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定製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怎麽可能!”楊一清心中震驚,隨即脫口而出道。
“人心隔肚皮,連自己最親近的人尚且不能得知他心中所想,更何況是精心培養的奸細和間諜。”他喃喃自語。
朱厚熜笑了笑:“這枚玉印,並非是觀人之心,而是觀其氣運。”
張璁若有所思地點頭,“凡是來自他國,又做過有損大明之事,不是奸細,也是奸細!”
王陽明心思一轉,既然玉印能夠觀測他國間諜,那麽探究是否有人貪汙瀆職,損害朝廷是否也易如反掌?
但真是如此,卻還要細細思量。
否則君臣猜疑,互相算計,到了最後整個朝廷都癱瘓了,國家也就跟著大亂!
楊一清當即拍手,“那就廷議,擬個章程,公文下發到各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即刻捉拿奸細。”
“先將朝廷裏的人清一遍,至於各鄉間村舍,則徐徐圖之。”張璁跟著附和道。
朱厚熜手順著圈椅的扶手坐了下來,“這件事就由內閣去商議,你們幾個閣臣把事情理順,再寫成一份奏本交給朕。”
“內閣,該擔當起大事了,演道閣,演道天下,執掌中樞!”
三人渾身一顫,連忙躬身領命。
“內閣定製,要幹一件大事,做得漂亮些,給群臣看看,給天下百姓看看。”
“之前提俸就做得很好,但是人走茶涼,事因人廢,不能因為你們在一天這銀子就發一天,必須要弄成一項明確的製度。”
他看向張璁,“這一點羅山之前向朕說過,把製度搭好,即使人執行得走樣也有個形在。”
張璁微笑著點頭迴應,不著痕跡地奉承道。
“也隻有陛下才能幹成這樣的事,守著幾百年的老規矩,臣的鼻子都快聞到一股子黴味了。”
“哈哈哈”幾人發出一陣歡快地笑聲。
楊一清卻明白,這是朱厚熜有意讓新內閣在群臣麵前,搏一搏好感。
發錢,誰不喜歡?
本本分分做事能賺大錢,何至於操個殺頭的心搏些小利。
“百官手頭充實了,再想伸手從朝廷身上掏錢,朕不許。”朱厚熜目光一厲。
“過往的情況朕也清楚,體恤眾臣不易,但新的官俸製度出來之後,貪腐者,殺!”
張璁心中一凜,趕忙追問道:“陛下的意思是過往暫且不追究,以官俸製度革新為起點,在此之後貪汙國財者,從重處置!”
朱厚熜笑了笑,強調道:“是內閣和六部不再追究。”
三人對視一眼,隨即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
大明為官,手上沒沾錢才是真的稀罕。
若是大肆追究過往,立刻大明就會雞犬不寧。
定個節點,既往不咎,既可以顯示朝廷寬大為懷,處理貪官時也有了大義支持。
楊一清心中想到,諸位同僚啊,不是我們不想寬容,實在是你們做得太過了。
拿著比過往高幾倍的份額,朝廷三令五申之後,還要撞南牆。
老夫我,也就隻能逢年過節替你慰問一下家屬了。
朱厚熜也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但他對大明的官員不放心。
誰知道這一百多年來,究竟貪了多少?
內閣和六部不追究,但必要時刻,他還是要出手。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要讓朝廷警惕,明裏不要叫百官知道天變的消息,暗裏讓大家都緊張起來,把事幹得快一些!”
“推行新禮,是關乎天下生死存亡的大事,內閣要把調子定好,在這件事上朕不允許有任何差錯!”
