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兗服章紋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咚”
朱厚熜從蒲團上起身,侍立在旁的麥福忙上前言語。
“主上,登基大典的禮服,尚衣監製作好了。”
“哦”朱厚聰將手中的金擊子放在玉案上,朝一旁的麥福看去。
“那就派人把兗服帶到乾清宮,朕親自看看。”
“遵旨!”麥福躬身一禮,緩步退出乾清宮。
朱厚熜想了想,左手骨節分明的手指,將頭上碧綠的玉簪給撥了出來,放在了紫檀木桌上的蟬翼冠旁邊。
不多時,麥福身後跟著尚衣監太監,三個少監,手中各捧著一個黃花梨的精雕托盤。
幾人先是朝著朱厚熜,長揖一禮。
“奴婢拜見陛下!”
朱厚熜點點頭,走到幾人跟前,仔細打量著尚衣監準備的禮服。
尚衣監大太監齊元,四五十歲的年紀,麵白無須,兩側有些消瘦,正一一為朱厚熜介紹禮服。
“陛下,此冕板由桐木製作,前圓後方,象征博大之意。塗黑漆以示莊重,前後各垂十二旒,意喻不視非,不視邪,兩側垂絲至耳邊,耳邊各係一塊美玉,意為有所聞,有所不聞。”
朱厚熜伸手,輕輕滑過冕下的五色玉珠旒,順勢將冕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麥福等人見狀連忙下跪,口中大唿。
“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熜伸手虛虛一托,眾人立刻會意站了起來。
“朕看此冕,仿照太祖皇帝登基時所造,爾等著實有心了!”
“陛下之願,便是奴婢之所求,必定殫精竭慮,不敢有一絲放鬆。”齊元心情激動,神色卻越發恭敬。
齊元是武宗時期的老人,對衣物製作頗有心得,朱厚熜並沒有將他替換,他也越發感恩,此次登極禮服的製度,他更是全程參與,一絲不敢鬆懈。
朱厚熜轉身又去看一旁的袞服,齊元不經意地抬頭,正巧看到他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
縱觀明朝曆代皇帝,孝宗之前臉型出奇的一致,都是彪悍黝黑的團臉,不得不感慨,老朱家基因的強大,經過數代美女的基因改造,也依舊沒有走型。
齊元曾經見過孝宗皇帝,孝宗的臉相偏文氣是清秀的瓜子臉,劍眉星目,膚色白皙,以至於後來的武宗皇帝,樣貌驚人。
史書上曾經記載,武宗樣貌“粹質比冰玉,神采煥發。”
在齊元的印象裏,朱厚熜的父親,也就是興獻王朱佑杬樣貌更像朱見深,膚色稍黑一些,眉眼間隱約能夠看到一股酷似太宗朱棣的殺伐之氣。
可到了朱厚熜,老朱家的容貌就仿佛升華了一般,神儀氣清,天人之表。
朱厚熜看著熟悉的袞服,想起了那個威風凜凜的“朱壽”大將軍。
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堂哥更適合做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而不是被困在京城的帝王。
他曾見過朱厚照騎馬揚鞭的樣子,眼前浮現起朱厚照的昔日音容。
“相貌英偉,如日月同輝!”朱厚熜口中喃喃,隨即雙手將袞服一拉,穿在了身上。
這件袞服整體以黃色為底,主體為龍紋,一共有十二團龍,分別織於兩肩和前後襟上。
朱厚熜稍微一甩袖子,恰好陽光斜照乾清宮,兩肩日月的圖案,在光下熠熠生輝,映襯著兩袖的華蟲,仿佛活過來一般。
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種古老而神秘的文飾,分別列於前襟團龍兩側。
此刻朱厚熜沐浴在陽光中,通身的氣勢如仙神帝君一般,凜然不可侵。
威嚴肅穆的宮殿,神情高遠的帝王,還有那萬古不變的日光,眼前的這一幕將成為乾清宮內永遠定格的一個瞬間。
十二章紋這種由西周時期,古人仰觀天下,俯察萬物產生的古老圖案,在明代得到了繼承,出現在袞服的顯赫位置,古老悠久的華夏文明,由古至今一脈相承。
朱厚熜滿意地點點頭,將頭上的平天冠,緩緩摘了下來,放在黃花梨托盤裏。
將褪下的袞服,鄭重的放在木盤裏,朱厚熜心下一思。
十二章章紋是華夏帝王之屬,昭示華夏傳承,浩浩古史巍然。
他的目光一掃,看到袞服上的華蟲紋樣,華蟲者,即錦雞,象征文采卓著。
朱厚熜並不擅詩文,但決心賡續華夏文脈,讓這古老而輝煌的文明,永遠地在世界中閃爍。
接下來他要做的,是前人未行之舉,後人難及之事,不光要藏富於民間,還要藏詩書於民間,文脈應該到最適合的沃土中去。
《永樂大典》他是看過的,不得不說,這傾注了朱棣大半心血的著作,足以讓有明一朝光耀千古。
可這部書隻是藏於皇宮,高居廟堂,那實在太過可惜,朱厚熜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一睹其風采。
思及此處,他轉身朝一旁的麥福問道。
“麥大伴,朕先前下令天工院大規模印製《永樂大典》,現在如何?”
