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諫太宗十思疏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作者: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長孫衝拱手出列,“臣彈劾魏大人。”
嗯?眾臣驚疑的看向長孫衝,這年頭竟然有人彈劾魏征這塊茅坑裏又臭又硬的石頭。
魏征聽了皺了皺眉,監察禦史是以自己為首,這種下級彈劾上級的行為隻有長孫衝這種初出茅廬的牛犢子能幹的出來,長孫衝在魏征眼裏的形象一直不錯,是忘年交一般的存在,魏征也願意壓住性子聽一聽長孫衝的彈劾。
難不成這小子是看不下去,於是要給自己出氣?李世民眼前一亮,龍袍一揮道:“講。”
“是陛下,昔日周幽王驕傲自滿,戰火戲諸侯,周朝而後滅亡。戰國齊湣王繼位之初,拜孟嚐為相,匡章為將,南敗強楚,西破暴秦,驕盛之心日重,被五國伐齊,最後抽筋懸梁。前朝隋煬征吐穀渾,修大運河,驕傲自大,最後由我大唐取而代之。
“身為皇帝,萬萬不可有驕傲之心,此乃大忌,魏大人就輕飄飄的幾句戒驕戒躁,很難讓陛下印象深刻,可能就因為魏大人這樣普通的言語,使陛下印象不深,從而導致禍亂,因此臣彈劾魏大人。”
好家夥,眾人反應過來了,這哪是彈劾魏征啊,這是嫌棄魏征罵的不夠狠啊。
魏征深吸一口氣,出列一臉羞愧的拜道:“臣知罪。”
李世民衝著魏征無奈擺擺手,示意他無罪,然後轉頭看向長孫衝道:“那你看。”
李世民威脅似的眼光看著長孫衝,示意他把話想好再說。
長孫衝心中輕蔑一笑,卻裝作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挺身出列道: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好,眾臣聽此文都忍不住在心中驚唿一聲。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鬆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一篇下來殿內寂靜無聲,在場眾人都知道長孫衝的文采斐然,是寫話本的一把好手,卻殊不知這種奏疏也如此在行。孔穎達恨不得大喊一聲,全體目光朝我看齊,這是我學生。
這本是貞觀十一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舊唐書》曾讚揚魏征的奏疏“可為萬代王者法”。對於魏征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視,說它是“言窮切至”,使得自己“披覽亡倦,每達宵分”。
“開宗明義,用樹木、河流作比,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分析“取易守難”的道理,並從“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結論,最後提出“十思”的具體內容,厲害厲害,英雄出少年啊。”杜如晦滿臉欣賞的一邊撫摸胡須,一邊與身旁的房玄齡低聲交談。
在場都是人中之龍,一邊讀下來,已記住七七八八,都不斷反複品味這此文,恨不得現在就拿紙記錄。
“十一歲出任禦史,規勸君王,寫下留世之文,今後必定是一段佳話啊。”房玄齡迴道,眼神看著一旁一臉興奮、奮筆疾書的著作郎,恨不得自己取而代之。
長孫衝則是在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竟然沒忘,憑借著肌肉記憶,終究是將此文還算順利的背了一遍,整整衣袖抬頭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則是一臉的陰晴不定,棉花、羽絨服帶來的興致也被散的差不多,強忍著誇了長孫衝兩句,又賞了二十匹蜀錦,便宣布退了朝。