“是”
朱厚熜想了想,搜尋曆代“神器”的工作不能停,或許又在某件事物上得到靈感,就能大大加快造天計劃的進程。
他有預感。
靈天出現之後,新的力量體係誕生。
這些古物,會成為一大利器。
“過往歲月留下的遺物,蘊含著不可思議的力量,它們會在新的時代大放異彩,朝廷要抓住這股力量。”
他看向三人,“你們想個辦法,盡量將那些古物都握到朝廷手上。”
楊一清尷尬一笑,“陛下,您說的應該是那些,應該都價值不菲吧,若是要買,錢…………”
朱厚熜看了他一眼,“辦法你們想去,朕不管。”
“若是真正名震古今的寶物,再來找朕,其餘的內閣看著辦。”
楊一清頭大起來,好東西誰不知道自家藏著,要這些古物無異於戳人心肺呀。
忽然,他眼珠一轉,想到了一個辦法。
“陛下,您是否對這些古玩書畫頗為喜歡?”
朱厚熜默默的看了他一眼,楊一清頓時出了一身的冷汗,心想自己是不是太衝動了?
“嗬嗬”朱厚熜不置可否,轉過身來,看著那雕刻著龍紋的木門。
楊一清如釋重負吐出一口濁氣,“苦一苦朝廷,罵名臣等來背。”
他悄悄看了朱厚熜一眼,隨即說出了一個消息。
“南京王瓚揮刀霍霍,不少奸人已經伏誅,終歸還是有些識趣的,識大局,顧大體懂得陛下的良苦用心。”
“江南藍家,獻上了一幅大唐時的書法佳作。”
“哦”
朱厚熜心中思緒飛過,大唐的書法佳作,《多寶塔碑》,《肚痛帖》,還是其他?
楊一清緩緩說道。
“國難家愁繞夢縈,一筆一畫總關情。鬱憤難免誤塗鴉,都是英雄血淚成。”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王陽明也不淡定了,對於這位書畫大家,風骨君子,他也早已神交已久。
“沒錯,正是顏清臣的祭侄文稿,想必此刻已經在送往京師的船上了!”
他立刻又拋出了另一個消息,“錢家願將百裏黃山贈予朝廷,修建三宮,大興學禮!”
“好,好,好”朱厚熜一連說了三個好字,眼角不自覺彎了上去。
“千金買馬骨,內閣看著給些封賞,不能讓跟著朝廷的人寒了心。”朱厚熜吩咐道。
“臣等一定遵照陛下旨意,將此事妥善處理。”
張璁念叨了半天《祭侄文稿》,心中大唿可惜。
這麽好的東西,他怎麽就沒機會看呢!
他還以為元末的一場大火,已經將這瑰寶給燒了。
心中憤憤之氣不平,張璁眉頭上揚。
“還是需要多多敲打,這些老燈家裏藏了不少寶貝啊。”張璁道。
“也就隻有這柄利刃懸在身前,否則誰又會心甘情願?”楊一清搖頭,“誘之以利,示之以威,恩威並施,不信他們不吐點東西。”
張璁聞言一喜,當即就和楊一清商量出了許多計劃。
朱厚熜聽得眉頭一皺,他們還真以為地方豪強是自己家的財產保管者了。
王陽明笑著,從身旁的桌案拿來了一小堆奏本。
“這是臣等苦思數月,匯總所得的改革方案,請陛下禦覽。”
“嘩嘩……”
紙張互相摩擦碰撞,發出小溪穿石一般的聲音。
華蓋殿,幾人你一言我一語,不時又傳出一陣笑聲,儼然一副君臣相得的樣子。
楊廷和帶著狐皮手兜,站在寒風中望了許久的海棠樹。
風起,葉落。
朔風卷著飛雪,毫不留戀越朱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蒼老的聲音長吟道。
申時三刻,海棠花已眠。
“介夫兄,武英殿外風大,進來烤烤暖暖身子,天還寒,身體要熱著。”
“好”楊廷和望了一眼寂寥無言的華蓋殿頂,隨即推門走了進去。
“文淵閣修好了,我們再多去轉轉。”
楊廷和翻動著枯瘦的手掌,試著離火源更近一些,“是演道閣。”
“人心隔肚皮,連自己最親近的人尚且不能得知他心中所想,更何況是精心培養的奸細和間諜。”他喃喃自語。
朱厚熜笑了笑:“這枚玉印,並非是觀人之心,而是觀其氣運。”
張璁若有所思地點頭,“凡是來自他國,又做過有損大明之事,不是奸細,也是奸細!”
