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堺港朝貢船隊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呲,政國大人的處境還真是不太妙啊”,張小白嗤笑了一聲。心底卻是在衡量,接下來該如何看待與細川家族的合作。
他和細川政國之前的合作還算順暢,可現在細川政國失勢了,在細川家中的話語權大不如前,細川家族未來的話事人,看來得是那個隻有13歲的細川政元了。
很明顯,人家並不把自己放在眼裏,要不然也不會拿這種事情來試探自己。
“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一條兼良頗有些感慨。
“不談他們了,難得與一條大人相見,我這次帶來了一種新的美酒,有勞一條大人品鑒一番”,張小白暫時也懶得尋思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還是多推廣推廣自己的貨物才是正理。
“張大人又來這一手”,一條兼良笑著指了指張小白,卻是沒有反對,“你送往京都的禮物,我也都見識過了,天皇陛下和將軍大人也都非常滿意,臨行前也托我問候一下大人”
聽著一條兼良的話,張小白確實心裏暗自腹誹,這天皇和將軍也夠摳門的,連點迴禮都沒有嗎。
“就沒給點什麽賞賜?”,張小白還是沒忍住,開玩笑似的問了一句。
一條兼良聽聞,臉上頓時掛上了尷尬的神色,滿是皺紋的老臉,也不由得由此抽搐。
“由於管領大人(畠山政長)和伊予守(畠山義就)之間的衝突,京都附近近來有些不太平靜,失禮之處,還望見諒!”,一條兼良也隻能是將罪過推到了時局之上,總不能說實話吧,天皇手裏沒錢置辦禮物,這也太丟人了。
“時局如此,一條大人也是辛苦啦,來,咱們還是品酒吧”,張小白也就是隨口一問,也沒真指望能見到迴禮。
他的目的不過是和那些人拉個關係,那樣自己也算是經過日本官方認證的大人物,在忽悠人的時候,可信度就會大大提升。
“一條大人,此行是要前往土佐?”
“是的,土佐乃是我一條家領地,前幾年我兒教房前往幡多郡的中村城,如今我也已經年邁,該去看一眼了“,一條兼良言語中透露著濃濃的無奈。
一條家的領地何止土佐一地,可是都被各地的豪族大名強占了去,就連土佐的幡多郡也是他兒子過去打拚了一番,才算是拿迴了一部分。
“一條大人是否著急,我過幾日也要離開堺港,前往琉球,或許可以同行一段”,張小白並不是在客套。
位於四國島南端的土佐,本就在張小白的航線上,如果那裏是一條家的領地,還可以結個善緣,以後也算是加入了到自己的貿易網絡中。
隻不過,這年頭的四國島,那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山多地少,物產貧瘠,同時也遠離京都這個政治中心,和堺町相比,那就是一個鄉下地方。
“那就有勞大人了“,一條兼良本來也還沒有找好前往土佐的船隻,既然可以搭張小白的順風船,他也樂得省下一筆錢財。
在張小白的盛情邀請下,一條兼良也住進了梅屋。
一連幾日,細川政國都來梅屋拜訪張小白,有的時候是獨自前來,有的時候還會帶著幾個商家。
已經從一條兼良口中知道具體事情的張小白,倒是對細川政國沒什麽反感,依舊是像老朋友一樣接待,而他帶來的那些商家,有來自京都的,也有各大寺院的代表,還有一些是堺港本地的商家,這些人都是為了遣明船的事情,聚集到了一起。
前往大明朝貢的船隻,名義上是天皇和將軍大人對大明皇帝表示恭順,實際上就是一個官方的掙錢之旅,這個掙錢的渠道一直都處於各方爭奪之中,就算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在這其中的份量也沒多大。
