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慈寧宮,太皇太後謝道清早早起來,宮女朱靜芬和劉紫茵幫其沐浴更衣,梳洗打扮。今日已是德佑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是個祈福的好日子,謝太後要去靈隱寺敬香祈福,早就找人查了黃道。為了表示虔誠,謝太後連早飯都沒有吃。
中貴鄧惟善從舟山渡水師返迴,向謝太後報告了情況,謝太後聽說沒有見到祖王爺,不禁有點悵然若失。現在趙宋朝搖搖欲墜,放眼望去,趙家老的老,小的小,弱的弱,沒有一個能夠站起來振臂一唿應者雲集的,這個祖王爺不管底細如何,至少帶兵打了兩場勝仗,多少會給元軍帶來震懾,又能夠和伯顏談上一談了。
正在想時,鄧惟善進來報:“全太後、陳夫人、朱夫人已在外候著。”隨即,謝太後在張昭儀的陪同下出宮,一行人擺駕往靈隱寺而去,殿前司禁軍帶械副將江銅帶領一隊禁軍隨駕侍衛。
靈隱寺坐落在皇城東側,輔良法師昨日已收到謝太後要來祈福的消息,一大早就帶領僧眾將寺內打掃的幹幹淨淨,他想不到謝太後這個時候還會來這裏祈福。
辰時,謝太後一行到達靈隱寺,輔良法師迎上去,雙手合十深施一禮,口唱“阿彌陀佛!”將眾人迎進寺內。
覺皇殿內煙霧繚繞,謝太後點燃手中的三支香,恭敬的敬在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前香龕內,雙手合十,虔誠祈禱。
“佛祖在上,老身祈求佛祖保佑,老身有愧於先皇,也有負於我大宋子民,我佛可憐我孤兒寡母,如能平安護佑我趙家渡過此劫,使我大宋社稷無虞,老身願不惜身家,定當塑我佛金身,今生今世供奉我佛,願我佛香火永綿!”
祈禱完畢,謝太後恭恭敬敬的彎腰拜了三拜,又對輔良法師雙手合十,輔良法師趕緊迎拜。
隨後,全太後及陳、朱兩位夫人也先後祈福。祈福完後,謝太後命鄧惟善將貢品呈上,幾個小太監抬過來幾個箱子,乃是銅錢一千貫及燈油、蠟燭和水果若幹。
輔良法師趕緊道謝:“太後心係蒼生,布施厚重,我佛慈悲,定能感念太後心願。略備齋飯,還請移步側殿。”
“有勞法師了。”謝太後在法師的陪同下到側殿用餐,並詢問法師是否聽說過祖王爺一事。
“聽聞祖王爺法力無邊,心係眾生,定與我佛有緣。阿彌陀佛!”輔良法師道。
用完齋飯,謝太後起駕迴宮。“唉,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不管這個祖王爺是誰,隻要真心為我大宋江山社稷,孤就為他祈福。”看看時已正午,謝太後向身邊騎馬的鄧惟善道:“宣吳堅、賈餘慶、謝堂到垂拱殿議事。”鄧惟善領命。
車駕到得垂拱殿,謝太後下車,全太後和其他人迴去,這時幾位大臣也都到了。
“太皇太後憂國憂民,為蒼生祈福,定能感動上蒼,佑我大宋平安。”眾人拜道。
“平身吧。”謝太後一路坐車顛簸,沒有午睡,稍顯疲憊。“今著你們過來,文相之事,眾卿有何看法?”
謝堂道:“伯顏強留文相,於禮不符,朝堂諸事均需文相,我們討要多次,均被伯顏借口推脫。”
賈餘慶道:“文相已經宣麻,若沒有文相的意見和印簽,僅吳相和我,施政未免隨意和欠缺,於禮製不合。”
宣麻就相當於宣布任命,宣麻後自動進入管理體製,行使管理權力。南宋朝在某些方麵,即使官家做出決定,如果沒有幾位丞相的印簽,有時也行不通,這就是體製的力量。
“老臣在皋亭時已據理力爭,要求釋放文相,伯顏就是不聽,借口留下文相當麵商議。”吳堅道。
謝太後聽著眾人絮絮叨叨,就是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心中氣悶,看向眾人道:“伯顏既然說要當麵相商,如今已過去六日,按說已經商議了一些結果,卻為何沒有告知我朝呢?賈卿,還要請你再去麵見伯顏,要他將議事結果通報我朝,也可早做準備,伯顏定然答應,此去必當見到文相。”
“臣遵旨,臣即刻動身。”賈餘慶迴道。
“謝大人,武庫賬冊清點的怎樣了?”
