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海商的暴利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司自成化元年在浙江任職,至今已有10年,海商之暴利怎會不知。你們葡萄牙王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可是我大明東邊的日本王國,我卻了解頗多,一把倭刀在他們那裏最多也就值一貫銅錢,可是運到我大明,至少可得兩到三貫,短短數月,可獲利兩三倍,僅此一項,便可知海商之暴利”
寧良乃是浙江左布政使,江浙之地自唐宋時期便是海上貿易的匯聚之地,明朝從建國至今,禁海與開海一直爭論不休,再加上建國以來屢禁不止的倭亂,寧良作為江浙之地級別最高的官員,對於海上的事情還是認真研究過一番的。
“大人所言極是,可是大人所說的暴利,在我看來還是少了些”,張小白打心底裏是希望大明開海的,所以他也盡可能的將他知道的,都告訴眼前這位,看起來還算開明的大明布政使。
“兩三倍之利還算少,看來你們比我想象中的還要更貪心啊,難道你們還想做無本的買賣”,寧良聽到張小白的話,倒是略微有些吃驚。
“大人說笑了,無本的買賣怎麽能比得過正常的商貿,我們隻需要正常商貿便可獲利十倍不止,何須冒險去做那無本買賣”,張小白沒敢把百倍的名頭喊出來,他怕這個數字太大了,反倒讓寧良不相信他的話。
“十倍之利?還是正常商貿即可?你莫不是在誆騙本司?”,張小白這個獲利十倍的言論,確實令寧良吃了一驚。
“當然是真的,大人可知我們這支船隊,為何跨越兩萬裏的海疆來到此地?”,張小白直接反問了寧良一句。
“哦?你剛剛說是為了通商,莫非是假?”,寧良還記得張小白剛剛說過的話,當下便疑惑了起來,難道他還要推翻他自己的說法嗎?
“確實為了通商,可是大人可知我們通商為的何物?”
“所為何物?”,寧良思索了片刻,卻是依舊沒想明白什麽貨物能有如此高的暴利。
“為香料而來”,張小白也不在賣關子,“不僅僅是大明國,像南洋的暹羅、渤泥國、爪哇、蘇門答臘等地我們皆要前往拜訪,因為聽聞那裏有香料產出,在葡萄牙王國以及周邊的各個邦國之中,香料貴重堪比黃金”
“區區番香而已,居然如此貴重?”,寧良知道南洋盛產香料,曆年前來朝貢的各國使臣都會攜帶上萬斤的香料,像蘇木、沉香木、豆蔻、丁香、肉桂之類,在大明也是頗受歡迎,雖說價格不菲,可也不至於與黃金相提並論。
“確實如此,隻是香料輸送之路被大食人從中截斷,大食人靠著轉手香料貿易,從周邊各國攫取了大量的財富,所以葡萄牙國王派遣船隊,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可以直接通往香料產地的海上之路,這也就是我們船隊的來源”
張小白將他們船隊的意圖,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寧良,因為這些東西都沒什麽好隱瞞的,就像寧良說的,他也知道海上商貿往來獲利頗多。
甚至就連朝廷也知道,琉球和日本各國來大明朝貢,為的也就是從大明換取他們想要的財貨,但是朝廷也不拒絕,隻要他們能夠認可大明王朝的中心地位,從禮法上認同大明的地位高於諸國,對大明表示恭順,那就足夠了。
就像鄭和七下西洋,為的也是宣揚大明王朝的威德,對於商賈之利並不看重,厚往而薄來,所以才會造成連年虧損,以至於永樂朝之後,大明再也無力支持大規模的航行,漸漸地將海疆也封閉了起來。
