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白麵真武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鐵冠道人隨即神情嚴肅道:“小陛下的造天計劃,你看有幾成勝算?”
張三豐笑了笑,“沒有見他之前我估摸著有五成,這還是把朱元璋和朱棣一大一小兩個混蛋的遺留算了進去。”
“現在嘛。”他眼中精光一閃,斬釘截鐵道:“七成半!”
“多出的一半哪來的?”鐵觀道人追問道,他猜到多出的兩成極有可能是張三豐認定朱厚熜已達辟道之境,再加上鎮守兩界山那一位,一位辟道一成勝算。
張三豐喝了碗黃酒,“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鐵冠道人嚇了一跳,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你怎麽還惦記上我了?元末那場大戰,你還害我不夠嗎?我可是足足在鄱陽湖下埋了三年半。”
“不要急,上一次是我分不出手,這次可是到了決戰的時刻。”張三豐精神抖擻地說道,“天下道門盡數匯聚京師,龍虎山和終南山的小家夥們看來也押注在當今陛下身上,加上牆頭草的大和尚們,又可以多半成勝算。”
鐵冠道人喃喃自語,“八成,夠了,足夠了!”
他興致勃勃的對張三豐說道:“道兄,你有何高見,在下自當鼎力相助。”
張三豐擦了擦嘴上的油漬,“莫急,先在京城逛吃幾天再說。”
乾清宮內,朱厚熜呆呆的看著玉案上憑空出現的一尊雕像,饒是以他的定力,此時也是說不出話來。
送人見麵禮,有送神像的嗎?
他端詳著眼前的神像,腳踩神龜,手持寶劍,長發披散麵容威嚴。
“真武大帝”!等等,雕像沒有胡須!
在永樂之後,民間塑造真武大帝像,多參考朱棣的形象,白麵真武那是在永樂之前。
他想了想,發動金科玉律,將神像拉入安全的小天地,才用神思觀察神像。
片刻之後,他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白麵真武像,帝尊以白麵示人,陰陽混元,絕殺邪魅”
這是一尊“戰像”類似於神話中的法寶,不過這種武器是祖商專屬。
朱厚熜在何尊中看到過,那如魔似神的戰像。
盤庚遷都時,那八尊與普通人無異的戰神雕像,舉手之間,便將偌大一座“帝都”托起,送往殷。
很顯然,這尊白臉真武神像,並不是商朝或者永樂年間所鑄。
他想了想,眼前這尊堪比小天地的神像,應該打造於洪武年間,而且極有可能是朱元璋親手鑿的。
朱厚熜敏銳地觀察到了神像長發處刀削斧劈的痕跡,再結合各種細節。
他斷言這尊神像是由一塊巨大的黃銅整體雕塑而成,而且雕工與供奉在太廟中朱元璋手鑿的祖宗牌位痕跡絲毫不差。
“張真人,你給我這尊白臉真武神像做什麽,莫非是要給我護法不成?”朱厚熜在心裏默默的想道。
思索許久,朱厚熜沒有得到答案,便喚來一直侍奉在殿外的麥福。
“麥大伴,派人把這尊神像供奉在紫禁城尾端的玄天殿。”
麥福看著悄無聲息出現在乾清宮中的神像,他瞳孔微縮但並沒有多問什麽,隨即轉身到殿外叫了幾個化勁修為的小黃門,齊手將神像抬了出去。
白麵真武像,落座玄天殿。
麥福叩拜完正要起身,卻隻覺得神清氣爽,一身的疲勞盡數消散。
他抬起頭,看到了那尊威風凜凜的真武神像,連忙又是一拜。
“陛下果然是修成了神仙,莫非這是請來的神仙朋友?”
麥福神情恍惚,腳步飛快離開了玄天殿。
在殿外掃落葉的小黃門,私下閑聊。
“陛下修仙魔怔,莫非黃公公也跟著修糊塗了。”一個微胖的小黃門道。
“前幾日出宮省親,民間都在盛傳陛下的功德,說發行天寶活人無數,隻是對陛下大興土木修建宮觀頗有微詞。”
負責添油的小黃門跟著插了句嘴,“何止是微詞?我家在天津衛,那裏的百姓都快傳瘋了,說咱們陛下是下一位道君皇帝!”
