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迴擊滿剌加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裏斯本一趟?
張小白整晚都在想這個問題,或者說他之前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隻是這封國王的信使得他必須得認真考慮了。
他想迴去嗎?肯定是想的啊,如果有飛機的話,他恨不得一個月往返個三四次的。
畢竟老婆孩子都還在裏斯本呢,說不想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個年代是沒有飛機的,就連船隻的速度也是慢的出奇,從北港往返裏斯本一趟,那時間是以年為單位的。
弗蘭克和約翰他們的遠洋船隊,每年最多也就能往返一次,這還得是一切順利的前提下。
如果是張小白的話,迴一次裏斯本,單是處理各方麵的關係,就得浪費很長時間,估計沒有幾個月是無法離開的,這麽算下來,迴去一趟就得將近一年半的時間。
之前正是北港發展到關鍵的時刻,權衡之下,張小白選擇了以北港為重。
現在北港暫時走上了正軌,確實該迴去一趟了,而且國王寫信專門提了這件事,那就不是可以簡單拒絕的問題了。
為什麽出任海外總督的人,其家人必須留在國內,為的就是防止總督在外謀反。
在張小白這裏同樣適用,如果張小白沒有正當的理由,拒絕返迴裏斯本,那麽國王就該懷疑他的企圖了。
而且他也仔細考量過,他迴裏斯本也隻不過是類似於亞洲區總裁給集團總裁述職的問題,不會真的有生命危險。
畢竟他還是個經過國家王國認可的公爵,就算在戰場上被俘,都不能隨意被處死,就算是國王也不能隨意破壞這種遊戲規則。
再者以目前印度和南洋地區的局勢來說,葡萄牙並不占上風,現在還正處於艱難的拓展階段,殺掉張小白絕對會耽誤王國在東印度地區的殖民事業。
而且,就算處死了張小白,他的公爵爵位也得留給長子繼承,包括領地也是如此,可以商量,但是不能強奪。
也就是說,現在殺掉張小白,對國王沒有什麽實質上的好處,反倒是會惹上一身罵名。
當然如果張小白拒不迴國述職,那情勢就反了過來,就有了謀反的嫌疑,國王就可以以涉嫌謀反的名義發布討伐文書,派軍隊把張小白強行帶迴裏斯本,那時候國王就是占據大義的一方。
想明白了這些,張小白決定還是迴裏斯本一趟。
當然就算是迴去,也不是立刻馬上迴,這裏還有一堆事情要處理,滿剌加那裏還留著一小支部隊,準備偷城呢。
怎麽也得等拿下滿剌加之後再說吧,畢竟那裏可是關乎到整個遠洋船隊的通行安全。
自己是不能立刻返迴裏斯本,但是得先寫一封迴信。
阿爾梅達這個指揮官兼送信人,肯定是要給國王寫信的,匯報艦隊進程之類的,肯定也會提到張小白的。
信上肯定要第一時間給出答複,至於信什麽時候送到裏斯本,那就是兩碼事了。
有可能張小白自己會先於信件到達裏斯本,也有可能阿爾梅達他們提前派人返迴裏斯本,那都不重要,這本就是一個表明態度的問題。
把自己的現狀簡單寫一下,正在進行的作戰計劃,以及後續構想,然後附上一個返迴裏斯本的大致時間表。
檢查一下,沒什麽問題,封簽、裝盒,交給阿爾梅達,請求轉交國王,這就算完事了。
既然自己準備返迴裏斯本了,張小白肯定就不和阿爾布克爾克他們一起玩了。
把信給阿爾梅達之時,張小白借口國王有新的安排,自己要先去處理一下,所以要帶艦隊先走一步,印度這裏就要靠他了。
阿爾梅達當然無法拒絕,而且公爵的艦隊本就不在他們節製範圍內。
