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的清晨,破曉時分,韓鐵柱帶領二隊終於順利完成了紅藍對抗訓練任務,這一次沒有被“紅軍”發現,他帶領“藍軍”成功解救出困在牢籠裏的人質。前幾次的訓練,不是被早早發現,就是進不去牢籠,還有一次,竟然被“紅軍”把人質從眼皮底下轉移走了都不知道。
趙德芳全程觀看,由於是夜間訓練,他隻帶了羅良,連韓春春他都讓留在了船上。羅良現在已恢複如初,正在跟著王炎午從基礎訓練做起,陳雲汐、王清惠抽空就教他識字,就連阿拉伯數字簡單的運算也學會了不少。
“訓練結束,集合講評。”趙德芳吹響了手中的哨子。
“立定、向右看齊、向前看,整理著裝,稍息、立定。”韓鐵柱響亮的下達口令,“零號同誌,雪狼特戰隊集合完畢,應到三十人,實到三十人,請指示,報告人,韓鐵柱。”
“請稍息!講一下!”隊伍稍息後,再次立定等待祖王爺訓話。
“今夜的訓練,藍軍成功營救出人質三人,但後方支援掩護力量被活捉一人,評為良好。紅軍看守不力,雖然活捉藍軍一人,但人質被解救,評為不及格。好的方麵就不說了,下麵講一下存在的問題。”趙德芳又開始了他的演講。
“首先藍軍方麵,第一,應答紅軍口令時有遲疑,容易被發覺。第二,開門技術還不夠麻利,要再練習。第三,牢房門開鎖用時太久,人質的腳鐐也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打開。第四,外圍負責警戒支援的隊伍,要成梯次支援,不要一窩蜂的打亂仗。”
“紅軍方麵,第一,人最困乏的時候是淩晨三點至四點,要加強值守,不要有僥幸心理。第二,半夜來人,就是口令答對了,也要警惕,上前核對身份,大半夜的,沒事誰來這個地方?第三,應派人去奪迴人質,而不是和對方混戰。”
“以上幾點,各隊自行改進,下午你們開展討論,將這幾天的夜訓進行總結。講評完畢,隊伍帶迴。”趙德芳道。
隨後隊伍被帶迴,韓鐵柱他們將在吃完早餐後再休息。
趙德芳迴到輪船已是早上七點多,陳雲汐早早起來,為趙德芳煮了兩個雞蛋,熬了一大鍋粥,看到趙德芳眼圈發黑,不由一陣心疼。
趙德芳這幾天確實沒有時間好好休息了,臨安城的戰況每日飛書傳來很多,他都一個不落的查看,還要迴書。畢竟他本人不在城內,多少讓人放心不下。不說自己趙家,單是城內數十萬戶百姓和十數萬流民,就讓他掛念不已,元軍嗜殺成性,萬一被攻破城防,又將是一場常州式的屠城。
直到下午三時,趙德芳才從夢中醒來,洗漱完畢,先是慢跑了幾圈步,接著打了一遍軍體拳,身上活動開來。就是在身體活動期間,他大腦一直在運轉著,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成功營救出文天祥,這個行動也隻有他自己知道。
趙德芳來迴踱步,營救行動隻是一個小打小鬧,無關戰爭大局,當前元軍主要有三部分還在大宋疆域上作戰,一是圍攻臨安的伯顏,二是圍攻揚州的阿術,三是圍攻鄂州的阿裏海牙。而臨安之戰是重中之重,目前戰局是伯顏從北麵、帖木兒從南麵,東麵還有一個董文炳。如何通過臨安保衛戰,一舉將整個元軍擊潰?他思考著要下一盤大棋,將元軍趕出大宋,至少趕出長江以北,大宋朝已經等不起了,耗不起了。
船上那些武器彈藥暫時是不能動的,一是用一次少一次,按照現在的水平,即使自己全力指導,沒個幾十年上百年都補充不迴來。二是太瘮人,會讓現在的人不能接受,未照麵就能幹死敵人,這是有多恐怖。三是要用在刀刃上,畢竟蒙元也是我大華民族的一員,忽必烈也是一代雄主,伯顏、董文炳也都是相當賢明的人,哥還要東征西討呢。
還是看看後世世界武器發展史吧,重點看看槍炮發展史,從中汲取點現代可用的。趙德芳再次瀏覽起來,他從明朝和歐洲中世紀看起,每看到一個都要思考能否製作出來,火銃、鳥銃、火門槍、火神槍、火繩槍、轉輪槍、燧發槍、米尼槍,西洋火炮、加農炮、靖虜將軍炮、弗朗機炮、紅夷大炮、大將軍炮、拿破侖炮。嗯,槍炮的發展史離不開火藥的發展,尤其是雷汞和黃色炸藥的發展。眼下看來,受火藥和材質限製,既不能研製近代的武器,也沒必要製造那些實戰中威力不大、不太便利的武器。那麽,選哪種好呢?