王陽明心思一轉,既然玉印能夠觀測他國間諜,那麽探究是否有人貪汙瀆職,損害朝廷是否也易如反掌?
但真是如此,卻還要細細思量。
否則君臣猜疑,互相算計,到了最後整個朝廷都癱瘓了,國家也就跟著大亂!
楊一清當即拍手,“那就廷議,擬個章程,公文下發到各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即刻捉拿奸細。”
“先將朝廷裏的人清一遍,至於各鄉間村舍,則徐徐圖之。”張璁跟著附和道。
朱厚熜手順著圈椅的扶手坐了下來,“這件事就由內閣去商議,你們幾個閣臣把事情理順,再寫成一份奏本交給朕。”
“內閣,該擔當起大事了,演道閣,演道天下,執掌中樞!”
三人渾身一顫,連忙躬身領命。
“內閣定製,要幹一件大事,做得漂亮些,給群臣看看,給天下百姓看看。”
“之前提俸就做得很好,但是人走茶涼,事因人廢,不能因為你們在一天這銀子就發一天,必須要弄成一項明確的製度。”
他看向張璁,“這一點羅山之前向朕說過,把製度搭好,即使人執行得走樣也有個形在。”
張璁微笑著點頭迴應,不著痕跡地奉承道。
“也隻有陛下才能幹成這樣的事,守著幾百年的老規矩,臣的鼻子都快聞到一股子黴味了。”
“哈哈哈”幾人發出一陣歡快地笑聲。
楊一清卻明白,這是朱厚熜有意讓新內閣在群臣麵前,搏一搏好感。
發錢,誰不喜歡?
本本分分做事能賺大錢,何至於操個殺頭的心搏些小利。
“百官手頭充實了,再想伸手從朝廷身上掏錢,朕不許。”朱厚熜目光一厲。
“過往的情況朕也清楚,體恤眾臣不易,但新的官俸製度出來之後,貪腐者,殺!”
張璁心中一凜,趕忙追問道:“陛下的意思是過往暫且不追究,以官俸製度革新為起點,在此之後貪汙國財者,從重處置!”
朱厚熜笑了笑,強調道:“是內閣和六部不再追究。”
三人對視一眼,隨即明白了朱厚熜的意思。
大明為官,手上沒沾錢才是真的稀罕。
若是大肆追究過往,立刻大明就會雞犬不寧。
定個節點,既往不咎,既可以顯示朝廷寬大為懷,處理貪官時也有了大義支持。
楊一清心中想到,諸位同僚啊,不是我們不想寬容,實在是你們做得太過了。
拿著比過往高幾倍的份額,朝廷三令五申之後,還要撞南牆。
老夫我,也就隻能逢年過節替你慰問一下家屬了。
朱厚熜也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但他對大明的官員不放心。
誰知道這一百多年來,究竟貪了多少?
內閣和六部不追究,但必要時刻,他還是要出手。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要讓朝廷警惕,明裏不要叫百官知道天變的消息,暗裏讓大家都緊張起來,把事幹得快一些!”
“推行新禮,是關乎天下生死存亡的大事,內閣要把調子定好,在這件事上朕不允許有任何差錯!”
