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兵臨雜賀莊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日後的早上,浩浩蕩蕩的討伐大軍,踏上征程。
先鋒自然是有田才四郎率領的1200名農兵,說是農兵,可看著人手一副輕甲,說是輕甲,可黃銅打造的甲片,看起來鋥明瓦亮,任誰也得說一聲,好甲!
手中持著的,也是張小白隨船帶來的步兵長槍。
這種步兵長槍,與騎兵隊所用的長槍不同,長度一丈半,槍刃接近三尺。
這是根據日本國內戰爭情況,特意研發(改良)的外銷版長槍,主要麵對的就是日本市場。
因為日本戰場上,披甲率極低,可以說除了武士,九成兵士都是一身布衣。長槍並不講究破甲能力,攻擊動作除了刺,主要還靠拍打,劈砍。
長長的槍刃,可以輕易劃破布衣,給對方造成流血傷害。
所以,以精煉黃銅為主的矛頭,加長了刃部,還增加了一道橫向小枝,屬於十文字槍的造型。
盡管黃銅製造的矛頭,硬度與破甲效率上,不如騎兵使用的精鋼矛頭,但是已然十分鋒利,殺傷效果絕對不弱。
加之北港黃銅便宜、加工效率高,絕對是最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殺傷性武器。
全員披甲,精製長槍,再加上這1200名,有田才四郎花費大量錢米征召來的,全都是年富力強的青壯。
在箕港商民驚歎的目光注視下,有田才四郎騎著戰馬,身後跟著家中僅有的四名騎馬武士,帶領【偽·精銳足輕團】排著整齊的四列隊伍,穿過燒成灰燼的箕港商街,率先投入了箕港北部的林中小徑。
緊隨其後的便是原箕港守備足輕隊,真正的精銳足輕。
經過才四郎這幾年擴招,一度超過四百人,但是前幾日的戰亂,戰死、負傷、逃散不少,現在已不足三百,一部分手持太刀,另一部分則是扛著火繩槍。
帶領太刀隊的,是新晉的年輕武士,宅口宗武。
作為足輕大將的米三郎,吊著膀子很自然地選擇了隨火槍隊壓陣,身後還跟著一個臨時組建的騾馬火炮小隊,十來匹騾馬,馱著幾門輕炮,勉強算是攻堅隊伍。
最終震撼出場的,是雷奧帶領的騎兵,比人還要高的高大戰馬,閃著寒光的精鋼長劍,以及護住整個後背的騎士盾,看起來威武異常。
這還隻是行軍,他們的全套銅甲,都在戰馬身上馱著,否則精神震懾力,還得在增加幾個百分點。
由於馬匹負重不輕,為了節省馬力,雷奧命令騎兵隊步行趕路。
(張小白也沒有多餘的戰馬,無法給他們配上奢侈的一人雙馬)
“足足兩千披甲武士,雷霆之怒,勢不可擋”
“強盜就得一個不留”
……
好像少了一隊?
沒錯,愛州久忠帶領的戰兵隊沒有出現。
並不是愛州久忠不參與此戰,而是根據才四郎提供的北紀伊地圖,作為地方主力之二的雜賀莊和十之鄉,其所在距離海邊都不遠。
尤其是雜賀莊,距離最近的海邊,不過裏許。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許多的漁民,跟著他們一起來襲擊北港,打漁太苦了,哪有搶劫來的舒服。
莊子離海邊近,這對張小白他們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海濱作戰,這是他們的強項。
上船!
愛州久忠帶著他的300戰兵隊,再次坐上海船,走海路直抵對方城下。
此次征伐的北紀伊豪族勢力中,距離箕港最近的,當屬雜賀五組中的南鄉。其餘四組,雜賀莊位於西部,十之鄉位於北部,中鄉和宮鄉則在稍東一些的內陸。
雜賀莊和十之鄉,既是後方,也是前線。
一旦愛州久忠的戰兵隊在這兩地現身,兩地必然不敢再派兵救援南鄉,甚至就連中鄉和宮鄉的援兵,也將為救援哪一方而糾結。
說是大軍作戰,其實整個戰場範圍,不超過五十裏,甚至核心戰場,都不會超過三十裏。
從箕港出發,走陸路到雜賀莊,不過二十裏的樣子,如果快馬前行,不到中午就能趕過去。
隻不過紀伊國,或者說整個日本就是一個山國,平坦地界不多。
箕港到雜賀莊,也隻有一條山間小路,蜿蜒曲折,兩側皆是密林,車馬通行不便。
大軍糧草輜重運送不易,隻能靠士兵們自己背著,每人隨身攜帶三天的糧食。
而海路就要容易的多了,出海灣,滿帆快船最多一個時辰,就能直抵雜賀莊門口,對於船上的火炮來說,或許都不用往下搬,就能進行炮火拆家作業。
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信心,居然敢來北港挑釁。
難道說是因為箕港,沒有軍事演習的習慣?
