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清冷的月光如水般瀉在海麵上,隨著海浪搖曳不止,風從海上吹來,夾雜著鹹魚的腥味。
舟山渡口,沿海岸線數個港灣裏燈火通明,兵士們穿梭往來,忙而不亂。蘇劉義站在一艘白鷂大海船船首,望著各條船上忙碌的兵將,不時抬起手腕看表。船隊約定淩晨一時準時出發,到早上四時天色將要微明時到達浙江亭。
各隊準備的情況正源源不斷匯集到中軍處,當所有的一切準備完畢,時間也接近一時。
“出發”,蘇劉義一聲令下,鼓聲響起,各船亮起燈籠火把,戰船徐徐啟動。此時,張天宗作為先鋒已率領三千人馬早於半小時出發,蘇李義帶著楊義等工匠和輜重壓後,陳寶的雪狼特戰隊一隊和三隊,以及那兩百名精兵,分乘三艘戰船,緊隨著蘇劉義。而家鉉翁則帶著汪元量等人乘坐一艘船隨同返迴,單單留下了王昭儀。近三百艘戰船組成的船隊披星戴月,乘風破浪,向著臨安開拔。
此時的陳寶信心滿滿,他迴頭看著堆起來的幾箱“掌中寶”,滿滿五十個,還有手中的防暴槍,還有這幾天製作出來的一些手雷等,他心裏暗自高興。此役定然將元軍炸個人仰馬翻,管教他有來無迴,而且自己帶領的這兩個小隊還都穿上了防刺服,刀槍不入,這仗想不贏都不行,立功近在眼前,想想都是興奮。
很快,主帥戰船到達金塘水寨,方興和張瑄早就在此等候。方興守衛金塘寨,張瑄守衛黃蟒島,就相當於後世的海上基地,兩處島嶼成犄角之勢,守護著舟山島,同時也是陸上抵禦從海上入侵的最後一道駐屯防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船隊重新補給後,未做停留便再次出發,方興看著陳寶那一身披掛羨慕得不行。
接近淩晨四時,船隊順利到達浙江亭碼頭。朱華、張天宗等人已在岸上等候,車輛馬匹早已準備停當。
“傳令各部,兵上甲,馬上鞍,摘掉鑾鈴,立即進入臨安城。戰船不要停留,盡快返航。”蘇劉義命令道。
陳寶所部兩百餘人行動迅速,很快集合完畢,每人一匹戰馬,還專門安排馬匹托運物資。
蘇劉義部加上朱華的鄉兵,一支五萬人的隊伍於辰時全部進入臨安城。隨即,朱華派人負責拱衛四麵共計十三處城門和五處水門,城牆上大宋旌旗重新豎起,護城河吊橋拉起,大街上多了一隊隊巡邏的兵士。早起的百姓感受到了一絲絲與往常的不一樣。
辰時,垂拱殿外,賈餘慶、吳堅、楊應奎、劉岊、謝堂、家鉉翁、蘇劉義等人正等著宣召,殿前司禁軍帶械副將江銅和內侍中貴鄧惟善匆匆走出,“宣家大人、蘇將軍和眾位大臣覲見。”鄧惟善公鴨般的嗓音高喊。
家鉉翁昂首挺胸,和眾位大臣魚貫進入大殿。此時,謝太後已端坐在大殿上,兩旁是貼身宮女朱靜芬和劉紫茵,昭儀張瓊英侍立在側。
現時謝太後心情大好,神態也是少有的輕鬆。作為女人,管理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已實屬不易,頭上早生華發,心力交瘁。自十二年前輔佐少帝,兩年前又輔佐幼帝,被迫垂簾聽政,她就從來沒有好過一天,她心裏清楚的很,自己都是被逼出來的,身邊除了一個江萬載外,竟然沒有一個人可用。