“稟太後,武庫現存軍需共二十一本賬冊已經清點完畢。”謝堂道。
“這幾日辛苦了,明日先送給伯顏十五本吧,你親自送過去。如伯顏問起其他,就說尚在清點。”謝太後道。
“吳相,官家內藏庫和朝廷各公庫的賬冊也要盡快清點,後天吳相要去一趟元營,一來探視討要文相,二來告知伯顏,府庫雜物太多,可否讓他派遣忙古歹大人過來親自驗看,我們定當協助,早日清點完畢,也好早日封存移交。”
吳堅領命。謝太後想到張世傑給她的密報,能拖一日是一日,也隻有見機行事了。
此時,元軍大營,阿塔海正在與文天祥見麵,伯顏每天都安排人與文天祥談,從最初的商議南宋朝廷投降到現在的勸說文天祥投降。
“丞相,您的為人令人欽佩,您上次當麵斥罵呂文煥叔侄,了不起,伯顏元帥已將您的事報與陛下。”
“本相為大宋丞相,呂文煥為亂臣逆賊,汙了呂家名聲,當以死報國,三歲孩子都知道罵他,難道我還留他不罵?”
阿塔海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陛下非常看重您,專門為您留出朝堂高位,還望丞相考慮。”
文天祥道:“國可以亡,家可以破,但氣節不能丟,骨氣不能失,脊梁不能折。文某此生隻事一主,早將生死置之度外,還是別費氣力了。但伯顏老兒失信,為何強留我不迴,臨安那邊還需我主持議和之事,請轉告伯顏,我要迴臨安。”
阿塔海見文天祥心如磐石,一時半會不會改變,也沒有再談下去的意思,便匆匆離開,找伯顏去了。
見到伯顏,阿塔海將和文天祥見麵情況詳細報告,伯顏沉思許久,道:“這個文天祥不能放迴,否則將給我們接收臨安帶來麻煩,當初起兵勤王的數他最積極,如今他的隊伍一部跟了張世傑,一部駐紮在城外,還有一些跟著南逃了。”
阿塔海道:“董文炳已帶著張弘範、呂文煥入城,將元帥令曉諭大宋各軍,現已遣散了禁軍、皇城司軍和馬軍司,城外駐紮的鄉兵除了文天祥的兩萬人馬外餘皆散去,謝太後身邊也僅剩一名副將統領五百名禁軍。”
伯顏道:“嗯,這文天祥確實是南宋少有的忠臣,稱得上我們蒙古的巴特爾。”
阿塔海道:“聽說這文天祥才是勸說謝太後早立兩個皇子為王並且南逃的主謀,此人有異誌,元帥防的好啊。那個謝太後都要了幾次了,說是議降之事等著他去做。”
伯顏道:“現宋朝官衙關門,武將兵士也盡皆散去,就剩庫藏、禮樂器、圖籍清點,以及北上人員,主動權全在我手,文天祥即使不迴,謝太後照樣會答應我們的條件。”
阿塔海不無擔憂的道:“隻是不知董將軍打探到那個祖王爺的底細了嗎,畢竟傳說越來越離譜啊。”
“嗯,這個祖王爺倒是不可輕視,董文炳的水師也應該有所動作了。”伯顏自語道,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中貴鄧惟善從舟山渡水師返迴,向謝太後報告了情況,謝太後聽說沒有見到祖王爺,不禁有點悵然若失。現在趙宋朝搖搖欲墜,放眼望去,趙家老的老,小的小,弱的弱,沒有一個能夠站起來振臂一唿應者雲集的,這個祖王爺不管底細如何,至少帶兵打了兩場勝仗,多少會給元軍帶來震懾,又能夠和伯顏談上一談了。
正在想時,鄧惟善進來報:“全太後、陳夫人、朱夫人已在外候著。”隨即,謝太後在張昭儀的陪同下出宮,一行人擺駕往靈隱寺而去,殿前司禁軍帶械副將江銅帶領一隊禁軍隨駕侍衛。
靈隱寺坐落在皇城東側,輔良法師昨日已收到謝太後要來祈福的消息,一大早就帶領僧眾將寺內打掃的幹幹淨淨,他想不到謝太後這個時候還會來這裏祈福。
辰時,謝太後一行到達靈隱寺,輔良法師迎上去,雙手合十深施一禮,口唱“阿彌陀佛!”將眾人迎進寺內。
覺皇殿內煙霧繚繞,謝太後點燃手中的三支香,恭敬的敬在佛祖釋迦牟尼的坐像前香龕內,雙手合十,虔誠祈禱。
“佛祖在上,老身祈求佛祖保佑,老身有愧於先皇,也有負於我大宋子民,我佛可憐我孤兒寡母,如能平安護佑我趙家渡過此劫,使我大宋社稷無虞,老身願不惜身家,定當塑我佛金身,今生今世供奉我佛,願我佛香火永綿!”
祈禱完畢,謝太後恭恭敬敬的彎腰拜了三拜,又對輔良法師雙手合十,輔良法師趕緊迎拜。
隨後,全太後及陳、朱兩位夫人也先後祈福。祈福完後,謝太後命鄧惟善將貢品呈上,幾個小太監抬過來幾個箱子,乃是銅錢一千貫及燈油、蠟燭和水果若幹。
輔良法師趕緊道謝:“太後心係蒼生,布施厚重,我佛慈悲,定能感念太後心願。略備齋飯,還請移步側殿。”
“有勞法師了。”謝太後在法師的陪同下到側殿用餐,並詢問法師是否聽說過祖王爺一事。
“聽聞祖王爺法力無邊,心係眾生,定與我佛有緣。阿彌陀佛!”輔良法師道。
用完齋飯,謝太後起駕迴宮。“唉,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不管這個祖王爺是誰,隻要真心為我大宋江山社稷,孤就為他祈福。”看看時已正午,謝太後向身邊騎馬的鄧惟善道:“宣吳堅、賈餘慶、謝堂到垂拱殿議事。”鄧惟善領命。
車駕到得垂拱殿,謝太後下車,全太後和其他人迴去,這時幾位大臣也都到了。
“太皇太後憂國憂民,為蒼生祈福,定能感動上蒼,佑我大宋平安。”眾人拜道。
“平身吧。”謝太後一路坐車顛簸,沒有午睡,稍顯疲憊。“今著你們過來,文相之事,眾卿有何看法?”
