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萬業因果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飛升 作者:寒廬煮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色漸暗,不知不覺間一輪碩大的圓月靜靜地矗立在黃河上方。
朱厚熜聽到耳邊驚濤拍岸之音,看著月下浪花卷起千堆雪,思緒漸漸飄遠。
永嘉元年,正值西晉八王之亂。
神州,就像是一鍋沸騰的粥。
亂。
亂象紛紛。
王俊攻占鄴城,以燒殺搶掠為樂,在大肆奸淫擄掠之後視婦女為累贅,將她們全部扔進易水之中淹死。
朱厚熜一個邁步,身子便出現在了黃河的西岸,他的麵前是浩浩蕩蕩的黃河。
“僅一個王浚就能讓滔滔易水盡數漂蕩浮屍,那黃河之廣又能承載多少個王浚造下的殺孽。”
朱厚熜靜靜地看著流淌的黃河水,不由想起了當初與麥福在乾清宮中觀看的史書。
黃紙三層,寥寥幾字,卻是屍山血海,人間慘絕。
可縱使史書三千冊,也道也不盡民生苦楚。
此時的西晉,天災人禍不斷,內外交困,儼然王朝末世之樣
張方,以征戰缺糧為由,人肉為糧。
北國蝗災,千萬人家乞食以求生存。
農民起義不斷,而內遷的少數民族也借機生事,匈奴大單於劉淵在山西立國為漢,窺伺中原權柄。
而本該鎮壓天下的司馬家,卻仍陷在內戰之中。
若這是毫無超凡偉力的現世,朱厚熜還能理解司馬家的“愚蠢”。
可摘取三國最後勝利果實的司馬懿,一位通天徹地的玄君,又怎麽會坐看此事發生?
朱厚熜倏然抬首,滿月入目,他自語道:“除非有什麽事在他看來比家族存亡,江山社稷還要來得重要。”
對於一個武者,修行才是第一位的,其餘種種隻是修行路上的片刻風光。
司馬懿是生死無常的大修,接下來想要成就道君,就必然要開辟屬於自己的大道。
每一個成就玄君的武者,都必然有自己堅不可摧的道念,不斷清晰的大道。
那司馬懿的道念會是什麽呢?
之前所見的曹衝,朱厚熜殘餘的道痕中猜測對方修持的應該是夢境一類的大道,而且境界極高否則不可能將時溯化作一夢,夢醒就一切跡象消失。
更讓他意外的是,曹衝居然能以陰靈之身達到玄君境界。
萬劫陰靈難入聖。
缺少了肉身這一個渡世寶筏,性命難以共修,在武者的世界中以陰靈成道,該是何等的大毅力大決心以及世所罕見的天資。
若如曹衝所言,龍門黃河是如今修行界爭奪的焦點,那他要平黃河水患所要麵臨的阻力就遠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我該多做一些準備了,至少要達到誅滅吞命蟲的目的。”
之前的九曲黃河陣,給了他許多啟發,再加上幾日來翻閱《造化丹書》,朱厚熜逐漸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神州諸修畏懼因果,甚至不惜塑造輪迴磨滅萬古因果業障。
他卻想以這黃河為爐,人道鼎革為火,煉一枚萬業因果法丹。
丹道,包羅萬象,以丹為承載可演周天萬法。
“造化丹書中道化道人便將這茫茫宇宙看作一方丹爐,眾生萬物,天道靈機,皆在爐中沉浮,一個紀元便是一載丹火迴轉,一位登臨至高的存在便是一枚不朽靈丹。”
