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天官的大題
開局上諫被杖斃?二命上朝先服毒 作者:紫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諸位,難道我等就任由趙侍郎作為嗎?”
度日如年的朝會,最後還是以趙征扭轉的方向,結束了。
但朝會結束了,滿朝文武們的行動,才剛剛開始。
“那我們能如何作為?”
“我看那趙侍郎就是瘋了,變法拿自己開刀,我們還是躲著為好。”
“躲著?那今天他拿自己開刀,明天刀就落到我們脖子上了怎麽辦?你們可別忘記了,以前的趙府有多瘋狂!”
“諸位!諸位先別氣餒!諸位可有想過,趙侍郎拿自己開了刀,若是成了,還能有幾份威勢?現在的趙府,可沒幾個老人了。”
“對啊,若是他成了,那趙府影響力勢必減弱,根本不能拿我們怎麽樣!若是沒成,我們也能以此上書,向皇帝言明其中利弊!”
“可是......趙府好像還沒有失敗過吧。”
“可是?可是陛下也沒有失敗過,不是嗎?我們也不是什麽都不動,需知陛下要好更要穩!”
“對啊,我們隻要讓陛下看見,那趙侍郎欲圖變法的消息,走漏到了天下人的耳朵裏後......”
相同的對話,在應天府不同的衙門裏,開始又結束。
......
工部。
好歹作為趙征的大本營,所以情況要好一些。
但是也沒好多少。
比如下了朝會,王正就拉著趙征好一頓說。
“小友啊,今天你可真是太過魯莽了!”
王正想說的話有很多,但是現在木已成舟,最後,隻能化作拍向自己大腿的手。
“王公想多了,你看現在不是一切都挺正常的嗎。”
趙征自然明白今天自己點燃一堆怎樣的篝火,又可能會迎來怎樣的反噬。
工部內,大小官員們異樣的眼神,他很滿意。
“那小友你可有想過,一旦這個消息影響到更遠更大的地方,會造成怎麽樣的後果?”
“有些默契,千百年都未曾改變,是有道理的。”
王正見趙征油鹽不進,隻能不斷地歎息。
“那王公就且看著吧,接下來的事,也別摻和了。”趙征還是一副淡定模樣,說出來的話,卻讓王正一下就急了。
“小友莫非以為我王正是個孬種!”
一把年紀的王正,拿筆拿尺都從未抖過的手,這時候卻抖了起來。
整個人也站了起來,吹胡子瞪眼的麵向趙征。
一副不給他個說法,就誓不罷休的模樣。
趙征見狀,才終於是裝不下去了,趕忙賠禮。
這時候,工部也迎來了客人。
“王尚書,怎麽火氣突然這麽大啊?”
“哈哈哈,怕不是手抖了,那盡早退養吧!”
“哈哈哈!”
“哪個混蛋敢造老夫的謠!”
見趙征認錯,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王正聽見這話,一下子又氣了起來,轉頭就準備輸出。
但見來者,表情立刻多雲轉晴。
“稀客啊稀客,你們怎麽來了?”
“不對,你們還來幹什麽!”
原來來人正是其餘四部尚書,兵部尚書滕德風,刑部尚書秦勇力,禮部尚書解晉,以及戶部尚書呂尚。
“陛下讓我倆來看看工部可有什麽需要,如何不能來?”
兵部尚書滕德風與刑部尚書秦勇力對視一笑,整個人那是坦坦蕩蕩。
朝會上時,兵部是動靜最小的。
沒辦法,日月王朝雖然開國已經二十年了,但朝堂上的武將,可還沒到換茬的時候呢。
新生代要麽在東宮,要麽跟著諸王都跑了出去。
剩下的這些老人,誰敢說他們是受了恩蔭得的位置。
至於刑部尚書秦勇力,那就是獨屬於他一個人的開心了。
不見走路時候,都不用嘩啦嘩啦的拖著腳鏈走了嗎。
編成《日月律》之功,加上皇帝旨意,他甚至走出了風。
“那你們兩個呢?”
王正看向自己決定前來的戶部尚書呂尚與禮部尚書解晉。
“老夫本就前元舊臣,是得上位賞識才得的尚書之位。”
“他人不信我,與我不相幹。”
“陛下信任老夫,不就行了。”
呂尚摸著自己的胡須,裝作世外高人模樣。
“解晉早在成為《日月大典》編撰時,便活進了書裏,有何懼怕?”
“再說工部多新科,《日月大典》要囊括天下典籍,豈能無視?”
