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邸報》通天下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陽漸漸西垂,文淵閣外海棠樹的影子被拖得很長。
費宏將手中的茶盞拿起又放下,來迴幾次,茶水就是沒有碰到嘴唇。
王瓊笑道:“費閣老怎麽了?今天還在朝會上大展身手,一轉眼手就變得哆嗦了。”
費宏沒有迴話,將目光看向一旁同樣心神不寧的蔣冕。
楊廷和與毛紀,兩人正在桌案前寫著票擬,聽到動靜也將眼神投了過來。
“介夫兄,我現在還是不明白,今日朝會你為何支持重開算學!”蔣冕沉聲道。
他抽椅起身,在中央踱了幾步,言道:“先前我們易鈔,部分的原因是開設天寶分司能多出來一些官位。”
他頓了頓,“借此緩解裁汰冗員和提俸發生後,朝廷與官員的矛盾,如今這算學一開,我們不就白搞了!”
費宏點頭表示讚同:“陛下要任用精通算學之人,但天下學子中這樣的人太少,關鍵官場裏找不到幾個這樣的人。”
王瓊嗆聲道:“難不成還要讓幾個儒生去掌管財務,如果是你要去領俸祿,你放心嗎?”
他將手中的茶盞重重地砸在桌上,反問道:“諸位少在基層走動,不知其中艱辛與門道,就是一個小小賬本,也能掀起滔天的禍事!”
“況且,我等所為當以社稷為要,些許矛盾和易鈔比起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咳……咳”
楊廷和輕聲咳嗽了幾下,目光變得有些銳利。
“陛下此舉,是為了創造更大的利益,隻有利益足夠大,才能堵住更多人的嘴。”
他慢慢抬起手中的筆,轉身意味深長的言道:“平衡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種,未必要在原來的道路上。”
“這……”蔣冕和費宏對望一眼,陷入了沉思。
毛紀從頭到尾就沒抬起過頭,他依稀也能感受到,朱厚熜在下很大的一盤棋。
此刻又何必拘泥於些微利益的爭奪,將來還會有更大的機會。
朱厚熜將手中的茶盞放下,翻看起了今日份的《邸報》。
這上麵刊登了,張子麒謀逆和朝廷討論重開算學。
《邸報》一般包含三項內容。
第一,有關於皇帝和皇室的要聞。例如上一次朱厚熜登基,整整一版都是這個內容。
第二刊登朝政新聞,例如大臣們給皇帝的諫言奏章,朝臣對於某項問題的討論,甚至連國本之爭都會詳細如實地記錄。
上一次提俸和白紙案,就原原本本地將整個事情的經過刊登在了《邸報》,目的是讓百姓了解到朝堂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防止大家胡亂猜測。
第三就是突發性的政治事件,例如地震,旱災,民變等等。
朱厚熜念誦道:“張子麒,欺君罔上,叛離國家,帝敕令,斬之。”
他點了點頭,“春秋筆法,莫不如是。”
朱厚熜一直很重視輿論,提俸中《邸報》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他想了想,如今的這份報紙普及率還是不夠高。
《邸報》由通政司和六科給事中兩個部門負責發放。
通政司抄錄的奏章副本就是《邸報》的源頭,在經過六科檢查之後,就可以將內容公開抄錄轉發。
他掃了一眼自己手上的這份報紙,雖然字跡挺拔秀麗,儼然有大家之風。
但依舊是手抄的。
朝廷並沒有大規模地印發,而各地官員和商人士紳又隻關心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東西,抄的時候也就隻抄關心的那部分。
導致流傳出去的《邸報》抄本殘缺不完整,百姓獲得的信息也就變得有所缺失。
他思索了片刻,向麥福言道:“將通政使和六科給事中都給朕喚來。”
麥福躬身答道:“謹遵上諭。”
朱厚熜也起身,來到東側大殿的一個木桌前,從右下方的第三個櫃子裏,拿出了一套銅活字。
這是西苑匠人改良之後,呈上來活字印刷的一個模板。
他看著手中的活字陷入了沉思,民間為了了解朝廷的《邸報》,一般都會自發形成抄報房。
而一些窮酸的文人墨客,就會抄錄報紙在民間發行賣錢,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文人生存的職業。
朱厚熜笑了笑,想起前一日從民間得來的一份《邸報》裏麵不光記錄了朝政,還大膽地根據時事熱點,猜測科舉試題。
“黃大伴,把昨日錦衣衛呈上的幾份邸報給朕拿來。”
黃錦一個閃身就將三份報紙遞了過來,朱厚熜掃視而去。
“竟然單憑開設天寶司,就大膽猜測朝廷會重新興辦算學,這抄錄的人倒有些意思。”
朱厚熜還在思索,乾清宮外就傳來的腳步聲。
麥福緩步入內,言道:“主上,人已經等在殿外了。”
“宣”
朱厚熜坐在上首,被喚來的幾人倒有些局促。
六科給事中隻來了三個,其餘三個都在白紙案的時候被流放了。
如今驟然被皇帝唿喚,他們心裏不免有些緊張。
通政使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身材有些佝僂,帶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
朱厚熜一揮手中的《邸報》,“朕喚爾等,卻是為了報紙。”
“這報紙抄錄得不錯!”
