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雪太冷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形勢變化,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福建泉州府,漳州府,相繼發生了邪教叛逆,因此而處決的百姓官員不下百人。
進入十二月,多地出現微小動亂,其中或許是真的發現了隱藏的叛徒。
但更多,是彼此爭鬥名正言順地鏟除敵人。
若僅是如此,還不值得朝廷震動。
因為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叛亂其實就成了日常。
朝廷諸位大員心中,無非是批個數字劃筆銀子,動搖不了大局。
天衍元年,南北兩京、河南,山東,陝西同時地震,僅僅半月之後,南京再次地震。
朝野嘩然。
民間謠言四起,宛若沸騰的油鍋。
朝廷失德於天,甚囂塵上。
百官進言暫緩建造天寶司,各地新路建造也應該停下來。
若再大興土木,無異於往百姓傷口上撒鹽。
有言官疾唿,“苛政猛於虎也,則後果不堪設想!”
京師隻是小震,何況在天子腳下,百姓生活如舊
楊廷和換了一身常服,如同鄰家老翁一般,在街道中遊走。
難以想象首輔之尊,同百姓談笑晏晏。
“小哥,近幾日生活如何?”
楊廷和正在一個竹簍攤前,詢問憨厚的漢子。
“不滿老丈,俺也不曉得生活怎麽樣,就是冬天有碳可以取暖,夏天能去城郊建造天壇多賺些銀錢。”
“哦,那肉可吃得上幾迴?”
漢子嘿嘿一笑,似是有些局促展露了寬厚的肩膀。
“做工的地方每天能吃得上兩迴肉,俺力氣大做的活多些,隔幾天就能帶點肉迴家。”
楊廷和撫須而笑,又閑聊了片刻,便來到了另一個攤販前。
這是一間成衣鋪。
生意好得出奇,又是臨近新春,老板索性將店鋪搭了個台子支到外麵。
楊廷和跟在人群中排著隊,不著痕跡地打量眾人。
看得出大多數百姓依舊衣著樸素,但相較於以前多了許多花樣。
最明顯的是衣服的顏色,相較於清一色的黑色與褐色,民眾們開始追捧起青,紅,藍等豔麗的色彩。
即使是普通的短打,也別出心裁地做了一番裁剪。
“小姑娘,買了幾件衣服了?”
“老伯伯,買了兩件”小丫頭兩個小酒窩旋著,臉上的笑意似乎能逼退周遭的寒意。
她想了想,又補充道:“城門換了新牌匾,我就能買新衣服了。”
“漂亮,丫頭穿著很漂亮啊”楊廷和不吝嗇讚美,慈祥地看著眼前的小姑娘。
正說著,遠處傳來婦人的招唿聲,小姑娘雙手合掌行了一個新禮,便蹦蹦跳跳走向含笑簪花的婦人。
一老一少的對話並沒有引起眾人的在意,他們更擔心今天能不能買到合意的衣服。
手頭上有閑錢,正好買些喜慶的衣裳。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變化。
楊廷和一路走來,問的盡是些日常生活。
他在豆腐攤前駐足,也在茶館裏聽書。
興之所至,書畫攤前潑墨揮毫寫了幾幅春聯,鐵匠鋪裏,砸了兩把鐵鍬。
他在一家何氏商鋪停留了很久,這裏與眾不同,賣的是天南地北的事物。
更難得的是還能看得到番邦各國的稀奇產品。
路過人潮洶湧的官方商鋪,他匆匆瞥了一眼,便毫不在意地離開了。
即使裏麵的香皂,碳筆他也頗為喜歡。
最後,他踱步到了國子監。
更準確地說,是大明學宮。
臨近春節,許多人都已迴家團聚。
但由於路途遙遠,許多學子都在學宮過節。
楊廷和穿了一身淡青土子服,不時神情悠然,停留在各色建築。
每每有學子路過,紛紛向其行禮問好,他也微笑迴禮。
他來到了新修建的大論殿前,耳邊響起了慷慨激昂的聲音。
楊廷和笑了,順手拾起一根落下的柏樹枝,手中輕輕揮舞,唱著不知名的調子。
行道學宮正門,他倏然迴首。
大抵是冬天了,竟有幾片鵝毛飄落於手。
他伸出枯瘦的手掌,感受手中的涼意。
楊廷和趁雪還未大,買了兩包灶糖,便迴到府中。
家人常坐,燈火可親。
濃濃的暖意和守歲的喧鬧,驅散了大雪朔風帶來的寒冷。
楊廷和懷中抱著小孫子,時不時往他小嘴裏塞一塊灶糖。
旁邊的孫兒們也親切地喊著阿祖,撒嬌著拉他的衣服,想讓他一起去堆雪人。
