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發展生產,建軍大業(二)!
天龍:重生慕容複之我要做皇帝 作者:天命東皇太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慕容複幾人走了過去。
田間地頭,許多村民,還有寒山寺的和尚,都被組織起來,一起幹活,興修水利。
安排的可謂是井井有條,有戴著紅袖章的大隊長,負責管理這些村民和和尚。
幹的那是熱火朝天。
村民們都很有幹勁,畢竟這些田地不是他們自己的,就是他們自己租種的。
水利修好了,上利國家,下利他們。
“什麽人?”一名大隊長過來問道。
“公社已經建起來了?”慕容複問吳用。
“是的,主公,按照您的指示,兩浙路的村莊,都建立了農民公社。”吳用說道,“單獨的農民,是無力修建水利,也缺乏改善農業生產的能力,但是公社能夠把他們組織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平時也可以為農民放貸,打造農具。農民一開始不接受,但有一些農民嚐到好處後,兩浙路90%的農民,都加入了公社。”
慕容複實際上是以自己私有化的名義,完成了事實上的土地國有化,因為他是“朕即國家”。
而他明白,傳統的精耕細作不足以讓華夏子民過上什麽好日子,隻有工業化才是出路。
而且國內的耕地,也沒必要看的那麽寶貴。
日後等造艦大成,慕容複會相繼成立馳騁四大洋的海軍,海軍艦隊所到之處,所有肥沃的土地,就都是中華之糧倉。
為了給工業化鋪墊,慕容複才在農村成立公社。
為的就是把人組織起來,讓治下的子民,習慣於組織化的生活。
工業化不僅僅是開廠那麽簡單,更重要的是改變農耕時代農民自由散漫的習性,培養他們組織化生活的習慣。
後世的農民進城就能進廠,就是因為長期在農村經曆組織化的生活,稍加培訓,就是合格的產業工人。
而非洲的工人之所以不行,自由散漫,發了工資就沒影,就是沒有這種組織化的習慣。
農耕時代的帝國,看似龐大無比,實則卻是一盤散沙。
所以偌大的遼國和北宋,會被起家隻有兩千五百人的金人給滅亡。
後來滿清入關,滅了上億子民的大明,也是同理。
農村是無組織的,地主也不及昔日的門閥士族,沒有塢堡和部曲,一旦成建製的朝廷軍隊打不過外敵,整個帝國就很容易垮掉。
可假如是後世的話,即便是同樣的科技水平對付金國和滿清,從富士康抽調一百萬工人加以訓練,就足以壓倒性的滅掉金國和滿清。
因為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富士康工人,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習慣了組織化和規模化的管理,很容易成為比封建時代遊牧民族優秀的軍隊。
所以公社這個東西,意義深遠。
它以組織化的架構,將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第一次組織起來,然後公社連接公社,所有的農村就並聯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組織化的網絡。
今天,能夠很好的組織農民挖水渠。
明天,就能從這些農民中組織出十萬大軍,百萬大軍,甚至是千萬大軍,摧枯拉朽,橫掃寰宇。
正如拿破侖之所以戰無不勝,他對法國農民的有效組織,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公社這個製度的出現,就是打破了皇權不下鄉的傳統,把組織深耕到最基層,直接和農村互動起來,帝國的組織力將空前強大。
從此之後,就算技術不進步,隻要公社存在,遊牧漁獵民族憑借幾萬人就能入關的神話,也一去不複返了。
就算他們僥幸入關,也會陷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因為這個體製的極限,就是人民戰爭。
正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問天下誰能敵?
看著這熱火朝天的場麵,慕容複知道,以此為根基,一切封建舊勢力,都會被他蕩平。
一切舊勢力的掙紮,都是徒勞無功的臨終呻吟。
“公社要好好辦,要大辦!”慕容複道,“我們不幹涉農民的生產,但是要指導,引導,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團結起來。思想上也不要鬆懈,你在宣傳上搞得怎麽樣了?”