“既然聖上已經準許你們進京朝貢,你們的船隊可以靠港卸貨了,稍後會有中官到市舶庫挑選送給陛下的禮物,至於剩下的,會同館會安排好的”,寧良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對於張小白他們的進港請求,當然也就同意了下來。
“太感謝大人了,我這就通知船隊,不瞞大人說,他們對於大明朝的繁華仰慕已久”,張小白也忙不迭的將不要錢的好話送上。
“行啦,你先迴驛館吧,明日一早巡檢司會派人去找你們,到時候他們會引領船隊進港,你也要叮囑好你們船上人,入我大明之地,需遵我大明禮法,不可橫生事端”
寧良最後再次警告了張小白一番,這其實也是例行警告了,就像日本國每次前來,總是會鬧出些事端,大明也是不勝其煩。
“是,謹遵大人指令”,張小白也是這麽叮囑船上的水手們的,至於能有多大的效果,那就不好說了。
第二天一早,仍舊是熟悉的徐巡檢,架著小船,將張小白送迴了船隊,“阿爾布克爾克,通知大家,按照順序,依次進入河口,咱們可以靠港了”
“太好了,都已經在這裏漂泊了快一個月了,終於可以上岸了”,阿爾布克爾克連忙安排船長,起錨,升帆,緩緩地向著甬江口內駛去。
張小白都不用看,單是從靠耳朵聽就知道船隊的狀態,到處都是興奮的喊叫聲,大家早就等不及了,這下子終於可以上岸了。
18條大帆船在巡檢司小船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駛進了甬江口,一時間,大江兩岸都被震動了。
“這是哪裏來的船隊”
“不知道啊,會不會是倭寇來了?”
“你傻啊,你沒看打頭的那個是巡檢司的船嗎,難道說又是那個什麽倭人來朝貢了?”
“不能吧,上次那個倭人來朝貢的船隊我見過,就三條船,這次得有十好幾條吧”
“十八條船,還都是大海船,看來來頭不小氣”
“才十八條船,想當年三寶太監奉旨出海的時候,兩百多條大船,連綿數十裏,看都看不到盡頭,那才叫威風呢”
“還兩百多條大船,老頭,你可真能吹牛,你知道兩百多條船得造多久嗎,需要多少人嗎?”
“就是,就是,現在這裏別說兩百條船了,就算是造兩條這種大船,這裏所有人也得忙活一年多”
寧良乃是浙江左布政使,江浙之地自唐宋時期便是海上貿易的匯聚之地,明朝從建國至今,禁海與開海一直爭論不休,再加上建國以來屢禁不止的倭亂,寧良作為江浙之地級別最高的官員,對於海上的事情還是認真研究過一番的。
“大人所言極是,可是大人所說的暴利,在我看來還是少了些”,張小白打心底裏是希望大明開海的,所以他也盡可能的將他知道的,都告訴眼前這位,看起來還算開明的大明布政使。
“兩三倍之利還算少,看來你們比我想象中的還要更貪心啊,難道你們還想做無本的買賣”,寧良聽到張小白的話,倒是略微有些吃驚。
“大人說笑了,無本的買賣怎麽能比得過正常的商貿,我們隻需要正常商貿便可獲利十倍不止,何須冒險去做那無本買賣”,張小白沒敢把百倍的名頭喊出來,他怕這個數字太大了,反倒讓寧良不相信他的話。
“十倍之利?還是正常商貿即可?你莫不是在誆騙本司?”,張小白這個獲利十倍的言論,確實令寧良吃了一驚。
“當然是真的,大人可知我們這支船隊,為何跨越兩萬裏的海疆來到此地?”,張小白直接反問了寧良一句。
“哦?你剛剛說是為了通商,莫非是假?”,寧良還記得張小白剛剛說過的話,當下便疑惑了起來,難道他還要推翻他自己的說法嗎?
“確實為了通商,可是大人可知我們通商為的何物?”
