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三興大漢(大結局)
三國,在下姓劉,皇家的那個劉 作者:三餘無夢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019章 三興大漢(大結局)
雒陽城,自從董昭等人完成新城的修建工作。得到劉睿的肯定後,立刻在城外修建九座高台,名為千秋台,用作劉睿登基之用。...
其中主台高約九丈九尺九寸,其餘八台則是圍繞主台而建。而太史令也已經算出了黃道吉時,於十月初六舉行登基大典。
得到劉睿準確的登基時間後,大漢十三州的主官將手頭的工作都暫且放下,都開始攜帶禮品,從四麵八方趕往雒陽。
各地的世家大族、富商、豪紳,雖然不能直接參與登基儀式。但他們也渴望沾沾喜氣,於是紛紛來到雒陽。
此時的雒陽各大客棧、驛站、酒樓也已經是人滿為患。還有許多百姓將自家的院子出租,想要趁著新皇登基之時,小賺一筆。
為了應對人口激增,趙雲、太史慈、張合、黃忠幾人,更是分別帶兵鎮守四門,維護治安。
至於尚書台的各位官員,更是在這段時間忙的不可開交。戲忠作為尚書台主事,每日都在與荀攸、賈詡、毛玠等人商議登基事宜。
除了劉睿登基的各項準備工作,他們還要清算這些年各級官員立下的功勞。該如何封賞,封地、食邑又在哪裏等等。
很快,時間很快就來到劉睿登基的這一天。
天色剛亮,就有早起的百姓,發現城中已經變了模樣。數不清的士卒,就穿戴著嶄新的鎧甲,精神抖擻的在城中各個街道上戒嚴。
而從皇宮到千秋台的主幹道上,更是披紅掛綠,布滿了裝飾物。站崗的士卒,更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軍中精銳,各個威猛雄壯,氣勢非凡。
辰時一到,隨著禮樂響起,劉睿的車駕便開始向著城外駛去。接著是各級文武官員,紛紛跟在劉睿的車駕後麵。
等到劉睿的車隊抵達千秋台的時候,周圍已經布滿了前來觀禮的官員和百姓,無數士卒穿插其中,將觀禮的人群隔開。
見到劉睿的車駕到來,原本嘈雜的人群,也逐漸變得安靜下來。每一個人的眼神,都隨著劉睿的車駕而移動。
主祭台上遍插旌旗,已經準備好了三牲五畜、瓜果香燭等祭天之物。劉睿下了馬車後,就在台下靜候吉時。
在等候吉時的時候,劉睿的思緒不禁飄迴到了從前。從自己前往南陽起,到現在橫掃天下各路諸侯,一統天下,已經過了近三十年。
在稱霸天下的這條道路上,有無數人倒在了上麵,其中有他的朋友,也有他的敵人。不管怎麽說,劉睿都要謝過他們。
迴想著劉表、袁術、劉備、袁紹、曹操等人的麵容,劉睿心中唏噓不已。如果沒有這些對手,就不會成就今日的劉睿,也不會有這樣一個鼎盛的大漢。
如今劉睿一統天下,並掃除了匈奴、西羌、南蠻、鮮卑等異族。遼東的高句麗,扶餘、新羅等國被滅,變成了大漢新的疆土。
可以說劉睿如今的成就,已經不輸以往先賢,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吉時已到,有請陛下登台!”
就在劉睿還在腦中迴顧以往的時候,負責司禮的管寧高聲唱道。
眼看時辰已到,劉睿收迴思緒,抬頭看著麵前的高台,邁步而上。
到了台上,身著黑色龍袍,頭戴十二旒冠冕的劉睿。先是祭拜上天,接著告慰祖廟先賢,拿出尚書台在就準備好的祭文念了起來。
因為劉睿乃是漢室正統,所以經過群臣的商議之後,還是延用大漢國號,改元開和。
等到劉睿鏗鏘有力的聲音落下,宣告著大漢再次迎來了新生。接著劉睿左手持天子劍,右手高舉傳國玉璽,緩緩來到高台邊緣,中氣十足的喝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見到這一幕的所有的文武百官,以及圍觀的百姓紛紛跪倒在地,像膜拜神靈一般,對著劉睿跪拜。自此大漢再興,四海升平。
“參見陛下!”