通政使連忙拱手道:“陛下謬讚,臣等分內之事。”
但朱厚熜鋒一轉,“朕以為不夠好”,他看了一眼有些驚詫的幾人,言道:“為何不用印刷而是手抄!”
“陛下,印刷費時間,耗銀錢。”
戶部給事中也趕忙道:“戶部撥給《邸報》的錢本就少,又要供應全國各緊要之處,我等也是捉襟見肘啊。”
朱厚熜點點頭,示意麥福將桌上的活字拿來。
他笑道:“戶部會專門準備一筆款項,屆時王尚書會與爾等言說。”
“印刷之事,交由西苑負責,爾等事先準備好底稿即可。”
看著欲言又止的通政使,朱厚熜轉了轉手中的活字言道:“改良之後的印刷工藝,每個時辰可印百份報紙。”
“陛下早有安排,臣一定將此事辦好!”通政使長身一揖。
“朕希望印製好的報紙,不光傳遍各處官衙,民間也一定要流通!”
通政使先是一愣,悄悄瞥了旁邊的三人一眼。
隨即果斷的答道:“臣一定不負陛下所托!”
朱厚熜目光望來,另外幾人也長揖道:“謹遵陛下聖諭。”
費宏將手中的茶盞拿起又放下,來迴幾次,茶水就是沒有碰到嘴唇。
王瓊笑道:“費閣老怎麽了?今天還在朝會上大展身手,一轉眼手就變得哆嗦了。”
費宏沒有迴話,將目光看向一旁同樣心神不寧的蔣冕。
楊廷和與毛紀,兩人正在桌案前寫著票擬,聽到動靜也將眼神投了過來。
“介夫兄,我現在還是不明白,今日朝會你為何支持重開算學!”蔣冕沉聲道。
他抽椅起身,在中央踱了幾步,言道:“先前我們易鈔,部分的原因是開設天寶分司能多出來一些官位。”
他頓了頓,“借此緩解裁汰冗員和提俸發生後,朝廷與官員的矛盾,如今這算學一開,我們不就白搞了!”
費宏點頭表示讚同:“陛下要任用精通算學之人,但天下學子中這樣的人太少,關鍵官場裏找不到幾個這樣的人。”
王瓊嗆聲道:“難不成還要讓幾個儒生去掌管財務,如果是你要去領俸祿,你放心嗎?”
他將手中的茶盞重重地砸在桌上,反問道:“諸位少在基層走動,不知其中艱辛與門道,就是一個小小賬本,也能掀起滔天的禍事!”