這些年,從堺町發出的貢船,一向是以細川家為主導,各大寺社和商家共同出資組建船隊,其中收獲的利益也是各方分潤,其中進獻給天皇和將軍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
“政國大人,寧波府並不在我此行的計劃之內,我此行經琉球、呂宋,是要前往南洋販賣香料的”,張小白半真半假的說道。
細川政國今天來找自己,是希望張小白能在堺港多停留些時日,到時候和他們的貢船一起前往大明寧波府。
這幾年大明和日本國之間雖然沒有官方貿易,可是民間私下的貿易往來還是有的,隻不過這種貿易渠道被大內家和島津家壟斷了。
一旦發現有商船經過,他們都會進行攔截,殺人奪船,這幾年隻有零星的船隻,可以通過他們的封鎖,從大明或者琉球直接到達堺港。
這也是為什麽張小白的貨,為何會在堺町如此受歡迎,真的是苦大內家久矣,這幾年,堺港大多時候也隻能是作為二道販子,接手兩家甩出來的貨物,價格高不說,數量也少,利潤自然就少了許多。
而且他們不僅搶劫來往的商船,就連堺港發出的貢船,兩家也是照搶不誤,雙方因為貢船被劫之事,已經打過不止一次口水仗了。
之所以是口水仗,是因為大多數時候,細川家都是被洗劫的那一個,大內家的水軍實力更勝一籌,整個淡路以西的海域,都是大內家或者其他親近大內家的家族在控製著。
但是,張小白的船隊擁有著自由來往的實力,根本無懼大內家的水軍,所以,細川政國就想要借助張小白的船隊,給自家船隊保駕護航。
在他看來,張小白他們也是要前往大明的,大家正好同路,隻是沒想到張小白拒絕了,理由是,根本沒有前往大明的打算,就連琉球都未必經過。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貢船何時可以組建完成?”,張小白看著細川政國問道。
“我已經在聯絡好了船隻,各家也都在往堺港調集貨物,最多兩個月就能完成,不會誤了風向的”
細川政國雖然是第一次主持這種事情,可是各家寺社和商家之中,卻是不缺少相應的人才,知道什麽時候順風,什麽時候逆風。
現在已經是深秋了,一旦錯過這個冬季的北風,路程就會變得艱難許多。
他和細川政國之前的合作還算順暢,可現在細川政國失勢了,在細川家中的話語權大不如前,細川家族未來的話事人,看來得是那個隻有13歲的細川政元了。
很明顯,人家並不把自己放在眼裏,要不然也不會拿這種事情來試探自己。
“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一條兼良頗有些感慨。
“不談他們了,難得與一條大人相見,我這次帶來了一種新的美酒,有勞一條大人品鑒一番”,張小白暫時也懶得尋思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還是多推廣推廣自己的貨物才是正理。
“張大人又來這一手”,一條兼良笑著指了指張小白,卻是沒有反對,“你送往京都的禮物,我也都見識過了,天皇陛下和將軍大人也都非常滿意,臨行前也托我問候一下大人”
聽著一條兼良的話,張小白確實心裏暗自腹誹,這天皇和將軍也夠摳門的,連點迴禮都沒有嗎。
“就沒給點什麽賞賜?”,張小白還是沒忍住,開玩笑似的問了一句。
一條兼良聽聞,臉上頓時掛上了尷尬的神色,滿是皺紋的老臉,也不由得由此抽搐。
“由於管領大人(畠山政長)和伊予守(畠山義就)之間的衝突,京都附近近來有些不太平靜,失禮之處,還望見諒!”,一條兼良也隻能是將罪過推到了時局之上,總不能說實話吧,天皇手裏沒錢置辦禮物,這也太丟人了。
“時局如此,一條大人也是辛苦啦,來,咱們還是品酒吧”,張小白也就是隨口一問,也沒真指望能見到迴禮。
他的目的不過是和那些人拉個關係,那樣自己也算是經過日本官方認證的大人物,在忽悠人的時候,可信度就會大大提升。
“一條大人,此行是要前往土佐?”
