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忽湧中流地,雙塔曾擎半壁天。很有深意,足可入碑林。”趙德芳道。
得到祖王爺的肯定,林景熙心頭一塊石頭落地,他彎腰深躬,“謝祖王爺!謝陸大人評詩,弟子受教頗多。”
眾人又遊覽了一陣,走出碑林,此時,寺內空地上已經擺上了筆墨紙硯。
弘正法師道:“祖王爺,兩位大人,難得到江心嶼一遊,兩位大人能否賜下墨寶?”弘正法師並沒有邀請趙德芳。
趙德芳知道江心嶼被稱為詩之島,他此來肯定要留下詩篇,因而早已提前做好了準備。他裝作思索一番,心中默念,隻是借用,各位大師莫要怪我欺世盜名。
“既然弘正法師誠懇相邀,我看兩位大人,又是曾經的同年進士,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兩位,你們要展示一下你們的才學啊。”趙德芳道。
“祖王爺,弘正法師,承蒙抬愛,我與陸大人恭敬不如從命,隻是獻醜了不要笑話我們。”文天祥道。
弘正法師趕緊讓沙彌磨墨。陸秀夫當然第一個先來,他要讓祖王爺和文天祥準備時間更充裕一些。
文天祥理宗寶佑四年狀元及第,陸秀夫是其同榜進士。林景熙終於能當麵見到當年的兩位才俊揮毫潑墨了,三人不由得激動萬分。
陸秀夫踱步思索片刻,提筆寫來:《觀嶼》
孤嶼江心起,雙塔東西懸。
浪潮因風動,煙波匯中川。
與王問水濱,何如漁唱晚?
一笑顧老僧,乃翁好自眠。
陸秀夫筆墨放下,眾人無不稱讚。文天祥惺惺相惜,林景熙早已心驚。
“陸大人的詩,就由老夫來評吧。”文天祥道。
“開頭描寫江心嶼的景色,生動、形象,接著是寫今日與祖王爺在嶼上遊覽,談笑天下事,問祖王爺,漁舟唱晚這樣的太平盛世能否再來,何時再來?最後筆鋒一轉,以寺僧借喻,大家笑著看向提著心兒的僧眾,你們就安生睡覺吧,不會再有人來驚擾你們了,而且最後與陸放翁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名句唿應,暗合當世現狀。陸大人,好詩!”文天祥道。
眾人品評完畢,陸秀夫把毛筆遞給文天祥。
“陸大人的《觀嶼》已是巔峰,你讓我如何寫?”文天祥一邊自謙,一邊提筆思索,隨後揮毫書寫:《中川寺感懷》萬裏風霜鬢已絲,飄零迴首壯心悲。
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隻謂虎頭非貴相,不圖羝乳有歸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興第二碑。
“好詩!”陸秀夫拍掌叫好,“文相這是把自己的前半生用詩作表達出來了,首聯寫起兵勤王,南征北戰的半生經曆,接著感慨半壁江山不存,元軍已經占據了揚子江。隨後是拿班超公和蘇武公自比,自己比他們的處境還好多了,怎能失去鬥誌?最後是今日隨祖王爺到中川寺,早存中興大宋之決心,將堅定跟隨祖王爺把抗元進行到底,複興大宋社稷。”陸秀夫高度評價。
文天祥拱手道:“知吾者陸大人也!”
趙德芳卻知道這首詩是文天祥自鎮江逃出後,聽聞江萬載帶領二王駐守溫州江心嶼的消息,乘舟泛海趕來會合,四月初八抵達江心嶼,卻得知二王已經去了福州。文天祥百感交集,從鎮江脫險曆時四十餘天,一路上驚險萬狀,備嚐艱辛,觸景生情高宗皇帝避難駐蹕舊地,與杜滸等人在高宗禦座下相擁而哭。當晚他夜不成寐,披衣而起,在寺內牆壁上留下了《北歸宿中川寺》一詩。
“這首詩正是這個時候寫的,時間上還對應得上,意境也還符合現狀,隻是題目與曆史記載不同,就看從何角度欣賞了。”趙德芳心想。
林景熙、鄭樸翁和謝翱都看呆了,王清惠在一邊飛快記錄著,此時的她已經無暇思考,她要把所有都記錄下來。
“文相有心了。”趙德芳就這一句話,文天祥竟然有點動容。隨後弘正法師將兩首詩作小心翼翼收藏起來。
“既然兩位大人都寫了詩,還有林公子也有詩作,本王也想題詩一首,湊個熱鬧,大家意下如何?”
弘正法師本來並未邀請祖王爺題詩,怕祖王爺在兩位大人麵前出醜,如今聽到祖王爺自告奮勇,一時無話可說。
“怎麽?你們對本王沒有信心嗎?”趙德芳問道。
“哪裏?”
