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匹匹快馬從皋亭山大營疾駛而去,伯顏要他們將收集匠戶的命令迅速傳給各州府縣,阿塔海和忙古歹連夜安排令兵傳令,收集匠戶之事由元軍達魯花赤和奧魯與地方官吏負責,一日內報結果,兩日內將匠戶送至鹽官水寨。
而從婺州抓過來的八百多人,有的已被遣散,有的因傷病死去,僅餘六百人,這就需要匠戶至少一千四百人,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婺州被俘的主要是江萬載的禁軍、宮女以及一些樂師、釀酒、織染、雜造、鑄幣、采礦等匠戶,駙馬都尉楊鎮也被範文虎擄來,眾人被關押在澉浦水寨。
“楊駙馬受苦了。”範文虎將楊鎮接到營帳。
“承範將軍不殺,比起死掉也算不上吃苦。”楊鎮道。
“楊駙馬,本將還是顧及同僚情分的。”範文虎道。
“你乃蒙元滅宋之功臣,在下何敢與你同僚?叫我過來到底何事?”楊鎮奚落道,範文虎不禁尷尬。
“楊駙馬,本來官家已遞交降表,你我就要再次成為同僚,共同輔佐元帝,但軍情變化無常,奉伯顏丞相令,婺州所俘人員全部歸還給宋,這怎麽說也是一個好消息吧?”
“此事當真?”楊鎮錯愕道,元軍不殺他們已經是最大的優待了,而且臨安也馬上是元的臨安,為何還要將他們歸還給宋,沒道理啊。
“當真,三日後在鹽官水寨集結,將你們交給張世傑的水師。楊駙馬,這餘下的六百人,不論願意是否,都要返還,你是駙馬,有官身,故需要你出麵,眾人才會響應啊。”
楊鎮兀自不太相信,範文虎又和他講了具體細節,待範文虎走後,他開始思索明日如何告訴眾人。
與此同時,嘉興府海鹽鎮,造船匠首張榮早已睡下,突然聽到門外一陣喧嘩,隨即傳來“啪啪啪”拍門聲,張榮趕緊開門,卻見縣丞劉漢傑帶著一幫兵士過來,手裏舉著火把。
“張匠首,這是王世強大人,奉命特來傳伯顏丞相令。”
張榮心道,這是多大的官,怎麽還專門來我這賤民家中傳令,口中忙道:“嘉興府製船匠首張榮見過大人。”
“張匠首,你為登記在冊的製船匠首,現傳丞相令,我元丞相施恩於民,欲將你們歸於宋國,著你帶領嘉興府所有製船匠戶三日後到鹽官水寨集結,不得有誤,違令者斬。”
張榮一聽徹底蒙了,當初元軍過來的時候,匠戶們逃都不讓逃,怎麽現在反而要送出去呢?
待王世強和劉漢傑走後,張榮憂心忡忡的迴到內室。
“翠娘,我們可能又要離開這裏了。”
“夫君,我們不是剛安頓下來嗎,為何又要走?”
張榮把剛才的經過說給翠娘,“明日就要我去告訴各個船匠,這至少有一百多戶,三四百人啊。”
“唉,認命吧,咱家孩兒尚小,這個世道,我們一家能夠活下來已經不易了,你看黃匠戶家,就留了一個小丫,怪可憐的。”
翠娘口中所說的黃匠戶,乃和張榮從小玩到大的同伴,張家造船,黃家紡織,都是為官府士紳做工,黃家在戰亂中死的死,散的散,小丫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兩人唏噓不已。
就在元軍籌備交換俘虜之時,在桐廬的趙孟頫接到了朝廷飛書,要他盡快運送一些生鐵過來,到時有人接應入城。由於剛剛上任還不太熟悉,他趕緊將汪順喊來。
“大人,本縣冶鐵礦倒是有幾個,但都在當地士紳手裏,隻能購買生鐵了。”
“鐵礦不是朝廷的嗎?”趙孟頫奇道。
“本來是官營,但自去年以來,元軍南下,官府之人要麽投降,要麽逃跑,早就沒有氣力去管理經營了。這幾個礦還是前任李知縣與礦主簽訂了契書,約定每歲將經營收入的二成給官府,其餘自用,期限三十年。”
趙孟頫沉思下來,按照目前的狀況,官府肯定是無暇顧及這幾個礦,而且士紳之間關係盤根錯節,利益紛爭,官府尚且不能自保,若是介入,隻怕無人聽命,逼急了可能就投靠元軍了。
“府庫還有多少錢?”
“大人,李友仁走時已經將府庫搬空,朝廷也沒有再撥付銀兩,稅款也還沒有收上來,目前僅有不到一千貫。”
“一斤生鐵多少錢?”