身材偏瘦的小黃門將樹葉掃進竹簍,“陛下修不修仙是他老人家樂意,百姓跟著嚼什麽舌!”他一臉氣憤地說:“咱們這位陛下多好,我不知道以前的皇帝如何,但能可憐我們這些苦命人的隻有這一位,若世上真的有仙佛,我千求萬求也要求他讓陛下成仙。”
“巡視的司耀來了,快住嘴!”
穿著護疏服,推著改製水車的司耀遠遠走開,身材微胖的小黃門將耳朵貼到地上,感覺沒有震動之後,才趕忙招唿幾人。
剛進宮的一個小黃門不解地問道,“老哥,這些不是宮中的救火隊嗎,你們怎麽如此害怕他們?”
放下手中的油壺,小黃門斜睨了他一眼,“練過童子功嗎?”
“練過。”
他指了指不遠處的宮牆,“就你現在的本事,不吃不喝練上十年,也不一定趕得上那群人中武功最差的。”
“你說這樣的能人,隻是安排來救火的?”說完他便提起油壺,一出殿門上半身就微微往下彎了幾分。
剛進宮的小黃門似懂非懂,但也明白了穿著黑色製服的不好惹。
麥福迴宮複命,朱厚熜也感受到了紫禁城大陣的變化,渾厚如天柱的大陣多了些靈動的氣息。
朱厚熜若有所思,或許紫禁城的大陣原本就留有白麵真武像的位置。
他起身吩咐麥福道:“向田鋒傳達朕的旨意,今科考生任官的決議提前一期刊載到《邸報》上。”
“是。”
新科狀元被委任為三品大員的消息傳出,一時間朝野嘩然。
民間對於連中三元的文曲星爺倒是好感大增,這不僅是因為百姓對於知識純粹地敬仰,更是因為張楚言帶來了許多改變他們生活的發明創造。
在朱厚熜搭建的大框架下,大明這個古老的帝國,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
三宮的建立,以張楚言為首,但離不開和他一樣的改革者們。
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是湛若水,年近六旬,主持京師學宮的工作。最具有闖勁的是唐伯虎,他被委任為南京的學宮宮正。
唐伯虎少年得誌,但因為科舉舞弊案不能踏入仕途,自此寄情書畫借酒消愁。
可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他自始至終都懷揣著兼濟天下的理想。
朱厚熜給了一個機會,讓他認清了自己,也明白他該在如今的大明該做些什麽。
他力排眾議將南京三宮建在金陵江畔,並近乎離經叛道將法家道家等諸子學說引入學生的課程,並且嚴格規定武考內容。
“連我一巴掌都接不下,有什麽臉麵說是唐伯虎的學生?”他的原話是如此地囂張,自然也引起了保守派的瘋狂反撲。
他們不敢反駁建造三宮的大事,卻能在三宮的營造上使些手段。
不提供木材,攔截運送建材的船隻,甚至阻攔學子報名。
唐伯虎憑借強硬的手腕,一個晚上挨家挨戶地去談,最後大家達成了一致的共識。
南京三宮也是除京師之外最先建成的。
他規範了學子的課程,並且明確地提出一套量化標準,在隨後轟轟烈烈的三宮建造中起了巨大作用。
身為三宮宏觀上的調度者,張楚言忙碌異常。
他不僅要負責實際上的繁重政務,還要想方設法從根子上創建學理並行的思想。
天衍二年十月,他上報內閣,創建《格物》和《天理》《禮法》三大文刊。
朱厚熜欣然提筆,寫上刊名,並親自寫了三篇首刊。
作為主刊人,張楚言當仁不讓,一出手就是六十篇文章。
諸如《從打狗棒法談力學學習》《煉丹中的化學原理》《力學——從零開始教你飛簷走壁》《數學模型分析鄱陽湖之戰》
…………
頗具大明本土特色和科學知識的文章,讓遠道而來的波爾蘭都嘖嘖稱奇。
他甚至在公開場合宣揚,“張先生到英國,真理報的編輯都會為他行禮!”
張楚言不光在理工方麵造詣驚人,同時作為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弟子,他對於儒學的現狀也頗為不滿。
雖然在儒家的圈子裏,他隻是個新人,但是充滿著好奇心的張楚言樂意去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一切發端於人的學說,最終的指向在人。”他慷慨陳詞道。
他站立在不可思議巨人之上的見識,給予了固執己見的老人們深深的震撼,並且他的影響力還在不斷地擴大。
張三豐笑了笑,“沒有見他之前我估摸著有五成,這還是把朱元璋和朱棣一大一小兩個混蛋的遺留算了進去。”
“現在嘛。”他眼中精光一閃,斬釘截鐵道:“七成半!”