不少內心激動者更是感動的熱淚盈眶,天下人期盼的和平,終於再次降臨。
登基完畢後,劉睿又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來自各個州郡的士卒排成整齊的方隊,接受了劉睿的檢閱,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老兵方隊。
這些老兵都是曆經數次大戰存活下來的精銳,隻不過他們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傷殘。劉睿之所以把他們放在第一方陣,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大漢不會忘記任何一個功臣。
檢驗完軍隊後,劉睿又宣布免除今年稅賦,大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雀躍。等到登基大典結束後,百姓各自散去,而劉睿則是在皇宮內宴請文武百官。
等到百官各歸各位後,劉睿看向一旁的賈詡。賈詡會意,從一旁的內侍手中接過了聖旨。
看到聖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自覺的挺直了身板。他們追隨劉睿多年,南征北戰,浴血拚搏,終於到了收獲果實的時刻。
接著賈詡開始宣讀聖旨,開頭是詔封世子劉寧為太子,接著就是詔封蔡鈺為皇後,以及後宮一眾嬪妃。
詔封完了他們,接下來就是那些久隨帝侍的文臣武將們。隻不過這一次劉睿取消了三公,以尚書台主政事,新建的軍機處掌軍事。
其中荀攸為尚書令、封潁國公,賈詡為中書令、封威國公,戲忠為侍中、襄國公。董昭、毛玠分別為尚書左右仆射,永寧侯、永定侯。
荀彧為禦史中丞、長寧侯,諸葛亮為尚書郎、琅琊侯,龐統為侍郎、永安侯,徐庶為中書郎、長留侯。
鍾繇為司隸校尉、河洛侯,魯肅為京兆尹、淮陽侯,沮授為左馮詡、廣陽侯,陳宮為右扶風、東陽侯。
劉曄為宗正、漢壽侯,滿寵為廷尉、山陽侯,黃權為光祿勳、南鄉侯,顧雍為大鴻臚、吳江侯,法正為太仆、涇陽侯。
糜竺為大司農、東朐侯,劉巴為少府、信陽侯,張昭為太常、淮安侯,桓階為衛尉、長沙侯,此乃九卿。
另有向郎馬靜、秦宓、伊籍、孫乾、張竑等人被調往各處任職。宣讀完了文官的,賈詡再次接過一封聖旨,宣讀起武將的詔封、
武將之中,以趙雲為大將軍、定國公,黃忠為驃騎將軍、安國公,張合為車騎將軍、護國公,張遼為衛將軍、英國公。
太史慈為撫軍大將軍、齊國公,甘寧為鎮軍大將軍、蜀國公,馬超為上軍大將軍、涼國公,典韋為中軍大將軍、陳國公。
魏延為輔國大將軍、義國公,龐德為左驍衛大將軍,南國公,徐晃為右驍衛大將軍、喜國公,周瑜為海軍大將軍、蔡國公。
這十二位大將軍功勳卓著,威望極高,統稱上柱國。
另有征東將軍張任,征西將軍徐榮,征北將軍張繡和征南將軍文聘,其餘陸遜、高順、周泰、李嚴等將領各有封賞。
封賞完畢後,群臣大喜,寫過劉睿恩典後,暢飲到天亮才散去。
新朝開啟,百廢待興,所有人都鉚足了勁頭,打算大幹一場。整個天下,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劉睿沒有一直待在宮中,而是帶著一隊人馬微服私訪各州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麾下各處時常傳來好消息。
先是西域三十六國,在劉睿的一番經營之下,終於紛紛稱臣上貢。再有陸遜奉命出海,先是平定了倭島,俘虜了大量的島民為奴隸,開發了數十座礦產,為大漢增加了不少收入。
接著等劉睿派出官員接手倭島後,陸遜再次啟程下南洋,沿途發現不少國家和島嶼。
聽著不斷傳來的好消息,以及不斷開拓出新的疆域。劉睿知道大漢眾人的眼光,在一點一點的變得開闊。
於是劉睿將腦海中的世界地圖命人畫出,懸於大殿之上,供群臣觀摩。有了陸遜和馬騰那邊的經驗,大漢群臣也知道世界之寬廣,更是不斷努力,埋頭苦幹。
轉眼二十年過後,不少開國老臣隨風而逝,新的英才如雨後春筍冒出。此時劉睿也已經老了,精力大不如從前。
隨著皇後蔡鈺的病逝,劉睿更是沒有了處理朝政的心情,於是讓位於太子劉寧,自己為太上皇。禪讓皇位的前一晚,劉睿拉著劉寧徹夜長談。
劉睿叮囑劉寧,讓他把注意力放在天下萬民身上。並告誡他,民為貴,君為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最後劉睿還叮囑劉寧,外麵的世界很大。如果等哪一天他死後,兄弟們不服新皇,希望劉寧能夠心胸寬廣,對他們網開一麵。
實在是按不住的,就打發他去大漢以外建功立業。若是能夠做到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劉睿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劉寧在劉睿身邊這麽多年,已經學去了他不少的本領。於是劉寧在劉睿麵前起誓,答應他將來無論如何,不會手足相殘。
得到劉寧的肯定答複後,劉睿這才放心將皇位傳給劉寧。新皇登基以後,又是一片新的景象,看著劉寧做的不錯,劉睿這才放下心來,安心養老。
又是
諸位,山高路遠,江湖再見!