“約需要四百紋,精鐵則需要五百多紋。”
趙孟頫心中盤算,按照這樣計算,一千貫錢能購買兩千五百斤生鐵,如果生鐵再煉成熟鐵,則會更少,肯定滿足不了朝廷所需。
“汪縣丞,朝廷要生鐵,肯定是打造兵器之用,籌錢之事要立即展開,可將各類稅銀提前收取,明日一早,咱們就去礦上查看一番。”趙孟頫道,汪順領命。
一夜無事,第二天辰時,正當趙孟頫和汪順準備出去時,隨從來報,有人自稱戴表元友人,求見知縣。趙孟頫大喜,趕緊迎出縣衙,隻見一輛馬車停在門口,車旁站立一人。
“知縣大人,管伸見過大人。”管伸深施一禮,並呈上戴表元的書信。
“久聞管公大名,表元兄常提起你,失敬失敬。走,趕緊迴屋,看茶。”趙孟頫道,將管伸讓至客廳。
二人坐定,趙孟頫道:“聽聞管公在吳興做得風生水起,這個時候很多人樂得做個富家翁,您卻為何想要出山?”
管伸道:“知縣有所不知,自那元軍入南以來,弄得我大宋社稷將傾,禮崩樂壞,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官不思為政,士不思進取,農不思耕種,工不思製造,學不思讀書,商不思經營,大宋近三百年的基業危如累卵,令人痛心。管某乃大宋子民,雖為一匹夫,然則深感肩上責任,不願為元折腰,惟願跟得一賢才,為我大宋盡綿薄之力。戴夫子非常推崇大人,說大人才情橫溢,懷一腔報國熱血,正需要人來輔佐,匹夫不才,故此前來,願以為助。”
趙孟頫被管伸的想法深深感動,大宋朝如果有這樣的賢達開明人士,每個人都獻出一份力,大宋還是有希望的。同時他也深感惶恐,管伸的到來帶給了他壓力,深怕自己的無能為力,讓管伸等人希望而來,失望而去。
“管公委屈暫代主簿一職,等奏報朝廷再行補錄。”
“謝過知縣大人,管某定當盡心盡力。”管伸道,“知縣大人還曾指點過小女書畫,現小女的畫更加精進,連老夫都佩服,等待幾日小女過來還請知縣大人當麵指導。”
“奧,管道升,是吧?表元兄曾讚不絕口,說明你這個女兒畫功確實不錯,不敢說指點,交流切磋。”趙孟頫道。
這時汪順進來,趙孟頫將二人介紹相見後,三人便往煉鐵礦趕去。路上,汪順將購買生鐵的事情說與管伸,管伸這才明白知縣為何著急。
“大人,管某不才,願資助一千兩白銀,先把朝廷的事情辦好。”管道升道。
趙孟頫心下駭然,這個管公真是財富天下,竟然資助一千兩白銀,這年頭,白銀乃稀有之物,絕對能解燃眉之急了。趙孟頫趕緊對著管伸深鞠一躬表示感謝。
而從婺州抓過來的八百多人,有的已被遣散,有的因傷病死去,僅餘六百人,這就需要匠戶至少一千四百人,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婺州被俘的主要是江萬載的禁軍、宮女以及一些樂師、釀酒、織染、雜造、鑄幣、采礦等匠戶,駙馬都尉楊鎮也被範文虎擄來,眾人被關押在澉浦水寨。
“楊駙馬受苦了。”範文虎將楊鎮接到營帳。
“承範將軍不殺,比起死掉也算不上吃苦。”楊鎮道。
“楊駙馬,本將還是顧及同僚情分的。”範文虎道。
“你乃蒙元滅宋之功臣,在下何敢與你同僚?叫我過來到底何事?”楊鎮奚落道,範文虎不禁尷尬。
“楊駙馬,本來官家已遞交降表,你我就要再次成為同僚,共同輔佐元帝,但軍情變化無常,奉伯顏丞相令,婺州所俘人員全部歸還給宋,這怎麽說也是一個好消息吧?”
“此事當真?”楊鎮錯愕道,元軍不殺他們已經是最大的優待了,而且臨安也馬上是元的臨安,為何還要將他們歸還給宋,沒道理啊。
“當真,三日後在鹽官水寨集結,將你們交給張世傑的水師。楊駙馬,這餘下的六百人,不論願意是否,都要返還,你是駙馬,有官身,故需要你出麵,眾人才會響應啊。”
楊鎮兀自不太相信,範文虎又和他講了具體細節,待範文虎走後,他開始思索明日如何告訴眾人。
與此同時,嘉興府海鹽鎮,造船匠首張榮早已睡下,突然聽到門外一陣喧嘩,隨即傳來“啪啪啪”拍門聲,張榮趕緊開門,卻見縣丞劉漢傑帶著一幫兵士過來,手裏舉著火把。
“張匠首,這是王世強大人,奉命特來傳伯顏丞相令。”
張榮心道,這是多大的官,怎麽還專門來我這賤民家中傳令,口中忙道:“嘉興府製船匠首張榮見過大人。”
“張匠首,你為登記在冊的製船匠首,現傳丞相令,我元丞相施恩於民,欲將你們歸於宋國,著你帶領嘉興府所有製船匠戶三日後到鹽官水寨集結,不得有誤,違令者斬。”
張榮一聽徹底蒙了,當初元軍過來的時候,匠戶們逃都不讓逃,怎麽現在反而要送出去呢?
