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算數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聞聽王陽明此言,楊廷和眉毛微皺有些疑惑。
大明官員如此之多,且不談登記在冊的官員,就是天下書生也如過江之鯽一般,何來人才缺乏?
同他一樣想法的不在少數,張璁倒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王陽明掃了一眼群臣,言道:“陛下所建天寶分司,不僅要兌換天寶與金銀,還需要進行儲蓄和發放官員俸祿,需要的是算數人才。”
朱厚熜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天寶分司的作用,類似於現代的銀行,但經營的業務更多,麵對的事情更繁雜。
如果讓一個算術不好的人去,估計沒幾個月頭發就掉光了。
費宏邁步向前言到:“算術為君子六藝之一,我大明學子不說人人精通,但大致通曉算個賬還是沒問題的。”
“哦?”朱厚熜笑道:“如此說來,費閣老也精通算術。”
費宏捋了捋胡須,答道:“微臣略通一二”
毛紀哈哈一笑:“費閣老謙虛了,這朝堂之上,比你精通算學的人可不多了。”
朱厚熜略微沉吟,看向王陽明道:“王尚書,把山東六府中一府修建天寶分司及發放官員俸祿的名冊拿上來”
“費格老和王尚書就當堂演算,核一核所需銀兩,看看這差事,是不是誰都能勝任!”
“謹遵上諭。”
費宏眼睛一轉,拱手道:“臣年老體邁,比不得王尚書身強體健,特向陛下求一物。”
“算盤!”
“朕允了,麥大伴去把宣宗皇帝黃花梨的兩副算盤拿上來。”
他頓了頓,又問道:“可還需其他物品”
王陽明一甩袖袍,“臣還需一副算籌”
費宏也趕忙附和道:“臣也需要!”
朱厚熜點點頭看向麥福,道:“再將朕桌案上的兩套算籌取來!”
“結果算出之後,就寫在這宣紙上,互相印證”
他從禦座上起身,笑道:“朕也略通算術,不妨你我三者同算!”
大臣們都有些詫異,皇帝還會算學,有人認為朱厚熜隻不過是一時興起,也有人認為他這是自取其辱,但不管怎麽想都沒有阻止。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一切準備就緒,大臣們興致勃勃仿佛之前“杖殺”一事沒有發生。
朱厚熜若有所思地看一下王陽明,心中也頗為感慨,他的這位先生之前對算學隻能說初窺門徑。
而初步構思易鈔之時,他就將一本《九章算術》贈予了王陽明。
眼下看來,王陽明的算學功力已不止步於一本九章。
“哐當”木質的算珠砸在桌案上,費宏將袖子擼開,將一大把算籌握在手裏,對著桌案輕輕砸了幾下。
一切準備就緒,他不自覺地就直起了身子,小心翻看起眼前的文書。
可是越看眉頭就皺得越緊,這與他所想的大不相同。
他們算的是總數,可這文書上有些數據卻是缺漏的。
換而言之,需要先把這些數據給算出來。
楊廷和也湊過來瞧了一眼,但也隻限於知道個大概。
不過對於數據的缺漏他倒是清楚,各地書信來往時間頗長,加上天寶司剛剛起步,也隻是搭了個架子,詳細的地方自然有些不清楚。
費宏深吸一口氣,開始在桌案上進行演算。
算籌表示數目,有縱橫兩種方式,不僅包含正數負數與整數,還能進行開方。
這一成果相較於歐洲,提前了一千五百多年。
朝堂上的眾人看著桌案上越來越多的木棍,頭皮也不由地發麻。
張璁看向王陽明桌案,口中喃喃道:“天元、四元,我想到過計算會很麻煩,沒想到這麽繁雜。”
天元、四元,刻畫了高次方程的問題
他微微側身看向費宏的桌案,更是感覺到目眩,隻看了幾眼就再也看不下去。
他旁邊的幾位官員幹脆將眼睛閉上,眼不見心不煩。
他們也曾經求學過算術,隻覺得先生說的都知道,可真正上手,卻感覺什麽都沒學。
現在為官多年,手上更是生疏,隻感覺那算籌就像一條條的小魚,硬生生地要往腦子裏鑽。
“劈裏啪啦”費宏左手打著算盤,右手擺著算籌,每過一會又提著毛筆在宣紙上寫畫。
毛紀拍了拍楊廷和的肩,低聲道:“都用上了列衰,盈朒,這問題可不好辦。”