“明尊的新思想已經傳播開了!”吳用道,“所有農民都知道,是明尊拯救了他們,帶給他們美好的生活,人人稱頌明尊。”
“不錯。現在形勢所迫,適當的迷信是可行的。”慕容複道,“有無貪汙的事情存在?”
“有。”吳用說,“但錦衣衛都從重從嚴處理,殺頭抄家,絕不姑息。”
“是的,對待老百姓,要像春風一樣溫暖,對待某些不聽話的害群之馬,就要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冷酷無情。”慕容複笑道。
兩人的對話,格局太大了,儼然在領導國家。
眼前的大隊長一下明白,這些是大人物,壓低了聲音,問道:“各位是?”
“明尊降世!”吳用道。
“聖火熊熊!”大隊長道。
“拯救蒼生!”
“天地大同!”
兩人對過口號,都知道,對方是明教的兄弟。
明教經過慕容複的改造,逐漸開始組織化,黨派化。
以明尊為信仰,推動地上天國的建立。
“這是我的腰牌,不要伸張,我們來下麵走訪。”吳用小聲說著,露出自己的腰牌,上書“錦衣衛指揮使”的字樣。
錦衣衛指揮使吳用,在兩浙路,那是能止小孩啼哭的存在。
大隊長嚇了一大跳,麵色蒼白。
慕容複道:“不用管我們,你繼續忙去吧!”
大隊長看向吳用。
吳用點點頭。
大隊長心髒撲騰撲騰的直跳,連忙退下去。
慕容複走到田間地頭,看著村民們幹活,一切有條不紊,讓他很是滿意。
而之所以有條不紊,村民積極性很高,答案很快就浮出水麵。
很快,就到了午餐時間,村民們排隊打午飯。
午飯是鹹菜,米飯,燉豬肉,豆腐湯。
除了燉豬肉每人隻給一小碗,別的都是不限量,隨便吃。
“這夥食這麽好的嗎?”鳩摩智都驚了。
他們大雪山寺的喇嘛,都不見得頓頓能這麽吃。
“教主視金錢如糞土,這是教主自掏腰包補貼的。”吳用道,“一日有三餐,而且幹一天活,還有一個銀幣的工錢。可謂是大手筆!因此村民踴躍報名,為公社幹活!”
“這要花很多錢啊!”鳩摩智感歎。
“錢這個東西,花出去才有意義。”慕容複淡淡道,“現在老百姓的生活還是遠遠不夠的,希望三十年後,老百姓能夠頓頓吃土豆燒牛肉。”
“那可能嗎?”鳩摩智詫異道,“土豆又是什麽?”
“土豆是殷州的農作物,高產,非常好吃。”慕容複道,“殷州還有大量的野牛,等把科學和武功結合起來,就能冷凍儲藏,未來牛肉會很便宜的。”
“總之,讓天下百姓豐衣足食,是我的心願。”
“先定一個小目標,朝著這個小目標前景,直到大同世界確立,人道天堂形成。”
“現在啊,隻是大同的初級階段,還沒小康呢!”
現在華夏子民不過一億人,而地球那麽大,等殖民全球,以全球物力供養天朝,天朝的子民,確實可以頓頓土豆燒牛肉。
以後人口多了,但是生產力也隨之發展,日子隻會越來越興旺。
慕容複扮演的是“哲人王”的身份,在精神和物質上,領導帝國的前進。
《九藏》的出世,就是在意識形態上,確立慕容複超然的地位。
而具體的物質發展上,慕容複也可以讓帝國少走許多彎路。
幾人說話間,村民們在大隊長的帶領下,開始感謝明尊。
這飯菜,是明尊讚助的,滿滿都是明尊的恩情,所以又被稱之為恩情飯。
明尊的恩情,看來他們這輩子是還不完了,下輩子看來也困難了。
許多村民熱淚盈眶,眼裏有光,稱頌明尊。
沒辦法,他們自出生以來,都是給朝廷納稅服徭役,累死累活,何曾體會過什麽恩情?
明尊的恩情,真是太香甜了!
甜的讓人想掉小珍珠。
讚詞過於肉麻,慕容複搖了搖頭,說道:“走吧,我們去看看工廠的情況!”