待王世強和劉漢傑走後,張榮憂心忡忡的迴到內室。
“翠娘,我們可能又要離開這裏了。”
“夫君,我們不是剛安頓下來嗎,為何又要走?”
張榮把剛才的經過說給翠娘,“明日就要我去告訴各個船匠,這至少有一百多戶,三四百人啊。”
“唉,認命吧,咱家孩兒尚小,這個世道,我們一家能夠活下來已經不易了,你看黃匠戶家,就留了一個小丫,怪可憐的。”
翠娘口中所說的黃匠戶,乃和張榮從小玩到大的同伴,張家造船,黃家紡織,都是為官府士紳做工,黃家在戰亂中死的死,散的散,小丫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兩人唏噓不已。
就在元軍籌備交換俘虜之時,在桐廬的趙孟頫接到了朝廷飛書,要他盡快運送一些生鐵過來,到時有人接應入城。由於剛剛上任還不太熟悉,他趕緊將汪順喊來。
“大人,本縣冶鐵礦倒是有幾個,但都在當地士紳手裏,隻能購買生鐵了。”
“鐵礦不是朝廷的嗎?”趙孟頫奇道。
“本來是官營,但自去年以來,元軍南下,官府之人要麽投降,要麽逃跑,早就沒有氣力去管理經營了。這幾個礦還是前任李知縣與礦主簽訂了契書,約定每歲將經營收入的二成給官府,其餘自用,期限三十年。”
趙孟頫沉思下來,按照目前的狀況,官府肯定是無暇顧及這幾個礦,而且士紳之間關係盤根錯節,利益紛爭,官府尚且不能自保,若是介入,隻怕無人聽命,逼急了可能就投靠元軍了。
“府庫還有多少錢?”
“大人,李友仁走時已經將府庫搬空,朝廷也沒有再撥付銀兩,稅款也還沒有收上來,目前僅有不到一千貫。”
“一斤生鐵多少錢?”
“約需要四百紋,精鐵則需要五百多紋。”
趙孟頫心中盤算,按照這樣計算,一千貫錢能購買兩千五百斤生鐵,如果生鐵再煉成熟鐵,則會更少,肯定滿足不了朝廷所需。
“汪縣丞,朝廷要生鐵,肯定是打造兵器之用,籌錢之事要立即展開,可將各類稅銀提前收取,明日一早,咱們就去礦上查看一番。”趙孟頫道,汪順領命。
一夜無事,第二天辰時,正當趙孟頫和汪順準備出去時,隨從來報,有人自稱戴表元友人,求見知縣。趙孟頫大喜,趕緊迎出縣衙,隻見一輛馬車停在門口,車旁站立一人。
“知縣大人,管伸見過大人。”管伸深施一禮,並呈上戴表元的書信。
“久聞管公大名,表元兄常提起你,失敬失敬。走,趕緊迴屋,看茶。”趙孟頫道,將管伸讓至客廳。
二人坐定,趙孟頫道:“聽聞管公在吳興做得風生水起,這個時候很多人樂得做個富家翁,您卻為何想要出山?”
管伸道:“知縣有所不知,自那元軍入南以來,弄得我大宋社稷將傾,禮崩樂壞,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官不思為政,士不思進取,農不思耕種,工不思製造,學不思讀書,商不思經營,大宋近三百年的基業危如累卵,令人痛心。管某乃大宋子民,雖為一匹夫,然則深感肩上責任,不願為元折腰,惟願跟得一賢才,為我大宋盡綿薄之力。戴夫子非常推崇大人,說大人才情橫溢,懷一腔報國熱血,正需要人來輔佐,匹夫不才,故此前來,願以為助。”
趙孟頫被管伸的想法深深感動,大宋朝如果有這樣的賢達開明人士,每個人都獻出一份力,大宋還是有希望的。同時他也深感惶恐,管伸的到來帶給了他壓力,深怕自己的無能為力,讓管伸等人希望而來,失望而去。
“管公委屈暫代主簿一職,等奏報朝廷再行補錄。”
“謝過知縣大人,管某定當盡心盡力。”管伸道,“知縣大人還曾指點過小女書畫,現小女的畫更加精進,連老夫都佩服,等待幾日小女過來還請知縣大人當麵指導。”
“奧,管道升,是吧?表元兄曾讚不絕口,說明你這個女兒畫功確實不錯,不敢說指點,交流切磋。”趙孟頫道。
這時汪順進來,趙孟頫將二人介紹相見後,三人便往煉鐵礦趕去。路上,汪順將購買生鐵的事情說與管伸,管伸這才明白知縣為何著急。
“大人,管某不才,願資助一千兩白銀,先把朝廷的事情辦好。”管道升道。
趙孟頫心下駭然,這個管公真是財富天下,竟然資助一千兩白銀,這年頭,白銀乃稀有之物,絕對能解燃眉之急了。趙孟頫趕緊對著管伸深鞠一躬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