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輿論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氣晴好,騎驢進杭州。
小二牽過驢繩,唐伯虎進到了一間客棧歇息。
說書先生一拍醒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一番說學逗唱,不時引得客棧眾人連連叫好。
“陛下是真龍天子轉世,聖德庇佑大明,不要說前幾日邪教叛亂,就是這幾天的地震,諸位去問問同往年相比少死了多少人?”
…………
“千錯萬錯,叛賊的錯,他們見不得大明的百姓生活好,總是想把我們拖下水!”
不時有人交頭接耳,義憤填膺“狗娘養的,我恨不得殺了這些畜生。”
“我掙這些錢容易嗎?怎麽都惦記著比我臉還幹淨的兜!”
吵鬧之聲愈加喧嘩,仿佛給在座的幾人一柄砍刀,就能上九鎮殺敵去。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想。
人群中總有些不和諧的聲音。
“我就說,難道朝廷一點錯都沒有,至少那群大老爺也沒有管住手底下的人。”
有人竊竊私語:“無風不起浪,朝廷必有過錯!”
說書人的耳朵微微一抖,眼珠滴溜溜地轉動著,巧妙地調整著茶肆裏的氣氛。
把矛頭對準了白蓮教和韃靼!
立了一個靶子,煽動眾人的仇恨,異樣的聲音也在大潮的裹挾中蕩然無存。
唐伯虎要了一杯茶,卻遲遲不喝,一直等到茶水都涼了。
他出神地聽著說書,迴想起自己這十多年的放蕩不羈,往事如煙雲曆曆在目。
“啪,話說當日,文壇領袖王陽明,華蓋殿內舌戰群臣,這場辯論好生激烈,一連三天晝夜不休,才有了我們用的大明天寶!”
他右手弓如滿月,捏起手中木塊,毫不遲疑砸向桌案。
“啪”——唐伯虎突然意識到,他引以為傲的文學才華,詩詞歌賦,或許在過往皇帝的眼中都不值一提。
他和那些,空談大論的儒生並無二致。
每一個時代,都有他辜負的人。
唐伯虎曾經兼濟天下救度蒼生的理想,成了笑談。
隻是如今的他,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悲涼和不甘。
涼茶入喉,卻是另一種味道。
到了現在,他才算是徹底放下了,放下了過去風流才子的身份。
唐伯虎,大明學宮學監才是新的坐標。
他從心裏,認可了朱厚熜,也認可了自己臣的身份。
“憑什麽隻能兌換完好的紙鈔,我家那幾大罐,就不能換成新的天寶!”
“要我說,穿得破點去救濟局門口睡著,多躺幾天,也就有了幾日的辛苦錢。”
耳邊聽到竊竊私語,唐伯虎撇嘴一笑,桌上掰斷幾根筷子。
他屈指一彈,果不其然,客棧內響起了數道慘叫聲。
唐伯虎唱著小曲,隨手將一張天寶壓在竹筒下。
對於過去他是不幸的,但對於現在,唐伯虎似乎用多年的痛苦換來了此刻命運的垂青。
京杭運河上,石德寶也收到了追查過往疑案的消息。
他解下披風,任由浩浩江風振蕩衣袖。
舉起銅杯,他將清酒撒入江中。
敬故人,也在敬心中遺憾。
“順之兄,你看到了嗎?你我當年都沒有錯!”
他啞聲道:“隻是我選擇苟活於世看到了希望,而你以死明誌去陰間追尋公道!”
國家大局中渺小如微塵的個人,被辜負的卻是全部的天賦才智和赤誠之心。
他們的疾唿無人傾聽,他們的呐喊無人在意。
朝廷視他們如棄履!
他從袖中掏出了珍藏多年的一本文集,一頁一頁翻過熟悉的詩篇。
石德寶迎風而立,沉默了很久。
“或許你是對的,人間還有比個人榮辱和生死更重要的東西,隻是你看不到了。”
他一甩衣袖,將銅杯丟入驚濤。
“就有我,替你好好看看!”
“掌櫃,不用找了,多的打賞說書先生。”
他背著手,嘴中哼著江南小曲,瀟灑離開。
放下,並不是說,他就會被那些條條框框所束縛。
相反,唐伯虎產生了更大的野望。
他要把天性自由帶入官場,為官也可以不必條條框框枷鎖纏身。
楊廷和如往日一般早起,洗漱穿衣,讓下人為他誦讀早一天就準備好的文書。
他洗了兩把手,溫熱的毛巾敷在臉上。
但過了很久,他都沒有把毛巾拿開。
涼意從臉部向他身體侵襲,他突然明白,自己已經不是首輔了。
沉默著,將紙?,玉印,墨筆,等東西準備好。
他坐上新製的木輪馬車,在馬夫的吆喝聲中駛向紫禁城。
單手探出幕簾,楊廷和揮手辭去下人的攙扶。
他利落地下車,整理著裝,似乎想借此證明什麽。
清晨的薄霧還未退盡,蒸騰的水汽化作雲煙籠罩紫禁城。
當楊廷和行到午門前。
從群山之巔吹來的風,撥開雲霧,綿延出千重殿宇。
碧瓦失瓽,殿宇聳峙,這片土地上最雄偉的宮殿將自己的威嚴展現得淋漓盡致。
午門朱紅色的牆壁,兩側展開的塔樓,就像振翅欲飛的朱雀,又像浴火重生的鳳凰。
楊廷和抬頭,被琉璃瓦上反射的光刺到了眼睛。
他明白,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金水橋下的碧流,蜿蜒出一個國家的柔情。
朱厚熜卻在雷厲風行,作出決斷。
他沒有將朝臣推出去當擋箭牌,也沒有下罪己詔。
他走了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路。
讓百姓,打敗百姓!