麥福躬身一禮,略一思索,緩聲道:“主上,天宮院的方大匠,已經做好相應準備,大典正本一到,即可開工。”
朱厚熜點點頭,朝紫檀木作案邁進一步,順勢提起桌案上放置的朱筆,翻開一旁湛藍色的冊子,在185這一頁,畫了一個三角堆疊的符號。
尚衣監等人還停留在乾清宮,此刻都異常恭敬地站著。
盡管朱厚熜,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但卻真正具備了天子的威儀,讓他們在殿內的每一刻都仿佛如履薄冰。
“禮服做得不錯,賞!”朱厚熜沒有迴頭,一邊批改著奏章,一邊對著眾人說道:“織工賞銀百兩,尚衣監賞銀九百,允一月探視之期。”
“奴婢,叩謝萬歲!”
麥福輕輕拍拍手,乾清宮的外頭就走進一群小長隨,手中捧著的正是光燦燦的銀子。
齊元有些慌亂地從地上站起來,一不小心還差點踩到了胸前的袖袍,他這是太激動了。
同明朝的官員一樣,宦官的俸祿也低得可憐,僅僅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想給家人寄錢,那更是如白日夢一般。
再加上宮禁森嚴,明朝的宦官形成了製度,雖然有出宮的機會,但絕大多數的人隻能望著紅牆外的明月,孤寂一生。
朱厚熜從蒲團上起身,侍立在旁的麥福忙上前言語。
“主上,登基大典的禮服,尚衣監製作好了。”
“哦”朱厚聰將手中的金擊子放在玉案上,朝一旁的麥福看去。
“那就派人把兗服帶到乾清宮,朕親自看看。”
“遵旨!”麥福躬身一禮,緩步退出乾清宮。
朱厚熜想了想,左手骨節分明的手指,將頭上碧綠的玉簪給撥了出來,放在了紫檀木桌上的蟬翼冠旁邊。
不多時,麥福身後跟著尚衣監太監,三個少監,手中各捧著一個黃花梨的精雕托盤。
幾人先是朝著朱厚熜,長揖一禮。
“奴婢拜見陛下!”
朱厚熜點點頭,走到幾人跟前,仔細打量著尚衣監準備的禮服。
尚衣監大太監齊元,四五十歲的年紀,麵白無須,兩側有些消瘦,正一一為朱厚熜介紹禮服。
“陛下,此冕板由桐木製作,前圓後方,象征博大之意。塗黑漆以示莊重,前後各垂十二旒,意喻不視非,不視邪,兩側垂絲至耳邊,耳邊各係一塊美玉,意為有所聞,有所不聞。”
朱厚熜伸手,輕輕滑過冕下的五色玉珠旒,順勢將冕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麥福等人見狀連忙下跪,口中大唿。
“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熜伸手虛虛一托,眾人立刻會意站了起來。
“朕看此冕,仿照太祖皇帝登基時所造,爾等著實有心了!”
