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番災民攻入城中,城門便有官兵輪班值守,雖不放災民入城,但城中賑濟糧食也不停送入城外。這一日卻並不見城門洞開,一直到正午時分,城門聚攏大量災民,翹首以盼等候運糧官差出城,隻是不見動靜。下午時分,災民挨餓不住,紛紛朝著城內叫嚷。城內居民聽了動靜,都不住議論紛紛。縣令命差役張貼布告,著衙役鳴鑼通告,不允許街道上聚集行人,十戶選出一人出外采買,若是結對出行,即刻捉拿。百姓聽了諭令,不明何事,不敢違抗,紛紛躲入家中,偌大街道頓時為之一清。
沈哲言聽了縣令諭令,不由心中大急,忙去請見父親,讓其勸告縣令,組織大夫,配置醫藥,解救百姓。隻是沈老爺素日謹慎,又深知縣令性情,是以並不答應兒子請求。
沈哲言見父親不肯答應,心內十分自責,終日悶悶不樂。其母秦氏雖然心疼兒子,但是也知此事不可為,隻得吩咐下人好生照看。夜間,沈哲言心中思慮不斷,腦中皆是人間煉獄模樣,不能安睡,於是跳出院牆,往城樓而去,想看看災民情況。他雖隻是初入道途,但到底仙家法門不同凡俗,一路遮掩身形,也無兵士發現,一路來至城樓,隻見數十甲士依靠城垛休息,並有十餘人來迴巡視。沈哲言跳下城樓,見著災民皆依靠牆根,周圍彌散著難聞的氣味,便溺氣味中摻雜著膿血的腥臭。他看著周圍的災民,也不知何去何從,也不知如何能救助眼前這些人。
忽然耳邊傳來隱隱約約的啜泣聲,隻見道旁樹邊幾人靠在一起,一婦人對旁邊漢子說道:“二郎,恐怕我們也熬不了多久了,要不迴去吧”,那漢子歎息道:“迴去又能如何,還不是要死在半道上”。那婦人抽泣道:“我隻怕死後也不能見著爹娘,也不知道爹娘怎樣了,阿弟是不是還在”。漢子見妻子哭泣,隻得將她攬入懷中安慰。隻是他麵容憔悴,目中無神,看著周圍漆黑的夜,也不知明日是個什麽光景。像他們這樣的青壯還能挨到現在,那些老弱如今已是十不存一了,他老漢躲過了洪水,隨他來到此地,也在兩日前亡故了。他又能如何,隻能扒個坑埋了,似是哭的力氣也沒有了,埋得時候冷靜極了。以為城中送了糧食能多挨幾日,若是朝廷賑濟下來,或許能送到別處安家,憑他年輕力壯也不至於餓死,不想今日城門關閉,已是斷了糧食,不知明日又能怎樣,隻是如今這番田地,萬般打算又能如何呢。
似乎哭聲能傳染,漸漸窸窸窣窣的悲泣聲音傳來。沈哲言立於此地心中雜亂,忽然心中產生一個想法,他握了握拳頭,飛身而起,竄上城樓,直往縣衙而去。他雖武藝不精,但憑借仙家練氣法門,身手也在一流武者之上,縱使先天高手也不遑多讓,穿街過巷,人不能覺。
他來至縣衙,足蹬岩壁,腳落飛簷,不發絲毫聲響。摸至後堂,見堂中仍有光亮,便懸於梁下,尋個縫隙,往裏張望,見有個中年文士,正一手拿酒壺,一手持金杯,兀自飲酒。他雖未見過縣尊真容,但早有耳聞,縣令出身大族馮氏,深通文墨,形容清雅。此時又於後堂居住,不是他又能是何人。
於是見著四處無人,便悄然潛入,來至身後,一指點出,直將馮縣令身形製住,令其手不能動,口不能言。他出來之時,因並無夜行服飾,隻身穿一件玄青色長袍,又用一塊褐色巾帕包住麵孔,所以也不怕他認出。開口說道:“我非歹人,隻是尋大人商量事情,恐深夜驚擾他人,是以出此下策,若是我解開大人穴道,還望大人不要唿喊,若是引來他人,為求自保,在下恐作出魚死網破之事”。說完,一拂掌將縣令穴道解開。其實點穴之法,無非以內力製住周身氣脈流通,學道之人練氣之始,便知人體構造,周身穴道經絡無不知曉,所以點穴之法他也能用得。
縣令聽了此話,果然不唿喊。隻是雙眼怒視,低聲說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闖縣衙?”
