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萬萬沒想到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份飛機的資料,你有沒有複印一份?”
朱元璋想起朱桂設計中提到的神奇物品——飛機,便一臉認真地問二虎。
二虎一聽,馬上迴答:
“飛機資料的複印件正用火車送過來呢。”
“不過,據先前去的人說,大同府的錦衣衛沒人能看懂飛機資料上寫的是什麽,但他們又覺得這資料很了不得!”
錦衣衛的能耐還是有的。
西域使團人多,不少人拿到了朱桂給的飛機資料,所以錦衣衛偷偷複印一份並不難。
當然,複印得再好,看不懂還是白搭。
這也是朱桂隨意散發資料的原因。
反正這群人看不懂,更造不出來。
所以給出去也沒關係。
“看不懂嗎?”
朱元璋聞言,眉頭輕輕一皺。
其實看不懂也正常。
畢竟火車都問世這麽久了,
還是有絕大多數人不懂火車的工作原理。
一個連實物都沒見過的飛機,能看懂才怪了!
朱元璋真正疑惑的是,
朱桂為了給西域使團設局而提的飛機,究竟是胡編亂造的,還是真能造出來?
朱元璋思考一番,沒有得出答案。
“算了!”
“別懷疑了,先相信小十三吧!”
這種事情,再怎麽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於是,朱元璋決定先相信朱桂!
如果真能造出飛機,自然最好。
如果造不出來,也沒什麽大不了。
隻是朱元璋會感到有點失落。
說起來,朱元璋還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坐上飛行的交通工具,在天空中翱翔。
不知朱桂能否如他所願。
……
與此同時,
西域使團到大同府後自行采用九九六工作製的消息,在明朝境內傳開了。
明朝藩王們一個個驚掉了下巴!
“原來小十三不僅在跟我們這些兄弟較勁!”
“夠狠啊!西域王子們來趟明朝,全被他拉進了競爭的大軍!”
“小十三是不是有病?非得拉著別人一起卷?”
“總算不隻是我們這些兄弟承受小十三的壓力了!也讓西域那幫人嚐嚐競爭的滋味吧!”
各藩王府內,藩王們心情複雜。
有人幸災樂禍,有人繼續痛罵朱桂。
還有人則鬆了口氣,因為朱桂去對付西域王子了,暫時不會來找他們麻煩了。
但很快,各藩王也得知了朱桂說通過九九六工作製領悟到飛機製造方法的事。
頓時,所有藩王都瞠目結舌。
這他娘的也行?
絕大多數藩王都不信!
這種事情想想也不可能!
還九九六工作製領悟飛機製造方法?
西域使團那群人不了解朱桂的風格,但這些明朝藩王之前可被朱桂卷得苦不堪言!他們太清楚朱桂的手段了!
朱桂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競爭!
僅憑這一點,他們就能看出,
朱桂這是在忽悠那群西域使團,目的就是要讓西域使團也卷起來!
就像朱桂以前常在藩王之間挑起的競爭一樣!
大家都太熟悉了!
這完全是朱桂故意編出來整西域使團的說辭!
也因此,
眾人對朱桂所說的飛機製造方法嗤之以鼻!
還想造天上飛的交通工具?
你怎麽不上天呢?
很多普通百姓也聽說了西域使團和朱桂之間的事,他們不像藩王那樣了解朱桂是個競爭狂。
他們對朱桂領悟出的飛機製造方法充滿了極大的好奇!
此時,許多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大同府。
期待著新型交通工具——飛機的問世!
由於鐵路網的出現,明朝陸路交通變得極為便捷。
因此,各地不少地方豪族紛紛派遣子弟前往大同府。
這些地方豪族想讓自家子弟親眼見證飛機的誕生,如果能借此機會從朱桂那裏學到一點皮毛,那就更好了!
當然,有些地方豪族確實是想學東西。
但那些世代耕讀經書的大家族,則完全看不上朱桂搞的這些玩意兒,認為那是奇技淫巧。
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都是粗俗之人才會去研究的。
正經人應當耕讀經書,這才是正道。
然而,現在明朝的官員和百姓開始追捧擅長製造奇技淫巧的代王朱桂,對經書的熱情卻大不如前,這讓耕讀之家感到了危機!