“田通政切記安排好各地的宣傳工作,要讓百姓明白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誰。”
田鋒點頭稱是,他是通政使司的通政使。
也是在新政中獲利最多的人之一。
通政使司過去一個可有可無的衙門口,在玉印出現之後,也成為了一個強勢部門。
田鋒甚至感覺,這位置給他一個尚書也不換,自然對朱厚熜吩咐的事萬分用心。
“臣已經在各地安排人手,見縫插針,隨機應變,一定讓白蓮教這等萬惡之源被萬人唾棄,讓朝廷光輝的形象在百姓心中紮根!”
他熟練地運用起新造的詞語,興致勃勃地為朱厚熜講述這幾月來的成績。
“臣等打造好輿論攻勢,說書人,邸報,戲班,培養出了一支合格的隊伍,也同六部商議,將統一思想定為一項重要任務對官吏進行考核。”
“每一個在朝廷府衙任職的小吏,都能帶動一個甚至數個家庭,再從這些家庭向外擴散,京城的風一定吹不歪!”
朱厚熜讚許地看了他一眼,“那,朝廷打算修建三宮,興建宮觀的事情,民間反應如何?”
思索了片刻,田鋒試探著開口道。
“一年時間,足以將這件事描繪成大利天下的壯舉,百姓齊聲叫好的偉業。”
“一年嗎?朕的時間不多了。”朱厚熜心中想道。
他隨即吩咐,“通政使司不必在此事上多花心力,盡早打通全國信息網才是關鍵。”
田鋒心中一驚,立即勸諫道。
“陛下,輿論是看不見的刀槍,言語是殺死人的暗劍,臣萬萬不能讓您如天之德,被人描繪成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啊!”
“萬裏長城今猶在,京杭運河水滔滔,朕隻要結果不在意過程。”
他輕笑道:“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但朕又何懼世人評說!”
小二牽過驢繩,唐伯虎進到了一間客棧歇息。
說書先生一拍醒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一番說學逗唱,不時引得客棧眾人連連叫好。
“陛下是真龍天子轉世,聖德庇佑大明,不要說前幾日邪教叛亂,就是這幾天的地震,諸位去問問同往年相比少死了多少人?”
…………
“千錯萬錯,叛賊的錯,他們見不得大明的百姓生活好,總是想把我們拖下水!”
不時有人交頭接耳,義憤填膺“狗娘養的,我恨不得殺了這些畜生。”
“我掙這些錢容易嗎?怎麽都惦記著比我臉還幹淨的兜!”
吵鬧之聲愈加喧嘩,仿佛給在座的幾人一柄砍刀,就能上九鎮殺敵去。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想。
人群中總有些不和諧的聲音。
“我就說,難道朝廷一點錯都沒有,至少那群大老爺也沒有管住手底下的人。”
有人竊竊私語:“無風不起浪,朝廷必有過錯!”
說書人的耳朵微微一抖,眼珠滴溜溜地轉動著,巧妙地調整著茶肆裏的氣氛。
把矛頭對準了白蓮教和韃靼!
立了一個靶子,煽動眾人的仇恨,異樣的聲音也在大潮的裹挾中蕩然無存。
唐伯虎要了一杯茶,卻遲遲不喝,一直等到茶水都涼了。
他出神地聽著說書,迴想起自己這十多年的放蕩不羈,往事如煙雲曆曆在目。
“啪,話說當日,文壇領袖王陽明,華蓋殿內舌戰群臣,這場辯論好生激烈,一連三天晝夜不休,才有了我們用的大明天寶!”
他右手弓如滿月,捏起手中木塊,毫不遲疑砸向桌案。
“啪”——唐伯虎突然意識到,他引以為傲的文學才華,詩詞歌賦,或許在過往皇帝的眼中都不值一提。
他和那些,空談大論的儒生並無二致。
每一個時代,都有他辜負的人。
唐伯虎曾經兼濟天下救度蒼生的理想,成了笑談。
隻是如今的他,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悲涼和不甘。
涼茶入喉,卻是另一種味道。
到了現在,他才算是徹底放下了,放下了過去風流才子的身份。
唐伯虎,大明學宮學監才是新的坐標。
他從心裏,認可了朱厚熜,也認可了自己臣的身份。
“憑什麽隻能兌換完好的紙鈔,我家那幾大罐,就不能換成新的天寶!”