沈哲言淡淡說道:“我是何人你不用知道,明天開啟城門,用醫施藥,賑濟災民,你可聽清?”
縣令聽他如此說道,便知他為災民而來,又觀他衣著整理,用料考究,想來不是從城外災民中來,此刻水患以後,能如此整潔,定是城中之人。不由心中微怒,總有人與官府做對。
沈哲言聽了縣令諭令,不由心中大急,忙去請見父親,讓其勸告縣令,組織大夫,配置醫藥,解救百姓。隻是沈老爺素日謹慎,又深知縣令性情,是以並不答應兒子請求。
沈哲言見父親不肯答應,心內十分自責,終日悶悶不樂。其母秦氏雖然心疼兒子,但是也知此事不可為,隻得吩咐下人好生照看。夜間,沈哲言心中思慮不斷,腦中皆是人間煉獄模樣,不能安睡,於是跳出院牆,往城樓而去,想看看災民情況。他雖隻是初入道途,但到底仙家法門不同凡俗,一路遮掩身形,也無兵士發現,一路來至城樓,隻見數十甲士依靠城垛休息,並有十餘人來迴巡視。沈哲言跳下城樓,見著災民皆依靠牆根,周圍彌散著難聞的氣味,便溺氣味中摻雜著膿血的腥臭。他看著周圍的災民,也不知何去何從,也不知如何能救助眼前這些人。
忽然耳邊傳來隱隱約約的啜泣聲,隻見道旁樹邊幾人靠在一起,一婦人對旁邊漢子說道:“二郎,恐怕我們也熬不了多久了,要不迴去吧”,那漢子歎息道:“迴去又能如何,還不是要死在半道上”。那婦人抽泣道:“我隻怕死後也不能見著爹娘,也不知道爹娘怎樣了,阿弟是不是還在”。漢子見妻子哭泣,隻得將她攬入懷中安慰。隻是他麵容憔悴,目中無神,看著周圍漆黑的夜,也不知明日是個什麽光景。像他們這樣的青壯還能挨到現在,那些老弱如今已是十不存一了,他老漢躲過了洪水,隨他來到此地,也在兩日前亡故了。他又能如何,隻能扒個坑埋了,似是哭的力氣也沒有了,埋得時候冷靜極了。以為城中送了糧食能多挨幾日,若是朝廷賑濟下來,或許能送到別處安家,憑他年輕力壯也不至於餓死,不想今日城門關閉,已是斷了糧食,不知明日又能怎樣,隻是如今這番田地,萬般打算又能如何呢。
似乎哭聲能傳染,漸漸窸窸窣窣的悲泣聲音傳來。沈哲言立於此地心中雜亂,忽然心中產生一個想法,他握了握拳頭,飛身而起,竄上城樓,直往縣衙而去。他雖武藝不精,但憑借仙家練氣法門,身手也在一流武者之上,縱使先天高手也不遑多讓,穿街過巷,人不能覺。
他來至縣衙,足蹬岩壁,腳落飛簷,不發絲毫聲響。摸至後堂,見堂中仍有光亮,便懸於梁下,尋個縫隙,往裏張望,見有個中年文士,正一手拿酒壺,一手持金杯,兀自飲酒。他雖未見過縣尊真容,但早有耳聞,縣令出身大族馮氏,深通文墨,形容清雅。此時又於後堂居住,不是他又能是何人。
於是見著四處無人,便悄然潛入,來至身後,一指點出,直將馮縣令身形製住,令其手不能動,口不能言。他出來之時,因並無夜行服飾,隻身穿一件玄青色長袍,又用一塊褐色巾帕包住麵孔,所以也不怕他認出。開口說道:“我非歹人,隻是尋大人商量事情,恐深夜驚擾他人,是以出此下策,若是我解開大人穴道,還望大人不要唿喊,若是引來他人,為求自保,在下恐作出魚死網破之事”。說完,一拂掌將縣令穴道解開。其實點穴之法,無非以內力製住周身氣脈流通,學道之人練氣之始,便知人體構造,周身穴道經絡無不知曉,所以點穴之法他也能用得。
縣令聽了此話,果然不唿喊。隻是雙眼怒視,低聲說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闖縣衙?”
沈哲言淡淡說道:“我是何人你不用知道,明天開啟城門,用醫施藥,賑濟災民,你可聽清?”
縣令聽他如此說道,便知他為災民而來,又觀他衣著整理,用料考究,想來不是從城外災民中來,此刻水患以後,能如此整潔,定是城中之人。不由心中微怒,總有人與官府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