“多出的一半哪來的?”鐵觀道人追問道,他猜到多出的兩成極有可能是張三豐認定朱厚熜已達辟道之境,再加上鎮守兩界山那一位,一位辟道一成勝算。
張三豐喝了碗黃酒,“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鐵冠道人嚇了一跳,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你怎麽還惦記上我了?元末那場大戰,你還害我不夠嗎?我可是足足在鄱陽湖下埋了三年半。”
“不要急,上一次是我分不出手,這次可是到了決戰的時刻。”張三豐精神抖擻地說道,“天下道門盡數匯聚京師,龍虎山和終南山的小家夥們看來也押注在當今陛下身上,加上牆頭草的大和尚們,又可以多半成勝算。”
鐵冠道人喃喃自語,“八成,夠了,足夠了!”
他興致勃勃的對張三豐說道:“道兄,你有何高見,在下自當鼎力相助。”
張三豐擦了擦嘴上的油漬,“莫急,先在京城逛吃幾天再說。”
乾清宮內,朱厚熜呆呆的看著玉案上憑空出現的一尊雕像,饒是以他的定力,此時也是說不出話來。
送人見麵禮,有送神像的嗎?
他端詳著眼前的神像,腳踩神龜,手持寶劍,長發披散麵容威嚴。
“真武大帝”!等等,雕像沒有胡須!
在永樂之後,民間塑造真武大帝像,多參考朱棣的形象,白麵真武那是在永樂之前。
他想了想,發動金科玉律,將神像拉入安全的小天地,才用神思觀察神像。
片刻之後,他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白麵真武像,帝尊以白麵示人,陰陽混元,絕殺邪魅”
這是一尊“戰像”類似於神話中的法寶,不過這種武器是祖商專屬。
朱厚熜在何尊中看到過,那如魔似神的戰像。
盤庚遷都時,那八尊與普通人無異的戰神雕像,舉手之間,便將偌大一座“帝都”托起,送往殷。
很顯然,這尊白臉真武神像,並不是商朝或者永樂年間所鑄。
他想了想,眼前這尊堪比小天地的神像,應該打造於洪武年間,而且極有可能是朱元璋親手鑿的。
朱厚熜敏銳地觀察到了神像長發處刀削斧劈的痕跡,再結合各種細節。
他斷言這尊神像是由一塊巨大的黃銅整體雕塑而成,而且雕工與供奉在太廟中朱元璋手鑿的祖宗牌位痕跡絲毫不差。
“張真人,你給我這尊白臉真武神像做什麽,莫非是要給我護法不成?”朱厚熜在心裏默默的想道。
思索許久,朱厚熜沒有得到答案,便喚來一直侍奉在殿外的麥福。
“麥大伴,派人把這尊神像供奉在紫禁城尾端的玄天殿。”
麥福看著悄無聲息出現在乾清宮中的神像,他瞳孔微縮但並沒有多問什麽,隨即轉身到殿外叫了幾個化勁修為的小黃門,齊手將神像抬了出去。
白麵真武像,落座玄天殿。
麥福叩拜完正要起身,卻隻覺得神清氣爽,一身的疲勞盡數消散。
他抬起頭,看到了那尊威風凜凜的真武神像,連忙又是一拜。
“陛下果然是修成了神仙,莫非這是請來的神仙朋友?”
麥福神情恍惚,腳步飛快離開了玄天殿。
在殿外掃落葉的小黃門,私下閑聊。
“陛下修仙魔怔,莫非黃公公也跟著修糊塗了。”一個微胖的小黃門道。
“前幾日出宮省親,民間都在盛傳陛下的功德,說發行天寶活人無數,隻是對陛下大興土木修建宮觀頗有微詞。”
負責添油的小黃門跟著插了句嘴,“何止是微詞?我家在天津衛,那裏的百姓都快傳瘋了,說咱們陛下是下一位道君皇帝!”
