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搜捕韃子皇帝(二)
係統: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複明 作者:老馬飯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搜索韃子小皇帝康麻子的行動,陸陸續續進行了幾天,卻是一直沒有什麽進展。
畢竟京師乃是天子腳下,人口眾多。
光是黃冊上登基的人口,就超過了50萬。
以這個時點的統計手段和力度,想在這麽多的人口中間,找出刻意藏身的兩三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所以,全城搜索了幾天,陳昊就下令停止了明麵上的搜索行動。
隨後的幾天時間裏,京城的秩序漸漸恢複正常。
政務院也從南京應天府啟程,開始朝著京城搬遷。
這也宣告著占領了中原二十年之久的韃子,終於全部被驅逐出了關外。
舉國歡騰。
在政務院顧炎武的建議之下,把攻破京城的這一天,定為了“複興日”。
這一天,也成了整個華夏的節日。
隨著京師秩序的恢複正常,臨時政府終於宣布取消宵禁,允許百姓自由出入京師。
隻要持有新政府核發的身份證件,就可以無限製的在京城內外活動。
為了方便老百姓更換新的證件,京師的臨時政府在各個街道和人口聚集地,都設置了證件更換點。
由政務院先行北上的組織部工作人員,帶著對應的人口黃冊,在各個裏坊的裏正配合下,進行證件的登記換發。
老百姓紛紛按照新政府的要求,走上街道換發新的證件。
在京城的西北角上,有兩組牌樓,分別是東西南北四座牌樓共同組成的。
這些牌樓都是四柱三樓式木牌樓,簷下施如意鬥拱,因而人稱“四牌樓”。
靠著四牌樓附近,有一個六條胡同,裏麵住著從山西搬來的一家幾口。
雖說這家人也是頗有家產,但平日裏為人低調,和鄰居們也並不熟悉。
而且在四牌樓這片兒,有錢人家兒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恆興、恆和、恆利、恆源四大錢莊.....
還有晉陽春飯館,恆信公、華盛東綢布店,永安堂藥店,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樓,製黃白蜂糕的美蓉齋,瑞芳齋餑餑鋪等等......
所以除了裏正對他們家稍稍了解一些,便是左鄰右舍也不怎麽熟悉。
到了登記的第三天。
一大早,四牌樓周邊的幾個街巷的裏正,早早的趕到了證件更換點。
他們可算是見識了華夏人民軍的雷厲風行。
每天說是幾點開始登基,絕對不會延遲,隻會早到。
而且,無論是負責辦理登記的工作人員,還是旁邊提槍佩刀的守衛官兵,一點兒沒有以前衙門裏的做派。
雖然待人接物談不上笑臉相迎,但也決不搞迎來送往、吃拿卡要那一套。
所有的事情都是公事公辦,絕對不會徇私舞弊。
這讓這些見慣了韃子衙門做派的裏正們,心裏都異常的感慨,隻恨為啥華夏人民軍不早點兒打到京城來。
眼看著時間還早,幾個裏正聚在一起聊會兒閑篇。
六條胡同的裏正汪四海笑著說道:“我說,老哥兒幾個,今天咱們應該能早點兒結束了吧,完事兒咱們去喝點兒?”
“姆們胡同裏今兒那小館子剛開張,我可是饞他家內門釘肉餅好幾天了......”
四條胡同的裏正看著汪四海木桶一般的身材,打趣道:“我說海爺,您可悠著點兒吧......”
“就您這身板兒再這麽吃下去,晚上嫂子那身子骨再被您壓折了......”
眾人頓時一陣哄笑。
汪四海的老婆在附近是出了名的瘦,兩夫妻平時走在大街上,對比特別明顯,迴頭率賊高。
雖然被眾人開了玩笑,汪四海也不著惱,他笑嘻嘻的說道:“我說四爺,您還是操心操心您自己吧,年初給您說的東邊老那家姑娘,看來是黃了啊......”
四條胡同的裏正前兩年死了老婆,一直張羅著續弦,卻是東不成西不就。
到現在,還是個天天晚上吃獨睡丸,或者摸暗門子的主。
眾人說說笑笑了一陣子,等到華夏人民軍的人來了,各人趕緊按照順序站在桌子前麵,組織自己裏坊的住戶排好隊。
人一旦忙起來,時間就過得快。
等汪四海把自己這邊排隊的人全都辦完了,時間已經到了中午。
他伸了伸懶腰,走到負責自己胡同的工作人員麵前,笑著問道:“王先生,勞駕您看一看,我們六條胡同還有多少人沒來啊?”