“是”
朱厚熜想了想,搜尋曆代“神器”的工作不能停,或許又在某件事物上得到靈感,就能大大加快造天計劃的進程。
他有預感。
靈天出現之後,新的力量體係誕生。
這些古物,會成為一大利器。
“過往歲月留下的遺物,蘊含著不可思議的力量,它們會在新的時代大放異彩,朝廷要抓住這股力量。”
他看向三人,“你們想個辦法,盡量將那些古物都握到朝廷手上。”
楊一清尷尬一笑,“陛下,您說的應該是那些,應該都價值不菲吧,若是要買,錢…………”
朱厚熜看了他一眼,“辦法你們想去,朕不管。”
“若是真正名震古今的寶物,再來找朕,其餘的內閣看著辦。”
楊一清頭大起來,好東西誰不知道自家藏著,要這些古物無異於戳人心肺呀。
忽然,他眼珠一轉,想到了一個辦法。
“陛下,您是否對這些古玩書畫頗為喜歡?”
朱厚熜默默的看了他一眼,楊一清頓時出了一身的冷汗,心想自己是不是太衝動了?
“嗬嗬”朱厚熜不置可否,轉過身來,看著那雕刻著龍紋的木門。
楊一清如釋重負吐出一口濁氣,“苦一苦朝廷,罵名臣等來背。”
他悄悄看了朱厚熜一眼,隨即說出了一個消息。
“南京王瓚揮刀霍霍,不少奸人已經伏誅,終歸還是有些識趣的,識大局,顧大體懂得陛下的良苦用心。”
“江南藍家,獻上了一幅大唐時的書法佳作。”
“哦”
朱厚熜心中思緒飛過,大唐的書法佳作,《多寶塔碑》,《肚痛帖》,還是其他?
楊一清緩緩說道。
“國難家愁繞夢縈,一筆一畫總關情。鬱憤難免誤塗鴉,都是英雄血淚成。”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王陽明也不淡定了,對於這位書畫大家,風骨君子,他也早已神交已久。
“沒錯,正是顏清臣的祭侄文稿,想必此刻已經在送往京師的船上了!”
他立刻又拋出了另一個消息,“錢家願將百裏黃山贈予朝廷,修建三宮,大興學禮!”
“好,好,好”朱厚熜一連說了三個好字,眼角不自覺彎了上去。
“千金買馬骨,內閣看著給些封賞,不能讓跟著朝廷的人寒了心。”朱厚熜吩咐道。
“臣等一定遵照陛下旨意,將此事妥善處理。”
張璁念叨了半天《祭侄文稿》,心中大唿可惜。
這麽好的東西,他怎麽就沒機會看呢!
他還以為元末的一場大火,已經將這瑰寶給燒了。
心中憤憤之氣不平,張璁眉頭上揚。
“還是需要多多敲打,這些老燈家裏藏了不少寶貝啊。”張璁道。
“也就隻有這柄利刃懸在身前,否則誰又會心甘情願?”楊一清搖頭,“誘之以利,示之以威,恩威並施,不信他們不吐點東西。”
張璁聞言一喜,當即就和楊一清商量出了許多計劃。
朱厚熜聽得眉頭一皺,他們還真以為地方豪強是自己家的財產保管者了。
王陽明笑著,從身旁的桌案拿來了一小堆奏本。
“這是臣等苦思數月,匯總所得的改革方案,請陛下禦覽。”
“嘩嘩……”
紙張互相摩擦碰撞,發出小溪穿石一般的聲音。
華蓋殿,幾人你一言我一語,不時又傳出一陣笑聲,儼然一副君臣相得的樣子。
楊廷和帶著狐皮手兜,站在寒風中望了許久的海棠樹。
風起,葉落。
朔風卷著飛雪,毫不留戀越朱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蒼老的聲音長吟道。
申時三刻,海棠花已眠。
“介夫兄,武英殿外風大,進來烤烤暖暖身子,天還寒,身體要熱著。”
“好”楊廷和望了一眼寂寥無言的華蓋殿頂,隨即推門走了進去。
“文淵閣修好了,我們再多去轉轉。”
楊廷和翻動著枯瘦的手掌,試著離火源更近一些,“是演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