“陛下之願,便是奴婢之所求,必定殫精竭慮,不敢有一絲放鬆。”齊元心情激動,神色卻越發恭敬。
齊元是武宗時期的老人,對衣物製作頗有心得,朱厚熜並沒有將他替換,他也越發感恩,此次登極禮服的製度,他更是全程參與,一絲不敢鬆懈。
朱厚熜轉身又去看一旁的袞服,齊元不經意地抬頭,正巧看到他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
縱觀明朝曆代皇帝,孝宗之前臉型出奇的一致,都是彪悍黝黑的團臉,不得不感慨,老朱家基因的強大,經過數代美女的基因改造,也依舊沒有走型。
齊元曾經見過孝宗皇帝,孝宗的臉相偏文氣是清秀的瓜子臉,劍眉星目,膚色白皙,以至於後來的武宗皇帝,樣貌驚人。
史書上曾經記載,武宗樣貌“粹質比冰玉,神采煥發。”
在齊元的印象裏,朱厚熜的父親,也就是興獻王朱佑杬樣貌更像朱見深,膚色稍黑一些,眉眼間隱約能夠看到一股酷似太宗朱棣的殺伐之氣。
可到了朱厚熜,老朱家的容貌就仿佛升華了一般,神儀氣清,天人之表。
朱厚熜看著熟悉的袞服,想起了那個威風凜凜的“朱壽”大將軍。
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堂哥更適合做一個征戰沙場的將軍,而不是被困在京城的帝王。
他曾見過朱厚照騎馬揚鞭的樣子,眼前浮現起朱厚照的昔日音容。
“相貌英偉,如日月同輝!”朱厚熜口中喃喃,隨即雙手將袞服一拉,穿在了身上。
這件袞服整體以黃色為底,主體為龍紋,一共有十二團龍,分別織於兩肩和前後襟上。
朱厚熜稍微一甩袖子,恰好陽光斜照乾清宮,兩肩日月的圖案,在光下熠熠生輝,映襯著兩袖的華蟲,仿佛活過來一般。
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種古老而神秘的文飾,分別列於前襟團龍兩側。
此刻朱厚熜沐浴在陽光中,通身的氣勢如仙神帝君一般,凜然不可侵。
威嚴肅穆的宮殿,神情高遠的帝王,還有那萬古不變的日光,眼前的這一幕將成為乾清宮內永遠定格的一個瞬間。
十二章紋這種由西周時期,古人仰觀天下,俯察萬物產生的古老圖案,在明代得到了繼承,出現在袞服的顯赫位置,古老悠久的華夏文明,由古至今一脈相承。
朱厚熜滿意地點點頭,將頭上的平天冠,緩緩摘了下來,放在黃花梨托盤裏。
將褪下的袞服,鄭重的放在木盤裏,朱厚熜心下一思。
十二章章紋是華夏帝王之屬,昭示華夏傳承,浩浩古史巍然。
他的目光一掃,看到袞服上的華蟲紋樣,華蟲者,即錦雞,象征文采卓著。
朱厚熜並不擅詩文,但決心賡續華夏文脈,讓這古老而輝煌的文明,永遠地在世界中閃爍。
接下來他要做的,是前人未行之舉,後人難及之事,不光要藏富於民間,還要藏詩書於民間,文脈應該到最適合的沃土中去。
《永樂大典》他是看過的,不得不說,這傾注了朱棣大半心血的著作,足以讓有明一朝光耀千古。
可這部書隻是藏於皇宮,高居廟堂,那實在太過可惜,朱厚熜希望天下的百姓都能一睹其風采。
思及此處,他轉身朝一旁的麥福問道。
“麥大伴,朕先前下令天工院大規模印製《永樂大典》,現在如何?”
麥福躬身一禮,略一思索,緩聲道:“主上,天宮院的方大匠,已經做好相應準備,大典正本一到,即可開工。”
朱厚熜點點頭,朝紫檀木作案邁進一步,順勢提起桌案上放置的朱筆,翻開一旁湛藍色的冊子,在185這一頁,畫了一個三角堆疊的符號。
尚衣監等人還停留在乾清宮,此刻都異常恭敬地站著。
盡管朱厚熜,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但卻真正具備了天子的威儀,讓他們在殿內的每一刻都仿佛如履薄冰。
“禮服做得不錯,賞!”朱厚熜沒有迴頭,一邊批改著奏章,一邊對著眾人說道:“織工賞銀百兩,尚衣監賞銀九百,允一月探視之期。”
“奴婢,叩謝萬歲!”
麥福輕輕拍拍手,乾清宮的外頭就走進一群小長隨,手中捧著的正是光燦燦的銀子。
齊元有些慌亂地從地上站起來,一不小心還差點踩到了胸前的袖袍,他這是太激動了。
同明朝的官員一樣,宦官的俸祿也低得可憐,僅僅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想給家人寄錢,那更是如白日夢一般。
再加上宮禁森嚴,明朝的宦官形成了製度,雖然有出宮的機會,但絕大多數的人隻能望著紅牆外的明月,孤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