解晉也說出來了自己的依仗。
但隨後,現場六人就對視笑得開懷。
因為他們都知道,什麽依仗,也躲不過趙征攪出的這個旋渦。
他們來了,隻是他們想來。
畢竟兵部若不是趙征在前麵盯著一眾驕兵悍將,別說其他人,就是尚書就得半年下去一個,當頂包的。
而刑部若不是趙征在前麵以督察院左史、錦衣衛統領瘋狂送命。
在左有錦衣衛,右有督察院,上有大理寺,更上麵還有皇帝朱重八的情況下,還戴罪主修?早下輩子了。
戶部、禮部更不用多說。
一個大半錢財都是趙征想辦法搞出來的,你別管啟動資金是怎麽搞的。
要是沒有趙征,現在還差點錢建設蜀川?單是年年不斷地天災人禍就能讓戶部熟練掌握雙手一攤的技能。
至於禮部,一個每次科舉都是禮部承辦,那花名冊都是從尚書嘴巴裏念出來,就足以說明一切。
此外還有六部之上的內閣,從翰林院到內閣,其中必不可少的履曆,就是過一遭禮部。
“哈哈哈。”
所以六個人,這一刻是笑得真開心。
導致唯一沒到現場的天官,吏部尚書劉鬆,剛剛遣散眾人,莫名感到一陣冷顫。
......
吏部。
“天氣開始轉涼了?”
吏部尚書劉鬆趕緊緊了幾下自己衣服。
他也難啊。
想著剛才來人裏缺了哪些存在,又來了哪些人,一會兒都得斟酌著說法給皇帝具體報告。
天官,不過是皇帝的傳聲筒。
若是有機會,他又何嚐不想......
“大人!尚書大人!好消息啊!不對,不好了!”
“什麽好消息又不好了!”
劉鬆內心本來就忐忑,結果沒想到自己手下還給他來了一道七上八下。
可是接過手下遞到手上的東西,看清具體後,他也懵了。
“人科院講義請辭書!”
“督察院禦史掛冠書!”
“趙府不就在京城,他們辭什麽?”
“大人,您再往下看......”手下也不知道該怎麽說,隻能示意劉鬆還沒完。
“西江與福州巡查解授書!?”
“西江與福州巡查的解授書怎麽來得這麽快!他們不是不服這個家主嗎?還有這是什麽!”
“太孫傅乞老......”
“諸位,難道我等就任由趙侍郎作為嗎?”
度日如年的朝會,最後還是以趙征扭轉的方向,結束了。
但朝會結束了,滿朝文武們的行動,才剛剛開始。
“那我們能如何作為?”
“我看那趙侍郎就是瘋了,變法拿自己開刀,我們還是躲著為好。”
“躲著?那今天他拿自己開刀,明天刀就落到我們脖子上了怎麽辦?你們可別忘記了,以前的趙府有多瘋狂!”
“諸位!諸位先別氣餒!諸位可有想過,趙侍郎拿自己開了刀,若是成了,還能有幾份威勢?現在的趙府,可沒幾個老人了。”
“對啊,若是他成了,那趙府影響力勢必減弱,根本不能拿我們怎麽樣!若是沒成,我們也能以此上書,向皇帝言明其中利弊!”
“可是......趙府好像還沒有失敗過吧。”
“可是?可是陛下也沒有失敗過,不是嗎?我們也不是什麽都不動,需知陛下要好更要穩!”
“對啊,我們隻要讓陛下看見,那趙侍郎欲圖變法的消息,走漏到了天下人的耳朵裏後......”
相同的對話,在應天府不同的衙門裏,開始又結束。
......
工部。
好歹作為趙征的大本營,所以情況要好一些。
但是也沒好多少。
比如下了朝會,王正就拉著趙征好一頓說。
“小友啊,今天你可真是太過魯莽了!”
王正想說的話有很多,但是現在木已成舟,最後,隻能化作拍向自己大腿的手。
“王公想多了,你看現在不是一切都挺正常的嗎。”
趙征自然明白今天自己點燃一堆怎樣的篝火,又可能會迎來怎樣的反噬。
工部內,大小官員們異樣的眼神,他很滿意。
“那小友你可有想過,一旦這個消息影響到更遠更大的地方,會造成怎麽樣的後果?”
“有些默契,千百年都未曾改變,是有道理的。”
王正見趙征油鹽不進,隻能不斷地歎息。
“那王公就且看著吧,接下來的事,也別摻和了。”趙征還是一副淡定模樣,說出來的話,卻讓王正一下就急了。
“小友莫非以為我王正是個孬種!”
