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天工坊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風起,北海揚波。
湖水被染得金黃,風把它一揉,就碎成星星點點的金斑。
彎垂的楊柳順著風兒招手,楊柳枝葉搭在儀杖的鸞蓋上,似乎想要挽留漸漸遠去的行人。
北海布防嚴密,儼然有了紫禁城一般森嚴的感覺。
越靠近天宮院所在的地方,巡視的人就越多。
張永帶人提前在天宮院外的大門等候,他身子微微一彎恭敬地向前說道:“臣恭候陛下,一切皆已準備妥當。”
朱厚熜對張永點了點頭,隨即示意他在前麵帶路。
楊廷和等人也不住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這與他們印象中的北海有很大的不同。
一棟棟樓閣拔地而起,上麵懸掛著各種各樣古怪的牌匾。
王瓊好奇地摸了摸旁邊的白色欄杆,粗糙冰冷的感覺很快從他的指尖傳達到大腦。
“這是何物?怎麽從未見過。”他小聲地朝一旁的毛紀問道。
毛紀仔細觀察了一番,最後隻能無奈地搖頭,“我也不知曉,或許是陛下讓人新造的”
諸如白色欄杆一類的事物,在天工院中隨處可見。
大概小半個時辰,走過曲曲折折的小道,經過一個又一個的哨卡,他們最終來到一片連綿的建築前。
建築中間有一條小渠縱貫,北海的水被溝渠引著流過了這片建築。
“叮叮……咚咚……叮叮……”
類似鐵匠敲擊鐵塊一樣的聲音遠遠傳來,引起了楊廷和等人的注意。
這連片的建築裏究竟藏著什麽,陛下又為何如此謹慎布防守衛。
一切的疑惑,都將被解開。
張永疾步上前,雙手一發力就推開了天工坊的大門。
他躬身笑道:“陛下,諸位大臣,請”
“這……”毛紀連連揮手,震驚之色顯露無餘。
王瓊兩步並作一步,猛地向前蹭了一截。
大水車徐徐轉動,牽引著大大小小的鐵質齒輪,而齒輪又帶動著竹條傳送帶。
竹條傳送帶把一塊又一塊淺黃色的膏狀物,傳送到後方桌子大小的方框中。
工人們神情嚴肅,穿著特製的服裝進行篩選。
“諸位有疑惑,可親自去問一問”朱厚熜笑著對眾人說道。
“這是天工坊中一條專門生產肥皂的路線,日產肥皂三千塊。”張永興奮地向周圍的人介紹。
“肥皂?”楊廷和拿起一塊刻著青竹的肥皂,小心把玩了一番。
“莫非是和皂片一樣的東西?”毛紀追問道。
“毛閣老所言不差,肥皂就是專門用來去除人身上汙漬的”張永隨手拿起一塊肥皂到旁邊的竹製流水管示範了起來。
他抽出一個小巧的竹彈片,水流便順著管道緩緩流出。
他用手輕輕揉搓兩下肥皂,手上就出現了綿密的泡沫。
楊廷和忍不住親自上手嚐試,片刻之後,他看著光潔如新的手掌不由感慨道:“此真乃一佳物”
王陽明的注意力全部被竹條傳送帶吸引。
他走向朱厚熜拱手問道:“剛剛張勇所言這隻是天工坊中的一條肥皂生產的路線,現在所看到的應該隻是肥皂的一個生產階段吧?”
雖是發問,王陽明卻無比肯定自己的判斷。
“然!”
他拿起一塊肥皂仔細觀察,又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細細揉搓了一些皂粉。
忽然,他猛地出手將兩塊肥皂抓在手中。
“王尚書,何至於如此心急?”毛紀打趣道。
王陽明搖了搖頭,神情無比鄭重。
他將兩塊肥皂放在手中對比,又緩緩將二者扣在一起。
“巧奪天工,近乎分毫不差”說完他仿佛想到了什麽,彎下腰觀察竹條傳送帶全然不顧忌衣角被地麵弄髒。
“陛下,這東西用的是新的度量?”王陽明語氣中帶著一絲絲的震顫。
朱厚熜點點頭,看著同樣被吸引過來的眾人。
他揮手示意麥福,後者立刻點頭離開了這間房屋。
“也談不上是新的度量,隻是把以前舊的標準精確了一些。”
“精確到多少?”王陽明問道。
朱厚熜想了想,隨手折下一根發絲。
“可以量出這頭發的粗細。”
“絲……”王瓊倒吸一口涼氣,“能如此精確嗎?”