去年六月初一倉促而至的日食,對於她來說可謂雪上加霜,大宋的北麵和西麵已全部被元軍占領,而且元軍正蜂擁而至,無論是官家還是文武大臣,甚至平頭百姓,都認為這是天變的兆頭,她隻好削去自己尊號中“聖福”二字,僅留“壽和”,以應天變自我懲罰。
然而就在已經大開城門、已經遞交降表的時候,忽然來了個祖王爺,三兩下就使大宋的國運迎來了轉機,現在更是要守衛臨安城,百姓也安頓妥當,她懸著的一顆心馬上就要放下了。她也知道,外麵元軍還有幾十萬,還有蒙古騎兵在攻城略地,而且軍隊勤王一般不能進入皇城,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她需要的隻是時間,她覺得祖王爺一定不會讓她失望的。
這幾天無論是通過斥候,還是飛鴿,隻要是從舟山渡傳過來的奏報,她都讓張昭儀詳細讀給她聽,然後就召集眾人商議,迅速安排下去。今日是約好隊伍進城的日子,五萬人的隊伍,還有七八萬的百姓,需要布置周全,防止出亂子。守城門的,捕盜匪的,維護治安的,運糧運物的,消火遞鋪的,監押的,等等等等,一切都要重歸正常,尤其是臨安知府衙門要開門經營,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著守城來做,守好城池,讓祖王爺一心一意與元軍開戰。讓她欣慰的是,大臣們都知道了祖王爺正帶著陳宜中、張世傑他們在與元軍打仗,而且打了幾場勝仗,眼看就要殺迴來了,大臣們心也安了,幹勁也上來了。
謝太後正在神思的時候,大堂上眾臣高喊,“臣家鉉翁拜見太皇太後,臣蘇劉義拜見太皇太後。”
“卿家請起。”謝太後趕緊示意眾人,“家大人有勞了,蘇將軍辛苦。”
“太後,這是陳丞相的奏報,這是張將軍的奏報。”兩份奏報通過張昭儀遞交給了謝太後。
這是二人報過來的詳細計劃,祖王爺專門交代讓蘇劉義統領臨安城的守護重任,官家做好民眾的安定和發動為主。
謝太後瀏覽完畢,說與眾人道:“既然祖王爺提議,孤家擬封蘇劉義將軍為忠勇大將軍,全權守衛臨安城,眾人意下如何?”
這個時候誰還能不同意?眾人紛紛讚同,蘇劉義謝恩。
隨後,家鉉翁、蘇劉義向眾人講起了自從祖王爺到來後所做的那些事情,兩人講起來眉飛色舞,興奮不已。眾人不住問這問那,感覺很多地方都不可思議,隻有感歎太神奇了。
“這樣看來,那鹽官約戰真的能打贏?”賈餘慶還是有點將信將疑。
“不瞞眾位,祖王爺已打包票打贏,讓我們迴來守城,就是怕伯顏戰敗後進攻臨安城,他實在分不開身啊。”家鉉翁道。
蘇劉義又將守城的安排說給眾人,別人還沒說話,一旁的江銅可是急了。
“太皇太後,卑職願跟著蘇將軍守衛城池,為太後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這江銅是江萬載的侄子,正是熱血青年,被江萬載留在太後身邊保衛,可以帶械上殿,頗受太後信任。
“江副將,不可,此時太後身邊最需要人保護,祖王爺專門交代末將要保護好臨安城,保護好太後。”蘇劉義道。
江銅其實也知道,他隻能留在太後身邊,不能擅自離開。
“孤家早將性命置之度外,隻可惜了顯兒,可惜我趙宋江山和黎民。孤已決定,江副將還有五百精兵,都是忠勇義士,蘇將軍可隨時調遣,臨安城如守不住了,保護孤家還有何用?皇城司兵和馬軍司,還有武定軍,都由蘇將軍調遣,犒賞三軍也都由蘇將軍和家大人定奪。”謝太後將城內兵權全部交予蘇劉義,也是充分信任了這個未謀麵的祖王爺。
