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多線行動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離開北港之時,張小白和許三爺兩人再次一分為二。
張小白帶著4條‘魚’字號,1條‘鳥’字號和1條繳獲自阿拉伯的商船,繼續北上,前往箕港和堺。
剩下的2條‘魚’字號和2條滿載香料的阿拉伯商船,則在約翰船長的護衛下,向西前往大明泉州府,尋找當地的商家銷貨、購貨。
許三爺上次離開泉州府時,已經拜訪過當地的一些商行,算是有過交往了。當地的那些巡檢司都已經被商行走通了,隻需要派人聯絡之後,就可以在港外的一個小島上進行換貨了。
為了以防萬一,張小白還是讓約翰船長帶著2條‘鳥’字號作為護衛,畢竟大明周邊海域,也是有著不少的倭寇和海盜。
他們這次就不再走朝貢貿易的形式了,而是完全的私下貿易,畢竟朝貢太費時間了。
而且,大明朝廷也沒有以前的慷慨了,換點貨物也學會了斤斤計較,張小白估計這次自己再走朝貢的形式,收獲的要比上一次少的多。
上次是為了完成阿方索國王給的政治任務,自己費點力氣,給他們搭個線,這次可就是給自己掙錢了,張小白就懶得再跑一趟了。
琉球王國的那霸港,相比於四年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這一次,張小白並沒有見到幾個外來的商船,顯得略微有些冷清。
“歡迎貴客!不知……,您是……張大人?”,一個身著絲錦的富態官員,招唿打到一半便驚喜的叫了出來,隻是語氣之中還帶著些許不確定。
張小白微笑著點了點頭,他看著對方也有些麵熟,然後才反應了過來,“阮文遠先生?”
聽到張小白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來人臉上的喜悅更添了幾分,“真的是張大人,一別四年有餘,張大人威勢更勝往昔”
原來,阮文遠就是聽到人傳話,說碼頭上來了一支大船隊,才急忙趕過來接洽生意的,沒想到居然是熟人,而且還是一位貴人。
也不怪張小白沒能第一時間認出來,當年碼頭上的那個小管事,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大商人,比起四年前,身材富態了不少。
當年張小白從大明帶來的絲帛之物,分給了他一成份額,讓他在中間掙到了第一桶金,借著張小白在那霸休整的東風,將自己的人脈拓展到了各個行業。
現在,自己的貴人又來了。
“文遠客氣啦,我們這次隻是途經此地,略作休整,順便交易些貨物,三五日便要離開,前往堺港”
張小白拒絕了前往他家中作客的提議,船隊在一分為四之後,實力下降了許多,更是缺少足夠的管事之人,自己需要坐鎮船隊,不能久離。
“前方茶樓便是在下的產業,如果大人不嫌棄,這幾日就讓貴屬在此歇息,也讓在下聊表心意”
阮文遠也隻能退而求其次,去不去家中作客不是最重要的,隻要張小白接受自己的好意,將那貨物交於自己處理,那便是一樁富貴。
看對方船隊的,全都是三十多丈的大船,這可比上次厲害多了,哪怕同樣隻是一成份額,那也是遠超上次的交易量。
張小白笑著拱了拱手,沒再拒絕,“那就叨擾文遠了”
交代了小阿爾幾句,張小白便帶著愛州久忠和許竹,跟著阮文遠來到了他的茶樓。
說是茶樓,其實就是一個餐飲加住宿的綜合型酒樓,平時來的也都是些海商,或者本地前來接洽生意的商家。
“老阮,準備五百人的茶水、糕點,送到碼頭的船隊那裏,對就剛來的那支大船隊,還有,這幾天一日三餐也都照實了供應”