“長孫大人,皇後娘娘叫你去立政殿一趟。”一名宦官攔住了長孫衝說道。
一宣布下朝,長孫衝便提起袖袍就跑,卻終究是晚了一步,在望仙門外被攔了下來。
“不去,不去。”長孫衝甩開宦官,打算繞過去。
長孫衝在宮裏呆了幾個月,早就認得七七八八,這宦官是錢明手下的人,長孫衝一眼就看了出來。
宦官自然也是識得長孫衝的,不過長孫衝現已當上官職,不能像往常一樣再稱唿公子了。
“大人您就別為難小的了。”宦官左右攔著長孫衝,和長孫衝在宮門外拉扯著。
這時後麵的臣子們也三三兩兩走了過來,看見長孫衝與宦官在皇宮裏追逐著,不禁好奇的湊了過來。
“你小子幹嘛呢?”程咬金一把提起長孫衝好奇問道。
“放手放手,姑父派人來抓我了,鐵定是要泄憤的,快讓我跑啊。”長孫衝撲騰著,恨不得鬥氣化翼直接衝出去。
都是做臣子的,李世民啥樣的人大家也清楚的很,魏征不能處理,但小小的長孫衝李世民還是能隨意拿捏的,眾人都對長孫衝的言語表示認同,轉頭好奇的看向跟在長孫衝身後的太監。
“迴各位大人,是皇後娘娘想長孫大人了,特意讓小的在宮門外等著。”宦官隻好硬著頭皮說下去。
“沒事,不怕,你現在可是監察禦史啊。”魏征笑眯眯的揉了揉長孫衝的小腦瓜,什麽剛才彈劾自己?那叫彈劾嗎,那明明是在和自己交流感情,可惜啊,要是長孫衝能大上個三十歲,一定要和這小子結拜成異性兄弟。
看著魏征這個小老頭皺巴巴的臉上洋溢出的笑容,程咬金看的心中一寒,抓著長孫衝的手也忍不住鬆開來,把長孫衝摔了個結實。
長孫衝揉了揉屁股,內心確實一臉的興奮,沒錯啊,自己現在已經是當官的了,李世民怎麽也不能打自己了吧。
長孫衝抬頭掃視了一圈,看著高士廉、杜如晦等人一臉認同、信誓旦旦的點頭,長孫衝更加的無所畏懼,對著眾人拱了拱手,轉頭領著宦官朝著後宮走去。
“陛下真不會打他了?”尉遲敬德好奇的問道,“我咋那麽不信呢。”
房玄齡淡淡的看了尉遲恭一眼:“陛下可是他的姑父。”
“那他豈不是要。”尉遲敬德反應了過來,“那你們就這樣把人家給坑了?”
高士廉笑著道:“左右是一些皮肉之苦,讓陛下出出氣也好。”
幾位文臣嘿嘿一笑,看的尉遲恭和程咬金菊花一緊。
嗯?眾臣驚疑的看向長孫衝,這年頭竟然有人彈劾魏征這塊茅坑裏又臭又硬的石頭。
魏征聽了皺了皺眉,監察禦史是以自己為首,這種下級彈劾上級的行為隻有長孫衝這種初出茅廬的牛犢子能幹的出來,長孫衝在魏征眼裏的形象一直不錯,是忘年交一般的存在,魏征也願意壓住性子聽一聽長孫衝的彈劾。
難不成這小子是看不下去,於是要給自己出氣?李世民眼前一亮,龍袍一揮道:“講。”
“是陛下,昔日周幽王驕傲自滿,戰火戲諸侯,周朝而後滅亡。戰國齊湣王繼位之初,拜孟嚐為相,匡章為將,南敗強楚,西破暴秦,驕盛之心日重,被五國伐齊,最後抽筋懸梁。前朝隋煬征吐穀渾,修大運河,驕傲自大,最後由我大唐取而代之。
“身為皇帝,萬萬不可有驕傲之心,此乃大忌,魏大人就輕飄飄的幾句戒驕戒躁,很難讓陛下印象深刻,可能就因為魏大人這樣普通的言語,使陛下印象不深,從而導致禍亂,因此臣彈劾魏大人。”
好家夥,眾人反應過來了,這哪是彈劾魏征啊,這是嫌棄魏征罵的不夠狠啊。
魏征深吸一口氣,出列一臉羞愧的拜道:“臣知罪。”
李世民衝著魏征無奈擺擺手,示意他無罪,然後轉頭看向長孫衝道:“那你看。”
李世民威脅似的眼光看著長孫衝,示意他把話想好再說。
長孫衝心中輕蔑一笑,卻裝作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挺身出列道: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好,眾臣聽此文都忍不住在心中驚唿一聲。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衝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鬆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一篇下來殿內寂靜無聲,在場眾人都知道長孫衝的文采斐然,是寫話本的一把好手,卻殊不知這種奏疏也如此在行。孔穎達恨不得大喊一聲,全體目光朝我看齊,這是我學生。