舟山渡口,沿海岸線數個港灣裏燈火通明,兵士們穿梭往來,忙而不亂。蘇劉義站在一艘白鷂大海船船首,望著各條船上忙碌的兵將,不時抬起手腕看表。船隊約定淩晨一時準時出發,到早上四時天色將要微明時到達浙江亭。
各隊準備的情況正源源不斷匯集到中軍處,當所有的一切準備完畢,時間也接近一時。
“出發”,蘇劉義一聲令下,鼓聲響起,各船亮起燈籠火把,戰船徐徐啟動。此時,張天宗作為先鋒已率領三千人馬早於半小時出發,蘇李義帶著楊義等工匠和輜重壓後,陳寶的雪狼特戰隊一隊和三隊,以及那兩百名精兵,分乘三艘戰船,緊隨著蘇劉義。而家鉉翁則帶著汪元量等人乘坐一艘船隨同返迴,單單留下了王昭儀。近三百艘戰船組成的船隊披星戴月,乘風破浪,向著臨安開拔。
此時的陳寶信心滿滿,他迴頭看著堆起來的幾箱“掌中寶”,滿滿五十個,還有手中的防暴槍,還有這幾天製作出來的一些手雷等,他心裏暗自高興。此役定然將元軍炸個人仰馬翻,管教他有來無迴,而且自己帶領的這兩個小隊還都穿上了防刺服,刀槍不入,這仗想不贏都不行,立功近在眼前,想想都是興奮。
很快,主帥戰船到達金塘水寨,方興和張瑄早就在此等候。方興守衛金塘寨,張瑄守衛黃蟒島,就相當於後世的海上基地,兩處島嶼成犄角之勢,守護著舟山島,同時也是陸上抵禦從海上入侵的最後一道駐屯防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船隊重新補給後,未做停留便再次出發,方興看著陳寶那一身披掛羨慕得不行。
接近淩晨四時,船隊順利到達浙江亭碼頭。朱華、張天宗等人已在岸上等候,車輛馬匹早已準備停當。
“傳令各部,兵上甲,馬上鞍,摘掉鑾鈴,立即進入臨安城。戰船不要停留,盡快返航。”蘇劉義命令道。
陳寶所部兩百餘人行動迅速,很快集合完畢,每人一匹戰馬,還專門安排馬匹托運物資。
蘇劉義部加上朱華的鄉兵,一支五萬人的隊伍於辰時全部進入臨安城。隨即,朱華派人負責拱衛四麵共計十三處城門和五處水門,城牆上大宋旌旗重新豎起,護城河吊橋拉起,大街上多了一隊隊巡邏的兵士。早起的百姓感受到了一絲絲與往常的不一樣。
辰時,垂拱殿外,賈餘慶、吳堅、楊應奎、劉岊、謝堂、家鉉翁、蘇劉義等人正等著宣召,殿前司禁軍帶械副將江銅和內侍中貴鄧惟善匆匆走出,“宣家大人、蘇將軍和眾位大臣覲見。”鄧惟善公鴨般的嗓音高喊。
家鉉翁昂首挺胸,和眾位大臣魚貫進入大殿。此時,謝太後已端坐在大殿上,兩旁是貼身宮女朱靜芬和劉紫茵,昭儀張瓊英侍立在側。
現時謝太後心情大好,神態也是少有的輕鬆。作為女人,管理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已實屬不易,頭上早生華發,心力交瘁。自十二年前輔佐少帝,兩年前又輔佐幼帝,被迫垂簾聽政,她就從來沒有好過一天,她心裏清楚的很,自己都是被逼出來的,身邊除了一個江萬載外,竟然沒有一個人可用。
去年六月初一倉促而至的日食,對於她來說可謂雪上加霜,大宋的北麵和西麵已全部被元軍占領,而且元軍正蜂擁而至,無論是官家還是文武大臣,甚至平頭百姓,都認為這是天變的兆頭,她隻好削去自己尊號中“聖福”二字,僅留“壽和”,以應天變自我懲罰。
