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望遠鏡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作者: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讓你們看看我的大寶貝。”長孫衝不緊不慢的從袖袍裏掏出了之前係統獎勵的單筒望遠鏡遞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有些失望的,他本以為的仙人法器會和長孫衝寫的小說裏的一樣。
周身布靈布靈的發著七彩的光芒,從天而降落在自己的手上,然後出來一個器靈,道一聲‘你就是我的新主人嗎’,接著附身到自己體內,想用的時候信念一動,便可出現在自己的手中,長孫衝這種直接從袖袍裏拿出來給自己的方式實在有些掉價。
但還是恭恭敬敬的雙手接過,不過入手接過之後改變了想法。
這千裏眼手感溫潤,似木非木,似鐵非鐵,有些彈性卻又很是堅硬,李世民從來沒見過這種材質,雖然後世隨便一個人都能告訴他,這是橡膠與塑料。
這種握起來帶來特別的舒適感,讓李世民頓時開心的在手中把玩起來。
忽的,周圍的突然而來的寂靜頓時讓正在把著千裏眼的李世民愣了下來,緩緩的抬頭望去,周圍盡是一個個虎視眈眈的目光。
這眼神李世民表示自己可是太熟悉了,當年圍剿王世充時,糧草被斷,大軍餓了五天,等到糧草運達後,將士們等自己分食物時,就是這眼神。
“冷靜,冷靜”,李世民朝著眾人虛按幾下,“等朕看完,你們都有份。”
沒辦法,李世民也想偷偷自己留著藏起來,可是這現場人實在太多了。
“首先,用針在手上刺一滴血”,長孫衝言之鑿鑿道,“因為你們都是凡人,使用此等仙器身體必定承受不住,會遭到仙器的反噬。”
“因此要滴一點血到這千裏眼上,這樣就可以使這滴血替你遭受反噬,不會影響到你的本體身上。”長孫衝遞給了李世民一根細細的繡花針。
李世民點點頭,不錯,這樣就有幾分仙器的感覺了,不過應該這仙器的等級比較低,因此沒有器靈之類的東西。
“然後就可以把血擦掉了”,長孫衝遞過來一個手帕,接著道,“然後還要念一首詩,才能開啟這個法器,強行看的話,這個仙器可能會自己主動銷毀,記好了啊。”
“長揖古人風”
“孫簡下威鳳”
“衝門絕迎送”
“真當舞魚龍”
“是甘處窮巷”
“帥旗鼓文場”
“這首詩……”李世民皺著眉說道。
長孫衝頓時心中一緊,小心翼翼試探的問道:“怎麽了?”
“感覺寫的不是特別好,而且有點……”房玄齡更加小心的提出自己的疑問,實在這詩配不上這個千裏眼。
“害”,長孫衝將心收迴了肚子裏,擺了擺手道,“它其實並不是詩,隻是為了能讓法器充分發揮作用的令詞而已,就像什麽急急如律令一樣,沒有什麽實際含義,隻是你在念它們時,這仙器就會從外界吸收靈氣,念的越快,越完整,這仙器的能力才會越強。”
眾人點點頭,表示又學到了一個生活小妙招。
“這樣握著,放在眼睛上,另一隻眼睛閉上,然後轉動旋鈕對焦就可以。”長孫衝站在李世民的身旁,拿過望遠鏡,手把手教著李世民。
“什麽是旋鈕,對焦又是什麽。”李世民疑惑的抬頭詢問著長孫衝。
“呃,你就記著轉這裏就可以。”長孫衝也懶得解釋,將望遠鏡遞給李世民,讓他自己試一試。
李世民接過望遠鏡,右手緊緊的抓著,生怕一不小心給摔了,左手則是按長孫衝的要求,緩慢撥動著旋鈕。
隨著旋鈕的旋轉虛化的景象也隨之逐漸清晰。
在這千裏眼內,李世民看到了窗紙上小小的破洞,看到了遠處樹梢上,為了給寒冷的冬天屯食物而奔波忙碌的鬆鼠,看到了門外站崗將士臉上的剛毅與堅定。
李世民不禁屏住了唿吸,靜靜的注視著眼前的景象,直到視野中出現了一隻來迴揮動的大手,李世民才迴過神,放下望遠鏡時,唿吸也比之前粗重了幾分。