“造化道人將丹藥分為四種,靈丹以草木金石為材,以血肉神物為基,食之可醫治病患,助長修為,補益天資,有種種不可思議之功。法丹,名為丹則是為護道之寶,丹以器法煉,有霹靂雷霆之威,移山填海之能。元丹,周天元氣為丹,造化氤氳,四時流轉,一丹吞下法相天人。而這最後的真丹,也最為難得,真者不朽也!與天地共存,同造化起伏,有道是一粒真丹出,萬載共朝尊。”
“以因果業力為煉丹之材去煉製一枚等同於玄氣的法丹,有了掀了這棋盤的後手,也不至於在最後徒喚奈何。”
他眸中光華閃動,“而且此丹一成,便有了另外一種解決因果業力的辦法,不至於將一切都寄托於輪迴。”
朱厚熜已經看出,這紛爭大世的背後,各家各派各門各脈,所爭奪的最終理念便是輪迴。
隻是照他過往的記憶,輪迴中獲利最大的佛家,此時倒顯得有些寂寂無聲。
要麽是他們隱於幕後早已行動,要麽是他們認為還不到最關鍵的時候。
朱厚熜漫步在黃河上,忽然腳步一頓。
“佛教大興,始於梁武帝,輪迴…………”
朱厚熜一心求道,所求無非超脫。
他的心中,道爭一世,一世命便是萬世命。
輪迴,在他看來是對修者的一把利刃。
而且之前曹衝試探的言語,天地間顯然還有反對輪迴的勢力。
況且根據後世大明的情況,依靠輪迴消弭天地業力,對抗那股毀滅天地的力量是失敗的。
甚至,輪迴不休,苦海無邊,還可加劇天地因果,引來不可知的變化。
朱厚熜躊躇良久,身影逐漸消失在月色與水色之間。
次日,天光大亮。
武者連同州府的軍士,當地的鄉勇和百姓們,一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災後重建。
在超凡偉力的加持下,平日裏如登天一般困難的工程此刻卻顯得格外輕鬆。
張虛雲一揮拂塵,八頭體型龐大脊背如山嶺的青牛,就開始在河岸邊的田地裏努力耕耘著。
他又用出一道雲雨神通,片刻的功夫巨牛黎平的田地上禾稻便抽出嫩芽。
粗布麻衣的百姓虔誠地跪倒在稻田外,他們貪婪地唿吸著泥土與作物混合的氣味,眼睛仿佛焊在了田裏。
武陵國也有種種超凡的手段,但全部被用在了抵禦妖魔上,國中禁令各種神通器物不準用於百姓生活。
在這數千年的時間裏,不是沒有人因為這條禁令而感到困惑,憤怒之下,拔劍質問直衝王城。
起來問路的人走了一個又一個,黃河邊的都城卻依舊是那一座。
他們沒有被殺隻是變得格外沉默,最後加入了抵禦妖魔兵士中。
朱厚熜發布命令時,也曾有官員和兵士表達了不滿,甚至是恐懼。
太守夢陽德卻神情嚴肅地對眾人說道:“一國無二主,神漢之令,便是武陵國最大的命令。”
他行走在田間地頭,看著不斷出現的新事物,神情恍惚。
遠遠地,聽到孩童們唱著快樂的民謠,蠟黃的臉上多出了一抹粉紅,夢陽德坐在機關車上神情悵然。
他自問道:“一廂之歡比苟且安生好嗎?”
對於這個問題,他其實已經想了很久,但直到都沒有答案。
朱厚熜從未出現在兩岸的百姓麵前,他們隻能從武者的兵士的口中拚湊出一個模糊的形象。
隻知道這位大好人,大人物,在治理黃河。
百姓們自發地想要修廟祭祀朱厚熜,卻被後者拒絕。
吳謙虛帶來了朱厚熜的話。
“爾等若想感謝我,那就多種一棵稻,多搬一塊石,一起平了黃河水,創造太平生活。”
百姓們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數千年來刻入骨髓裏的祭祀崇拜,長久縈繞在生活中的神靈信仰,一下子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該怎麽稱唿他呢?”
“刺史大人?”
“大恩人?”
