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滿剌加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同於戈麥斯和迪亞士兄弟,那些商人們的想法很純粹,他們就是跟著張小白來賺錢的,至於航線探索,那和他們沒有什麽關係。
如果航線探索成功了,戈麥斯以及迪亞士兄弟等一眾貴族子弟,能夠獲得國王的封賞,可是他們這些商人,就沒有什麽額外的收益了。
相反,如果探索不成功,或者探索過程中發生了什麽未知的意外,他們的利益必然是受損的。
但是現實很無奈,就像費爾南船長的判斷一樣,那些船長們也沒有信心獨自穿越北冰洋。
在他們的心中,張小白的領航技術就是一個謎,連續的迷霧天氣,居然都沒有迷航,這簡直就是奇跡。
這樣的奇跡,他們自認為辦不到,所以也隻能無奈的接受張小白的計劃。
1475年6月26日,小雨,微風。
一個還算是不錯的天氣,張小白的船隊再次起航了。
旗艦‘伊莎貝爾號’打頭陣,隻升一麵主帆,緩緩離開了舊港,順著穆西河一路奔向大洋。
現在的船隊已經不複之前的矯健身形,滿載香料和茶瓷的大船,吃水比之前深了一米多,搖晃著沉重的身子,跟在了‘伊莎貝爾號’身後。
為了保護‘東升號’這條最大的船隻,張小白將它的位置排在了第二位,前有‘伊莎貝爾號’,後有‘好運號’,兩條火力最強的‘小帆船’,將這位大哥緊緊護在中間。
埃斯科拉經過這一個月的休養,氣色已經好了許多,臉色已經不複之前的蒼白,堅定地站在船頭,履行他船長的職責。
雖然許三爺也在這條船上,可是已經不再發號施令了,職務已經從之前的獨立編隊指揮官,改為了遠航探索船隊總指揮張小白的二掌櫃。
說白了就是純私人職務,張小白這個私人獨資公司的二掌櫃。
在這種編隊航行當中,各船統一聽從張小白的指揮,也就是費爾南負責協調各船,埃斯科拉根據費爾南的旗語行事即可,當然不需要許三爺單獨發號施令了。
張小白讓許三爺繼續待在‘東升號’上,也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一來許三爺的身份已經不是過客了,而是公司高管了。再一個,許三爺畢竟也是有妻女隨行的,需要給他一個單獨的艙室,‘東升號’上確實更舒服一些。
並且,將許三爺放在‘東升號’上,關鍵時候也是可以幫助張小白的,畢竟‘東升號’上有十幾名水手許三爺從老家招來的,如果有人在船上鬧事,許三爺是可以帶著這些人鎮場子的。
‘伊莎貝爾號’和‘聖馬丁號’作為之前船隊中最大的兩條船,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承載了六七十人而已,而‘東升號’在舊港招募人手之後,足足承載了一百七十多人,就這還沒有達到最大承載量。
並且‘東升號’也是張小白手下,人員成分最複雜的一條船,除了裏斯本來的水手,還有在日本招的流民,來自琉球的船工,大明泉州府的山民,以及在舊港的華人和當地土著,張小白需要一位老手坐鎮。
滿剌加,也就是馬六甲,一個在後世有著響亮名聲的地方,現在隻不過是剛剛開始發展而已。
作為印度洋和南洋之間最重要的海上通道,馬六甲海峽每年通行的貨船超過10萬艘,占世界航運量的四分之一。
所以這條海峽也被稱為‘海上生命線’,馬六甲城就坐落在這個海峽的中部,航道最窄之處不到40公裏,控製了這裏,也就相當於控製了整個馬六甲海峽的通行。
在原來的曆史上,從葡萄牙發現香料群島,到荷蘭人到達東方,再到日不落帝國崛起,以及二戰時的日本南洋戰略,馬六甲都是各方爭奪的焦點,曾幾易其手。