朱厚熜沒有直接迴答,反而為眾人講起了天工坊內的布局。
一炷香之後,麥福左手提著金鍾,右手捧著銅盞緩步走來。
朱厚熜用手抓起一把五色沙,對著眾人說道:“裝滿黃鍾的五色沙就是一兩”
他又用手中的中杵敲擊了一下金鍾,“咚——”
悠揚的鍾聲,蕩滌人心。
這鍾杵所長就是一尺!
“天工坊是一個實驗,如諸位所見這個實驗很成功,下一步就是要推行新的量具。”
楊廷和剛剛從張永手中拿來了一個舊的米鬥,親自盛滿了一鬥的米。
同樣地用金鍾也盛了一鬥的米。
兩者相比肉眼上看不出絲毫差別,楊廷和不禁發問:“陛下,這新的度量與舊的無甚區別,臣以為不需要大動幹戈了。”
朱厚熜沒有直接反駁,他領著眾人走到了水車旋轉的地方。
“楊愛卿且看那轉動的齒輪,要讓齒輪轉動須得分毫不差。”
朱厚熜舉了一個例子,“若是兩個齒輪之間的間距超過一隻螞蟻的大小,它就轉不起來了。”
楊廷和愣在原地,過了許久才緩緩迴神。
他隻感覺一股陌生而強大的力量朝著他撲麵而來。
法度量,這是屬於秩序和文明的力量。
從精確度量開始,人類文明將大踏步地向前。
看著幾人若有所思的表情,朱厚熜笑了。
眼下他們還感受不到精確度量所帶來的強大力量,隻有當蒸汽第一次舉起萬斤重物的時候,精確度量才會向世人展現他無可匹敵的鋒芒。
幾人走過了眾多的流水線,從肥皂到紙張,由鐵器到碳筆。
雖然這些東西他們都曾經見過,或者使用過類似的玩意。
可批量生產宛若水流一般的絲滑工藝,還是讓人歎為觀止。
社會的上層可以享受到一些超越時代的東西,但那終究是少數。
就肥皂而言,大明早就有過類似的產品,可一物難求價比千金。
王陽明一路走來,也逐漸清楚了皇帝的意圖。
這是一條流淌著銀光的生產線。
“天工坊產的東西,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湖水被染得金黃,風把它一揉,就碎成星星點點的金斑。
彎垂的楊柳順著風兒招手,楊柳枝葉搭在儀杖的鸞蓋上,似乎想要挽留漸漸遠去的行人。
北海布防嚴密,儼然有了紫禁城一般森嚴的感覺。
越靠近天宮院所在的地方,巡視的人就越多。
張永帶人提前在天宮院外的大門等候,他身子微微一彎恭敬地向前說道:“臣恭候陛下,一切皆已準備妥當。”
朱厚熜對張永點了點頭,隨即示意他在前麵帶路。
楊廷和等人也不住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這與他們印象中的北海有很大的不同。
一棟棟樓閣拔地而起,上麵懸掛著各種各樣古怪的牌匾。
王瓊好奇地摸了摸旁邊的白色欄杆,粗糙冰冷的感覺很快從他的指尖傳達到大腦。
“這是何物?怎麽從未見過。”他小聲地朝一旁的毛紀問道。
毛紀仔細觀察了一番,最後隻能無奈地搖頭,“我也不知曉,或許是陛下讓人新造的”
諸如白色欄杆一類的事物,在天工院中隨處可見。
大概小半個時辰,走過曲曲折折的小道,經過一個又一個的哨卡,他們最終來到一片連綿的建築前。
建築中間有一條小渠縱貫,北海的水被溝渠引著流過了這片建築。
“叮叮……咚咚……叮叮……”
類似鐵匠敲擊鐵塊一樣的聲音遠遠傳來,引起了楊廷和等人的注意。
這連片的建築裏究竟藏著什麽,陛下又為何如此謹慎布防守衛。
一切的疑惑,都將被解開。
張永疾步上前,雙手一發力就推開了天工坊的大門。
他躬身笑道:“陛下,諸位大臣,請”
“這……”毛紀連連揮手,震驚之色顯露無餘。
王瓊兩步並作一步,猛地向前蹭了一截。
大水車徐徐轉動,牽引著大大小小的鐵質齒輪,而齒輪又帶動著竹條傳送帶。
竹條傳送帶把一塊又一塊淺黃色的膏狀物,傳送到後方桌子大小的方框中。
工人們神情嚴肅,穿著特製的服裝進行篩選。
“諸位有疑惑,可親自去問一問”朱厚熜笑著對眾人說道。
“這是天工坊中一條專門生產肥皂的路線,日產肥皂三千塊。”張永興奮地向周圍的人介紹。
“肥皂?”楊廷和拿起一塊刻著青竹的肥皂,小心把玩了一番。
“莫非是和皂片一樣的東西?”毛紀追問道。
“毛閣老所言不差,肥皂就是專門用來去除人身上汙漬的”張永隨手拿起一塊肥皂到旁邊的竹製流水管示範了起來。
他抽出一個小巧的竹彈片,水流便順著管道緩緩流出。
他用手輕輕揉搓兩下肥皂,手上就出現了綿密的泡沫。
楊廷和忍不住親自上手嚐試,片刻之後,他看著光潔如新的手掌不由感慨道:“此真乃一佳物”
王陽明的注意力全部被竹條傳送帶吸引。
他走向朱厚熜拱手問道:“剛剛張勇所言這隻是天工坊中的一條肥皂生產的路線,現在所看到的應該隻是肥皂的一個生產階段吧?”