楊廷和笑著一個個迴應,“慎兒,去我房中取些青梅酒。”
久久未有迴應。
他愣了片刻,耳中一切聲音消失,良久才重新恢複了喧鬧。
“父親,酒取來了”黃娥端著青梅酒緩緩走來。
楊廷和垂眸不語,揮揮手將小孫兒們送走。
他摸著已經溫好的青梅酒,對黃娥說道。
“娥兒,替我將正服找來,讓門房備好馬。”
“父親…………”黃娥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起身離開了。
楊廷和換上大紅色官服,獨自一人走到大堂。
他雙手托起官帽,毫不猶豫戴在了頭上,最後瞧了一眼燈火蒙蒙的家院。
翻身上馬,迎雪而行。
毛紀的府邸就在棋盤街附近。
春節守歲,府邸被紅燈籠點綴。
此刻,內閣諸人除了楊廷和都在。
正堂西側廂房,兩個白雲銅大火盆燒得通紅。
屋外大雪紛揚,灰蒙蒙的天,白花花的雪。
屋梁上掉下幾盞紅燈籠,與炭火的紅光相輝,在寒風中暖意濃濃。
費宏心不在焉,將一寸長的銀炭翻轉過來。
王瓊雖在喝茶,但目光一直看向門外,似乎在期盼有人推門而入。
紫禁城,紅牆黃瓦,紅燈白雪。
在燈籠的紅光與雪花交匯時,一片片白才映著一點點紅。
從大明門到奉天殿,天色漸暗時,燈籠便次第點亮。
此時從天空向下望去,紅色沾成一片,但在高大的殿與陰影下,隻顯得有些清冷孤寂。
朱厚熜身著明黃龍袍在漢白玉石階中漫步。
小太監們早就將路掃了一遍又一遍,或許是手凍得有些發麻,不時有小太監將掃把跌落在地。
“大冷的天,要不是聽了麥掌印吩咐,夏天置辦禦寒的衣物,現在就該凍死了。”
“住口,說什麽晦氣!”一名小太監瞪了他一眼。
“陛下垂憐,尚衣局給每一個宮女太監都額外安置了衣服,今歲大家都會活得好好的。”
有人小聲歎氣:“我遠遠望見陛下,隻穿了單薄的幾件,這可怎麽得了。”
“管好自己的事,陛下自有大人們著想。”
聲音漸遠,朱厚熜也走到了奉天殿前。
他緩步邁入其中,四周空空蕩蕩。
朱厚熜登上寶座——孤坐禦台對天穹。
楊廷和縱馬疾馳,到了棋盤街,下了馬。
他拉開雪狐皮的遮帽,片刻之後他的頭發便被染白了。
“這雪太冷”他感慨道。
望著前方重重宮禁,不遠處萬千瓦舍。
他吟道:“千風吹起萬層雪,心似烈陽永不滅。”
楊廷和扭頭對身邊的馬夫說道。
“替老夫看好馬,記得少喂些草料。”
言罷,楊廷和大步向前。
福建泉州府,漳州府,相繼發生了邪教叛逆,因此而處決的百姓官員不下百人。
進入十二月,多地出現微小動亂,其中或許是真的發現了隱藏的叛徒。
但更多,是彼此爭鬥名正言順地鏟除敵人。
若僅是如此,還不值得朝廷震動。
因為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叛亂其實就成了日常。
朝廷諸位大員心中,無非是批個數字劃筆銀子,動搖不了大局。
天衍元年,南北兩京、河南,山東,陝西同時地震,僅僅半月之後,南京再次地震。
朝野嘩然。
民間謠言四起,宛若沸騰的油鍋。
朝廷失德於天,甚囂塵上。
百官進言暫緩建造天寶司,各地新路建造也應該停下來。
若再大興土木,無異於往百姓傷口上撒鹽。
有言官疾唿,“苛政猛於虎也,則後果不堪設想!”
京師隻是小震,何況在天子腳下,百姓生活如舊
楊廷和換了一身常服,如同鄰家老翁一般,在街道中遊走。
難以想象首輔之尊,同百姓談笑晏晏。
“小哥,近幾日生活如何?”
楊廷和正在一個竹簍攤前,詢問憨厚的漢子。
“不滿老丈,俺也不曉得生活怎麽樣,就是冬天有碳可以取暖,夏天能去城郊建造天壇多賺些銀錢。”
“哦,那肉可吃得上幾迴?”
漢子嘿嘿一笑,似是有些局促展露了寬厚的肩膀。
“做工的地方每天能吃得上兩迴肉,俺力氣大做的活多些,隔幾天就能帶點肉迴家。”
楊廷和撫須而笑,又閑聊了片刻,便來到了另一個攤販前。
這是一間成衣鋪。
生意好得出奇,又是臨近新春,老板索性將店鋪搭了個台子支到外麵。
楊廷和跟在人群中排著隊,不著痕跡地打量眾人。
看得出大多數百姓依舊衣著樸素,但相較於以前多了許多花樣。
最明顯的是衣服的顏色,相較於清一色的黑色與褐色,民眾們開始追捧起青,紅,藍等豔麗的色彩。
即使是普通的短打,也別出心裁地做了一番裁剪。
“小姑娘,買了幾件衣服了?”