“要我說,穿得破點去救濟局門口睡著,多躺幾天,也就有了幾日的辛苦錢。”
耳邊聽到竊竊私語,唐伯虎撇嘴一笑,桌上掰斷幾根筷子。
他屈指一彈,果不其然,客棧內響起了數道慘叫聲。
唐伯虎唱著小曲,隨手將一張天寶壓在竹筒下。
對於過去他是不幸的,但對於現在,唐伯虎似乎用多年的痛苦換來了此刻命運的垂青。
京杭運河上,石德寶也收到了追查過往疑案的消息。
他解下披風,任由浩浩江風振蕩衣袖。
舉起銅杯,他將清酒撒入江中。
敬故人,也在敬心中遺憾。
“順之兄,你看到了嗎?你我當年都沒有錯!”
他啞聲道:“隻是我選擇苟活於世看到了希望,而你以死明誌去陰間追尋公道!”
國家大局中渺小如微塵的個人,被辜負的卻是全部的天賦才智和赤誠之心。
他們的疾唿無人傾聽,他們的呐喊無人在意。
朝廷視他們如棄履!
他從袖中掏出了珍藏多年的一本文集,一頁一頁翻過熟悉的詩篇。
石德寶迎風而立,沉默了很久。
“或許你是對的,人間還有比個人榮辱和生死更重要的東西,隻是你看不到了。”
他一甩衣袖,將銅杯丟入驚濤。
“就有我,替你好好看看!”
“掌櫃,不用找了,多的打賞說書先生。”
他背著手,嘴中哼著江南小曲,瀟灑離開。
放下,並不是說,他就會被那些條條框框所束縛。
相反,唐伯虎產生了更大的野望。
他要把天性自由帶入官場,為官也可以不必條條框框枷鎖纏身。
楊廷和如往日一般早起,洗漱穿衣,讓下人為他誦讀早一天就準備好的文書。
他洗了兩把手,溫熱的毛巾敷在臉上。
但過了很久,他都沒有把毛巾拿開。
涼意從臉部向他身體侵襲,他突然明白,自己已經不是首輔了。
沉默著,將紙?,玉印,墨筆,等東西準備好。
他坐上新製的木輪馬車,在馬夫的吆喝聲中駛向紫禁城。
單手探出幕簾,楊廷和揮手辭去下人的攙扶。
他利落地下車,整理著裝,似乎想借此證明什麽。
清晨的薄霧還未退盡,蒸騰的水汽化作雲煙籠罩紫禁城。
當楊廷和行到午門前。
從群山之巔吹來的風,撥開雲霧,綿延出千重殿宇。
碧瓦失瓽,殿宇聳峙,這片土地上最雄偉的宮殿將自己的威嚴展現得淋漓盡致。
午門朱紅色的牆壁,兩側展開的塔樓,就像振翅欲飛的朱雀,又像浴火重生的鳳凰。
楊廷和抬頭,被琉璃瓦上反射的光刺到了眼睛。
他明白,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金水橋下的碧流,蜿蜒出一個國家的柔情。
朱厚熜卻在雷厲風行,作出決斷。
他沒有將朝臣推出去當擋箭牌,也沒有下罪己詔。
他走了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路。
讓百姓,打敗百姓!
“田通政切記安排好各地的宣傳工作,要讓百姓明白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誰。”
田鋒點頭稱是,他是通政使司的通政使。
也是在新政中獲利最多的人之一。
通政使司過去一個可有可無的衙門口,在玉印出現之後,也成為了一個強勢部門。
田鋒甚至感覺,這位置給他一個尚書也不換,自然對朱厚熜吩咐的事萬分用心。
“臣已經在各地安排人手,見縫插針,隨機應變,一定讓白蓮教這等萬惡之源被萬人唾棄,讓朝廷光輝的形象在百姓心中紮根!”
他熟練地運用起新造的詞語,興致勃勃地為朱厚熜講述這幾月來的成績。
“臣等打造好輿論攻勢,說書人,邸報,戲班,培養出了一支合格的隊伍,也同六部商議,將統一思想定為一項重要任務對官吏進行考核。”
“每一個在朝廷府衙任職的小吏,都能帶動一個甚至數個家庭,再從這些家庭向外擴散,京城的風一定吹不歪!”
朱厚熜讚許地看了他一眼,“那,朝廷打算修建三宮,興建宮觀的事情,民間反應如何?”
思索了片刻,田鋒試探著開口道。
“一年時間,足以將這件事描繪成大利天下的壯舉,百姓齊聲叫好的偉業。”
“一年嗎?朕的時間不多了。”朱厚熜心中想道。
他隨即吩咐,“通政使司不必在此事上多花心力,盡早打通全國信息網才是關鍵。”
田鋒心中一驚,立即勸諫道。
“陛下,輿論是看不見的刀槍,言語是殺死人的暗劍,臣萬萬不能讓您如天之德,被人描繪成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啊!”
“萬裏長城今猶在,京杭運河水滔滔,朕隻要結果不在意過程。”
他輕笑道:“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但朕又何懼世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