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看著麵前程咬金的那張大臉,李世民沒好氣的推開。
他現在實在是不舍得把手上的這千裏眼給眾人來,但周圍一道道如狼似虎的目光,讓他默默的將望遠鏡遞了出去。
長孫衝教李世民時聲音並不算小,因此眾人也明白如何使用。
眾人乖乖的排好隊,紮著手指,念著令詞,然後發出一陣陣驚歎聲。
在長孫衝還要求,前一個人針用完後要擦幹淨,扔進沸水裏,下一個使用的人再用筷子夾出,這是表示對仙人的尊敬。
主要長孫衝實在怕萬一有個人有傳染病,這大唐高層不就直接一網打盡了嗎。
“陛下,這東西放在兵部吧。”在眾人輪流使用一遍之後,杜如晦目光鑿鑿的看向李世民。
沒辦法,這東西實在是太重要了,簡直就是一個大殺器,有了它的幫助,能將每個將領的指揮能力至少高出兩成。
無論是探路,還是查探敵情,都是是極佳,簡直就是和指南針有一樣地位的軍用利器。
“放兵部幹什麽,直接放軍營得了。”尉遲敬德大聲嚷嚷著。
“這是朕的。”李世民也怒了,這可是自己用皇家獵場換的,讓你們看看就不錯了,現在竟然還想拿走?
“陛下,您平時又用不上。”房玄齡附和著杜如晦。
“是啊,是啊。”眾臣點頭。
都不用說話,他們瞬間便達成了共識,擱誰那也不能擱李世民那,就自己陛下那摳門的性格,以後怕是再也看不見這東西了。
“這是朕的私產。”李世民怒聲道。
“請陛下以大局為重。”眾人俯身。
李世民抓著扶手,根根青筋暴露。
眾人也是目不斜視,躬著身,靜靜的等著李世民。
就這樣,一時間,整個甘露殿氣氛跌倒了冰點。
長孫衝自己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興致勃勃的看著這一幕,時不時還夾口菜。
畢竟看熱鬧可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習慣。
李世民有些失望的,他本以為的仙人法器會和長孫衝寫的小說裏的一樣。
周身布靈布靈的發著七彩的光芒,從天而降落在自己的手上,然後出來一個器靈,道一聲‘你就是我的新主人嗎’,接著附身到自己體內,想用的時候信念一動,便可出現在自己的手中,長孫衝這種直接從袖袍裏拿出來給自己的方式實在有些掉價。
但還是恭恭敬敬的雙手接過,不過入手接過之後改變了想法。
這千裏眼手感溫潤,似木非木,似鐵非鐵,有些彈性卻又很是堅硬,李世民從來沒見過這種材質,雖然後世隨便一個人都能告訴他,這是橡膠與塑料。
這種握起來帶來特別的舒適感,讓李世民頓時開心的在手中把玩起來。
忽的,周圍的突然而來的寂靜頓時讓正在把著千裏眼的李世民愣了下來,緩緩的抬頭望去,周圍盡是一個個虎視眈眈的目光。
這眼神李世民表示自己可是太熟悉了,當年圍剿王世充時,糧草被斷,大軍餓了五天,等到糧草運達後,將士們等自己分食物時,就是這眼神。
“冷靜,冷靜”,李世民朝著眾人虛按幾下,“等朕看完,你們都有份。”
沒辦法,李世民也想偷偷自己留著藏起來,可是這現場人實在太多了。
“首先,用針在手上刺一滴血”,長孫衝言之鑿鑿道,“因為你們都是凡人,使用此等仙器身體必定承受不住,會遭到仙器的反噬。”
“因此要滴一點血到這千裏眼上,這樣就可以使這滴血替你遭受反噬,不會影響到你的本體身上。”長孫衝遞給了李世民一根細細的繡花針。
李世民點點頭,不錯,這樣就有幾分仙器的感覺了,不過應該這仙器的等級比較低,因此沒有器靈之類的東西。
“然後就可以把血擦掉了”,長孫衝遞過來一個手帕,接著道,“然後還要念一首詩,才能開啟這個法器,強行看的話,這個仙器可能會自己主動銷毀,記好了啊。”
“長揖古人風”
“孫簡下威鳳”
“衝門絕迎送”
“真當舞魚龍”
“是甘處窮巷”
“帥旗鼓文場”
“這首詩……”李世民皺著眉說道。
長孫衝頓時心中一緊,小心翼翼試探的問道:“怎麽了?”