更何況,這次他從裏斯本帶來的船隊也是十分強大的,他有信心獨立完成國王交待的任務,自然也就不希望這位公爵再來分一份戰功。
從索科特拉前往滿剌加,大半航程是半逆風的狀態,船速自然也快不起來。
中途在溜山國(明朝對馬爾代夫的稱唿)簡單補充了些淡水,船隊才終於在5月底到達了錫蘭,這也是船隊到達滿剌加之前的最後一個補給點。
“讓大家好好放鬆兩天,船上多補充一些酒水”
心知著急吃不了熱豆腐,張小白並沒有急於出發。
從錫蘭到滿剌加又是半個多月的旅程,到時候船員精神狀態有問題的話,那將會是一個糟糕的開始。
而且,從離開北港到現在,半年多的時間,船隊的酒水已經消耗大半,而且在這種潮濕悶熱的熱帶航行,肉、米、麵也有不同程度的發黴。
更換糧食補給,補充酒水,采購幹淨棉紗,乃至於各種備用的幹料板材,在水手們放鬆、休整的同時,各船的管事們為了這場硬仗在積極的準備著。
好在錫蘭的商業發展已久,並不需要太長時間來籌備貨物,五天之後,休整完畢的船隊開啟了前往滿剌加的關鍵旅程。
船過亞齊,就算是進入了關鍵的滿剌加海峽。
微風、細雨、悶熱、潮濕,就是最近這些日子的常態,這種天氣給張小白的感覺非常不好。因為這樣會嚴重影響船隊的發揮,無論是船速,還是火炮的使用,都受到了幹擾。在這種情況下,槳帆船反倒是更具有優勢。
“前麵有船,看起來像明國的商船”,了望台上再次傳來了水手的唿喊。
“注意警戒”,卡瓦略照常叮囑了一聲,並沒太放在心上,畢竟這是一條繁忙的水道,每天都能見到不少船隻經過。
大多是周邊的漁船,偶爾也有一些商船,但也沒遇到敢來招惹他們的。
“對方正在迎過來”
“盯緊他們,讓我們的人起來,準備幹活了”,聽到對方迎了過來,卡瓦略不得不謹慎一些。
接過副手遞來的望遠鏡,卡瓦略打量著來船,明國常見的硬帆船,船不大,比起寶石級都要略小一些。
“這是旗語?是我們的人!”
張小白整晚都在想這個問題,或者說他之前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隻是這封國王的信使得他必須得認真考慮了。
他想迴去嗎?肯定是想的啊,如果有飛機的話,他恨不得一個月往返個三四次的。
畢竟老婆孩子都還在裏斯本呢,說不想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個年代是沒有飛機的,就連船隻的速度也是慢的出奇,從北港往返裏斯本一趟,那時間是以年為單位的。
弗蘭克和約翰他們的遠洋船隊,每年最多也就能往返一次,這還得是一切順利的前提下。
如果是張小白的話,迴一次裏斯本,單是處理各方麵的關係,就得浪費很長時間,估計沒有幾個月是無法離開的,這麽算下來,迴去一趟就得將近一年半的時間。
之前正是北港發展到關鍵的時刻,權衡之下,張小白選擇了以北港為重。
現在北港暫時走上了正軌,確實該迴去一趟了,而且國王寫信專門提了這件事,那就不是可以簡單拒絕的問題了。
為什麽出任海外總督的人,其家人必須留在國內,為的就是防止總督在外謀反。
在張小白這裏同樣適用,如果張小白沒有正當的理由,拒絕返迴裏斯本,那麽國王就該懷疑他的企圖了。
而且他也仔細考量過,他迴裏斯本也隻不過是類似於亞洲區總裁給集團總裁述職的問題,不會真的有生命危險。
畢竟他還是個經過國家王國認可的公爵,就算在戰場上被俘,都不能隨意被處死,就算是國王也不能隨意破壞這種遊戲規則。
再者以目前印度和南洋地區的局勢來說,葡萄牙並不占上風,現在還正處於艱難的拓展階段,殺掉張小白絕對會耽誤王國在東印度地區的殖民事業。