…………
從一首樸素的歌謠開始,朱厚熜在這個世界留下了烙印——“太平真人”簡單而又樸實的話,包含著百姓們最樸素的認識。
宗派弟子和各路散修聽到這個稱唿,心中都升起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
前浪灣外,朱厚熜腦海中玉彖輕轉。
等洶湧的黃河水退迴他的舊軀,壯實的漢子驅使著機關勞力,一聲聲太平中朱厚熜披上了一身玄色,他倏然起身玄袍上的千文如波濤起伏一般閃耀金華。
朱厚熜聽到耳邊驚濤拍岸之音,看著月下浪花卷起千堆雪,思緒漸漸飄遠。
永嘉元年,正值西晉八王之亂。
神州,就像是一鍋沸騰的粥。
亂。
亂象紛紛。
王俊攻占鄴城,以燒殺搶掠為樂,在大肆奸淫擄掠之後視婦女為累贅,將她們全部扔進易水之中淹死。
朱厚熜一個邁步,身子便出現在了黃河的西岸,他的麵前是浩浩蕩蕩的黃河。
“僅一個王浚就能讓滔滔易水盡數漂蕩浮屍,那黃河之廣又能承載多少個王浚造下的殺孽。”
朱厚熜靜靜地看著流淌的黃河水,不由想起了當初與麥福在乾清宮中觀看的史書。
黃紙三層,寥寥幾字,卻是屍山血海,人間慘絕。
可縱使史書三千冊,也道也不盡民生苦楚。
此時的西晉,天災人禍不斷,內外交困,儼然王朝末世之樣
張方,以征戰缺糧為由,人肉為糧。
北國蝗災,千萬人家乞食以求生存。
農民起義不斷,而內遷的少數民族也借機生事,匈奴大單於劉淵在山西立國為漢,窺伺中原權柄。
而本該鎮壓天下的司馬家,卻仍陷在內戰之中。
若這是毫無超凡偉力的現世,朱厚熜還能理解司馬家的“愚蠢”。
可摘取三國最後勝利果實的司馬懿,一位通天徹地的玄君,又怎麽會坐看此事發生?
朱厚熜倏然抬首,滿月入目,他自語道:“除非有什麽事在他看來比家族存亡,江山社稷還要來得重要。”
對於一個武者,修行才是第一位的,其餘種種隻是修行路上的片刻風光。
司馬懿是生死無常的大修,接下來想要成就道君,就必然要開辟屬於自己的大道。
每一個成就玄君的武者,都必然有自己堅不可摧的道念,不斷清晰的大道。
那司馬懿的道念會是什麽呢?
之前所見的曹衝,朱厚熜殘餘的道痕中猜測對方修持的應該是夢境一類的大道,而且境界極高否則不可能將時溯化作一夢,夢醒就一切跡象消失。
更讓他意外的是,曹衝居然能以陰靈之身達到玄君境界。
萬劫陰靈難入聖。
缺少了肉身這一個渡世寶筏,性命難以共修,在武者的世界中以陰靈成道,該是何等的大毅力大決心以及世所罕見的天資。
若如曹衝所言,龍門黃河是如今修行界爭奪的焦點,那他要平黃河水患所要麵臨的阻力就遠比想象的要大得多。
“我該多做一些準備了,至少要達到誅滅吞命蟲的目的。”
之前的九曲黃河陣,給了他許多啟發,再加上幾日來翻閱《造化丹書》,朱厚熜逐漸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神州諸修畏懼因果,甚至不惜塑造輪迴磨滅萬古因果業障。
他卻想以這黃河為爐,人道鼎革為火,煉一枚萬業因果法丹。
丹道,包羅萬象,以丹為承載可演周天萬法。
“造化丹書中道化道人便將這茫茫宇宙看作一方丹爐,眾生萬物,天道靈機,皆在爐中沉浮,一個紀元便是一載丹火迴轉,一位登臨至高的存在便是一枚不朽靈丹。”
“造化道人將丹藥分為四種,靈丹以草木金石為材,以血肉神物為基,食之可醫治病患,助長修為,補益天資,有種種不可思議之功。法丹,名為丹則是為護道之寶,丹以器法煉,有霹靂雷霆之威,移山填海之能。元丹,周天元氣為丹,造化氤氳,四時流轉,一丹吞下法相天人。而這最後的真丹,也最為難得,真者不朽也!與天地共存,同造化起伏,有道是一粒真丹出,萬載共朝尊。”