“感覺寫的不是特別好,而且有點……”房玄齡更加小心的提出自己的疑問,實在這詩配不上這個千裏眼。
“害”,長孫衝將心收迴了肚子裏,擺了擺手道,“它其實並不是詩,隻是為了能讓法器充分發揮作用的令詞而已,就像什麽急急如律令一樣,沒有什麽實際含義,隻是你在念它們時,這仙器就會從外界吸收靈氣,念的越快,越完整,這仙器的能力才會越強。”
眾人點點頭,表示又學到了一個生活小妙招。
“這樣握著,放在眼睛上,另一隻眼睛閉上,然後轉動旋鈕對焦就可以。”長孫衝站在李世民的身旁,拿過望遠鏡,手把手教著李世民。
“什麽是旋鈕,對焦又是什麽。”李世民疑惑的抬頭詢問著長孫衝。
“呃,你就記著轉這裏就可以。”長孫衝也懶得解釋,將望遠鏡遞給李世民,讓他自己試一試。
李世民接過望遠鏡,右手緊緊的抓著,生怕一不小心給摔了,左手則是按長孫衝的要求,緩慢撥動著旋鈕。
隨著旋鈕的旋轉虛化的景象也隨之逐漸清晰。
在這千裏眼內,李世民看到了窗紙上小小的破洞,看到了遠處樹梢上,為了給寒冷的冬天屯食物而奔波忙碌的鬆鼠,看到了門外站崗將士臉上的剛毅與堅定。
李世民不禁屏住了唿吸,靜靜的注視著眼前的景象,直到視野中出現了一隻來迴揮動的大手,李世民才迴過神,放下望遠鏡時,唿吸也比之前粗重了幾分。
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看著麵前程咬金的那張大臉,李世民沒好氣的推開。
他現在實在是不舍得把手上的這千裏眼給眾人來,但周圍一道道如狼似虎的目光,讓他默默的將望遠鏡遞了出去。
長孫衝教李世民時聲音並不算小,因此眾人也明白如何使用。
眾人乖乖的排好隊,紮著手指,念著令詞,然後發出一陣陣驚歎聲。
在長孫衝還要求,前一個人針用完後要擦幹淨,扔進沸水裏,下一個使用的人再用筷子夾出,這是表示對仙人的尊敬。
主要長孫衝實在怕萬一有個人有傳染病,這大唐高層不就直接一網打盡了嗎。
“陛下,這東西放在兵部吧。”在眾人輪流使用一遍之後,杜如晦目光鑿鑿的看向李世民。
沒辦法,這東西實在是太重要了,簡直就是一個大殺器,有了它的幫助,能將每個將領的指揮能力至少高出兩成。
無論是探路,還是查探敵情,都是是極佳,簡直就是和指南針有一樣地位的軍用利器。
“放兵部幹什麽,直接放軍營得了。”尉遲敬德大聲嚷嚷著。
“這是朕的。”李世民也怒了,這可是自己用皇家獵場換的,讓你們看看就不錯了,現在竟然還想拿走?
“陛下,您平時又用不上。”房玄齡附和著杜如晦。
“是啊,是啊。”眾臣點頭。
都不用說話,他們瞬間便達成了共識,擱誰那也不能擱李世民那,就自己陛下那摳門的性格,以後怕是再也看不見這東西了。
“這是朕的私產。”李世民怒聲道。
“請陛下以大局為重。”眾人俯身。
李世民抓著扶手,根根青筋暴露。
眾人也是目不斜視,躬著身,靜靜的等著李世民。
就這樣,一時間,整個甘露殿氣氛跌倒了冰點。
長孫衝自己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興致勃勃的看著這一幕,時不時還夾口菜。
畢竟看熱鬧可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