因此,當一些耕讀之家聽說朱桂因為九九六工作製而悟出了天上能飛的交通工具這種荒謬之言時,
他們一合計,覺得這是反駁奇技淫巧的絕佳時機!
因為他們堅信人根本不可能造出天上飛的東西!
而這正是他們超越朱桂的絕佳機會!
隻要能在這事上贏朱桂一次,或許以後明朝官員和百姓的關注點就能重新迴到經書上來。
在前往大同府的火車上,
一些崇尚實力的地方豪強子弟聚在一起。
他們正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對即將展開的大同府之旅的期待。
“我上次來大同府還是五年前的冬天,那時我在路邊見到不少凍死的屍體。”
“現在都說代王治理大同府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想知道現在的大同府變成了什麽樣。”
河內的豪強王家子弟王策感慨地說。
旁邊的東萊豪強向家子弟向泰立刻接口道:
“變化可大了。”
“我聽說現在大同府家家戶戶都有暖氣,冬天再也不會有人凍死了!”
“大同府如今不僅冬日裏凍不著人,還建起了發電站,聽說代王還特地發明了個名叫燈泡的玩意兒!”
“有了這玩意兒,就算是夜幕降臨,家裏也能亮得像白天一樣,真是神奇得很!”
這些出自地方豪門的子弟,對強者有著極高的崇拜之情。
他們占據一方,普遍信奉強者為尊,朱桂所製之物、所立戰功,都足以讓他們心悅誠服。
更何況,朱桂身為明朝藩王,年僅十七便成就斐然。
因此,這些豪門出身的子弟,即便從未謀麵那位傳說中的代王,也未曾踏足大同府,心中卻充滿了敬佩之情。
“哼!”
“不過是些奇技淫巧罷了!”
“竟受此追捧,我大明怎會淪落到這等腐朽的地步?!”
正當地方豪門子弟們紛紛誇讚朱桂之時,不遠處一位耕讀傳家的士子冷哼出聲,打破了和諧。
朱元璋想起朱桂設計中提到的神奇物品——飛機,便一臉認真地問二虎。
二虎一聽,馬上迴答:
“飛機資料的複印件正用火車送過來呢。”
“不過,據先前去的人說,大同府的錦衣衛沒人能看懂飛機資料上寫的是什麽,但他們又覺得這資料很了不得!”
錦衣衛的能耐還是有的。
西域使團人多,不少人拿到了朱桂給的飛機資料,所以錦衣衛偷偷複印一份並不難。
當然,複印得再好,看不懂還是白搭。
這也是朱桂隨意散發資料的原因。
反正這群人看不懂,更造不出來。
所以給出去也沒關係。
“看不懂嗎?”
朱元璋聞言,眉頭輕輕一皺。
其實看不懂也正常。
畢竟火車都問世這麽久了,
還是有絕大多數人不懂火車的工作原理。
一個連實物都沒見過的飛機,能看懂才怪了!
朱元璋真正疑惑的是,
朱桂為了給西域使團設局而提的飛機,究竟是胡編亂造的,還是真能造出來?
朱元璋思考一番,沒有得出答案。
“算了!”
“別懷疑了,先相信小十三吧!”
這種事情,再怎麽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於是,朱元璋決定先相信朱桂!
如果真能造出飛機,自然最好。
如果造不出來,也沒什麽大不了。
隻是朱元璋會感到有點失落。
說起來,朱元璋還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坐上飛行的交通工具,在天空中翱翔。
不知朱桂能否如他所願。
……
與此同時,
西域使團到大同府後自行采用九九六工作製的消息,在明朝境內傳開了。
明朝藩王們一個個驚掉了下巴!
“原來小十三不僅在跟我們這些兄弟較勁!”
“夠狠啊!西域王子們來趟明朝,全被他拉進了競爭的大軍!”
“小十三是不是有病?非得拉著別人一起卷?”
“總算不隻是我們這些兄弟承受小十三的壓力了!也讓西域那幫人嚐嚐競爭的滋味吧!”