“況且,我等所為當以社稷為要,些許矛盾和易鈔比起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咳……咳”
楊廷和輕聲咳嗽了幾下,目光變得有些銳利。
“陛下此舉,是為了創造更大的利益,隻有利益足夠大,才能堵住更多人的嘴。”
他慢慢抬起手中的筆,轉身意味深長的言道:“平衡矛盾的方式有很多種,未必要在原來的道路上。”
“這……”蔣冕和費宏對望一眼,陷入了沉思。
毛紀從頭到尾就沒抬起過頭,他依稀也能感受到,朱厚熜在下很大的一盤棋。
此刻又何必拘泥於些微利益的爭奪,將來還會有更大的機會。
朱厚熜將手中的茶盞放下,翻看起了今日份的《邸報》。
這上麵刊登了,張子麒謀逆和朝廷討論重開算學。
《邸報》一般包含三項內容。
第一,有關於皇帝和皇室的要聞。例如上一次朱厚熜登基,整整一版都是這個內容。
第二刊登朝政新聞,例如大臣們給皇帝的諫言奏章,朝臣對於某項問題的討論,甚至連國本之爭都會詳細如實地記錄。
上一次提俸和白紙案,就原原本本地將整個事情的經過刊登在了《邸報》,目的是讓百姓了解到朝堂上發生的真實事件,防止大家胡亂猜測。
第三就是突發性的政治事件,例如地震,旱災,民變等等。
朱厚熜念誦道:“張子麒,欺君罔上,叛離國家,帝敕令,斬之。”
他點了點頭,“春秋筆法,莫不如是。”
朱厚熜一直很重視輿論,提俸中《邸報》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他想了想,如今的這份報紙普及率還是不夠高。
《邸報》由通政司和六科給事中兩個部門負責發放。
通政司抄錄的奏章副本就是《邸報》的源頭,在經過六科檢查之後,就可以將內容公開抄錄轉發。
他掃了一眼自己手上的這份報紙,雖然字跡挺拔秀麗,儼然有大家之風。
但依舊是手抄的。
朝廷並沒有大規模地印發,而各地官員和商人士紳又隻關心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東西,抄的時候也就隻抄關心的那部分。
導致流傳出去的《邸報》抄本殘缺不完整,百姓獲得的信息也就變得有所缺失。
他思索了片刻,向麥福言道:“將通政使和六科給事中都給朕喚來。”
麥福躬身答道:“謹遵上諭。”
朱厚熜也起身,來到東側大殿的一個木桌前,從右下方的第三個櫃子裏,拿出了一套銅活字。
這是西苑匠人改良之後,呈上來活字印刷的一個模板。
他看著手中的活字陷入了沉思,民間為了了解朝廷的《邸報》,一般都會自發形成抄報房。
而一些窮酸的文人墨客,就會抄錄報紙在民間發行賣錢,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文人生存的職業。
朱厚熜笑了笑,想起前一日從民間得來的一份《邸報》裏麵不光記錄了朝政,還大膽地根據時事熱點,猜測科舉試題。
“黃大伴,把昨日錦衣衛呈上的幾份邸報給朕拿來。”
黃錦一個閃身就將三份報紙遞了過來,朱厚熜掃視而去。
“竟然單憑開設天寶司,就大膽猜測朝廷會重新興辦算學,這抄錄的人倒有些意思。”
朱厚熜還在思索,乾清宮外就傳來的腳步聲。
麥福緩步入內,言道:“主上,人已經等在殿外了。”
“宣”
朱厚熜坐在上首,被喚來的幾人倒有些局促。
六科給事中隻來了三個,其餘三個都在白紙案的時候被流放了。
如今驟然被皇帝唿喚,他們心裏不免有些緊張。
通政使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身材有些佝僂,帶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
朱厚熜一揮手中的《邸報》,“朕喚爾等,卻是為了報紙。”
“這報紙抄錄得不錯!”
通政使連忙拱手道:“陛下謬讚,臣等分內之事。”
但朱厚熜鋒一轉,“朕以為不夠好”,他看了一眼有些驚詫的幾人,言道:“為何不用印刷而是手抄!”
“陛下,印刷費時間,耗銀錢。”
戶部給事中也趕忙道:“戶部撥給《邸報》的錢本就少,又要供應全國各緊要之處,我等也是捉襟見肘啊。”
朱厚熜點點頭,示意麥福將桌上的活字拿來。
他笑道:“戶部會專門準備一筆款項,屆時王尚書會與爾等言說。”
“印刷之事,交由西苑負責,爾等事先準備好底稿即可。”
看著欲言又止的通政使,朱厚熜轉了轉手中的活字言道:“改良之後的印刷工藝,每個時辰可印百份報紙。”
“陛下早有安排,臣一定將此事辦好!”通政使長身一揖。
“朕希望印製好的報紙,不光傳遍各處官衙,民間也一定要流通!”
通政使先是一愣,悄悄瞥了旁邊的三人一眼。
隨即果斷的答道:“臣一定不負陛下所托!”
朱厚熜目光望來,另外幾人也長揖道:“謹遵陛下聖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