身材偏瘦的小黃門將樹葉掃進竹簍,“陛下修不修仙是他老人家樂意,百姓跟著嚼什麽舌!”他一臉氣憤地說:“咱們這位陛下多好,我不知道以前的皇帝如何,但能可憐我們這些苦命人的隻有這一位,若世上真的有仙佛,我千求萬求也要求他讓陛下成仙。”
“巡視的司耀來了,快住嘴!”
穿著護疏服,推著改製水車的司耀遠遠走開,身材微胖的小黃門將耳朵貼到地上,感覺沒有震動之後,才趕忙招唿幾人。
剛進宮的一個小黃門不解地問道,“老哥,這些不是宮中的救火隊嗎,你們怎麽如此害怕他們?”
放下手中的油壺,小黃門斜睨了他一眼,“練過童子功嗎?”
“練過。”
他指了指不遠處的宮牆,“就你現在的本事,不吃不喝練上十年,也不一定趕得上那群人中武功最差的。”
“你說這樣的能人,隻是安排來救火的?”說完他便提起油壺,一出殿門上半身就微微往下彎了幾分。
剛進宮的小黃門似懂非懂,但也明白了穿著黑色製服的不好惹。
麥福迴宮複命,朱厚熜也感受到了紫禁城大陣的變化,渾厚如天柱的大陣多了些靈動的氣息。
朱厚熜若有所思,或許紫禁城的大陣原本就留有白麵真武像的位置。
他起身吩咐麥福道:“向田鋒傳達朕的旨意,今科考生任官的決議提前一期刊載到《邸報》上。”
“是。”
新科狀元被委任為三品大員的消息傳出,一時間朝野嘩然。
民間對於連中三元的文曲星爺倒是好感大增,這不僅是因為百姓對於知識純粹地敬仰,更是因為張楚言帶來了許多改變他們生活的發明創造。
在朱厚熜搭建的大框架下,大明這個古老的帝國,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
三宮的建立,以張楚言為首,但離不開和他一樣的改革者們。
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是湛若水,年近六旬,主持京師學宮的工作。最具有闖勁的是唐伯虎,他被委任為南京的學宮宮正。
唐伯虎少年得誌,但因為科舉舞弊案不能踏入仕途,自此寄情書畫借酒消愁。
可作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他自始至終都懷揣著兼濟天下的理想。
朱厚熜給了一個機會,讓他認清了自己,也明白他該在如今的大明該做些什麽。
他力排眾議將南京三宮建在金陵江畔,並近乎離經叛道將法家道家等諸子學說引入學生的課程,並且嚴格規定武考內容。
“連我一巴掌都接不下,有什麽臉麵說是唐伯虎的學生?”他的原話是如此地囂張,自然也引起了保守派的瘋狂反撲。
他們不敢反駁建造三宮的大事,卻能在三宮的營造上使些手段。
不提供木材,攔截運送建材的船隻,甚至阻攔學子報名。
唐伯虎憑借強硬的手腕,一個晚上挨家挨戶地去談,最後大家達成了一致的共識。
南京三宮也是除京師之外最先建成的。
他規範了學子的課程,並且明確地提出一套量化標準,在隨後轟轟烈烈的三宮建造中起了巨大作用。
身為三宮宏觀上的調度者,張楚言忙碌異常。
他不僅要負責實際上的繁重政務,還要想方設法從根子上創建學理並行的思想。
天衍二年十月,他上報內閣,創建《格物》和《天理》《禮法》三大文刊。
朱厚熜欣然提筆,寫上刊名,並親自寫了三篇首刊。
作為主刊人,張楚言當仁不讓,一出手就是六十篇文章。
諸如《從打狗棒法談力學學習》《煉丹中的化學原理》《力學——從零開始教你飛簷走壁》《數學模型分析鄱陽湖之戰》
…………
頗具大明本土特色和科學知識的文章,讓遠道而來的波爾蘭都嘖嘖稱奇。
他甚至在公開場合宣揚,“張先生到英國,真理報的編輯都會為他行禮!”
張楚言不光在理工方麵造詣驚人,同時作為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弟子,他對於儒學的現狀也頗為不滿。
雖然在儒家的圈子裏,他隻是個新人,但是充滿著好奇心的張楚言樂意去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一切發端於人的學說,最終的指向在人。”他慷慨陳詞道。
他站立在不可思議巨人之上的見識,給予了固執己見的老人們深深的震撼,並且他的影響力還在不斷地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