現在的滿剌加,不過是剛剛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腳步,才剛剛有所發展而已。
張小白站在船頭,腦子裏泛起的就是這些曆史故事,當然,他現在並沒有占據這裏的想法。
從舊港出發,航行十餘日,張小白的船隊終於到達了這個地方。他們將在此地停留兩日,補充新鮮的淡水和果蔬。
作為一個交通要地,滿剌加的曆史並不長,據說七十餘年前,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王國,被來自東爪哇的滿者伯夷王國攻破,三佛齊的王子帶著一些國民,跨越海峽來到了此地,在此建立了滿剌加城。
可是新生的滿剌加王國,北有強大的暹(xian)羅王國,南有滿者伯夷虎視眈眈,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此時正好遇到了老大哥永樂皇帝派人巡洋,曾經的三佛齊王子,現在的滿剌加酋長拜裏迷蘇剌,當即就派使臣隨鄭和船隊,到大明拜見了大哥。
有了永樂大哥的照拂,滿剌加的身板立刻就硬氣了許多,麵對鄭和的龐大船隊,暹羅和滿剌加也不敢輕捋大明虎須。
在永樂大哥這位南洋話事人的‘勸說’下,放下了曆史恩怨,迎來了和平共處的友好畫麵。
不友好也不行啊,為了滿足鄭和船隊遠行西洋的補給和休整,大明曾在滿剌加設立了官廠。
官廠就是一個獨立的營地,其中有大型的船廠可以維修船隻,也有補充船隊所需的淡水的水井,當然也少不了防禦用的圍牆。
無論是出發之前的整備,還是從西洋返迴之後的休整,滿剌加的官廠就是船隊的不二之選,麵對這麽大規模的大明官軍集結,所有小弟都隻能老老實實聽話,敢紮刺的都被三寶太監帶迴大明,磕頭認錯去了。
而之所以說是曾經,是因為張小白來到這裏,什麽都沒有看到,隻是見到了一片已經破敗了的廢墟而已。
對於張小白的船隊來說,滿剌加就是一個補充淡水和食物的小港口而已,既沒有什麽特殊的物產,也沒有什麽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在補充完食水之後,張小白的船隊就再次起航了。
如果航線探索成功了,戈麥斯以及迪亞士兄弟等一眾貴族子弟,能夠獲得國王的封賞,可是他們這些商人,就沒有什麽額外的收益了。
相反,如果探索不成功,或者探索過程中發生了什麽未知的意外,他們的利益必然是受損的。
但是現實很無奈,就像費爾南船長的判斷一樣,那些船長們也沒有信心獨自穿越北冰洋。
在他們的心中,張小白的領航技術就是一個謎,連續的迷霧天氣,居然都沒有迷航,這簡直就是奇跡。
這樣的奇跡,他們自認為辦不到,所以也隻能無奈的接受張小白的計劃。
1475年6月26日,小雨,微風。
一個還算是不錯的天氣,張小白的船隊再次起航了。
旗艦‘伊莎貝爾號’打頭陣,隻升一麵主帆,緩緩離開了舊港,順著穆西河一路奔向大洋。
現在的船隊已經不複之前的矯健身形,滿載香料和茶瓷的大船,吃水比之前深了一米多,搖晃著沉重的身子,跟在了‘伊莎貝爾號’身後。
為了保護‘東升號’這條最大的船隻,張小白將它的位置排在了第二位,前有‘伊莎貝爾號’,後有‘好運號’,兩條火力最強的‘小帆船’,將這位大哥緊緊護在中間。
埃斯科拉經過這一個月的休養,氣色已經好了許多,臉色已經不複之前的蒼白,堅定地站在船頭,履行他船長的職責。
雖然許三爺也在這條船上,可是已經不再發號施令了,職務已經從之前的獨立編隊指揮官,改為了遠航探索船隊總指揮張小白的二掌櫃。
說白了就是純私人職務,張小白這個私人獨資公司的二掌櫃。
在這種編隊航行當中,各船統一聽從張小白的指揮,也就是費爾南負責協調各船,埃斯科拉根據費爾南的旗語行事即可,當然不需要許三爺單獨發號施令了。
