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絕不敢泄露半分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據最新的情報顯示,坐鎮草原的燕王朱棣敏銳捕捉到了瓦剌與韃靼蠢蠢欲動的跡象。
於是,他采取了先發製人的策略,秘密策反了一支強大的部落,將其變為內應潛伏於敵方內部。
而瓦剌與韃靼對此渾然不覺。
他們甚至邀請這位大部落一同圍攻明朝的邊防軍。
結果,在這位大部落作為內應的協助下,朱棣親自率領精銳親衛部隊突襲,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一舉殲敵七萬餘眾!
在陶光嘯精心編撰的戰報中,朱棣不再是邊緣角色。
他先是主動策反草原部落,隨後更是親自披掛上陣,一戰定乾坤。
正是這一係列行動,平息了草原的叛亂。
至於策反大部落之事,隻要大部落自己不發聲,外人無從得知真相。
加之大部落曆來對明朝使者的冷淡態度,他們自然不會出麵否認。
此外,關於朱棣親率精兵奇襲的情節,為了圓謊,陶光嘯還親自率隊深入草原,製造了一場針對不明部落的襲擊。
雖然目標並非瓦剌或韃靼,但至少有人目擊到行動,足以應對質疑。
況且,朱棣的親衛部隊不過數千人,規模不大卻忠誠可靠,便於陶光嘯的操作。
這一切,都是為老朱精心布置的局。
隨即,朱元璋將燕王府呈遞的戰報分發給群臣傳閱。
此刻的老朱麵上洋溢著得意之色,
似乎在無聲宣告:自己不僅有朱標、朱桂這樣的傑出子嗣,
更有如燕王朱棣這般卓越的兒子!
優秀的兒子何其多!
這怎能不讓老朱好好炫耀一番?
“燕王這手棋,高啊!”
“策反草原部落,使之成為我大明的內應,一舉擊潰瓦剌和韃靼的七萬雄師!燕王威武!”
“太強悍了!戰報上說燕王可是全殲了那七萬蠻族軍隊!繼代王之後,我大明又出了一位戰神!”
“說起來,被燕王策反的那個部落名字也挺有意思,竟然叫大漢!”
群臣傳閱戰報,個個麵露驚愕。
眾人未曾料到,平日裏低調行事的燕王朱棣,一出手便是如此石破天驚——
一舉消滅七萬敵軍,立下赫赫戰功!
同時,聯想到朱桂,群臣心中的震撼更甚。
許多身為父親的官員更是滿腹疑惑:
朱家的孩子為何如此出色?
除了早有盛名的朱標,文武雙全的朱桂之外,
如今又冒出一位戰神級人物!
這讓同為父親的官員們豔羨不已。
若非老朱身為大明皇帝,他們定要討教一番育兒經,
怎能讓子女如此成才?
“哈哈!”
“老四既是我兒,自非凡品。”
朱元璋聽著群臣對朱棣的讚美,開懷大笑。
朱棣此番戰功,也讓老朱心中稍感寬慰。
若藩王中僅朱桂一家獨大,將來自己百年之後,朱桂恐怕難以駕馭。
如今朱棣的崛起,以及他擊敗並消滅兩大草原部落的輝煌戰績,
足以讓他與朱桂分庭抗禮。
隨即,老朱當場宣布重賞朱棣,
意在鼓勵朱棣再接再厲,早日將草原完全納入大明版圖。
接下來的兩天,朝堂上洋溢著喜慶氣氛。
一方麵,老朱的壽辰將近;
另一方麵,朱棣大敗瓦剌和韃靼的消息振奮人心。
總之,整個大明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然而,僅僅兩天後,
朱桂送來的情報抵達應天府。
在朱桂的信息中,大漢被描述為朱桂的盟友,是大明的朋友。
大漢近期察覺到瓦剌和韃靼對大明的威脅,主動出擊,消滅了七萬多敵軍。
朱元璋看完這則消息,當場愣住。
“不是老四策反的大漢嗎?”
“為何小十三送來的消息中,大漢是自發對抗瓦剌和韃靼的?”
朱元璋一時之間有些懵。
與之前順天府送來的書信不同,其中燕王朱棣的身影顯著,
而朱桂送來的消息中,燕王朱棣甚至朱桂自己都未被提及。
這讓朱元璋的思緒一時空白。
一時間,
朱元璋不知該相信誰的說辭。
但可以肯定的是,
其中必有一人在撒謊!
