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氣運匯聚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厚熜端坐在文華殿,思索起自己的修行之路。
《太平升仙道》,言明人間煉大丹,那就必要有造化爐。
大地為爐,九天為蓋,山川河澤做鼎足,盛世氣象當炭薪。
但是,寶物非有德者不能居,利刃非有能者不能持。
自身的修行也要到位,不然到時不知是他吃金丹,還是金丹吃他。
他更易修行道路,紫氣演山星二象,觀摩天地道痕化作自身底蘊。
但他終究還是修行日短,大道之行才堪堪邁出了幾步,看這世界還是如水中月,鏡中花。
況且從無到有,破舊立新之路,注定道阻且長,還有更多的激流險灘在前方等待。
正在他思索之際,麥福緩步走了進來。
“主上,梁學士到了。”麥福躬身行禮後,就退在一旁不語。
朱厚拍了拍道袍,言道:“讓梁學士進來。”
麥福隨即高聲向外傳道,“陛下有旨,宣華蓋殿大學士梁儲”,同於一般太監細而長的聲調,他的聲音醇厚而有力。
早已等候在殿外的梁儲,正了正身上的官服,從容走了進來。
“臣梁儲,拜見陛下”梁儲對著朱厚熜行了一禮,朱厚熜略一頷首。
“賜座。”
兩個小長隨應聲,將一個紫檀木椅搬到了梁儲身後。
梁儲拜謝之後,腰背板直地坐了下來,盡管已經七十多歲,但他看起來依舊精神抖擻。
“梁愛卿,你三次上疏歸養,朕皆不允,卿可知何故?”
“陛下自有決斷,我等臣子隻需做好輔佐的本分。”梁儲聲音雖然有些沙啞,但依舊中氣十足。
“好,眼下有一件要事,確是要托付給梁愛卿了。”
朱厚熜站了起來,走到大殿中央,言道:“先前多位老臣為我大明後繼有人,聯名上書請辭,甘願為後人讓路,朕不勝感慨”
梁儲眼皮一跳,渾濁的眼神中似乎有精光閃爍,先前聯名之事,毛澄也曾經找過他。
但他以“天子為君父,行此事不妥”為由推脫了,如今皇帝再提及此事,他心裏隱約有些不好的預感。
“孝宗皇帝在時,感念眾臣為國操勞,曾有立退休銀的想法,可惜天不假年,人不遂願。”
朱厚熜語氣一頓,又繼續說道:“朕遵武宗遺召,持天下神器,自然也要為天下人謀,朕欲重啟此事,眼下卻還有一難處。”
梁儲當即沉聲:“為君謀是臣子之本,讓陛下憂慮,令我們臣子實在慚愧啊”。
他硬邦邦地直起身,緩緩朝著朱厚熜,正想下跪卻被朱厚熜給攙住。
朱厚熜笑道:“梁愛卿為國操勞,何來慚愧之說,我擔憂的問題,其實也不算個難題,就是這退休銀該設多少?”
梁儲聞言瞳孔一縮,心中暗叫一聲不好,自古涉及巨額錢財,那必是不易相與之事。
大明有多大,一年退休的官員有多少,什麽時候退,每一個品級的退了能分多少?
眼下他隻是心中粗粗一算,那數字就像一塊巨石,壓在心口上讓他喘不過氣。
涉及錢財劃分的權職,那就是在斷頭刀下麵算賬,時時刻刻要提心吊膽。
但此事他又無法拒絕,文臣苦低俸久矣!
試問他又怎麽能代表群體,拒絕這樣大的一份誘惑。
“這些老臣忠心,朕自然也要有所迴報,這退休銀就由梁愛卿牽頭,一起商量擬個章程,同戶部協商,把事定下來。”
“臣遵旨”梁儲聽出了朱厚熜語氣中不容拒絕的味道,盡管無奈但也答應。
“這些老臣身體有恙,此事也不宜操之過急,梁愛卿就慢慢去辦。”
“咳……咳……”梁儲隻能借助咳嗽,掩飾自己的失態。
陛下此舉,是將這些老臣架在了火上烤!