雖是發問,王陽明卻無比肯定自己的判斷。
“然!”
他拿起一塊肥皂仔細觀察,又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細細揉搓了一些皂粉。
忽然,他猛地出手將兩塊肥皂抓在手中。
“王尚書,何至於如此心急?”毛紀打趣道。
王陽明搖了搖頭,神情無比鄭重。
他將兩塊肥皂放在手中對比,又緩緩將二者扣在一起。
“巧奪天工,近乎分毫不差”說完他仿佛想到了什麽,彎下腰觀察竹條傳送帶全然不顧忌衣角被地麵弄髒。
“陛下,這東西用的是新的度量?”王陽明語氣中帶著一絲絲的震顫。
朱厚熜點點頭,看著同樣被吸引過來的眾人。
他揮手示意麥福,後者立刻點頭離開了這間房屋。
“也談不上是新的度量,隻是把以前舊的標準精確了一些。”
“精確到多少?”王陽明問道。
朱厚熜想了想,隨手折下一根發絲。
“可以量出這頭發的粗細。”
“絲……”王瓊倒吸一口涼氣,“能如此精確嗎?”
朱厚熜沒有直接迴答,反而為眾人講起了天工坊內的布局。
一炷香之後,麥福左手提著金鍾,右手捧著銅盞緩步走來。
朱厚熜用手抓起一把五色沙,對著眾人說道:“裝滿黃鍾的五色沙就是一兩”
他又用手中的中杵敲擊了一下金鍾,“咚——”
悠揚的鍾聲,蕩滌人心。
這鍾杵所長就是一尺!
“天工坊是一個實驗,如諸位所見這個實驗很成功,下一步就是要推行新的量具。”
楊廷和剛剛從張永手中拿來了一個舊的米鬥,親自盛滿了一鬥的米。
同樣地用金鍾也盛了一鬥的米。
兩者相比肉眼上看不出絲毫差別,楊廷和不禁發問:“陛下,這新的度量與舊的無甚區別,臣以為不需要大動幹戈了。”
朱厚熜沒有直接反駁,他領著眾人走到了水車旋轉的地方。
“楊愛卿且看那轉動的齒輪,要讓齒輪轉動須得分毫不差。”
朱厚熜舉了一個例子,“若是兩個齒輪之間的間距超過一隻螞蟻的大小,它就轉不起來了。”
楊廷和愣在原地,過了許久才緩緩迴神。
他隻感覺一股陌生而強大的力量朝著他撲麵而來。
法度量,這是屬於秩序和文明的力量。
從精確度量開始,人類文明將大踏步地向前。
看著幾人若有所思的表情,朱厚熜笑了。
眼下他們還感受不到精確度量所帶來的強大力量,隻有當蒸汽第一次舉起萬斤重物的時候,精確度量才會向世人展現他無可匹敵的鋒芒。
幾人走過了眾多的流水線,從肥皂到紙張,由鐵器到碳筆。
雖然這些東西他們都曾經見過,或者使用過類似的玩意。
可批量生產宛若水流一般的絲滑工藝,還是讓人歎為觀止。
社會的上層可以享受到一些超越時代的東西,但那終究是少數。
就肥皂而言,大明早就有過類似的產品,可一物難求價比千金。
王陽明一路走來,也逐漸清楚了皇帝的意圖。
這是一條流淌著銀光的生產線。
“天工坊產的東西,諸位愛卿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