幾年過後,忽有一日,在宮中的劉睿,心血來潮自感大限將至。他趁著自己精神尚佳,來到了城中的淩煙閣,看望那些逝去他的老臣們。
看著眼前那一排的靈位,劉睿的眼前仿佛浮現起他們曾經的音容笑貌。那些逝去了老臣們已經聚在了一起,紛紛向著劉睿行禮。
“主公,如今大漢興盛,四海升平,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好,好,你們等著朕,朕這就來與你們團聚。”
劉睿眼角不自覺地濕潤,向著他們揮了揮手。
迴到皇宮,劉睿和他的妃子以及一眾子女吃過團圓飯之後,他迴到了當初的宗正府。當年雒陽大火,宗正府本已經被燒毀。
但是董昭當初新建雒陽的時候,還是按照荀攸的吩咐,在原址上為劉睿重新建了一座。
劉睿坐在涼亭中,點起小爐,溫起一壺酒,上了年紀的他有些昏昏欲睡。爐中炭火正旺,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酒香四溢,使得劉睿睜開了眼睛。
看著眼前的縷縷青煙,劉睿笑了,開口吟道:“浮生皆若夢,不覺已千年。塵世何須戀,青山伴月眠。若得逍遙意,何處不神仙。”
說罷,劉睿閉上雙眼,如老僧入定,一代賢皇,無疾而終。
三興大漢的天子劉睿,使得漢祚又延續千年。其中後世不少子孫,按照劉睿當初所畫的世界地圖,開拓進取,讓大漢的版圖更進一步。
受到萬民景仰的劉睿,被後世譽為已經超越了諸位先賢的千古一帝,諡號孝賢帝,廟號中祖。至此他的故事,也隨著浩瀚史書,源遠流長。
全書完。
雒陽城,自從董昭等人完成新城的修建工作。得到劉睿的肯定後,立刻在城外修建九座高台,名為千秋台,用作劉睿登基之用。...
其中主台高約九丈九尺九寸,其餘八台則是圍繞主台而建。而太史令也已經算出了黃道吉時,於十月初六舉行登基大典。
得到劉睿準確的登基時間後,大漢十三州的主官將手頭的工作都暫且放下,都開始攜帶禮品,從四麵八方趕往雒陽。
各地的世家大族、富商、豪紳,雖然不能直接參與登基儀式。但他們也渴望沾沾喜氣,於是紛紛來到雒陽。
此時的雒陽各大客棧、驛站、酒樓也已經是人滿為患。還有許多百姓將自家的院子出租,想要趁著新皇登基之時,小賺一筆。
為了應對人口激增,趙雲、太史慈、張合、黃忠幾人,更是分別帶兵鎮守四門,維護治安。
至於尚書台的各位官員,更是在這段時間忙的不可開交。戲忠作為尚書台主事,每日都在與荀攸、賈詡、毛玠等人商議登基事宜。
除了劉睿登基的各項準備工作,他們還要清算這些年各級官員立下的功勞。該如何封賞,封地、食邑又在哪裏等等。
很快,時間很快就來到劉睿登基的這一天。
天色剛亮,就有早起的百姓,發現城中已經變了模樣。數不清的士卒,就穿戴著嶄新的鎧甲,精神抖擻的在城中各個街道上戒嚴。
而從皇宮到千秋台的主幹道上,更是披紅掛綠,布滿了裝飾物。站崗的士卒,更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軍中精銳,各個威猛雄壯,氣勢非凡。
辰時一到,隨著禮樂響起,劉睿的車駕便開始向著城外駛去。接著是各級文武官員,紛紛跟在劉睿的車駕後麵。
等到劉睿的車隊抵達千秋台的時候,周圍已經布滿了前來觀禮的官員和百姓,無數士卒穿插其中,將觀禮的人群隔開。
見到劉睿的車駕到來,原本嘈雜的人群,也逐漸變得安靜下來。每一個人的眼神,都隨著劉睿的車駕而移動。
主祭台上遍插旌旗,已經準備好了三牲五畜、瓜果香燭等祭天之物。劉睿下了馬車後,就在台下靜候吉時。
在等候吉時的時候,劉睿的思緒不禁飄迴到了從前。從自己前往南陽起,到現在橫掃天下各路諸侯,一統天下,已經過了近三十年。
在稱霸天下的這條道路上,有無數人倒在了上麵,其中有他的朋友,也有他的敵人。不管怎麽說,劉睿都要謝過他們。
迴想著劉表、袁術、劉備、袁紹、曹操等人的麵容,劉睿心中唏噓不已。如果沒有這些對手,就不會成就今日的劉睿,也不會有這樣一個鼎盛的大漢。
如今劉睿一統天下,並掃除了匈奴、西羌、南蠻、鮮卑等異族。遼東的高句麗,扶餘、新羅等國被滅,變成了大漢新的疆土。
可以說劉睿如今的成就,已經不輸以往先賢,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吉時已到,有請陛下登台!”