“那裏就是雜賀莊?”,愛州久忠抬手指著不遠處的地界,一個似城似村的小地方。
“沒錯,那些攻擊箕港的海賊,有不少就是這附近村子裏的人”
“能打到嗎?”,愛州久忠問向船上的炮手。
“夠嗆”,槍炮長搖了搖頭,“船再往岸上靠靠?”
“不行,咱們的船不能再往前靠了,容易擱淺”,走過來的船長,直接否決了這個建議。
“那就上岸”,愛州久忠無所謂,對著手下一揮手,“小崽子們,下船,上岸”,兩條船上的戰兵隊員,攀著繩網就往下爬。
“來幾個炮手,帶上兩門炮,幫我敲開門就行”
“沒問題,我也過去”,槍炮長自告奮勇。
將近一個小時之後,戰兵隊才算是集合完畢,整齊的站在沙灘上,遙望不遠處的雜賀城。
一隊人馬正從城裏鑽出來,向著他們走來。
“有點膽氣”,愛州久忠笑了笑,對著周圍說道,“這下咱們要省事了”
盡管這是愛州久忠,這是第一次作為總大將,負責整個紀之川戰事,但他並沒有覺得這和以往的戰鬥有什麽區別。
都是在海邊不遠的地方,還是熟悉的人手,刀槍火炮,該怎麽打,早就見慣了。
“讓船上火炮準備好,咱就在這等他們”
不過五百米的距離,很快對方便來到了戰兵隊跟前,一個手持薙刀的青年上前兩步,“就你們這點人手,也敢來我們雜賀莊找麻煩?活膩歪了吧”
“火炮,開火!”
先鋒自然是有田才四郎率領的1200名農兵,說是農兵,可看著人手一副輕甲,說是輕甲,可黃銅打造的甲片,看起來鋥明瓦亮,任誰也得說一聲,好甲!
手中持著的,也是張小白隨船帶來的步兵長槍。
這種步兵長槍,與騎兵隊所用的長槍不同,長度一丈半,槍刃接近三尺。
這是根據日本國內戰爭情況,特意研發(改良)的外銷版長槍,主要麵對的就是日本市場。
因為日本戰場上,披甲率極低,可以說除了武士,九成兵士都是一身布衣。長槍並不講究破甲能力,攻擊動作除了刺,主要還靠拍打,劈砍。
長長的槍刃,可以輕易劃破布衣,給對方造成流血傷害。
所以,以精煉黃銅為主的矛頭,加長了刃部,還增加了一道橫向小枝,屬於十文字槍的造型。
盡管黃銅製造的矛頭,硬度與破甲效率上,不如騎兵使用的精鋼矛頭,但是已然十分鋒利,殺傷效果絕對不弱。
加之北港黃銅便宜、加工效率高,絕對是最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殺傷性武器。
全員披甲,精製長槍,再加上這1200名,有田才四郎花費大量錢米征召來的,全都是年富力強的青壯。
在箕港商民驚歎的目光注視下,有田才四郎騎著戰馬,身後跟著家中僅有的四名騎馬武士,帶領【偽·精銳足輕團】排著整齊的四列隊伍,穿過燒成灰燼的箕港商街,率先投入了箕港北部的林中小徑。
緊隨其後的便是原箕港守備足輕隊,真正的精銳足輕。
經過才四郎這幾年擴招,一度超過四百人,但是前幾日的戰亂,戰死、負傷、逃散不少,現在已不足三百,一部分手持太刀,另一部分則是扛著火繩槍。
帶領太刀隊的,是新晉的年輕武士,宅口宗武。
作為足輕大將的米三郎,吊著膀子很自然地選擇了隨火槍隊壓陣,身後還跟著一個臨時組建的騾馬火炮小隊,十來匹騾馬,馱著幾門輕炮,勉強算是攻堅隊伍。
最終震撼出場的,是雷奧帶領的騎兵,比人還要高的高大戰馬,閃著寒光的精鋼長劍,以及護住整個後背的騎士盾,看起來威武異常。
這還隻是行軍,他們的全套銅甲,都在戰馬身上馱著,否則精神震懾力,還得在增加幾個百分點。
由於馬匹負重不輕,為了節省馬力,雷奧命令騎兵隊步行趕路。
(張小白也沒有多餘的戰馬,無法給他們配上奢侈的一人雙馬)
“足足兩千披甲武士,雷霆之怒,勢不可擋”
“強盜就得一個不留”
……
好像少了一隊?