一把年紀的王正,拿筆拿尺都從未抖過的手,這時候卻抖了起來。
整個人也站了起來,吹胡子瞪眼的麵向趙征。
一副不給他個說法,就誓不罷休的模樣。
趙征見狀,才終於是裝不下去了,趕忙賠禮。
這時候,工部也迎來了客人。
“王尚書,怎麽火氣突然這麽大啊?”
“哈哈哈,怕不是手抖了,那盡早退養吧!”
“哈哈哈!”
“哪個混蛋敢造老夫的謠!”
見趙征認錯,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王正聽見這話,一下子又氣了起來,轉頭就準備輸出。
但見來者,表情立刻多雲轉晴。
“稀客啊稀客,你們怎麽來了?”
“不對,你們還來幹什麽!”
原來來人正是其餘四部尚書,兵部尚書滕德風,刑部尚書秦勇力,禮部尚書解晉,以及戶部尚書呂尚。
“陛下讓我倆來看看工部可有什麽需要,如何不能來?”
兵部尚書滕德風與刑部尚書秦勇力對視一笑,整個人那是坦坦蕩蕩。
朝會上時,兵部是動靜最小的。
沒辦法,日月王朝雖然開國已經二十年了,但朝堂上的武將,可還沒到換茬的時候呢。
新生代要麽在東宮,要麽跟著諸王都跑了出去。
剩下的這些老人,誰敢說他們是受了恩蔭得的位置。
至於刑部尚書秦勇力,那就是獨屬於他一個人的開心了。
不見走路時候,都不用嘩啦嘩啦的拖著腳鏈走了嗎。
編成《日月律》之功,加上皇帝旨意,他甚至走出了風。
“那你們兩個呢?”
王正看向自己決定前來的戶部尚書呂尚與禮部尚書解晉。
“老夫本就前元舊臣,是得上位賞識才得的尚書之位。”
“他人不信我,與我不相幹。”
“陛下信任老夫,不就行了。”
呂尚摸著自己的胡須,裝作世外高人模樣。
“解晉早在成為《日月大典》編撰時,便活進了書裏,有何懼怕?”
“再說工部多新科,《日月大典》要囊括天下典籍,豈能無視?”
解晉也說出來了自己的依仗。
但隨後,現場六人就對視笑得開懷。
因為他們都知道,什麽依仗,也躲不過趙征攪出的這個旋渦。
他們來了,隻是他們想來。
畢竟兵部若不是趙征在前麵盯著一眾驕兵悍將,別說其他人,就是尚書就得半年下去一個,當頂包的。
而刑部若不是趙征在前麵以督察院左史、錦衣衛統領瘋狂送命。
在左有錦衣衛,右有督察院,上有大理寺,更上麵還有皇帝朱重八的情況下,還戴罪主修?早下輩子了。
戶部、禮部更不用多說。
一個大半錢財都是趙征想辦法搞出來的,你別管啟動資金是怎麽搞的。
要是沒有趙征,現在還差點錢建設蜀川?單是年年不斷地天災人禍就能讓戶部熟練掌握雙手一攤的技能。
至於禮部,一個每次科舉都是禮部承辦,那花名冊都是從尚書嘴巴裏念出來,就足以說明一切。
此外還有六部之上的內閣,從翰林院到內閣,其中必不可少的履曆,就是過一遭禮部。
“哈哈哈。”
所以六個人,這一刻是笑得真開心。
導致唯一沒到現場的天官,吏部尚書劉鬆,剛剛遣散眾人,莫名感到一陣冷顫。
......
吏部。
“天氣開始轉涼了?”
吏部尚書劉鬆趕緊緊了幾下自己衣服。
他也難啊。
想著剛才來人裏缺了哪些存在,又來了哪些人,一會兒都得斟酌著說法給皇帝具體報告。
天官,不過是皇帝的傳聲筒。
若是有機會,他又何嚐不想......
“大人!尚書大人!好消息啊!不對,不好了!”
“什麽好消息又不好了!”
劉鬆內心本來就忐忑,結果沒想到自己手下還給他來了一道七上八下。
可是接過手下遞到手上的東西,看清具體後,他也懵了。
“人科院講義請辭書!”
“督察院禦史掛冠書!”
“趙府不就在京城,他們辭什麽?”
“大人,您再往下看......”手下也不知道該怎麽說,隻能示意劉鬆還沒完。
“西江與福州巡查解授書!?”
“西江與福州巡查的解授書怎麽來得這麽快!他們不是不服這個家主嗎?還有這是什麽!”
“太孫傅乞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