起先他們也把來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稱唿為“大人”。
可是對方堅決不同意,隻肯讓他們稱唿名字。
裏正們一合計,叫名字肯定是不行的。
哪有直接稱唿官府中人名字的,那也忒不禮貌了。
眾人商量了一下,既然是識文斷字,那至少是個秀才出身,一致決定稱唿對方為“先生”。
工作人員王俊聽見汪四海的問話,把手裏的冊子翻了翻,又數了數:“你們胡同一共住了是四十二戶!”
“現在已經來了三十八戶,還有四戶人家沒來!”
“分別是甲字第七號、第十九號、第二十二號和第四十一號!”
“汪裏正,咱們這次更換證件攏共是五天時間,現在雖然時間還有盈餘,但是你們胡同隻剩下四家了,要不下午你去催一催?”
“咱們早些結束,我們節省出來時間,還可以去忙別的工作......”
工作人員王俊很客氣,對著汪四海說道。
汪四海趕緊笑道:“還是王先生考慮的周全!”
“這樣吧,吃完午飯我就跑一趟,爭取下午就把他們全辦了.......”
“甲字七號他家據說是外放的官員,一家人去年就出京了,到現在宅子還空著......”
“甲字十九號和二十二號兩家應該是男主人走得早,家裏沒什麽主事的,平日裏什麽事兒都比大家夥兒慢一些,我下午就去催催.......”
“甲字第四十二號他們家,主家姓金.......”
汪四海遲疑了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說:“王先生,他們家是前幾年從山西那邊搬過來的......”
“據說家裏是在山西那邊經商的,平時和大家夥就不怎麽打交道,我也不是特別熟悉......”
工作人員王俊若有所思的問道:“你是說這家人,以前韃子官府的攤派之類也不做?”
汪四海趕緊搖搖頭道:“沒有沒有!”
“他們無論是稅賦還是徭役,都是按時按點交的,隻是我對他們家情況不太了解,所以不清楚他們為什麽這次沒及時來登記......”
工作人員王俊開門見山的問道:“汪裏正,你是不是沒把握把他們叫過來?”
汪四海點點頭,正要說話,卻是忽然臉色一變:“哎?”
“他們來了......”
畢竟京師乃是天子腳下,人口眾多。
光是黃冊上登基的人口,就超過了50萬。
以這個時點的統計手段和力度,想在這麽多的人口中間,找出刻意藏身的兩三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
所以,全城搜索了幾天,陳昊就下令停止了明麵上的搜索行動。
隨後的幾天時間裏,京城的秩序漸漸恢複正常。
政務院也從南京應天府啟程,開始朝著京城搬遷。
這也宣告著占領了中原二十年之久的韃子,終於全部被驅逐出了關外。
舉國歡騰。
在政務院顧炎武的建議之下,把攻破京城的這一天,定為了“複興日”。
這一天,也成了整個華夏的節日。
隨著京師秩序的恢複正常,臨時政府終於宣布取消宵禁,允許百姓自由出入京師。
隻要持有新政府核發的身份證件,就可以無限製的在京城內外活動。
為了方便老百姓更換新的證件,京師的臨時政府在各個街道和人口聚集地,都設置了證件更換點。
由政務院先行北上的組織部工作人員,帶著對應的人口黃冊,在各個裏坊的裏正配合下,進行證件的登記換發。
老百姓紛紛按照新政府的要求,走上街道換發新的證件。
在京城的西北角上,有兩組牌樓,分別是東西南北四座牌樓共同組成的。
這些牌樓都是四柱三樓式木牌樓,簷下施如意鬥拱,因而人稱“四牌樓”。
靠著四牌樓附近,有一個六條胡同,裏麵住著從山西搬來的一家幾口。
雖說這家人也是頗有家產,但平日裏為人低調,和鄰居們也並不熟悉。
而且在四牌樓這片兒,有錢人家兒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恆興、恆和、恆利、恆源四大錢莊.....
還有晉陽春飯館,恆信公、華盛東綢布店,永安堂藥店,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樓,製黃白蜂糕的美蓉齋,瑞芳齋餑餑鋪等等......