“豈敢!”
弘正法師和文天祥趕緊解釋,大家神態都不自然起來。
趙德芳站立案前,開始沉思,王清惠研墨提筆,準備代祖王爺書寫。
隨後,趙德芳開始吟誦:《過江心嶼》
大江歌罷掉頭東,故國山河半壁傾。
天公抖擻英豪出,勇破巨浪乘長風。
幹戈寥落宜追寇,杭州汴州一舟橫。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趙德芳一邊吟誦,一邊踱步,他要把昨天一晚上拚湊修改出來的詩句完整的吟誦出來,而且要毫無破綻,要不動聲色。王清惠已是在機械地抄寫著,但她卻漏掉了最後一句。當趙德芳吟出最後一句的時候,王清惠竟然不敢落筆了。
不止是王清惠不敢落筆,文天祥已經像傻了一般,看著案上的詩句愣愣出神。是的,他這是真傻了,前麵幾句已經讓他內心激蕩,這最後一句徹底震懵了他,總感覺似曾相識。
陸秀夫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祖王爺給他帶來太多的神秘,雖然他是聽說的多,眼見的少,沒有文天祥天天跟在身邊收獲的感受直觀,但這次祖王爺對土地改革的論調,帶來的農作物,以及親身耕種,甚至送給自己的電子表禮物,都深深震撼了他。而這首詩,就是祖王爺自身的寫照,是他那毫無畏懼,大氣磅礴的精神,是他胸懷廣闊、信心百倍的氣勢,不單單是要收複江南,還要把北方失地,杭州汴州全部都收迴來,而且是要憑一己之力,輪船橫空出世,橫行無阻、甚至蠻橫無理的收複失土。更有那最後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祖王爺的舍生取義、民族氣節和高風亮節,充分體現了他的為大宋、為漢人的民族精神。此時的陸秀夫,也隻能陷入震驚中。
林景熙三人則是如遭雷擊,隻有怔怔地看著案頭,腦子裏迴想著祖王爺的吟誦,接著是一片空白,無以複加。
最終還是弘正法師醒悟過來,他連忙提醒王清惠趕快落筆,記下這將要流傳千古的名句。是的,他們都知道,這首詩尤其是這最後兩句,必將流傳千古。
王清惠深吸幾口氣,疾速落筆,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於紙上。
“籲——”眾人不禁長出了一口氣。
得到祖王爺的肯定,林景熙心頭一塊石頭落地,他彎腰深躬,“謝祖王爺!謝陸大人評詩,弟子受教頗多。”
眾人又遊覽了一陣,走出碑林,此時,寺內空地上已經擺上了筆墨紙硯。
弘正法師道:“祖王爺,兩位大人,難得到江心嶼一遊,兩位大人能否賜下墨寶?”弘正法師並沒有邀請趙德芳。
趙德芳知道江心嶼被稱為詩之島,他此來肯定要留下詩篇,因而早已提前做好了準備。他裝作思索一番,心中默念,隻是借用,各位大師莫要怪我欺世盜名。
“既然弘正法師誠懇相邀,我看兩位大人,又是曾經的同年進士,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兩位,你們要展示一下你們的才學啊。”趙德芳道。
“祖王爺,弘正法師,承蒙抬愛,我與陸大人恭敬不如從命,隻是獻醜了不要笑話我們。”文天祥道。
弘正法師趕緊讓沙彌磨墨。陸秀夫當然第一個先來,他要讓祖王爺和文天祥準備時間更充裕一些。
文天祥理宗寶佑四年狀元及第,陸秀夫是其同榜進士。林景熙終於能當麵見到當年的兩位才俊揮毫潑墨了,三人不由得激動萬分。
陸秀夫踱步思索片刻,提筆寫來:《觀嶼》
孤嶼江心起,雙塔東西懸。
浪潮因風動,煙波匯中川。
與王問水濱,何如漁唱晚?