然而就在已經大開城門、已經遞交降表的時候,忽然來了個祖王爺,三兩下就使大宋的國運迎來了轉機,現在更是要守衛臨安城,百姓也安頓妥當,她懸著的一顆心馬上就要放下了。她也知道,外麵元軍還有幾十萬,還有蒙古騎兵在攻城略地,而且軍隊勤王一般不能進入皇城,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她需要的隻是時間,她覺得祖王爺一定不會讓她失望的。
這幾天無論是通過斥候,還是飛鴿,隻要是從舟山渡傳過來的奏報,她都讓張昭儀詳細讀給她聽,然後就召集眾人商議,迅速安排下去。今日是約好隊伍進城的日子,五萬人的隊伍,還有七八萬的百姓,需要布置周全,防止出亂子。守城門的,捕盜匪的,維護治安的,運糧運物的,消火遞鋪的,監押的,等等等等,一切都要重歸正常,尤其是臨安知府衙門要開門經營,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著守城來做,守好城池,讓祖王爺一心一意與元軍開戰。讓她欣慰的是,大臣們都知道了祖王爺正帶著陳宜中、張世傑他們在與元軍打仗,而且打了幾場勝仗,眼看就要殺迴來了,大臣們心也安了,幹勁也上來了。
謝太後正在神思的時候,大堂上眾臣高喊,“臣家鉉翁拜見太皇太後,臣蘇劉義拜見太皇太後。”
“卿家請起。”謝太後趕緊示意眾人,“家大人有勞了,蘇將軍辛苦。”
“太後,這是陳丞相的奏報,這是張將軍的奏報。”兩份奏報通過張昭儀遞交給了謝太後。
這是二人報過來的詳細計劃,祖王爺專門交代讓蘇劉義統領臨安城的守護重任,官家做好民眾的安定和發動為主。
謝太後瀏覽完畢,說與眾人道:“既然祖王爺提議,孤家擬封蘇劉義將軍為忠勇大將軍,全權守衛臨安城,眾人意下如何?”
這個時候誰還能不同意?眾人紛紛讚同,蘇劉義謝恩。
隨後,家鉉翁、蘇劉義向眾人講起了自從祖王爺到來後所做的那些事情,兩人講起來眉飛色舞,興奮不已。眾人不住問這問那,感覺很多地方都不可思議,隻有感歎太神奇了。
“這樣看來,那鹽官約戰真的能打贏?”賈餘慶還是有點將信將疑。
“不瞞眾位,祖王爺已打包票打贏,讓我們迴來守城,就是怕伯顏戰敗後進攻臨安城,他實在分不開身啊。”家鉉翁道。
蘇劉義又將守城的安排說給眾人,別人還沒說話,一旁的江銅可是急了。
“太皇太後,卑職願跟著蘇將軍守衛城池,為太後粉身碎骨,在所不辭。”
這江銅是江萬載的侄子,正是熱血青年,被江萬載留在太後身邊保衛,可以帶械上殿,頗受太後信任。
“江副將,不可,此時太後身邊最需要人保護,祖王爺專門交代末將要保護好臨安城,保護好太後。”蘇劉義道。
江銅其實也知道,他隻能留在太後身邊,不能擅自離開。
“孤家早將性命置之度外,隻可惜了顯兒,可惜我趙宋江山和黎民。孤已決定,江副將還有五百精兵,都是忠勇義士,蘇將軍可隨時調遣,臨安城如守不住了,保護孤家還有何用?皇城司兵和馬軍司,還有武定軍,都由蘇將軍調遣,犒賞三軍也都由蘇將軍和家大人定奪。”謝太後將城內兵權全部交予蘇劉義,也是充分信任了這個未謀麵的祖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