所以除了裏正對他們家稍稍了解一些,便是左鄰右舍也不怎麽熟悉。
到了登記的第三天。
一大早,四牌樓周邊的幾個街巷的裏正,早早的趕到了證件更換點。
他們可算是見識了華夏人民軍的雷厲風行。
每天說是幾點開始登基,絕對不會延遲,隻會早到。
而且,無論是負責辦理登記的工作人員,還是旁邊提槍佩刀的守衛官兵,一點兒沒有以前衙門裏的做派。
雖然待人接物談不上笑臉相迎,但也決不搞迎來送往、吃拿卡要那一套。
所有的事情都是公事公辦,絕對不會徇私舞弊。
這讓這些見慣了韃子衙門做派的裏正們,心裏都異常的感慨,隻恨為啥華夏人民軍不早點兒打到京城來。
眼看著時間還早,幾個裏正聚在一起聊會兒閑篇。
六條胡同的裏正汪四海笑著說道:“我說,老哥兒幾個,今天咱們應該能早點兒結束了吧,完事兒咱們去喝點兒?”
“姆們胡同裏今兒那小館子剛開張,我可是饞他家內門釘肉餅好幾天了......”
四條胡同的裏正看著汪四海木桶一般的身材,打趣道:“我說海爺,您可悠著點兒吧......”
“就您這身板兒再這麽吃下去,晚上嫂子那身子骨再被您壓折了......”
眾人頓時一陣哄笑。
汪四海的老婆在附近是出了名的瘦,兩夫妻平時走在大街上,對比特別明顯,迴頭率賊高。
雖然被眾人開了玩笑,汪四海也不著惱,他笑嘻嘻的說道:“我說四爺,您還是操心操心您自己吧,年初給您說的東邊老那家姑娘,看來是黃了啊......”
四條胡同的裏正前兩年死了老婆,一直張羅著續弦,卻是東不成西不就。
到現在,還是個天天晚上吃獨睡丸,或者摸暗門子的主。
眾人說說笑笑了一陣子,等到華夏人民軍的人來了,各人趕緊按照順序站在桌子前麵,組織自己裏坊的住戶排好隊。
人一旦忙起來,時間就過得快。
等汪四海把自己這邊排隊的人全都辦完了,時間已經到了中午。
他伸了伸懶腰,走到負責自己胡同的工作人員麵前,笑著問道:“王先生,勞駕您看一看,我們六條胡同還有多少人沒來啊?”
起先他們也把來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稱唿為“大人”。
可是對方堅決不同意,隻肯讓他們稱唿名字。
裏正們一合計,叫名字肯定是不行的。
哪有直接稱唿官府中人名字的,那也忒不禮貌了。
眾人商量了一下,既然是識文斷字,那至少是個秀才出身,一致決定稱唿對方為“先生”。
工作人員王俊聽見汪四海的問話,把手裏的冊子翻了翻,又數了數:“你們胡同一共住了是四十二戶!”
“現在已經來了三十八戶,還有四戶人家沒來!”
“分別是甲字第七號、第十九號、第二十二號和第四十一號!”
“汪裏正,咱們這次更換證件攏共是五天時間,現在雖然時間還有盈餘,但是你們胡同隻剩下四家了,要不下午你去催一催?”
“咱們早些結束,我們節省出來時間,還可以去忙別的工作......”
工作人員王俊很客氣,對著汪四海說道。
汪四海趕緊笑道:“還是王先生考慮的周全!”
“這樣吧,吃完午飯我就跑一趟,爭取下午就把他們全辦了.......”
“甲字七號他家據說是外放的官員,一家人去年就出京了,到現在宅子還空著......”
“甲字十九號和二十二號兩家應該是男主人走得早,家裏沒什麽主事的,平日裏什麽事兒都比大家夥兒慢一些,我下午就去催催.......”
“甲字第四十二號他們家,主家姓金.......”
汪四海遲疑了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說:“王先生,他們家是前幾年從山西那邊搬過來的......”
“據說家裏是在山西那邊經商的,平時和大家夥就不怎麽打交道,我也不是特別熟悉......”
工作人員王俊若有所思的問道:“你是說這家人,以前韃子官府的攤派之類也不做?”
汪四海趕緊搖搖頭道:“沒有沒有!”
“他們無論是稅賦還是徭役,都是按時按點交的,隻是我對他們家情況不太了解,所以不清楚他們為什麽這次沒及時來登記......”
工作人員王俊開門見山的問道:“汪裏正,你是不是沒把握把他們叫過來?”
汪四海點點頭,正要說話,卻是忽然臉色一變:“哎?”
“他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