一笑顧老僧,乃翁好自眠。
陸秀夫筆墨放下,眾人無不稱讚。文天祥惺惺相惜,林景熙早已心驚。
“陸大人的詩,就由老夫來評吧。”文天祥道。
“開頭描寫江心嶼的景色,生動、形象,接著是寫今日與祖王爺在嶼上遊覽,談笑天下事,問祖王爺,漁舟唱晚這樣的太平盛世能否再來,何時再來?最後筆鋒一轉,以寺僧借喻,大家笑著看向提著心兒的僧眾,你們就安生睡覺吧,不會再有人來驚擾你們了,而且最後與陸放翁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名句唿應,暗合當世現狀。陸大人,好詩!”文天祥道。
眾人品評完畢,陸秀夫把毛筆遞給文天祥。
“陸大人的《觀嶼》已是巔峰,你讓我如何寫?”文天祥一邊自謙,一邊提筆思索,隨後揮毫書寫:《中川寺感懷》萬裏風霜鬢已絲,飄零迴首壯心悲。
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
隻謂虎頭非貴相,不圖羝乳有歸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興第二碑。
“好詩!”陸秀夫拍掌叫好,“文相這是把自己的前半生用詩作表達出來了,首聯寫起兵勤王,南征北戰的半生經曆,接著感慨半壁江山不存,元軍已經占據了揚子江。隨後是拿班超公和蘇武公自比,自己比他們的處境還好多了,怎能失去鬥誌?最後是今日隨祖王爺到中川寺,早存中興大宋之決心,將堅定跟隨祖王爺把抗元進行到底,複興大宋社稷。”陸秀夫高度評價。
文天祥拱手道:“知吾者陸大人也!”
趙德芳卻知道這首詩是文天祥自鎮江逃出後,聽聞江萬載帶領二王駐守溫州江心嶼的消息,乘舟泛海趕來會合,四月初八抵達江心嶼,卻得知二王已經去了福州。文天祥百感交集,從鎮江脫險曆時四十餘天,一路上驚險萬狀,備嚐艱辛,觸景生情高宗皇帝避難駐蹕舊地,與杜滸等人在高宗禦座下相擁而哭。當晚他夜不成寐,披衣而起,在寺內牆壁上留下了《北歸宿中川寺》一詩。
“這首詩正是這個時候寫的,時間上還對應得上,意境也還符合現狀,隻是題目與曆史記載不同,就看從何角度欣賞了。”趙德芳心想。
林景熙、鄭樸翁和謝翱都看呆了,王清惠在一邊飛快記錄著,此時的她已經無暇思考,她要把所有都記錄下來。
“文相有心了。”趙德芳就這一句話,文天祥竟然有點動容。隨後弘正法師將兩首詩作小心翼翼收藏起來。
“既然兩位大人都寫了詩,還有林公子也有詩作,本王也想題詩一首,湊個熱鬧,大家意下如何?”
弘正法師本來並未邀請祖王爺題詩,怕祖王爺在兩位大人麵前出醜,如今聽到祖王爺自告奮勇,一時無話可說。
“怎麽?你們對本王沒有信心嗎?”趙德芳問道。
“哪裏?”
“豈敢!”
弘正法師和文天祥趕緊解釋,大家神態都不自然起來。
趙德芳站立案前,開始沉思,王清惠研墨提筆,準備代祖王爺書寫。
隨後,趙德芳開始吟誦:《過江心嶼》
大江歌罷掉頭東,故國山河半壁傾。
天公抖擻英豪出,勇破巨浪乘長風。
幹戈寥落宜追寇,杭州汴州一舟橫。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趙德芳一邊吟誦,一邊踱步,他要把昨天一晚上拚湊修改出來的詩句完整的吟誦出來,而且要毫無破綻,要不動聲色。王清惠已是在機械地抄寫著,但她卻漏掉了最後一句。當趙德芳吟出最後一句的時候,王清惠竟然不敢落筆了。
不止是王清惠不敢落筆,文天祥已經像傻了一般,看著案上的詩句愣愣出神。是的,他這是真傻了,前麵幾句已經讓他內心激蕩,這最後一句徹底震懵了他,總感覺似曾相識。
陸秀夫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祖王爺給他帶來太多的神秘,雖然他是聽說的多,眼見的少,沒有文天祥天天跟在身邊收獲的感受直觀,但這次祖王爺對土地改革的論調,帶來的農作物,以及親身耕種,甚至送給自己的電子表禮物,都深深震撼了他。而這首詩,就是祖王爺自身的寫照,是他那毫無畏懼,大氣磅礴的精神,是他胸懷廣闊、信心百倍的氣勢,不單單是要收複江南,還要把北方失地,杭州汴州全部都收迴來,而且是要憑一己之力,輪船橫空出世,橫行無阻、甚至蠻橫無理的收複失土。更有那最後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祖王爺的舍生取義、民族氣節和高風亮節,充分體現了他的為大宋、為漢人的民族精神。此時的陸秀夫,也隻能陷入震驚中。
林景熙三人則是如遭雷擊,隻有怔怔地看著案頭,腦子裏迴想著祖王爺的吟誦,接著是一片空白,無以複加。
最終還是弘正法師醒悟過來,他連忙提醒王清惠趕快落筆,記下這將要流傳千古的名句。是的,他們都知道,這首詩尤其是這最後兩句,必將流傳千古。
王清惠深吸幾口氣,疾速落筆,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於紙上。
“籲——”眾人不禁長出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