各藩王府內,藩王們心情複雜。
有人幸災樂禍,有人繼續痛罵朱桂。
還有人則鬆了口氣,因為朱桂去對付西域王子了,暫時不會來找他們麻煩了。
但很快,各藩王也得知了朱桂說通過九九六工作製領悟到飛機製造方法的事。
頓時,所有藩王都瞠目結舌。
這他娘的也行?
絕大多數藩王都不信!
這種事情想想也不可能!
還九九六工作製領悟飛機製造方法?
西域使團那群人不了解朱桂的風格,但這些明朝藩王之前可被朱桂卷得苦不堪言!他們太清楚朱桂的手段了!
朱桂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競爭!
僅憑這一點,他們就能看出,
朱桂這是在忽悠那群西域使團,目的就是要讓西域使團也卷起來!
就像朱桂以前常在藩王之間挑起的競爭一樣!
大家都太熟悉了!
這完全是朱桂故意編出來整西域使團的說辭!
也因此,
眾人對朱桂所說的飛機製造方法嗤之以鼻!
還想造天上飛的交通工具?
你怎麽不上天呢?
很多普通百姓也聽說了西域使團和朱桂之間的事,他們不像藩王那樣了解朱桂是個競爭狂。
他們對朱桂領悟出的飛機製造方法充滿了極大的好奇!
此時,許多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大同府。
期待著新型交通工具——飛機的問世!
由於鐵路網的出現,明朝陸路交通變得極為便捷。
因此,各地不少地方豪族紛紛派遣子弟前往大同府。
這些地方豪族想讓自家子弟親眼見證飛機的誕生,如果能借此機會從朱桂那裏學到一點皮毛,那就更好了!
當然,有些地方豪族確實是想學東西。
但那些世代耕讀經書的大家族,則完全看不上朱桂搞的這些玩意兒,認為那是奇技淫巧。
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都是粗俗之人才會去研究的。
正經人應當耕讀經書,這才是正道。
然而,現在明朝的官員和百姓開始追捧擅長製造奇技淫巧的代王朱桂,對經書的熱情卻大不如前,這讓耕讀之家感到了危機!
因此,當一些耕讀之家聽說朱桂因為九九六工作製而悟出了天上能飛的交通工具這種荒謬之言時,
他們一合計,覺得這是反駁奇技淫巧的絕佳時機!
因為他們堅信人根本不可能造出天上飛的東西!
而這正是他們超越朱桂的絕佳機會!
隻要能在這事上贏朱桂一次,或許以後明朝官員和百姓的關注點就能重新迴到經書上來。
在前往大同府的火車上,
一些崇尚實力的地方豪強子弟聚在一起。
他們正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對即將展開的大同府之旅的期待。
“我上次來大同府還是五年前的冬天,那時我在路邊見到不少凍死的屍體。”
“現在都說代王治理大同府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想知道現在的大同府變成了什麽樣。”
河內的豪強王家子弟王策感慨地說。
旁邊的東萊豪強向家子弟向泰立刻接口道:
“變化可大了。”
“我聽說現在大同府家家戶戶都有暖氣,冬天再也不會有人凍死了!”
“大同府如今不僅冬日裏凍不著人,還建起了發電站,聽說代王還特地發明了個名叫燈泡的玩意兒!”
“有了這玩意兒,就算是夜幕降臨,家裏也能亮得像白天一樣,真是神奇得很!”
這些出自地方豪門的子弟,對強者有著極高的崇拜之情。
他們占據一方,普遍信奉強者為尊,朱桂所製之物、所立戰功,都足以讓他們心悅誠服。
更何況,朱桂身為明朝藩王,年僅十七便成就斐然。
因此,這些豪門出身的子弟,即便從未謀麵那位傳說中的代王,也未曾踏足大同府,心中卻充滿了敬佩之情。
“哼!”
“不過是些奇技淫巧罷了!”
“竟受此追捧,我大明怎會淪落到這等腐朽的地步?!”
正當地方豪門子弟們紛紛誇讚朱桂之時,不遠處一位耕讀傳家的士子冷哼出聲,打破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