一方說大漢主動出擊,另一方說大漢是被策反的,
兩者間的差異顯而易見!
對此,朱元璋不動聲色地收起了朱桂的文書,
暗中派遣使者北上草原,前往大漢查證實情。
沒錯,朱元璋決定先不相信任何人,
他要聽自己人匯報大漢的真實情況。
而老朱本人,則在應天府靜候佳音。
得益於火車的開通,老朱不必擔心使者往返耗時數月之久。
有了火車,使者連同辦差隻需五天即可往返。
這五天裏,朱元璋耐心等待,
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他臉上的笑容不再,
這令周圍人感到驚慌。
他們察覺到老朱的不悅,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麽,個個忐忑不安。
不過,見老朱並未責怪,眾人稍稍安心。
而老朱依舊愁眉不展。
六日後,使者返迴應天府,帶來了大漢的最新消息。
“陛下。”
“據大漢人士所述,他們攻擊瓦剌和韃靼,完全是自主行為,並未受到任何人的策反。”
“其次,在消滅瓦剌和韃靼軍隊的過程中,隻有大漢軍隊參與,明朝軍隊並未介入。”
“臣在大漢及順天府進行了走訪調查,大漢所言應為事實。”
聽完使者的匯報,朱元璋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
他徹底懵了!
現在,朱桂與大漢的說法吻合!
然而,朱棣的敘述卻偏離了事實!
其一,關於收服大漢的壯舉,另一項,則是他親率親衛參與圍剿瓦剌與韃靼的戰役。
全是虛構!
極有可能是燕王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自導自演的一出戲!
思及此處,朱元璋怒火中燒。
他瞬間被憤怒淹沒!
朱棣怎敢如此?!
竟敢在自己壽辰將至之時,用如此拙劣的手段欺騙自己?!
“好,我明白了。”
“此事僅你我知曉,我不想有第三人得知。”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隨後對麵前的使者言道。
老朱決定將此事隱瞞。
畢竟牛皮已吹,百官皆讚,皇室顏麵已掛。
此時揭露朱棣的功績為虛,無疑將嚴重損害皇室威信。
於是,他采取了先發製人的策略,秘密策反了一支強大的部落,將其變為內應潛伏於敵方內部。
而瓦剌與韃靼對此渾然不覺。
他們甚至邀請這位大部落一同圍攻明朝的邊防軍。
結果,在這位大部落作為內應的協助下,朱棣親自率領精銳親衛部隊突襲,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一舉殲敵七萬餘眾!
在陶光嘯精心編撰的戰報中,朱棣不再是邊緣角色。
他先是主動策反草原部落,隨後更是親自披掛上陣,一戰定乾坤。
正是這一係列行動,平息了草原的叛亂。
至於策反大部落之事,隻要大部落自己不發聲,外人無從得知真相。
加之大部落曆來對明朝使者的冷淡態度,他們自然不會出麵否認。
此外,關於朱棣親率精兵奇襲的情節,為了圓謊,陶光嘯還親自率隊深入草原,製造了一場針對不明部落的襲擊。
雖然目標並非瓦剌或韃靼,但至少有人目擊到行動,足以應對質疑。
況且,朱棣的親衛部隊不過數千人,規模不大卻忠誠可靠,便於陶光嘯的操作。
這一切,都是為老朱精心布置的局。
隨即,朱元璋將燕王府呈遞的戰報分發給群臣傳閱。
此刻的老朱麵上洋溢著得意之色,
似乎在無聲宣告:自己不僅有朱標、朱桂這樣的傑出子嗣,
更有如燕王朱棣這般卓越的兒子!
優秀的兒子何其多!
這怎能不讓老朱好好炫耀一番?
“燕王這手棋,高啊!”
“策反草原部落,使之成為我大明的內應,一舉擊潰瓦剌和韃靼的七萬雄師!燕王威武!”
“太強悍了!戰報上說燕王可是全殲了那七萬蠻族軍隊!繼代王之後,我大明又出了一位戰神!”
“說起來,被燕王策反的那個部落名字也挺有意思,竟然叫大漢!”