退休銀的消息一出,官員們必定聞風而動,個個翹首以盼,說不定性子急的,直接就跑到這些老臣的家裏去,恨不能一天就把這事定好。
但陛下卻是要讓這動作慢下……
再加上官場辦事,本就互相推諉,這一來二去,花個一兩年時間都算是快了。
朱厚熜看著沉默的梁儲,問道:“梁愛卿可還有何難處?”
梁儲緩過神來,趕忙迴道:“臣隻是擔憂能力不足,辜負陛下聖意。”
“哦,用心辦就是,朕不著急。”
…………
送走梁儲之後,朱厚熜又在文華殿小坐片刻,便開始忙碌於登基儀式的各項準備。
不同於曆代皇帝登基,這次登基儀式對他的修仙之路至關重要,一絲一毫都不能鬆懈。
他先是到奉天殿查看了周天儀,又登上景山,親自核驗了一遍各項儀軌,最後來到了紫禁城西側的社稷壇。
《太平升仙道》中記載,氣運匯聚之法,合天地人三才,卻有大三才,小三才之分,而這小者便是各以器物承載。
天運為高,景山為紫禁城最高處,他放置了老朱昔年留下的一件舊物。
地運為厚,社稷壇是祭祀社稷神之所,他用大明天下的五色土承載。
人運為變,奉天殿是大明最尊貴之地,他安置了玉璽和周天儀。
紫禁城建造之初,便是按照周禮定製,左祖右社,左邊是祭祀祖先的太廟,右方是尊奉社稷的社稷壇。
為了準備此次儀式,從進京之初,他就命人到大明各地搜集五色土壤。
河南取黃土,浙江、福建、兩廣等地取紅土,江西、湖廣、陝西取白土,山東取青土,北京則取黑土。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全國三百多個縣,每縣取土百斤,再運到社稷壇。
朱厚熜走到方形的社稷壇前,看著平整鋪好的五色土,感慨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將雙手向兩側伸展,猛地轉過身,閉上眼睛,鼻尖若有若無有泥土清香縈繞。
社稷壇祭祀的是社稷二神,太社之神名句龍,司掌土地;太稷之神名棄,主管穀物。
朱厚熜不清楚社稷之神是否存在,但百姓對於土地和糧食的渴望,卻是真真切切。
前者是安身立命之所,後者是性命存續之基。
《太平升仙道》,言明人間煉大丹,那就必要有造化爐。
大地為爐,九天為蓋,山川河澤做鼎足,盛世氣象當炭薪。
但是,寶物非有德者不能居,利刃非有能者不能持。
自身的修行也要到位,不然到時不知是他吃金丹,還是金丹吃他。
他更易修行道路,紫氣演山星二象,觀摩天地道痕化作自身底蘊。
但他終究還是修行日短,大道之行才堪堪邁出了幾步,看這世界還是如水中月,鏡中花。
況且從無到有,破舊立新之路,注定道阻且長,還有更多的激流險灘在前方等待。
正在他思索之際,麥福緩步走了進來。
“主上,梁學士到了。”麥福躬身行禮後,就退在一旁不語。
朱厚拍了拍道袍,言道:“讓梁學士進來。”
麥福隨即高聲向外傳道,“陛下有旨,宣華蓋殿大學士梁儲”,同於一般太監細而長的聲調,他的聲音醇厚而有力。
早已等候在殿外的梁儲,正了正身上的官服,從容走了進來。
“臣梁儲,拜見陛下”梁儲對著朱厚熜行了一禮,朱厚熜略一頷首。
“賜座。”
兩個小長隨應聲,將一個紫檀木椅搬到了梁儲身後。
梁儲拜謝之後,腰背板直地坐了下來,盡管已經七十多歲,但他看起來依舊精神抖擻。
“梁愛卿,你三次上疏歸養,朕皆不允,卿可知何故?”