謝堂道:“伯顏強留文相,於禮不符,朝堂諸事均需文相,我們討要多次,均被伯顏借口推脫。”
賈餘慶道:“文相已經宣麻,若沒有文相的意見和印簽,僅吳相和我,施政未免隨意和欠缺,於禮製不合。”
宣麻就相當於宣布任命,宣麻後自動進入管理體製,行使管理權力。南宋朝在某些方麵,即使官家做出決定,如果沒有幾位丞相的印簽,有時也行不通,這就是體製的力量。
“老臣在皋亭時已據理力爭,要求釋放文相,伯顏就是不聽,借口留下文相當麵商議。”吳堅道。
謝太後聽著眾人絮絮叨叨,就是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心中氣悶,看向眾人道:“伯顏既然說要當麵相商,如今已過去六日,按說已經商議了一些結果,卻為何沒有告知我朝呢?賈卿,還要請你再去麵見伯顏,要他將議事結果通報我朝,也可早做準備,伯顏定然答應,此去必當見到文相。”
“臣遵旨,臣即刻動身。”賈餘慶迴道。
“謝大人,武庫賬冊清點的怎樣了?”
“稟太後,武庫現存軍需共二十一本賬冊已經清點完畢。”謝堂道。
“這幾日辛苦了,明日先送給伯顏十五本吧,你親自送過去。如伯顏問起其他,就說尚在清點。”謝太後道。
“吳相,官家內藏庫和朝廷各公庫的賬冊也要盡快清點,後天吳相要去一趟元營,一來探視討要文相,二來告知伯顏,府庫雜物太多,可否讓他派遣忙古歹大人過來親自驗看,我們定當協助,早日清點完畢,也好早日封存移交。”
吳堅領命。謝太後想到張世傑給她的密報,能拖一日是一日,也隻有見機行事了。
此時,元軍大營,阿塔海正在與文天祥見麵,伯顏每天都安排人與文天祥談,從最初的商議南宋朝廷投降到現在的勸說文天祥投降。
“丞相,您的為人令人欽佩,您上次當麵斥罵呂文煥叔侄,了不起,伯顏元帥已將您的事報與陛下。”
“本相為大宋丞相,呂文煥為亂臣逆賊,汙了呂家名聲,當以死報國,三歲孩子都知道罵他,難道我還留他不罵?”
阿塔海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陛下非常看重您,專門為您留出朝堂高位,還望丞相考慮。”
文天祥道:“國可以亡,家可以破,但氣節不能丟,骨氣不能失,脊梁不能折。文某此生隻事一主,早將生死置之度外,還是別費氣力了。但伯顏老兒失信,為何強留我不迴,臨安那邊還需我主持議和之事,請轉告伯顏,我要迴臨安。”
阿塔海見文天祥心如磐石,一時半會不會改變,也沒有再談下去的意思,便匆匆離開,找伯顏去了。
見到伯顏,阿塔海將和文天祥見麵情況詳細報告,伯顏沉思許久,道:“這個文天祥不能放迴,否則將給我們接收臨安帶來麻煩,當初起兵勤王的數他最積極,如今他的隊伍一部跟了張世傑,一部駐紮在城外,還有一些跟著南逃了。”
阿塔海道:“董文炳已帶著張弘範、呂文煥入城,將元帥令曉諭大宋各軍,現已遣散了禁軍、皇城司軍和馬軍司,城外駐紮的鄉兵除了文天祥的兩萬人馬外餘皆散去,謝太後身邊也僅剩一名副將統領五百名禁軍。”
伯顏道:“嗯,這文天祥確實是南宋少有的忠臣,稱得上我們蒙古的巴特爾。”
阿塔海道:“聽說這文天祥才是勸說謝太後早立兩個皇子為王並且南逃的主謀,此人有異誌,元帥防的好啊。那個謝太後都要了幾次了,說是議降之事等著他去做。”
伯顏道:“現宋朝官衙關門,武將兵士也盡皆散去,就剩庫藏、禮樂器、圖籍清點,以及北上人員,主動權全在我手,文天祥即使不迴,謝太後照樣會答應我們的條件。”
阿塔海不無擔憂的道:“隻是不知董將軍打探到那個祖王爺的底細了嗎,畢竟傳說越來越離譜啊。”
“嗯,這個祖王爺倒是不可輕視,董文炳的水師也應該有所動作了。”伯顏自語道,端起酒杯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