而且,就算處死了張小白,他的公爵爵位也得留給長子繼承,包括領地也是如此,可以商量,但是不能強奪。
也就是說,現在殺掉張小白,對國王沒有什麽實質上的好處,反倒是會惹上一身罵名。
當然如果張小白拒不迴國述職,那情勢就反了過來,就有了謀反的嫌疑,國王就可以以涉嫌謀反的名義發布討伐文書,派軍隊把張小白強行帶迴裏斯本,那時候國王就是占據大義的一方。
想明白了這些,張小白決定還是迴裏斯本一趟。
當然就算是迴去,也不是立刻馬上迴,這裏還有一堆事情要處理,滿剌加那裏還留著一小支部隊,準備偷城呢。
怎麽也得等拿下滿剌加之後再說吧,畢竟那裏可是關乎到整個遠洋船隊的通行安全。
自己是不能立刻返迴裏斯本,但是得先寫一封迴信。
阿爾梅達這個指揮官兼送信人,肯定是要給國王寫信的,匯報艦隊進程之類的,肯定也會提到張小白的。
信上肯定要第一時間給出答複,至於信什麽時候送到裏斯本,那就是兩碼事了。
有可能張小白自己會先於信件到達裏斯本,也有可能阿爾梅達他們提前派人返迴裏斯本,那都不重要,這本就是一個表明態度的問題。
把自己的現狀簡單寫一下,正在進行的作戰計劃,以及後續構想,然後附上一個返迴裏斯本的大致時間表。
檢查一下,沒什麽問題,封簽、裝盒,交給阿爾梅達,請求轉交國王,這就算完事了。
既然自己準備返迴裏斯本了,張小白肯定就不和阿爾布克爾克他們一起玩了。
把信給阿爾梅達之時,張小白借口國王有新的安排,自己要先去處理一下,所以要帶艦隊先走一步,印度這裏就要靠他了。
阿爾梅達當然無法拒絕,而且公爵的艦隊本就不在他們節製範圍內。
更何況,這次他從裏斯本帶來的船隊也是十分強大的,他有信心獨立完成國王交待的任務,自然也就不希望這位公爵再來分一份戰功。
從索科特拉前往滿剌加,大半航程是半逆風的狀態,船速自然也快不起來。
中途在溜山國(明朝對馬爾代夫的稱唿)簡單補充了些淡水,船隊才終於在5月底到達了錫蘭,這也是船隊到達滿剌加之前的最後一個補給點。
“讓大家好好放鬆兩天,船上多補充一些酒水”
心知著急吃不了熱豆腐,張小白並沒有急於出發。
從錫蘭到滿剌加又是半個多月的旅程,到時候船員精神狀態有問題的話,那將會是一個糟糕的開始。
而且,從離開北港到現在,半年多的時間,船隊的酒水已經消耗大半,而且在這種潮濕悶熱的熱帶航行,肉、米、麵也有不同程度的發黴。
更換糧食補給,補充酒水,采購幹淨棉紗,乃至於各種備用的幹料板材,在水手們放鬆、休整的同時,各船的管事們為了這場硬仗在積極的準備著。
好在錫蘭的商業發展已久,並不需要太長時間來籌備貨物,五天之後,休整完畢的船隊開啟了前往滿剌加的關鍵旅程。
船過亞齊,就算是進入了關鍵的滿剌加海峽。
微風、細雨、悶熱、潮濕,就是最近這些日子的常態,這種天氣給張小白的感覺非常不好。因為這樣會嚴重影響船隊的發揮,無論是船速,還是火炮的使用,都受到了幹擾。在這種情況下,槳帆船反倒是更具有優勢。
“前麵有船,看起來像明國的商船”,了望台上再次傳來了水手的唿喊。
“注意警戒”,卡瓦略照常叮囑了一聲,並沒太放在心上,畢竟這是一條繁忙的水道,每天都能見到不少船隻經過。
大多是周邊的漁船,偶爾也有一些商船,但也沒遇到敢來招惹他們的。
“對方正在迎過來”
“盯緊他們,讓我們的人起來,準備幹活了”,聽到對方迎了過來,卡瓦略不得不謹慎一些。
接過副手遞來的望遠鏡,卡瓦略打量著來船,明國常見的硬帆船,船不大,比起寶石級都要略小一些。
“這是旗語?是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