“是的,土佐乃是我一條家領地,前幾年我兒教房前往幡多郡的中村城,如今我也已經年邁,該去看一眼了“,一條兼良言語中透露著濃濃的無奈。
一條家的領地何止土佐一地,可是都被各地的豪族大名強占了去,就連土佐的幡多郡也是他兒子過去打拚了一番,才算是拿迴了一部分。
“一條大人是否著急,我過幾日也要離開堺港,前往琉球,或許可以同行一段”,張小白並不是在客套。
位於四國島南端的土佐,本就在張小白的航線上,如果那裏是一條家的領地,還可以結個善緣,以後也算是加入了到自己的貿易網絡中。
隻不過,這年頭的四國島,那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山多地少,物產貧瘠,同時也遠離京都這個政治中心,和堺町相比,那就是一個鄉下地方。
“那就有勞大人了“,一條兼良本來也還沒有找好前往土佐的船隻,既然可以搭張小白的順風船,他也樂得省下一筆錢財。
在張小白的盛情邀請下,一條兼良也住進了梅屋。
一連幾日,細川政國都來梅屋拜訪張小白,有的時候是獨自前來,有的時候還會帶著幾個商家。
已經從一條兼良口中知道具體事情的張小白,倒是對細川政國沒什麽反感,依舊是像老朋友一樣接待,而他帶來的那些商家,有來自京都的,也有各大寺院的代表,還有一些是堺港本地的商家,這些人都是為了遣明船的事情,聚集到了一起。
前往大明朝貢的船隻,名義上是天皇和將軍大人對大明皇帝表示恭順,實際上就是一個官方的掙錢之旅,這個掙錢的渠道一直都處於各方爭奪之中,就算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在這其中的份量也沒多大。
這些年,從堺町發出的貢船,一向是以細川家為主導,各大寺社和商家共同出資組建船隊,其中收獲的利益也是各方分潤,其中進獻給天皇和將軍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
“政國大人,寧波府並不在我此行的計劃之內,我此行經琉球、呂宋,是要前往南洋販賣香料的”,張小白半真半假的說道。
細川政國今天來找自己,是希望張小白能在堺港多停留些時日,到時候和他們的貢船一起前往大明寧波府。
這幾年大明和日本國之間雖然沒有官方貿易,可是民間私下的貿易往來還是有的,隻不過這種貿易渠道被大內家和島津家壟斷了。
一旦發現有商船經過,他們都會進行攔截,殺人奪船,這幾年隻有零星的船隻,可以通過他們的封鎖,從大明或者琉球直接到達堺港。
這也是為什麽張小白的貨,為何會在堺町如此受歡迎,真的是苦大內家久矣,這幾年,堺港大多時候也隻能是作為二道販子,接手兩家甩出來的貨物,價格高不說,數量也少,利潤自然就少了許多。
而且他們不僅搶劫來往的商船,就連堺港發出的貢船,兩家也是照搶不誤,雙方因為貢船被劫之事,已經打過不止一次口水仗了。
之所以是口水仗,是因為大多數時候,細川家都是被洗劫的那一個,大內家的水軍實力更勝一籌,整個淡路以西的海域,都是大內家或者其他親近大內家的家族在控製著。
但是,張小白的船隊擁有著自由來往的實力,根本無懼大內家的水軍,所以,細川政國就想要借助張小白的船隊,給自家船隊保駕護航。
在他看來,張小白他們也是要前往大明的,大家正好同路,隻是沒想到張小白拒絕了,理由是,根本沒有前往大明的打算,就連琉球都未必經過。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貢船何時可以組建完成?”,張小白看著細川政國問道。
“我已經在聯絡好了船隻,各家也都在往堺港調集貨物,最多兩個月就能完成,不會誤了風向的”
細川政國雖然是第一次主持這種事情,可是各家寺社和商家之中,卻是不缺少相應的人才,知道什麽時候順風,什麽時候逆風。
現在已經是深秋了,一旦錯過這個冬季的北風,路程就會變得艱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