趙德芳一時確定不了,“不如去見見工匠,也許有所收獲。”他喊上韓春春,兩人策馬往工坊奔去。
“楊方雷、張六郎,你們召集工匠們都過來。”趙德芳剛進打鐵工坊就吩咐道。二人趕緊吆喝大家停下手中的活計圍攏過來,紛紛參拜。
“突火槍大家都見過嗎?”趙德芳先從簡單的問起。
“知道。”眾人一片應答。
“我聽說突火槍是竹管子做的,裏麵裝上火藥和彈丸,射程能達一百多步,但是不趁手,容易爆裂。為何不用鐵管呢?”趙德芳問。
“鐵管製作容易燙手,發射一次就要等很久才能裝藥,主要還是不便於打仗。”張六郎迴道。
“那大家知道彈簧嗎?”趙德芳再問。
“不知道,沒聽說過,啥是彈簧?”眾人搖頭。
“你們看,你們製作的雁翎刀,還有戰弓,雖然是鋼鐵,是不是都有彈性,可以彎曲?”
“這個我知道,在煉鐵時加入一些高嶺土,就可以彎曲,增加彈性。”張六郎道。
“好,本王今日給大家帶來一個兵器構造圖,需要先研製出來彈簧、鋼管,再配上彈藥,這個兵器叫燧發槍,如能研製出來,每杆獎勵你們至少十兩銀子。”趙德芳先用高額的迴報來刺激眾人。
眾人聞聽躍躍欲試,都想從祖王爺這裏拿下大單。
“此槍需要眾人合力研製,每組可負責一個部件,最後統一組合裝配,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有什麽難度隨時找本王問。”趙德芳提醒大家。
“下麵,大家仔細聽好了。”趙德芳邊畫邊講,先講解了燧發槍的構造,各部分零件,接著又講解了如何製作彈簧、槍管、燧石夾活動原理,以及砧片和通條的安裝,最後講解了鉛彈的製作技術。
“好複雜!”所有工匠聽後都一臉茫然,這把槍上的很多東西他們都不懂,但好像覺得又能製作出來,因為祖王爺已經告訴大家了,這些材料怎麽弄,零部件如何製作。
“祖王爺,最好把我二哥弄過來,他帶著我們應該能搞出來。”張六郎建議道,接著說了張二郎的情況。
“馬上傳書給陳自中,讓他直奔溫州找江萬載要張二郎。”趙德芳立即吩咐韓春春。
“各位匠戶們,希望你們發揮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盡快研製這把燧發槍,你們的成果也許是趕走蒙元、重新統一我大宋的最重要的兵器,本王在此拜托大家了。”說完,趙德芳深鞠一躬,嚇得眾匠人趕緊跪地迴禮。
“韓春春,待會迴去後把製作圖紙和一些度量工具送過來給楊方雷和張六郎他們。”趙德芳翻身上馬而去。
趙德芳全程觀看,由於是夜間訓練,他隻帶了羅良,連韓春春他都讓留在了船上。羅良現在已恢複如初,正在跟著王炎午從基礎訓練做起,陳雲汐、王清惠抽空就教他識字,就連阿拉伯數字簡單的運算也學會了不少。
“訓練結束,集合講評。”趙德芳吹響了手中的哨子。
“立定、向右看齊、向前看,整理著裝,稍息、立定。”韓鐵柱響亮的下達口令,“零號同誌,雪狼特戰隊集合完畢,應到三十人,實到三十人,請指示,報告人,韓鐵柱。”
“請稍息!講一下!”隊伍稍息後,再次立定等待祖王爺訓話。
“今夜的訓練,藍軍成功營救出人質三人,但後方支援掩護力量被活捉一人,評為良好。紅軍看守不力,雖然活捉藍軍一人,但人質被解救,評為不及格。好的方麵就不說了,下麵講一下存在的問題。”趙德芳又開始了他的演講。
“首先藍軍方麵,第一,應答紅軍口令時有遲疑,容易被發覺。第二,開門技術還不夠麻利,要再練習。第三,牢房門開鎖用時太久,人質的腳鐐也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打開。第四,外圍負責警戒支援的隊伍,要成梯次支援,不要一窩蜂的打亂仗。”
“紅軍方麵,第一,人最困乏的時候是淩晨三點至四點,要加強值守,不要有僥幸心理。第二,半夜來人,就是口令答對了,也要警惕,上前核對身份,大半夜的,沒事誰來這個地方?第三,應派人去奪迴人質,而不是和對方混戰。”
“以上幾點,各隊自行改進,下午你們開展討論,將這幾天的夜訓進行總結。講評完畢,隊伍帶迴。”趙德芳道。
隨後隊伍被帶迴,韓鐵柱他們將在吃完早餐後再休息。
趙德芳迴到輪船已是早上七點多,陳雲汐早早起來,為趙德芳煮了兩個雞蛋,熬了一大鍋粥,看到趙德芳眼圈發黑,不由一陣心疼。
趙德芳這幾天確實沒有時間好好休息了,臨安城的戰況每日飛書傳來很多,他都一個不落的查看,還要迴書。畢竟他本人不在城內,多少讓人放心不下。不說自己趙家,單是城內數十萬戶百姓和十數萬流民,就讓他掛念不已,元軍嗜殺成性,萬一被攻破城防,又將是一場常州式的屠城。