“陛下自有決斷,我等臣子隻需做好輔佐的本分。”梁儲聲音雖然有些沙啞,但依舊中氣十足。
“好,眼下有一件要事,確是要托付給梁愛卿了。”
朱厚熜站了起來,走到大殿中央,言道:“先前多位老臣為我大明後繼有人,聯名上書請辭,甘願為後人讓路,朕不勝感慨”
梁儲眼皮一跳,渾濁的眼神中似乎有精光閃爍,先前聯名之事,毛澄也曾經找過他。
但他以“天子為君父,行此事不妥”為由推脫了,如今皇帝再提及此事,他心裏隱約有些不好的預感。
“孝宗皇帝在時,感念眾臣為國操勞,曾有立退休銀的想法,可惜天不假年,人不遂願。”
朱厚熜語氣一頓,又繼續說道:“朕遵武宗遺召,持天下神器,自然也要為天下人謀,朕欲重啟此事,眼下卻還有一難處。”
梁儲當即沉聲:“為君謀是臣子之本,讓陛下憂慮,令我們臣子實在慚愧啊”。
他硬邦邦地直起身,緩緩朝著朱厚熜,正想下跪卻被朱厚熜給攙住。
朱厚熜笑道:“梁愛卿為國操勞,何來慚愧之說,我擔憂的問題,其實也不算個難題,就是這退休銀該設多少?”
梁儲聞言瞳孔一縮,心中暗叫一聲不好,自古涉及巨額錢財,那必是不易相與之事。
大明有多大,一年退休的官員有多少,什麽時候退,每一個品級的退了能分多少?
眼下他隻是心中粗粗一算,那數字就像一塊巨石,壓在心口上讓他喘不過氣。
涉及錢財劃分的權職,那就是在斷頭刀下麵算賬,時時刻刻要提心吊膽。
但此事他又無法拒絕,文臣苦低俸久矣!
試問他又怎麽能代表群體,拒絕這樣大的一份誘惑。
“這些老臣忠心,朕自然也要有所迴報,這退休銀就由梁愛卿牽頭,一起商量擬個章程,同戶部協商,把事定下來。”
“臣遵旨”梁儲聽出了朱厚熜語氣中不容拒絕的味道,盡管無奈但也答應。
“這些老臣身體有恙,此事也不宜操之過急,梁愛卿就慢慢去辦。”
“咳……咳……”梁儲隻能借助咳嗽,掩飾自己的失態。
陛下此舉,是將這些老臣架在了火上烤!
退休銀的消息一出,官員們必定聞風而動,個個翹首以盼,說不定性子急的,直接就跑到這些老臣的家裏去,恨不能一天就把這事定好。
但陛下卻是要讓這動作慢下……
再加上官場辦事,本就互相推諉,這一來二去,花個一兩年時間都算是快了。
朱厚熜看著沉默的梁儲,問道:“梁愛卿可還有何難處?”
梁儲緩過神來,趕忙迴道:“臣隻是擔憂能力不足,辜負陛下聖意。”
“哦,用心辦就是,朕不著急。”
…………
送走梁儲之後,朱厚熜又在文華殿小坐片刻,便開始忙碌於登基儀式的各項準備。
不同於曆代皇帝登基,這次登基儀式對他的修仙之路至關重要,一絲一毫都不能鬆懈。
他先是到奉天殿查看了周天儀,又登上景山,親自核驗了一遍各項儀軌,最後來到了紫禁城西側的社稷壇。
《太平升仙道》中記載,氣運匯聚之法,合天地人三才,卻有大三才,小三才之分,而這小者便是各以器物承載。
天運為高,景山為紫禁城最高處,他放置了老朱昔年留下的一件舊物。
地運為厚,社稷壇是祭祀社稷神之所,他用大明天下的五色土承載。
人運為變,奉天殿是大明最尊貴之地,他安置了玉璽和周天儀。
紫禁城建造之初,便是按照周禮定製,左祖右社,左邊是祭祀祖先的太廟,右方是尊奉社稷的社稷壇。
為了準備此次儀式,從進京之初,他就命人到大明各地搜集五色土壤。
河南取黃土,浙江、福建、兩廣等地取紅土,江西、湖廣、陝西取白土,山東取青土,北京則取黑土。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全國三百多個縣,每縣取土百斤,再運到社稷壇。
朱厚熜走到方形的社稷壇前,看著平整鋪好的五色土,感慨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將雙手向兩側伸展,猛地轉過身,閉上眼睛,鼻尖若有若無有泥土清香縈繞。
社稷壇祭祀的是社稷二神,太社之神名句龍,司掌土地;太稷之神名棄,主管穀物。
朱厚熜不清楚社稷之神是否存在,但百姓對於土地和糧食的渴望,卻是真真切切。
前者是安身立命之所,後者是性命存續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