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應是天公重開宴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應是天公重開宴,萬兩金銀落人間。
天空之中雲遮霧繞,卻絲毫無法掩蓋太陽蓬勃的光輝。
道道金光從雲與雲的相接處傾瀉而下。
美景、美食、美器,一時間讓人心曠神怡。
楊廷和屈指一彈手中瓷盞,清脆之音如鳴佩環。
“千山破雲去,萬金落人間”他吟唱道。
蔣冕哈哈一笑,舉杯道:“且隨華舟渡,應邀瑤台宴。”
“諸位共飲”蔣冕將杯中金莖露一飲而盡。
“共飲……哈……”
坐在宴席上方的朱厚熜也淺飲了一小口禦酒金莖露。
他對一旁的麥福說道:“今年的金莖露,禦酒坊釀得不錯,明年可以多準備一些。”
麥福笑著又用天青色瓷壺給他倒了一小半金莖露。
朱厚熜先看酒色,再品酒香,最後用唇齒感受著酒液的綿柔。
金莖露,其酒清而不冽,醇而不膩,味厚而不傷人,是弘治初年才新創出的酒方。
禦花園內設宴,眾人分東西就座入席。
在席間設有大花瓶,插雞冠花,酒具用的都是金葵花盞。
天子設宴,即使是小宴也極為講究。
光茶食就不下數十種,響糖、大銀錠、花生小果子油酥、甘露餅,琳琅滿目,奪人眼球。
而且每一樣小食的製作也都異常繁瑣,以木樨花餅為例。
每當木樨花開時,就派人用木樨花和麵製餅,並因此專設了撿花舍人500名。
王瓊酷愛甜食,自開宴手就在甜食糕點上沒放下過。
這宮裏的東西到底是講究,有些滋味吃過一次就讓人難以忘懷,王瓊一邊感慨,一邊又咬了一口佛菠蘿蜜。
皇宮內設有甜食房,專門用來製作甜食,製作方法和器具都由太監經手,不讓外人知曉。
因而所造出的甜食被外庭視為珍品,偶爾被皇帝賜出的玉食糖糕、私窩虎眼糖,就讓人垂涎三尺。
茶點之後上的就是主食,禦花園小宴的菜品都是選自國宴——
烹龍炮鳳。
烹龍炮鳳是名聲最廣的一道大宴,可與後世的滿漢全席相媲美。
費宏默不作聲地咀嚼著香梗米,雖然唇齒留香,卻難以衝淡他心中的苦澀。
陛下將張豐山下獄,張豐山此次無人可救。
他身為張豐山的座師,也是難辭其咎。
他用筷子扒拉著米飯,一口又一口輕聲地咀嚼著。
費宏實在想不通,為什麽自己看好的人才,到了最後竟如此不堪!
楊廷和看出了費宏心不在焉,但對此卻無可奈何。
人,是琢磨不透最難看清的!
酒過三巡,飯菜也吃得差不多了。
朱厚熜命人撤去樂師,君臣幾人一邊在禦花園內賞景一邊消食。
楊廷和見王陽明也在,思緒一轉便言道:“王尚書可讓我好找,兵部已經來內閣控訴了多次,銀子不到位這軍戶製度改革就難以進行。”
王陽明笑著迴道:“誰要錢就讓要錢的人找我,隻要是合乎需要我都給批了。”
他沉吟了片刻,一攤手,“一個軍戶改革兵部就獅子大開口要銀一百萬,這是想把往幾年的虧空也一次補上嗎?”
王陽明往前走了幾步,搖搖頭道:“我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憑空變出銀兩”
楊廷和心中暗罵一聲蠢貨,到內閣要八十萬兩,到了戶部就變成一百萬兩,這兵部尚書的腦子是被玉泉河水給衝了嗎?
“底下人有底下人的難處,我們做上官的要多多思量”毛紀打了一個圓場。
朱厚熜走在最前麵,聽著幾人的言語,立刻就停住了腳步。
他站在漢白玉石橋前,側身問道:“幾位愛卿,國庫空虛可有何辦法?”
王瓊順了幾塊糕點藏在袖中,特意走在隊伍的最後麵,時不時咬上幾口。
聽到皇帝的話,他差點一口糕點沒咽下去噎在喉嚨。
找錢,可是一個掰扯不清的問題。
費宏眼珠子一轉,提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要不將鹽場都收迴朝廷統一販賣,到底能收幾年的銀子?”