來到茶樓中,阮文遠第一時間先按照張小白的要求,吩咐手下管事之人給船隊運送茶點。
那位管事的應聲便轉身去了後廚,這麽大規模的供應,茶樓之中也不會常備,需要立刻派人去采購。
“這是大明泉州府今年的新茶,大人嚐嚐如何”,片刻的功夫,茶爐、糕點便端了上來,阮文遠親自衝茶,遞給了張小白。
“還是新茶更好喝一些”,一杯熱茶下肚,張小白頗有些感慨的說道。
這兩年,張小白在裏斯本也隻能是喝陳茶,在海上漂了一年多的茶葉,那味道本就差了許多,所以到最後,張小白喝咖啡的頻率都要比喝茶多。
“大人喝著喜歡,我這裏還有不少,大人可以都帶走”,阮文遠說的很大氣。
他清楚張小白不可能白拿他的茶葉,更何況,他本身就是做轉手貿易的,每個月總會有一兩條來自大明的商船,茶葉這東西,他不缺。
“好,你這裏還有多少茶葉,我全要了”,張小白也不跟他客氣,下一站就是堺港了,他的船上還有空位,順道帶過去,這錢得掙。
張小白也不白拿,雖然他的船上沒有大明的絲帛,可是他有來自世界南洋和西洋的各種雜貨。
葡萄酒、巧克力糖果、咖啡豆、肉桂、丁香、肉豆蔻、蘇木、檀香以及各種工藝品,貨物品類遠比上次來時更加豐富,也讓阮文遠暗道,自己猜的沒錯。
那霸港的市場還是太小了,張小白並不打算在這裏銷售太多的貨物,隻是簡單了解了一下此地的行情,和阮文遠一家進行了易貨交易,便不再出貨了。
在張小白的船隊再次離開那霸港時,船隊中少了幾人。那才是張小白來那霸港最大的盤算,他要挖人。
張小白船隊中最優秀的船工,便是從那霸招攬來的,曾經的三十六姓後人,這幾年在裏斯本的造船廠,已經用自己的技術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在那霸港這幾天,張小白也沒少派他們出去打聽,曾經的那霸造船廠已經破落了,島上缺少優良的船用大木,隻能靠著從周邊運來的木材勉力維持生計,可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使得他們業務也越來越少,已經有近半年多沒有開工了。
造船廠有多麽重要,張小白可是清楚的,沒說的,這些人自己必須得挖啊。
在張小白的安排下,六位優秀的船工放年假了,大包小包的,都給我衣錦還鄉去。
張小白帶著4條‘魚’字號,1條‘鳥’字號和1條繳獲自阿拉伯的商船,繼續北上,前往箕港和堺。
剩下的2條‘魚’字號和2條滿載香料的阿拉伯商船,則在約翰船長的護衛下,向西前往大明泉州府,尋找當地的商家銷貨、購貨。
許三爺上次離開泉州府時,已經拜訪過當地的一些商行,算是有過交往了。當地的那些巡檢司都已經被商行走通了,隻需要派人聯絡之後,就可以在港外的一個小島上進行換貨了。
為了以防萬一,張小白還是讓約翰船長帶著2條‘鳥’字號作為護衛,畢竟大明周邊海域,也是有著不少的倭寇和海盜。
他們這次就不再走朝貢貿易的形式了,而是完全的私下貿易,畢竟朝貢太費時間了。
而且,大明朝廷也沒有以前的慷慨了,換點貨物也學會了斤斤計較,張小白估計這次自己再走朝貢的形式,收獲的要比上一次少的多。
上次是為了完成阿方索國王給的政治任務,自己費點力氣,給他們搭個線,這次可就是給自己掙錢了,張小白就懶得再跑一趟了。
琉球王國的那霸港,相比於四年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這一次,張小白並沒有見到幾個外來的商船,顯得略微有些冷清。
“歡迎貴客!不知……,您是……張大人?”,一個身著絲錦的富態官員,招唿打到一半便驚喜的叫了出來,隻是語氣之中還帶著些許不確定。
張小白微笑著點了點頭,他看著對方也有些麵熟,然後才反應了過來,“阮文遠先生?”