就在劉睿還在腦中迴顧以往的時候,負責司禮的管寧高聲唱道。
眼看時辰已到,劉睿收迴思緒,抬頭看著麵前的高台,邁步而上。
到了台上,身著黑色龍袍,頭戴十二旒冠冕的劉睿。先是祭拜上天,接著告慰祖廟先賢,拿出尚書台在就準備好的祭文念了起來。
因為劉睿乃是漢室正統,所以經過群臣的商議之後,還是延用大漢國號,改元開和。
等到劉睿鏗鏘有力的聲音落下,宣告著大漢再次迎來了新生。接著劉睿左手持天子劍,右手高舉傳國玉璽,緩緩來到高台邊緣,中氣十足的喝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見到這一幕的所有的文武百官,以及圍觀的百姓紛紛跪倒在地,像膜拜神靈一般,對著劉睿跪拜。自此大漢再興,四海升平。
“參見陛下!”
不少內心激動者更是感動的熱淚盈眶,天下人期盼的和平,終於再次降臨。
登基完畢後,劉睿又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來自各個州郡的士卒排成整齊的方隊,接受了劉睿的檢閱,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老兵方隊。
這些老兵都是曆經數次大戰存活下來的精銳,隻不過他們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傷殘。劉睿之所以把他們放在第一方陣,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大漢不會忘記任何一個功臣。
檢驗完軍隊後,劉睿又宣布免除今年稅賦,大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雀躍。等到登基大典結束後,百姓各自散去,而劉睿則是在皇宮內宴請文武百官。
等到百官各歸各位後,劉睿看向一旁的賈詡。賈詡會意,從一旁的內侍手中接過了聖旨。
看到聖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自覺的挺直了身板。他們追隨劉睿多年,南征北戰,浴血拚搏,終於到了收獲果實的時刻。
接著賈詡開始宣讀聖旨,開頭是詔封世子劉寧為太子,接著就是詔封蔡鈺為皇後,以及後宮一眾嬪妃。
詔封完了他們,接下來就是那些久隨帝侍的文臣武將們。隻不過這一次劉睿取消了三公,以尚書台主政事,新建的軍機處掌軍事。
其中荀攸為尚書令、封潁國公,賈詡為中書令、封威國公,戲忠為侍中、襄國公。董昭、毛玠分別為尚書左右仆射,永寧侯、永定侯。
荀彧為禦史中丞、長寧侯,諸葛亮為尚書郎、琅琊侯,龐統為侍郎、永安侯,徐庶為中書郎、長留侯。
鍾繇為司隸校尉、河洛侯,魯肅為京兆尹、淮陽侯,沮授為左馮詡、廣陽侯,陳宮為右扶風、東陽侯。
劉曄為宗正、漢壽侯,滿寵為廷尉、山陽侯,黃權為光祿勳、南鄉侯,顧雍為大鴻臚、吳江侯,法正為太仆、涇陽侯。
糜竺為大司農、東朐侯,劉巴為少府、信陽侯,張昭為太常、淮安侯,桓階為衛尉、長沙侯,此乃九卿。
另有向郎馬靜、秦宓、伊籍、孫乾、張竑等人被調往各處任職。宣讀完了文官的,賈詡再次接過一封聖旨,宣讀起武將的詔封、
武將之中,以趙雲為大將軍、定國公,黃忠為驃騎將軍、安國公,張合為車騎將軍、護國公,張遼為衛將軍、英國公。
太史慈為撫軍大將軍、齊國公,甘寧為鎮軍大將軍、蜀國公,馬超為上軍大將軍、涼國公,典韋為中軍大將軍、陳國公。
魏延為輔國大將軍、義國公,龐德為左驍衛大將軍,南國公,徐晃為右驍衛大將軍、喜國公,周瑜為海軍大將軍、蔡國公。
這十二位大將軍功勳卓著,威望極高,統稱上柱國。
另有征東將軍張任,征西將軍徐榮,征北將軍張繡和征南將軍文聘,其餘陸遜、高順、周泰、李嚴等將領各有封賞。
封賞完畢後,群臣大喜,寫過劉睿恩典後,暢飲到天亮才散去。