就在這時有人驚唿道:“大衍求一術”
朱厚熜的目光隨即望了過來,費宏於算術一道上的確有兩把刷子,這大衍求一術,是秦九韶發明,求解剩餘定理的一種方法。
秦九韶之後的五百年,有兩個人研究了同類問題,一個叫歐拉,另一個叫牛頓。
費宏算得正起勁,一旁的王陽明動作卻慢下來了,朱厚熜見狀笑了笑,他知曉這位先生已經算出結果。
隻是再等一等費宏。
聞聽朱厚熜發笑,又見他全程隻是坐在禦座上,手中沒有算籌,算盤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蔣冕搖了搖頭,不是他不相信有天縱之才,可天才到這般地步,實在不像老朱家的人。
朱厚熜自踏入神思境以來,念頭瞬息萬變,於觀摩大道之際,發現數學其實也是描述大道的一種方式。
如悟性一般,數學上也有數感一說,類似於聽覺的敏銳性。
數感雖然與聰明沒有本質上的關係,但並不意味著二者沒有統計的關聯。
樂感不好的人理解不了音樂,數感不好的人同樣難以理解數學。
在朱厚熜看來,數學定理就如大道一般,本身就在那裏,隻是等待人們去發現。
看到費宏開始提筆,朱厚熜也立即將自己的答案寫在了宣紙上,頓了頓筆,他又在一旁寫上了一串數字。
朱厚熜略一示意,麥福立即將宣紙在半空中展開。
“五十六萬三千四百三十二兩白銀!”毛紀不可思議地看向空中的三張宣紙。
當看到麥福展開的那張紙,金戈鐵馬的漢字旁,一串不明來曆的數字,大家也都開始浮想聯翩,心中暗暗揣度皇帝的意思。
三種不同的字跡,如出一轍的答案。
費宏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薄汗,長舒一口氣:“這活真不是人幹的!”
一抬眼又看到三張宣紙上的字跡,“還好,還好沒丟人到家。”
他剛剛雖是在計算,卻也注意到了王陽明的動作,知道對方是故意讓著他這位老人家。
“諸卿,如今可覺得算學易否?心有不服之人,可再算一府之銀兩。”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連忙擺手。
“陛下,臣等對王尚書之言深表讚同。”
楊廷和卻問道:“王尚書提出問題,可有解決之法?”
王陽明沒有答話,反而笑著朝朱厚熜行了一禮。
眾人的目光望來。
大明官員如此之多,且不談登記在冊的官員,就是天下書生也如過江之鯽一般,何來人才缺乏?
同他一樣想法的不在少數,張璁倒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王陽明掃了一眼群臣,言道:“陛下所建天寶分司,不僅要兌換天寶與金銀,還需要進行儲蓄和發放官員俸祿,需要的是算數人才。”
朱厚熜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天寶分司的作用,類似於現代的銀行,但經營的業務更多,麵對的事情更繁雜。
如果讓一個算術不好的人去,估計沒幾個月頭發就掉光了。
費宏邁步向前言到:“算術為君子六藝之一,我大明學子不說人人精通,但大致通曉算個賬還是沒問題的。”
“哦?”朱厚熜笑道:“如此說來,費閣老也精通算術。”
費宏捋了捋胡須,答道:“微臣略通一二”
毛紀哈哈一笑:“費閣老謙虛了,這朝堂之上,比你精通算學的人可不多了。”
朱厚熜略微沉吟,看向王陽明道:“王尚書,把山東六府中一府修建天寶分司及發放官員俸祿的名冊拿上來”
“費格老和王尚書就當堂演算,核一核所需銀兩,看看這差事,是不是誰都能勝任!”
“謹遵上諭。”
費宏眼睛一轉,拱手道:“臣年老體邁,比不得王尚書身強體健,特向陛下求一物。”
“算盤!”
“朕允了,麥大伴去把宣宗皇帝黃花梨的兩副算盤拿上來。”
他頓了頓,又問道:“可還需其他物品”
王陽明一甩袖袍,“臣還需一副算籌”
費宏也趕忙附和道:“臣也需要!”
朱厚熜點點頭看向麥福,道:“再將朕桌案上的兩套算籌取來!”
“結果算出之後,就寫在這宣紙上,互相印證”
他從禦座上起身,笑道:“朕也略通算術,不妨你我三者同算!”