直到下午三時,趙德芳才從夢中醒來,洗漱完畢,先是慢跑了幾圈步,接著打了一遍軍體拳,身上活動開來。就是在身體活動期間,他大腦一直在運轉著,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成功營救出文天祥,這個行動也隻有他自己知道。
趙德芳來迴踱步,營救行動隻是一個小打小鬧,無關戰爭大局,當前元軍主要有三部分還在大宋疆域上作戰,一是圍攻臨安的伯顏,二是圍攻揚州的阿術,三是圍攻鄂州的阿裏海牙。而臨安之戰是重中之重,目前戰局是伯顏從北麵、帖木兒從南麵,東麵還有一個董文炳。如何通過臨安保衛戰,一舉將整個元軍擊潰?他思考著要下一盤大棋,將元軍趕出大宋,至少趕出長江以北,大宋朝已經等不起了,耗不起了。
船上那些武器彈藥暫時是不能動的,一是用一次少一次,按照現在的水平,即使自己全力指導,沒個幾十年上百年都補充不迴來。二是太瘮人,會讓現在的人不能接受,未照麵就能幹死敵人,這是有多恐怖。三是要用在刀刃上,畢竟蒙元也是我大華民族的一員,忽必烈也是一代雄主,伯顏、董文炳也都是相當賢明的人,哥還要東征西討呢。
還是看看後世世界武器發展史吧,重點看看槍炮發展史,從中汲取點現代可用的。趙德芳再次瀏覽起來,他從明朝和歐洲中世紀看起,每看到一個都要思考能否製作出來,火銃、鳥銃、火門槍、火神槍、火繩槍、轉輪槍、燧發槍、米尼槍,西洋火炮、加農炮、靖虜將軍炮、弗朗機炮、紅夷大炮、大將軍炮、拿破侖炮。嗯,槍炮的發展史離不開火藥的發展,尤其是雷汞和黃色炸藥的發展。眼下看來,受火藥和材質限製,既不能研製近代的武器,也沒必要製造那些實戰中威力不大、不太便利的武器。那麽,選哪種好呢?
趙德芳一時確定不了,“不如去見見工匠,也許有所收獲。”他喊上韓春春,兩人策馬往工坊奔去。
“楊方雷、張六郎,你們召集工匠們都過來。”趙德芳剛進打鐵工坊就吩咐道。二人趕緊吆喝大家停下手中的活計圍攏過來,紛紛參拜。
“突火槍大家都見過嗎?”趙德芳先從簡單的問起。
“知道。”眾人一片應答。
“我聽說突火槍是竹管子做的,裏麵裝上火藥和彈丸,射程能達一百多步,但是不趁手,容易爆裂。為何不用鐵管呢?”趙德芳問。
“鐵管製作容易燙手,發射一次就要等很久才能裝藥,主要還是不便於打仗。”張六郎迴道。
“那大家知道彈簧嗎?”趙德芳再問。
“不知道,沒聽說過,啥是彈簧?”眾人搖頭。
“你們看,你們製作的雁翎刀,還有戰弓,雖然是鋼鐵,是不是都有彈性,可以彎曲?”
“這個我知道,在煉鐵時加入一些高嶺土,就可以彎曲,增加彈性。”張六郎道。
“好,本王今日給大家帶來一個兵器構造圖,需要先研製出來彈簧、鋼管,再配上彈藥,這個兵器叫燧發槍,如能研製出來,每杆獎勵你們至少十兩銀子。”趙德芳先用高額的迴報來刺激眾人。
眾人聞聽躍躍欲試,都想從祖王爺這裏拿下大單。
“此槍需要眾人合力研製,每組可負責一個部件,最後統一組合裝配,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有什麽難度隨時找本王問。”趙德芳提醒大家。
“下麵,大家仔細聽好了。”趙德芳邊畫邊講,先講解了燧發槍的構造,各部分零件,接著又講解了如何製作彈簧、槍管、燧石夾活動原理,以及砧片和通條的安裝,最後講解了鉛彈的製作技術。
“好複雜!”所有工匠聽後都一臉茫然,這把槍上的很多東西他們都不懂,但好像覺得又能製作出來,因為祖王爺已經告訴大家了,這些材料怎麽弄,零部件如何製作。
“祖王爺,最好把我二哥弄過來,他帶著我們應該能搞出來。”張六郎建議道,接著說了張二郎的情況。
“馬上傳書給陳自中,讓他直奔溫州找江萬載要張二郎。”趙德芳立即吩咐韓春春。
“各位匠戶們,希望你們發揮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術,盡快研製這把燧發槍,你們的成果也許是趕走蒙元、重新統一我大宋的最重要的兵器,本王在此拜托大家了。”說完,趙德芳深鞠一躬,嚇得眾匠人趕緊跪地迴禮。
“韓春春,待會迴去後把製作圖紙和一些度量工具送過來給楊方雷和張六郎他們。”趙德芳翻身上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