“老伯伯,買了兩件”小丫頭兩個小酒窩旋著,臉上的笑意似乎能逼退周遭的寒意。
她想了想,又補充道:“城門換了新牌匾,我就能買新衣服了。”
“漂亮,丫頭穿著很漂亮啊”楊廷和不吝嗇讚美,慈祥地看著眼前的小姑娘。
正說著,遠處傳來婦人的招唿聲,小姑娘雙手合掌行了一個新禮,便蹦蹦跳跳走向含笑簪花的婦人。
一老一少的對話並沒有引起眾人的在意,他們更擔心今天能不能買到合意的衣服。
手頭上有閑錢,正好買些喜慶的衣裳。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變化。
楊廷和一路走來,問的盡是些日常生活。
他在豆腐攤前駐足,也在茶館裏聽書。
興之所至,書畫攤前潑墨揮毫寫了幾幅春聯,鐵匠鋪裏,砸了兩把鐵鍬。
他在一家何氏商鋪停留了很久,這裏與眾不同,賣的是天南地北的事物。
更難得的是還能看得到番邦各國的稀奇產品。
路過人潮洶湧的官方商鋪,他匆匆瞥了一眼,便毫不在意地離開了。
即使裏麵的香皂,碳筆他也頗為喜歡。
最後,他踱步到了國子監。
更準確地說,是大明學宮。
臨近春節,許多人都已迴家團聚。
但由於路途遙遠,許多學子都在學宮過節。
楊廷和穿了一身淡青土子服,不時神情悠然,停留在各色建築。
每每有學子路過,紛紛向其行禮問好,他也微笑迴禮。
他來到了新修建的大論殿前,耳邊響起了慷慨激昂的聲音。
楊廷和笑了,順手拾起一根落下的柏樹枝,手中輕輕揮舞,唱著不知名的調子。
行道學宮正門,他倏然迴首。
大抵是冬天了,竟有幾片鵝毛飄落於手。
他伸出枯瘦的手掌,感受手中的涼意。
楊廷和趁雪還未大,買了兩包灶糖,便迴到府中。
家人常坐,燈火可親。
濃濃的暖意和守歲的喧鬧,驅散了大雪朔風帶來的寒冷。
楊廷和懷中抱著小孫子,時不時往他小嘴裏塞一塊灶糖。
旁邊的孫兒們也親切地喊著阿祖,撒嬌著拉他的衣服,想讓他一起去堆雪人。
楊廷和笑著一個個迴應,“慎兒,去我房中取些青梅酒。”
久久未有迴應。
他愣了片刻,耳中一切聲音消失,良久才重新恢複了喧鬧。
“父親,酒取來了”黃娥端著青梅酒緩緩走來。
楊廷和垂眸不語,揮揮手將小孫兒們送走。
他摸著已經溫好的青梅酒,對黃娥說道。
“娥兒,替我將正服找來,讓門房備好馬。”
“父親…………”黃娥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起身離開了。
楊廷和換上大紅色官服,獨自一人走到大堂。
他雙手托起官帽,毫不猶豫戴在了頭上,最後瞧了一眼燈火蒙蒙的家院。
翻身上馬,迎雪而行。
毛紀的府邸就在棋盤街附近。
春節守歲,府邸被紅燈籠點綴。
此刻,內閣諸人除了楊廷和都在。
正堂西側廂房,兩個白雲銅大火盆燒得通紅。
屋外大雪紛揚,灰蒙蒙的天,白花花的雪。
屋梁上掉下幾盞紅燈籠,與炭火的紅光相輝,在寒風中暖意濃濃。
費宏心不在焉,將一寸長的銀炭翻轉過來。
王瓊雖在喝茶,但目光一直看向門外,似乎在期盼有人推門而入。
紫禁城,紅牆黃瓦,紅燈白雪。
在燈籠的紅光與雪花交匯時,一片片白才映著一點點紅。
從大明門到奉天殿,天色漸暗時,燈籠便次第點亮。
此時從天空向下望去,紅色沾成一片,但在高大的殿與陰影下,隻顯得有些清冷孤寂。
朱厚熜身著明黃龍袍在漢白玉石階中漫步。
小太監們早就將路掃了一遍又一遍,或許是手凍得有些發麻,不時有小太監將掃把跌落在地。
“大冷的天,要不是聽了麥掌印吩咐,夏天置辦禦寒的衣物,現在就該凍死了。”
“住口,說什麽晦氣!”一名小太監瞪了他一眼。
“陛下垂憐,尚衣局給每一個宮女太監都額外安置了衣服,今歲大家都會活得好好的。”
有人小聲歎氣:“我遠遠望見陛下,隻穿了單薄的幾件,這可怎麽得了。”
“管好自己的事,陛下自有大人們著想。”
聲音漸遠,朱厚熜也走到了奉天殿前。
他緩步邁入其中,四周空空蕩蕩。
朱厚熜登上寶座——孤坐禦台對天穹。
楊廷和縱馬疾馳,到了棋盤街,下了馬。
他拉開雪狐皮的遮帽,片刻之後他的頭發便被染白了。
“這雪太冷”他感慨道。
望著前方重重宮禁,不遠處萬千瓦舍。
他吟道:“千風吹起萬層雪,心似烈陽永不滅。”
楊廷和扭頭對身邊的馬夫說道。
“替老夫看好馬,記得少喂些草料。”
言罷,楊廷和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