這本是貞觀十一年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舊唐書》曾讚揚魏征的奏疏“可為萬代王者法”。對於魏征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視,說它是“言窮切至”,使得自己“披覽亡倦,每達宵分”。
“開宗明義,用樹木、河流作比,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分析“取易守難”的道理,並從“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結論,最後提出“十思”的具體內容,厲害厲害,英雄出少年啊。”杜如晦滿臉欣賞的一邊撫摸胡須,一邊與身旁的房玄齡低聲交談。
在場都是人中之龍,一邊讀下來,已記住七七八八,都不斷反複品味這此文,恨不得現在就拿紙記錄。
“十一歲出任禦史,規勸君王,寫下留世之文,今後必定是一段佳話啊。”房玄齡迴道,眼神看著一旁一臉興奮、奮筆疾書的著作郎,恨不得自己取而代之。
長孫衝則是在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竟然沒忘,憑借著肌肉記憶,終究是將此文還算順利的背了一遍,整整衣袖抬頭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則是一臉的陰晴不定,棉花、羽絨服帶來的興致也被散的差不多,強忍著誇了長孫衝兩句,又賞了二十匹蜀錦,便宣布退了朝。
“長孫大人,皇後娘娘叫你去立政殿一趟。”一名宦官攔住了長孫衝說道。
一宣布下朝,長孫衝便提起袖袍就跑,卻終究是晚了一步,在望仙門外被攔了下來。
“不去,不去。”長孫衝甩開宦官,打算繞過去。
長孫衝在宮裏呆了幾個月,早就認得七七八八,這宦官是錢明手下的人,長孫衝一眼就看了出來。
宦官自然也是識得長孫衝的,不過長孫衝現已當上官職,不能像往常一樣再稱唿公子了。
“大人您就別為難小的了。”宦官左右攔著長孫衝,和長孫衝在宮門外拉扯著。
這時後麵的臣子們也三三兩兩走了過來,看見長孫衝與宦官在皇宮裏追逐著,不禁好奇的湊了過來。
“你小子幹嘛呢?”程咬金一把提起長孫衝好奇問道。
“放手放手,姑父派人來抓我了,鐵定是要泄憤的,快讓我跑啊。”長孫衝撲騰著,恨不得鬥氣化翼直接衝出去。
都是做臣子的,李世民啥樣的人大家也清楚的很,魏征不能處理,但小小的長孫衝李世民還是能隨意拿捏的,眾人都對長孫衝的言語表示認同,轉頭好奇的看向跟在長孫衝身後的太監。
“迴各位大人,是皇後娘娘想長孫大人了,特意讓小的在宮門外等著。”宦官隻好硬著頭皮說下去。
“沒事,不怕,你現在可是監察禦史啊。”魏征笑眯眯的揉了揉長孫衝的小腦瓜,什麽剛才彈劾自己?那叫彈劾嗎,那明明是在和自己交流感情,可惜啊,要是長孫衝能大上個三十歲,一定要和這小子結拜成異性兄弟。
看著魏征這個小老頭皺巴巴的臉上洋溢出的笑容,程咬金看的心中一寒,抓著長孫衝的手也忍不住鬆開來,把長孫衝摔了個結實。
長孫衝揉了揉屁股,內心確實一臉的興奮,沒錯啊,自己現在已經是當官的了,李世民怎麽也不能打自己了吧。
長孫衝抬頭掃視了一圈,看著高士廉、杜如晦等人一臉認同、信誓旦旦的點頭,長孫衝更加的無所畏懼,對著眾人拱了拱手,轉頭領著宦官朝著後宮走去。
“陛下真不會打他了?”尉遲敬德好奇的問道,“我咋那麽不信呢。”
房玄齡淡淡的看了尉遲恭一眼:“陛下可是他的姑父。”
“那他豈不是要。”尉遲敬德反應了過來,“那你們就這樣把人家給坑了?”
高士廉笑著道:“左右是一些皮肉之苦,讓陛下出出氣也好。”
幾位文臣嘿嘿一笑,看的尉遲恭和程咬金菊花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