沒錯,愛州久忠帶領的戰兵隊沒有出現。
並不是愛州久忠不參與此戰,而是根據才四郎提供的北紀伊地圖,作為地方主力之二的雜賀莊和十之鄉,其所在距離海邊都不遠。
尤其是雜賀莊,距離最近的海邊,不過裏許。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許多的漁民,跟著他們一起來襲擊北港,打漁太苦了,哪有搶劫來的舒服。
莊子離海邊近,這對張小白他們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海濱作戰,這是他們的強項。
上船!
愛州久忠帶著他的300戰兵隊,再次坐上海船,走海路直抵對方城下。
此次征伐的北紀伊豪族勢力中,距離箕港最近的,當屬雜賀五組中的南鄉。其餘四組,雜賀莊位於西部,十之鄉位於北部,中鄉和宮鄉則在稍東一些的內陸。
雜賀莊和十之鄉,既是後方,也是前線。
一旦愛州久忠的戰兵隊在這兩地現身,兩地必然不敢再派兵救援南鄉,甚至就連中鄉和宮鄉的援兵,也將為救援哪一方而糾結。
說是大軍作戰,其實整個戰場範圍,不超過五十裏,甚至核心戰場,都不會超過三十裏。
從箕港出發,走陸路到雜賀莊,不過二十裏的樣子,如果快馬前行,不到中午就能趕過去。
隻不過紀伊國,或者說整個日本就是一個山國,平坦地界不多。
箕港到雜賀莊,也隻有一條山間小路,蜿蜒曲折,兩側皆是密林,車馬通行不便。
大軍糧草輜重運送不易,隻能靠士兵們自己背著,每人隨身攜帶三天的糧食。
而海路就要容易的多了,出海灣,滿帆快船最多一個時辰,就能直抵雜賀莊門口,對於船上的火炮來說,或許都不用往下搬,就能進行炮火拆家作業。
真不知道,他們哪來的信心,居然敢來北港挑釁。
難道說是因為箕港,沒有軍事演習的習慣?
“那裏就是雜賀莊?”,愛州久忠抬手指著不遠處的地界,一個似城似村的小地方。
“沒錯,那些攻擊箕港的海賊,有不少就是這附近村子裏的人”
“能打到嗎?”,愛州久忠問向船上的炮手。
“夠嗆”,槍炮長搖了搖頭,“船再往岸上靠靠?”
“不行,咱們的船不能再往前靠了,容易擱淺”,走過來的船長,直接否決了這個建議。
“那就上岸”,愛州久忠無所謂,對著手下一揮手,“小崽子們,下船,上岸”,兩條船上的戰兵隊員,攀著繩網就往下爬。
“來幾個炮手,帶上兩門炮,幫我敲開門就行”
“沒問題,我也過去”,槍炮長自告奮勇。
將近一個小時之後,戰兵隊才算是集合完畢,整齊的站在沙灘上,遙望不遠處的雜賀城。
一隊人馬正從城裏鑽出來,向著他們走來。
“有點膽氣”,愛州久忠笑了笑,對著周圍說道,“這下咱們要省事了”
盡管這是愛州久忠,這是第一次作為總大將,負責整個紀之川戰事,但他並沒有覺得這和以往的戰鬥有什麽區別。
都是在海邊不遠的地方,還是熟悉的人手,刀槍火炮,該怎麽打,早就見慣了。
“讓船上火炮準備好,咱就在這等他們”
不過五百米的距離,很快對方便來到了戰兵隊跟前,一個手持薙刀的青年上前兩步,“就你們這點人手,也敢來我們雜賀莊找麻煩?活膩歪了吧”
“火炮,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