聽到張小白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來人臉上的喜悅更添了幾分,“真的是張大人,一別四年有餘,張大人威勢更勝往昔”
原來,阮文遠就是聽到人傳話,說碼頭上來了一支大船隊,才急忙趕過來接洽生意的,沒想到居然是熟人,而且還是一位貴人。
也不怪張小白沒能第一時間認出來,當年碼頭上的那個小管事,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大商人,比起四年前,身材富態了不少。
當年張小白從大明帶來的絲帛之物,分給了他一成份額,讓他在中間掙到了第一桶金,借著張小白在那霸休整的東風,將自己的人脈拓展到了各個行業。
現在,自己的貴人又來了。
“文遠客氣啦,我們這次隻是途經此地,略作休整,順便交易些貨物,三五日便要離開,前往堺港”
張小白拒絕了前往他家中作客的提議,船隊在一分為四之後,實力下降了許多,更是缺少足夠的管事之人,自己需要坐鎮船隊,不能久離。
“前方茶樓便是在下的產業,如果大人不嫌棄,這幾日就讓貴屬在此歇息,也讓在下聊表心意”
阮文遠也隻能退而求其次,去不去家中作客不是最重要的,隻要張小白接受自己的好意,將那貨物交於自己處理,那便是一樁富貴。
看對方船隊的,全都是三十多丈的大船,這可比上次厲害多了,哪怕同樣隻是一成份額,那也是遠超上次的交易量。
張小白笑著拱了拱手,沒再拒絕,“那就叨擾文遠了”
交代了小阿爾幾句,張小白便帶著愛州久忠和許竹,跟著阮文遠來到了他的茶樓。
說是茶樓,其實就是一個餐飲加住宿的綜合型酒樓,平時來的也都是些海商,或者本地前來接洽生意的商家。
“老阮,準備五百人的茶水、糕點,送到碼頭的船隊那裏,對就剛來的那支大船隊,還有,這幾天一日三餐也都照實了供應”
來到茶樓中,阮文遠第一時間先按照張小白的要求,吩咐手下管事之人給船隊運送茶點。
那位管事的應聲便轉身去了後廚,這麽大規模的供應,茶樓之中也不會常備,需要立刻派人去采購。
“這是大明泉州府今年的新茶,大人嚐嚐如何”,片刻的功夫,茶爐、糕點便端了上來,阮文遠親自衝茶,遞給了張小白。
“還是新茶更好喝一些”,一杯熱茶下肚,張小白頗有些感慨的說道。
這兩年,張小白在裏斯本也隻能是喝陳茶,在海上漂了一年多的茶葉,那味道本就差了許多,所以到最後,張小白喝咖啡的頻率都要比喝茶多。
“大人喝著喜歡,我這裏還有不少,大人可以都帶走”,阮文遠說的很大氣。
他清楚張小白不可能白拿他的茶葉,更何況,他本身就是做轉手貿易的,每個月總會有一兩條來自大明的商船,茶葉這東西,他不缺。
“好,你這裏還有多少茶葉,我全要了”,張小白也不跟他客氣,下一站就是堺港了,他的船上還有空位,順道帶過去,這錢得掙。
張小白也不白拿,雖然他的船上沒有大明的絲帛,可是他有來自世界南洋和西洋的各種雜貨。
葡萄酒、巧克力糖果、咖啡豆、肉桂、丁香、肉豆蔻、蘇木、檀香以及各種工藝品,貨物品類遠比上次來時更加豐富,也讓阮文遠暗道,自己猜的沒錯。
那霸港的市場還是太小了,張小白並不打算在這裏銷售太多的貨物,隻是簡單了解了一下此地的行情,和阮文遠一家進行了易貨交易,便不再出貨了。
在張小白的船隊再次離開那霸港時,船隊中少了幾人。那才是張小白來那霸港最大的盤算,他要挖人。
張小白船隊中最優秀的船工,便是從那霸招攬來的,曾經的三十六姓後人,這幾年在裏斯本的造船廠,已經用自己的技術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在那霸港這幾天,張小白也沒少派他們出去打聽,曾經的那霸造船廠已經破落了,島上缺少優良的船用大木,隻能靠著從周邊運來的木材勉力維持生計,可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使得他們業務也越來越少,已經有近半年多沒有開工了。
造船廠有多麽重要,張小白可是清楚的,沒說的,這些人自己必須得挖啊。
在張小白的安排下,六位優秀的船工放年假了,大包小包的,都給我衣錦還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