大臣們都有些詫異,皇帝還會算學,有人認為朱厚熜隻不過是一時興起,也有人認為他這是自取其辱,但不管怎麽想都沒有阻止。
過了一盞茶的功夫,一切準備就緒,大臣們興致勃勃仿佛之前“杖殺”一事沒有發生。
朱厚熜若有所思地看一下王陽明,心中也頗為感慨,他的這位先生之前對算學隻能說初窺門徑。
而初步構思易鈔之時,他就將一本《九章算術》贈予了王陽明。
眼下看來,王陽明的算學功力已不止步於一本九章。
“哐當”木質的算珠砸在桌案上,費宏將袖子擼開,將一大把算籌握在手裏,對著桌案輕輕砸了幾下。
一切準備就緒,他不自覺地就直起了身子,小心翻看起眼前的文書。
可是越看眉頭就皺得越緊,這與他所想的大不相同。
他們算的是總數,可這文書上有些數據卻是缺漏的。
換而言之,需要先把這些數據給算出來。
楊廷和也湊過來瞧了一眼,但也隻限於知道個大概。
不過對於數據的缺漏他倒是清楚,各地書信來往時間頗長,加上天寶司剛剛起步,也隻是搭了個架子,詳細的地方自然有些不清楚。
費宏深吸一口氣,開始在桌案上進行演算。
算籌表示數目,有縱橫兩種方式,不僅包含正數負數與整數,還能進行開方。
這一成果相較於歐洲,提前了一千五百多年。
朝堂上的眾人看著桌案上越來越多的木棍,頭皮也不由地發麻。
張璁看向王陽明桌案,口中喃喃道:“天元、四元,我想到過計算會很麻煩,沒想到這麽繁雜。”
天元、四元,刻畫了高次方程的問題
他微微側身看向費宏的桌案,更是感覺到目眩,隻看了幾眼就再也看不下去。
他旁邊的幾位官員幹脆將眼睛閉上,眼不見心不煩。
他們也曾經求學過算術,隻覺得先生說的都知道,可真正上手,卻感覺什麽都沒學。
現在為官多年,手上更是生疏,隻感覺那算籌就像一條條的小魚,硬生生地要往腦子裏鑽。
“劈裏啪啦”費宏左手打著算盤,右手擺著算籌,每過一會又提著毛筆在宣紙上寫畫。
毛紀拍了拍楊廷和的肩,低聲道:“都用上了列衰,盈朒,這問題可不好辦。”
就在這時有人驚唿道:“大衍求一術”
朱厚熜的目光隨即望了過來,費宏於算術一道上的確有兩把刷子,這大衍求一術,是秦九韶發明,求解剩餘定理的一種方法。
秦九韶之後的五百年,有兩個人研究了同類問題,一個叫歐拉,另一個叫牛頓。
費宏算得正起勁,一旁的王陽明動作卻慢下來了,朱厚熜見狀笑了笑,他知曉這位先生已經算出結果。
隻是再等一等費宏。
聞聽朱厚熜發笑,又見他全程隻是坐在禦座上,手中沒有算籌,算盤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蔣冕搖了搖頭,不是他不相信有天縱之才,可天才到這般地步,實在不像老朱家的人。
朱厚熜自踏入神思境以來,念頭瞬息萬變,於觀摩大道之際,發現數學其實也是描述大道的一種方式。
如悟性一般,數學上也有數感一說,類似於聽覺的敏銳性。
數感雖然與聰明沒有本質上的關係,但並不意味著二者沒有統計的關聯。
樂感不好的人理解不了音樂,數感不好的人同樣難以理解數學。
在朱厚熜看來,數學定理就如大道一般,本身就在那裏,隻是等待人們去發現。
看到費宏開始提筆,朱厚熜也立即將自己的答案寫在了宣紙上,頓了頓筆,他又在一旁寫上了一串數字。
朱厚熜略一示意,麥福立即將宣紙在半空中展開。
“五十六萬三千四百三十二兩白銀!”毛紀不可思議地看向空中的三張宣紙。
當看到麥福展開的那張紙,金戈鐵馬的漢字旁,一串不明來曆的數字,大家也都開始浮想聯翩,心中暗暗揣度皇帝的意思。
三種不同的字跡,如出一轍的答案。
費宏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薄汗,長舒一口氣:“這活真不是人幹的!”
一抬眼又看到三張宣紙上的字跡,“還好,還好沒丟人到家。”
他剛剛雖是在計算,卻也注意到了王陽明的動作,知道對方是故意讓著他這位老人家。
“諸卿,如今可覺得算學易否?心有不服之人,可再算一府之銀兩。”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連忙擺手。
“陛下,臣等對王尚書之言深表讚同。”
楊廷和卻問道:“王尚書提出問題,可有解決之法?”
王陽明沒有答話,反而笑著朝朱厚熜行了一禮。
眾人的目光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