“所為何物?”,寧良思索了片刻,卻是依舊沒想明白什麽貨物能有如此高的暴利。
“為香料而來”,張小白也不在賣關子,“不僅僅是大明國,像南洋的暹羅、渤泥國、爪哇、蘇門答臘等地我們皆要前往拜訪,因為聽聞那裏有香料產出,在葡萄牙王國以及周邊的各個邦國之中,香料貴重堪比黃金”
“區區番香而已,居然如此貴重?”,寧良知道南洋盛產香料,曆年前來朝貢的各國使臣都會攜帶上萬斤的香料,像蘇木、沉香木、豆蔻、丁香、肉桂之類,在大明也是頗受歡迎,雖說價格不菲,可也不至於與黃金相提並論。
“確實如此,隻是香料輸送之路被大食人從中截斷,大食人靠著轉手香料貿易,從周邊各國攫取了大量的財富,所以葡萄牙國王派遣船隊,希望能夠找到一條可以直接通往香料產地的海上之路,這也就是我們船隊的來源”
張小白將他們船隊的意圖,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寧良,因為這些東西都沒什麽好隱瞞的,就像寧良說的,他也知道海上商貿往來獲利頗多。
甚至就連朝廷也知道,琉球和日本各國來大明朝貢,為的也就是從大明換取他們想要的財貨,但是朝廷也不拒絕,隻要他們能夠認可大明王朝的中心地位,從禮法上認同大明的地位高於諸國,對大明表示恭順,那就足夠了。
就像鄭和七下西洋,為的也是宣揚大明王朝的威德,對於商賈之利並不看重,厚往而薄來,所以才會造成連年虧損,以至於永樂朝之後,大明再也無力支持大規模的航行,漸漸地將海疆也封閉了起來。
“既然聖上已經準許你們進京朝貢,你們的船隊可以靠港卸貨了,稍後會有中官到市舶庫挑選送給陛下的禮物,至於剩下的,會同館會安排好的”,寧良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對於張小白他們的進港請求,當然也就同意了下來。
“太感謝大人了,我這就通知船隊,不瞞大人說,他們對於大明朝的繁華仰慕已久”,張小白也忙不迭的將不要錢的好話送上。
“行啦,你先迴驛館吧,明日一早巡檢司會派人去找你們,到時候他們會引領船隊進港,你也要叮囑好你們船上人,入我大明之地,需遵我大明禮法,不可橫生事端”
寧良最後再次警告了張小白一番,這其實也是例行警告了,就像日本國每次前來,總是會鬧出些事端,大明也是不勝其煩。
“是,謹遵大人指令”,張小白也是這麽叮囑船上的水手們的,至於能有多大的效果,那就不好說了。
第二天一早,仍舊是熟悉的徐巡檢,架著小船,將張小白送迴了船隊,“阿爾布克爾克,通知大家,按照順序,依次進入河口,咱們可以靠港了”
“太好了,都已經在這裏漂泊了快一個月了,終於可以上岸了”,阿爾布克爾克連忙安排船長,起錨,升帆,緩緩地向著甬江口內駛去。
張小白都不用看,單是從靠耳朵聽就知道船隊的狀態,到處都是興奮的喊叫聲,大家早就等不及了,這下子終於可以上岸了。
18條大帆船在巡檢司小船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駛進了甬江口,一時間,大江兩岸都被震動了。
“這是哪裏來的船隊”
“不知道啊,會不會是倭寇來了?”
“你傻啊,你沒看打頭的那個是巡檢司的船嗎,難道說又是那個什麽倭人來朝貢了?”
“不能吧,上次那個倭人來朝貢的船隊我見過,就三條船,這次得有十好幾條吧”
“十八條船,還都是大海船,看來來頭不小氣”
“才十八條船,想當年三寶太監奉旨出海的時候,兩百多條大船,連綿數十裏,看都看不到盡頭,那才叫威風呢”
“還兩百多條大船,老頭,你可真能吹牛,你知道兩百多條船得造多久嗎,需要多少人嗎?”
“就是,就是,現在這裏別說兩百條船了,就算是造兩條這種大船,這裏所有人也得忙活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