張小白讓許三爺繼續待在‘東升號’上,也是經過認真考慮的,一來許三爺的身份已經不是過客了,而是公司高管了。再一個,許三爺畢竟也是有妻女隨行的,需要給他一個單獨的艙室,‘東升號’上確實更舒服一些。
並且,將許三爺放在‘東升號’上,關鍵時候也是可以幫助張小白的,畢竟‘東升號’上有十幾名水手許三爺從老家招來的,如果有人在船上鬧事,許三爺是可以帶著這些人鎮場子的。
‘伊莎貝爾號’和‘聖馬丁號’作為之前船隊中最大的兩條船,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承載了六七十人而已,而‘東升號’在舊港招募人手之後,足足承載了一百七十多人,就這還沒有達到最大承載量。
並且‘東升號’也是張小白手下,人員成分最複雜的一條船,除了裏斯本來的水手,還有在日本招的流民,來自琉球的船工,大明泉州府的山民,以及在舊港的華人和當地土著,張小白需要一位老手坐鎮。
滿剌加,也就是馬六甲,一個在後世有著響亮名聲的地方,現在隻不過是剛剛開始發展而已。
作為印度洋和南洋之間最重要的海上通道,馬六甲海峽每年通行的貨船超過10萬艘,占世界航運量的四分之一。
所以這條海峽也被稱為‘海上生命線’,馬六甲城就坐落在這個海峽的中部,航道最窄之處不到40公裏,控製了這裏,也就相當於控製了整個馬六甲海峽的通行。
在原來的曆史上,從葡萄牙發現香料群島,到荷蘭人到達東方,再到日不落帝國崛起,以及二戰時的日本南洋戰略,馬六甲都是各方爭奪的焦點,曾幾易其手。
現在的滿剌加,不過是剛剛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腳步,才剛剛有所發展而已。
張小白站在船頭,腦子裏泛起的就是這些曆史故事,當然,他現在並沒有占據這裏的想法。
從舊港出發,航行十餘日,張小白的船隊終於到達了這個地方。他們將在此地停留兩日,補充新鮮的淡水和果蔬。
作為一個交通要地,滿剌加的曆史並不長,據說七十餘年前,蘇門答臘的三佛齊王國,被來自東爪哇的滿者伯夷王國攻破,三佛齊的王子帶著一些國民,跨越海峽來到了此地,在此建立了滿剌加城。
可是新生的滿剌加王國,北有強大的暹(xian)羅王國,南有滿者伯夷虎視眈眈,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此時正好遇到了老大哥永樂皇帝派人巡洋,曾經的三佛齊王子,現在的滿剌加酋長拜裏迷蘇剌,當即就派使臣隨鄭和船隊,到大明拜見了大哥。
有了永樂大哥的照拂,滿剌加的身板立刻就硬氣了許多,麵對鄭和的龐大船隊,暹羅和滿剌加也不敢輕捋大明虎須。
在永樂大哥這位南洋話事人的‘勸說’下,放下了曆史恩怨,迎來了和平共處的友好畫麵。
不友好也不行啊,為了滿足鄭和船隊遠行西洋的補給和休整,大明曾在滿剌加設立了官廠。
官廠就是一個獨立的營地,其中有大型的船廠可以維修船隻,也有補充船隊所需的淡水的水井,當然也少不了防禦用的圍牆。
無論是出發之前的整備,還是從西洋返迴之後的休整,滿剌加的官廠就是船隊的不二之選,麵對這麽大規模的大明官軍集結,所有小弟都隻能老老實實聽話,敢紮刺的都被三寶太監帶迴大明,磕頭認錯去了。
而之所以說是曾經,是因為張小白來到這裏,什麽都沒有看到,隻是見到了一片已經破敗了的廢墟而已。
對於張小白的船隊來說,滿剌加就是一個補充淡水和食物的小港口而已,既沒有什麽特殊的物產,也沒有什麽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在補充完食水之後,張小白的船隊就再次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