田間地頭,許多村民,還有寒山寺的和尚,都被組織起來,一起幹活,興修水利。
安排的可謂是井井有條,有戴著紅袖章的大隊長,負責管理這些村民和和尚。
幹的那是熱火朝天。
村民們都很有幹勁,畢竟這些田地不是他們自己的,就是他們自己租種的。
水利修好了,上利國家,下利他們。
“什麽人?”一名大隊長過來問道。
“公社已經建起來了?”慕容複問吳用。
“是的,主公,按照您的指示,兩浙路的村莊,都建立了農民公社。”吳用說道,“單獨的農民,是無力修建水利,也缺乏改善農業生產的能力,但是公社能夠把他們組織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平時也可以為農民放貸,打造農具。農民一開始不接受,但有一些農民嚐到好處後,兩浙路90%的農民,都加入了公社。”
慕容複實際上是以自己私有化的名義,完成了事實上的土地國有化,因為他是“朕即國家”。
而他明白,傳統的精耕細作不足以讓華夏子民過上什麽好日子,隻有工業化才是出路。
而且國內的耕地,也沒必要看的那麽寶貴。
日後等造艦大成,慕容複會相繼成立馳騁四大洋的海軍,海軍艦隊所到之處,所有肥沃的土地,就都是中華之糧倉。
為了給工業化鋪墊,慕容複才在農村成立公社。
為的就是把人組織起來,讓治下的子民,習慣於組織化的生活。
工業化不僅僅是開廠那麽簡單,更重要的是改變農耕時代農民自由散漫的習性,培養他們組織化生活的習慣。
後世的農民進城就能進廠,就是因為長期在農村經曆組織化的生活,稍加培訓,就是合格的產業工人。
而非洲的工人之所以不行,自由散漫,發了工資就沒影,就是沒有這種組織化的習慣。
農耕時代的帝國,看似龐大無比,實則卻是一盤散沙。
所以偌大的遼國和北宋,會被起家隻有兩千五百人的金人給滅亡。
後來滿清入關,滅了上億子民的大明,也是同理。
農村是無組織的,地主也不及昔日的門閥士族,沒有塢堡和部曲,一旦成建製的朝廷軍隊打不過外敵,整個帝國就很容易垮掉。
可假如是後世的話,即便是同樣的科技水平對付金國和滿清,從富士康抽調一百萬工人加以訓練,就足以壓倒性的滅掉金國和滿清。
因為看上去平平無奇的富士康工人,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習慣了組織化和規模化的管理,很容易成為比封建時代遊牧民族優秀的軍隊。
所以公社這個東西,意義深遠。
它以組織化的架構,將這片土地上的農民第一次組織起來,然後公社連接公社,所有的農村就並聯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組織化的網絡。
今天,能夠很好的組織農民挖水渠。
明天,就能從這些農民中組織出十萬大軍,百萬大軍,甚至是千萬大軍,摧枯拉朽,橫掃寰宇。
正如拿破侖之所以戰無不勝,他對法國農民的有效組織,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公社這個製度的出現,就是打破了皇權不下鄉的傳統,把組織深耕到最基層,直接和農村互動起來,帝國的組織力將空前強大。
從此之後,就算技術不進步,隻要公社存在,遊牧漁獵民族憑借幾萬人就能入關的神話,也一去不複返了。
就算他們僥幸入關,也會陷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因為這個體製的極限,就是人民戰爭。
正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問天下誰能敵?
看著這熱火朝天的場麵,慕容複知道,以此為根基,一切封建舊勢力,都會被他蕩平。
一切舊勢力的掙紮,都是徒勞無功的臨終呻吟。
“公社要好好辦,要大辦!”慕容複道,“我們不幹涉農民的生產,但是要指導,引導,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團結起來。思想上也不要鬆懈,你在宣傳上搞得怎麽樣了?”
“明尊的新思想已經傳播開了!”吳用道,“所有農民都知道,是明尊拯救了他們,帶給他們美好的生活,人人稱頌明尊。”
“不錯。現在形勢所迫,適當的迷信是可行的。”慕容複道,“有無貪汙的事情存在?”
