炆自恃皇太孫的身份,沒把朱桂放在眼裏。
“你說說看。”
“大同府那種破地方,是不是隻有野人才會住?”
見沒人理自己,朱允炆轉頭問旁邊的滕佑壽。
滕佑壽聽得心驚膽戰!
一邊是大明皇太孫,一邊是大明實權藩王,
兩邊都不是他這個小島國王子能得罪的。
可不迴答,就意味著直接得罪了這位大明皇太孫。
正當滕佑壽左右為難時,
朱桂的聲音從前麵傳來。
“行了。”
“再鬧,我就把你從火車上丟下去。”
朱桂眼睛都沒睜,語氣平靜地說。
這話一出,
後麵的齊泰和黃子澄嘴角都忍不住抽搐。
他們活了這麽大,跟著朱標多年,還是頭一迴見有人這樣威脅皇太孫。
“你敢威脅我?!”
朱允炆一臉驚訝,猛地站起身,愣愣地看著朱桂的背影。
作為太子之子,皇上的孫子,年僅十四歲的朱允炆,
從小生活在蜜罐裏,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長大。
性格寬厚的朱標幾乎沒對朱允炆說過重話,其他人更是不敢。
朱桂這隨口一說,在朱允炆聽來卻是頭一遭。
聽到朱允炆難以置信的聲音,
朱桂麵不改色,雙眼依然緊閉,用一種平靜的語調說:
“臨行前,父皇說,如果你不聽話,我可以采取任何方式教訓你。”
“不過,我不願對孩子動手。”
“那就簡單了,你安安穩穩坐下來,咱們就當無事發生。”朱桂這迴說得挺多,畢竟對麵是朱標的血脈,給朱標個麵子,朱桂還是樂意的。
但這番好意,在朱允炆聽來,卻成了赤裸裸的嘲諷。
畢竟朱桂也不過十七歲,而朱允炆已屆十四,被一個大不了幾歲的家夥稱作“孩子”,血氣方剛的他如何受得了這份屈辱!
“你也就比我大那麽點,就敢叫我孩子?”
“你以為你算哪根蔥?”朱允炆冷笑著反問。
眼見氣氛愈演愈烈,齊泰皺眉起身,勸道:“行了,別再說了。”
朱允炆卻不買賬,瞪了他一眼:“這兒沒你說話的份!”
隨即,他又轉向朱桂,大聲斥責:“你以為我稀罕去你那鳥不拉屎的封地?不過是邊疆的苦寒地罷了!要不是皇爺爺的命令,就算給我金山銀山,我也不樂意去。你還拿皇爺爺來壓我?還想教訓我?!有本事你現在就教訓我看看,不敢動我,就別廢話!”
此言一出,車廂內的空氣似乎凝固了。
齊泰和黃子澄麵露驚駭,雖知朱允炆年輕氣盛,卻未料到他竟如此暴躁。
朱桂並未立即迴應。以往遇到這種情況,他確實難以處理,畢竟朱允炆身為皇長孫,誰也不敢輕易對他動手。
也許正是這層身份讓朱允炆肆無忌憚,囂張至此。
但今時不同往日,有了朱元璋的默許,對於如此囂張的朱允炆,朱桂自有辦法。
他輕輕吐出二字:“來人。”
“給皇太孫點教訓,直到他認錯為止。”
既然朱允炆說他不敢動手,那就讓他見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