朱厚熜立刻否決了,“前車之鑒就在眼前,這麽做隻是飲鴆止渴。”
“今年各國朝拜的使節就要來了,依臣看不如削減迴禮。”王瓊從小黃門處要來了茶水,飲了幾口就連忙言道。
他平日最看不慣的就是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
說得好聽是朝貢,說得不好聽就是散財。
旁邊幾人皆是沉吟不語,他們的目光都看向了朱厚熜。
朱厚熜笑了笑,“朝貢花費確實有些大了,今年就砍去一半。”
“陛下聖明!”幾人拱手道。
王陽明冷不丁地又拋出了一個大問題。
“提俸實施在即,臣粗略估計賬麵上至少會有五十萬虧空,到底從哪裏挪銀子來實在不好辦。”
說到提俸,楊廷和等人心都提了上來。
當初極力反對,等到自己成了受益人,隻感覺這政策實在英明。
不用再為柴米油鹽而奔波,也不用時刻擔驚受怕有人賄賂。
自己的銀子出了問題,他們是肯定會上心的。
費宏低著頭,出語驚人道:“可以開海禁了!”
他看向朱厚熜,“陛下是到了大展拳腳的時候。”
朱厚熜說話,但向來保守的楊廷和卻難得讚成。
“太祖海禁為的是提防張士誠餘孽,如今國家長治久安一直海禁也不是辦法”
他捋了捋胡須,“海禁一開,私販泛濫的難題就隨之而來,百姓靠海吃海,總不能讓他們斷絕生計。”
毛記眯眼道:“平日裏對小打小摸的私販高高放棄也就罷了,而今一些商人倒是有了和倭寇勾結的趨勢。”
“堵不如疏,依臣看要解決倭寇開放海禁勢在必行。”費宏啞聲道
幾人的目光都看向王陽明,他們都是來自內陸派係上天然就與海洋的利益不深。
王陽明來自浙江,對這個問題極有發言權。
“從掙錢的角度海禁要開,臣已經核算過了單單閩海一處開放就可增加三萬多兩稅收。”
“而且實際隻會比這多不會比這少。”
他向前走了幾步,歎道:“私販利益巨大,商人抱團已然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商人們花錢資助士子,或者幹脆自己培養,現在朝廷的中下層遍地都是商團的代言人。”
王陽明眉毛微皺,:“沿海一帶官商勾結,觸目驚心!”
“不解決這問題驟然放開海禁,隻會適得其反。”
朱厚熜忽然出聲。
天空之中雲遮霧繞,卻絲毫無法掩蓋太陽蓬勃的光輝。
道道金光從雲與雲的相接處傾瀉而下。
美景、美食、美器,一時間讓人心曠神怡。
楊廷和屈指一彈手中瓷盞,清脆之音如鳴佩環。
“千山破雲去,萬金落人間”他吟唱道。
蔣冕哈哈一笑,舉杯道:“且隨華舟渡,應邀瑤台宴。”
“諸位共飲”蔣冕將杯中金莖露一飲而盡。
“共飲……哈……”
坐在宴席上方的朱厚熜也淺飲了一小口禦酒金莖露。
他對一旁的麥福說道:“今年的金莖露,禦酒坊釀得不錯,明年可以多準備一些。”
麥福笑著又用天青色瓷壺給他倒了一小半金莖露。
朱厚熜先看酒色,再品酒香,最後用唇齒感受著酒液的綿柔。
金莖露,其酒清而不冽,醇而不膩,味厚而不傷人,是弘治初年才新創出的酒方。
禦花園內設宴,眾人分東西就座入席。
在席間設有大花瓶,插雞冠花,酒具用的都是金葵花盞。
天子設宴,即使是小宴也極為講究。
光茶食就不下數十種,響糖、大銀錠、花生小果子油酥、甘露餅,琳琅滿目,奪人眼球。
而且每一樣小食的製作也都異常繁瑣,以木樨花餅為例。
每當木樨花開時,就派人用木樨花和麵製餅,並因此專設了撿花舍人500名。
王瓊酷愛甜食,自開宴手就在甜食糕點上沒放下過。
這宮裏的東西到底是講究,有些滋味吃過一次就讓人難以忘懷,王瓊一邊感慨,一邊又咬了一口佛菠蘿蜜。
皇宮內設有甜食房,專門用來製作甜食,製作方法和器具都由太監經手,不讓外人知曉。
因而所造出的甜食被外庭視為珍品,偶爾被皇帝賜出的玉食糖糕、私窩虎眼糖,就讓人垂涎三尺。
茶點之後上的就是主食,禦花園小宴的菜品都是選自國宴——
烹龍炮鳳。
烹龍炮鳳是名聲最廣的一道大宴,可與後世的滿漢全席相媲美。
費宏默不作聲地咀嚼著香梗米,雖然唇齒留香,卻難以衝淡他心中的苦澀。
陛下將張豐山下獄,張豐山此次無人可救。
他身為張豐山的座師,也是難辭其咎。
他用筷子扒拉著米飯,一口又一口輕聲地咀嚼著。
費宏實在想不通,為什麽自己看好的人才,到了最後竟如此不堪!