“有。”吳用說,“但錦衣衛都從重從嚴處理,殺頭抄家,絕不姑息。”
“是的,對待老百姓,要像春風一樣溫暖,對待某些不聽話的害群之馬,就要如秋風掃落葉一樣冷酷無情。”慕容複笑道。
兩人的對話,格局太大了,儼然在領導國家。
眼前的大隊長一下明白,這些是大人物,壓低了聲音,問道:“各位是?”
“明尊降世!”吳用道。
“聖火熊熊!”大隊長道。
“拯救蒼生!”
“天地大同!”
兩人對過口號,都知道,對方是明教的兄弟。
明教經過慕容複的改造,逐漸開始組織化,黨派化。
以明尊為信仰,推動地上天國的建立。
“這是我的腰牌,不要伸張,我們來下麵走訪。”吳用小聲說著,露出自己的腰牌,上書“錦衣衛指揮使”的字樣。
錦衣衛指揮使吳用,在兩浙路,那是能止小孩啼哭的存在。
大隊長嚇了一大跳,麵色蒼白。
慕容複道:“不用管我們,你繼續忙去吧!”
大隊長看向吳用。
吳用點點頭。
大隊長心髒撲騰撲騰的直跳,連忙退下去。
慕容複走到田間地頭,看著村民們幹活,一切有條不紊,讓他很是滿意。
而之所以有條不紊,村民積極性很高,答案很快就浮出水麵。
很快,就到了午餐時間,村民們排隊打午飯。
午飯是鹹菜,米飯,燉豬肉,豆腐湯。
除了燉豬肉每人隻給一小碗,別的都是不限量,隨便吃。
“這夥食這麽好的嗎?”鳩摩智都驚了。
他們大雪山寺的喇嘛,都不見得頓頓能這麽吃。
“教主視金錢如糞土,這是教主自掏腰包補貼的。”吳用道,“一日有三餐,而且幹一天活,還有一個銀幣的工錢。可謂是大手筆!因此村民踴躍報名,為公社幹活!”
“這要花很多錢啊!”鳩摩智感歎。
“錢這個東西,花出去才有意義。”慕容複淡淡道,“現在老百姓的生活還是遠遠不夠的,希望三十年後,老百姓能夠頓頓吃土豆燒牛肉。”
“那可能嗎?”鳩摩智詫異道,“土豆又是什麽?”
“土豆是殷州的農作物,高產,非常好吃。”慕容複道,“殷州還有大量的野牛,等把科學和武功結合起來,就能冷凍儲藏,未來牛肉會很便宜的。”
“總之,讓天下百姓豐衣足食,是我的心願。”
“先定一個小目標,朝著這個小目標前景,直到大同世界確立,人道天堂形成。”
“現在啊,隻是大同的初級階段,還沒小康呢!”
現在華夏子民不過一億人,而地球那麽大,等殖民全球,以全球物力供養天朝,天朝的子民,確實可以頓頓土豆燒牛肉。
以後人口多了,但是生產力也隨之發展,日子隻會越來越興旺。
慕容複扮演的是“哲人王”的身份,在精神和物質上,領導帝國的前進。
《九藏》的出世,就是在意識形態上,確立慕容複超然的地位。
而具體的物質發展上,慕容複也可以讓帝國少走許多彎路。
幾人說話間,村民們在大隊長的帶領下,開始感謝明尊。
這飯菜,是明尊讚助的,滿滿都是明尊的恩情,所以又被稱之為恩情飯。
明尊的恩情,看來他們這輩子是還不完了,下輩子看來也困難了。
許多村民熱淚盈眶,眼裏有光,稱頌明尊。
沒辦法,他們自出生以來,都是給朝廷納稅服徭役,累死累活,何曾體會過什麽恩情?
明尊的恩情,真是太香甜了!
甜的讓人想掉小珍珠。
讚詞過於肉麻,慕容複搖了搖頭,說道:“走吧,我們去看看工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