群臣傳閱戰報,個個麵露驚愕。
眾人未曾料到,平日裏低調行事的燕王朱棣,一出手便是如此石破天驚——
一舉消滅七萬敵軍,立下赫赫戰功!
同時,聯想到朱桂,群臣心中的震撼更甚。
許多身為父親的官員更是滿腹疑惑:
朱家的孩子為何如此出色?
除了早有盛名的朱標,文武雙全的朱桂之外,
如今又冒出一位戰神級人物!
這讓同為父親的官員們豔羨不已。
若非老朱身為大明皇帝,他們定要討教一番育兒經,
怎能讓子女如此成才?
“哈哈!”
“老四既是我兒,自非凡品。”
朱元璋聽著群臣對朱棣的讚美,開懷大笑。
朱棣此番戰功,也讓老朱心中稍感寬慰。
若藩王中僅朱桂一家獨大,將來自己百年之後,朱桂恐怕難以駕馭。
如今朱棣的崛起,以及他擊敗並消滅兩大草原部落的輝煌戰績,
足以讓他與朱桂分庭抗禮。
隨即,老朱當場宣布重賞朱棣,
意在鼓勵朱棣再接再厲,早日將草原完全納入大明版圖。
接下來的兩天,朝堂上洋溢著喜慶氣氛。
一方麵,老朱的壽辰將近;
另一方麵,朱棣大敗瓦剌和韃靼的消息振奮人心。
總之,整個大明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然而,僅僅兩天後,
朱桂送來的情報抵達應天府。
在朱桂的信息中,大漢被描述為朱桂的盟友,是大明的朋友。
大漢近期察覺到瓦剌和韃靼對大明的威脅,主動出擊,消滅了七萬多敵軍。
朱元璋看完這則消息,當場愣住。
“不是老四策反的大漢嗎?”
“為何小十三送來的消息中,大漢是自發對抗瓦剌和韃靼的?”
朱元璋一時之間有些懵。
與之前順天府送來的書信不同,其中燕王朱棣的身影顯著,
而朱桂送來的消息中,燕王朱棣甚至朱桂自己都未被提及。
這讓朱元璋的思緒一時空白。
一時間,
朱元璋不知該相信誰的說辭。
但可以肯定的是,
其中必有一人在撒謊!
一方說大漢主動出擊,另一方說大漢是被策反的,
兩者間的差異顯而易見!
對此,朱元璋不動聲色地收起了朱桂的文書,
暗中派遣使者北上草原,前往大漢查證實情。
沒錯,朱元璋決定先不相信任何人,
他要聽自己人匯報大漢的真實情況。
而老朱本人,則在應天府靜候佳音。
得益於火車的開通,老朱不必擔心使者往返耗時數月之久。
有了火車,使者連同辦差隻需五天即可往返。
這五天裏,朱元璋耐心等待,
但在等待的過程中,他臉上的笑容不再,
這令周圍人感到驚慌。
他們察覺到老朱的不悅,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麽,個個忐忑不安。
不過,見老朱並未責怪,眾人稍稍安心。
而老朱依舊愁眉不展。
六日後,使者返迴應天府,帶來了大漢的最新消息。
“陛下。”
“據大漢人士所述,他們攻擊瓦剌和韃靼,完全是自主行為,並未受到任何人的策反。”
“其次,在消滅瓦剌和韃靼軍隊的過程中,隻有大漢軍隊參與,明朝軍隊並未介入。”
“臣在大漢及順天府進行了走訪調查,大漢所言應為事實。”
聽完使者的匯報,朱元璋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
他徹底懵了!
現在,朱桂與大漢的說法吻合!
然而,朱棣的敘述卻偏離了事實!
其一,關於收服大漢的壯舉,另一項,則是他親率親衛參與圍剿瓦剌與韃靼的戰役。
全是虛構!
極有可能是燕王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自導自演的一出戲!
思及此處,朱元璋怒火中燒。
他瞬間被憤怒淹沒!
朱棣怎敢如此?!
竟敢在自己壽辰將至之時,用如此拙劣的手段欺騙自己?!
“好,我明白了。”
“此事僅你我知曉,我不想有第三人得知。”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內心的波瀾,隨後對麵前的使者言道。
老朱決定將此事隱瞞。
畢竟牛皮已吹,百官皆讚,皇室顏麵已掛。
此時揭露朱棣的功績為虛,無疑將嚴重損害皇室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