“以因果業力為煉丹之材去煉製一枚等同於玄氣的法丹,有了掀了這棋盤的後手,也不至於在最後徒喚奈何。”
他眸中光華閃動,“而且此丹一成,便有了另外一種解決因果業力的辦法,不至於將一切都寄托於輪迴。”
朱厚熜已經看出,這紛爭大世的背後,各家各派各門各脈,所爭奪的最終理念便是輪迴。
隻是照他過往的記憶,輪迴中獲利最大的佛家,此時倒顯得有些寂寂無聲。
要麽是他們隱於幕後早已行動,要麽是他們認為還不到最關鍵的時候。
朱厚熜漫步在黃河上,忽然腳步一頓。
“佛教大興,始於梁武帝,輪迴…………”
朱厚熜一心求道,所求無非超脫。
他的心中,道爭一世,一世命便是萬世命。
輪迴,在他看來是對修者的一把利刃。
而且之前曹衝試探的言語,天地間顯然還有反對輪迴的勢力。
況且根據後世大明的情況,依靠輪迴消弭天地業力,對抗那股毀滅天地的力量是失敗的。
甚至,輪迴不休,苦海無邊,還可加劇天地因果,引來不可知的變化。
朱厚熜躊躇良久,身影逐漸消失在月色與水色之間。
次日,天光大亮。
武者連同州府的軍士,當地的鄉勇和百姓們,一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災後重建。
在超凡偉力的加持下,平日裏如登天一般困難的工程此刻卻顯得格外輕鬆。
張虛雲一揮拂塵,八頭體型龐大脊背如山嶺的青牛,就開始在河岸邊的田地裏努力耕耘著。
他又用出一道雲雨神通,片刻的功夫巨牛黎平的田地上禾稻便抽出嫩芽。
粗布麻衣的百姓虔誠地跪倒在稻田外,他們貪婪地唿吸著泥土與作物混合的氣味,眼睛仿佛焊在了田裏。
武陵國也有種種超凡的手段,但全部被用在了抵禦妖魔上,國中禁令各種神通器物不準用於百姓生活。
在這數千年的時間裏,不是沒有人因為這條禁令而感到困惑,憤怒之下,拔劍質問直衝王城。
起來問路的人走了一個又一個,黃河邊的都城卻依舊是那一座。
他們沒有被殺隻是變得格外沉默,最後加入了抵禦妖魔兵士中。
朱厚熜發布命令時,也曾有官員和兵士表達了不滿,甚至是恐懼。
太守夢陽德卻神情嚴肅地對眾人說道:“一國無二主,神漢之令,便是武陵國最大的命令。”
他行走在田間地頭,看著不斷出現的新事物,神情恍惚。
遠遠地,聽到孩童們唱著快樂的民謠,蠟黃的臉上多出了一抹粉紅,夢陽德坐在機關車上神情悵然。
他自問道:“一廂之歡比苟且安生好嗎?”
對於這個問題,他其實已經想了很久,但直到都沒有答案。
朱厚熜從未出現在兩岸的百姓麵前,他們隻能從武者的兵士的口中拚湊出一個模糊的形象。
隻知道這位大好人,大人物,在治理黃河。
百姓們自發地想要修廟祭祀朱厚熜,卻被後者拒絕。
吳謙虛帶來了朱厚熜的話。
“爾等若想感謝我,那就多種一棵稻,多搬一塊石,一起平了黃河水,創造太平生活。”
百姓們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數千年來刻入骨髓裏的祭祀崇拜,長久縈繞在生活中的神靈信仰,一下子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該怎麽稱唿他呢?”
“刺史大人?”
“大恩人?”
…………
從一首樸素的歌謠開始,朱厚熜在這個世界留下了烙印——“太平真人”簡單而又樸實的話,包含著百姓們最樸素的認識。
宗派弟子和各路散修聽到這個稱唿,心中都升起一種難以言說的感覺。
前浪灣外,朱厚熜腦海中玉彖輕轉。
等洶湧的黃河水退迴他的舊軀,壯實的漢子驅使著機關勞力,一聲聲太平中朱厚熜披上了一身玄色,他倏然起身玄袍上的千文如波濤起伏一般閃耀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