楊廷和看出了費宏心不在焉,但對此卻無可奈何。
人,是琢磨不透最難看清的!
酒過三巡,飯菜也吃得差不多了。
朱厚熜命人撤去樂師,君臣幾人一邊在禦花園內賞景一邊消食。
楊廷和見王陽明也在,思緒一轉便言道:“王尚書可讓我好找,兵部已經來內閣控訴了多次,銀子不到位這軍戶製度改革就難以進行。”
王陽明笑著迴道:“誰要錢就讓要錢的人找我,隻要是合乎需要我都給批了。”
他沉吟了片刻,一攤手,“一個軍戶改革兵部就獅子大開口要銀一百萬,這是想把往幾年的虧空也一次補上嗎?”
王陽明往前走了幾步,搖搖頭道:“我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憑空變出銀兩”
楊廷和心中暗罵一聲蠢貨,到內閣要八十萬兩,到了戶部就變成一百萬兩,這兵部尚書的腦子是被玉泉河水給衝了嗎?
“底下人有底下人的難處,我們做上官的要多多思量”毛紀打了一個圓場。
朱厚熜走在最前麵,聽著幾人的言語,立刻就停住了腳步。
他站在漢白玉石橋前,側身問道:“幾位愛卿,國庫空虛可有何辦法?”
王瓊順了幾塊糕點藏在袖中,特意走在隊伍的最後麵,時不時咬上幾口。
聽到皇帝的話,他差點一口糕點沒咽下去噎在喉嚨。
找錢,可是一個掰扯不清的問題。
費宏眼珠子一轉,提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要不將鹽場都收迴朝廷統一販賣,到底能收幾年的銀子?”
朱厚熜立刻否決了,“前車之鑒就在眼前,這麽做隻是飲鴆止渴。”
“今年各國朝拜的使節就要來了,依臣看不如削減迴禮。”王瓊從小黃門處要來了茶水,飲了幾口就連忙言道。
他平日最看不慣的就是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
說得好聽是朝貢,說得不好聽就是散財。
旁邊幾人皆是沉吟不語,他們的目光都看向了朱厚熜。
朱厚熜笑了笑,“朝貢花費確實有些大了,今年就砍去一半。”
“陛下聖明!”幾人拱手道。
王陽明冷不丁地又拋出了一個大問題。
“提俸實施在即,臣粗略估計賬麵上至少會有五十萬虧空,到底從哪裏挪銀子來實在不好辦。”
說到提俸,楊廷和等人心都提了上來。
當初極力反對,等到自己成了受益人,隻感覺這政策實在英明。
不用再為柴米油鹽而奔波,也不用時刻擔驚受怕有人賄賂。
自己的銀子出了問題,他們是肯定會上心的。
費宏低著頭,出語驚人道:“可以開海禁了!”
他看向朱厚熜,“陛下是到了大展拳腳的時候。”
朱厚熜說話,但向來保守的楊廷和卻難得讚成。
“太祖海禁為的是提防張士誠餘孽,如今國家長治久安一直海禁也不是辦法”
他捋了捋胡須,“海禁一開,私販泛濫的難題就隨之而來,百姓靠海吃海,總不能讓他們斷絕生計。”
毛記眯眼道:“平日裏對小打小摸的私販高高放棄也就罷了,而今一些商人倒是有了和倭寇勾結的趨勢。”
“堵不如疏,依臣看要解決倭寇開放海禁勢在必行。”費宏啞聲道
幾人的目光都看向王陽明,他們都是來自內陸派係上天然就與海洋的利益不深。
王陽明來自浙江,對這個問題極有發言權。
“從掙錢的角度海禁要開,臣已經核算過了單單閩海一處開放就可增加三萬多兩稅收。”
“而且實際隻會比這多不會比這少。”
他向前走了幾步,歎道:“私販利益巨大,商人抱團已然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商人們花錢資助士子,或者幹脆自己培養,現在朝廷的中下層遍地都是商團的代言人。”
王陽明眉毛微皺,:“沿海一帶官商勾結,觸目驚心!”
“不解決這問題驟然放開海禁,隻會適得其反。”
朱厚熜忽然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