新朝開啟,百廢待興,所有人都鉚足了勁頭,打算大幹一場。整個天下,都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劉睿沒有一直待在宮中,而是帶著一隊人馬微服私訪各州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麾下各處時常傳來好消息。
先是西域三十六國,在劉睿的一番經營之下,終於紛紛稱臣上貢。再有陸遜奉命出海,先是平定了倭島,俘虜了大量的島民為奴隸,開發了數十座礦產,為大漢增加了不少收入。
接著等劉睿派出官員接手倭島後,陸遜再次啟程下南洋,沿途發現不少國家和島嶼。
聽著不斷傳來的好消息,以及不斷開拓出新的疆域。劉睿知道大漢眾人的眼光,在一點一點的變得開闊。
於是劉睿將腦海中的世界地圖命人畫出,懸於大殿之上,供群臣觀摩。有了陸遜和馬騰那邊的經驗,大漢群臣也知道世界之寬廣,更是不斷努力,埋頭苦幹。
轉眼二十年過後,不少開國老臣隨風而逝,新的英才如雨後春筍冒出。此時劉睿也已經老了,精力大不如從前。
隨著皇後蔡鈺的病逝,劉睿更是沒有了處理朝政的心情,於是讓位於太子劉寧,自己為太上皇。禪讓皇位的前一晚,劉睿拉著劉寧徹夜長談。
劉睿叮囑劉寧,讓他把注意力放在天下萬民身上。並告誡他,民為貴,君為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最後劉睿還叮囑劉寧,外麵的世界很大。如果等哪一天他死後,兄弟們不服新皇,希望劉寧能夠心胸寬廣,對他們網開一麵。
實在是按不住的,就打發他去大漢以外建功立業。若是能夠做到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江河所至,皆為漢臣,劉睿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劉寧在劉睿身邊這麽多年,已經學去了他不少的本領。於是劉寧在劉睿麵前起誓,答應他將來無論如何,不會手足相殘。
得到劉寧的肯定答複後,劉睿這才放心將皇位傳給劉寧。新皇登基以後,又是一片新的景象,看著劉寧做的不錯,劉睿這才放下心來,安心養老。
又是
諸位,山高路遠,江湖再見!
幾年過後,忽有一日,在宮中的劉睿,心血來潮自感大限將至。他趁著自己精神尚佳,來到了城中的淩煙閣,看望那些逝去他的老臣們。
看著眼前那一排的靈位,劉睿的眼前仿佛浮現起他們曾經的音容笑貌。那些逝去了老臣們已經聚在了一起,紛紛向著劉睿行禮。
“主公,如今大漢興盛,四海升平,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好,好,你們等著朕,朕這就來與你們團聚。”
劉睿眼角不自覺地濕潤,向著他們揮了揮手。
迴到皇宮,劉睿和他的妃子以及一眾子女吃過團圓飯之後,他迴到了當初的宗正府。當年雒陽大火,宗正府本已經被燒毀。
但是董昭當初新建雒陽的時候,還是按照荀攸的吩咐,在原址上為劉睿重新建了一座。
劉睿坐在涼亭中,點起小爐,溫起一壺酒,上了年紀的他有些昏昏欲睡。爐中炭火正旺,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酒香四溢,使得劉睿睜開了眼睛。
看著眼前的縷縷青煙,劉睿笑了,開口吟道:“浮生皆若夢,不覺已千年。塵世何須戀,青山伴月眠。若得逍遙意,何處不神仙。”
說罷,劉睿閉上雙眼,如老僧入定,一代賢皇,無疾而終。
三興大漢的天子劉睿,使得漢祚又延續千年。其中後世不少子孫,按照劉睿當初所畫的世界地圖,開拓進取,讓大漢的版圖更進一步。
受到萬民景仰的劉睿,被後世譽為已經超越了諸位先賢的千古一帝,諡號孝賢帝,廟號中祖。至此他的故事,也隨著浩瀚史書,源遠流長。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