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滄海桑田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作者: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唉”長孫衝兀自歎了一口氣道,“孟子在幾百年前便曾言‘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可又有多少人在功成名就,手握大權之時記得這句話呢。”
“話說你們二人都聽明白了吧,各自寫一篇奏折,題目為論大河下遊形成懸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要明確寫出下遊大河懸河的形成原因,再點明此等狀況與上遊關內道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闡述放任砍伐樹木的危害,最後提出解決辦法。”
“要求用詞準確,語氣懇切,簡明扼要的說明利害關係,最後提出自己的建議。”
“字數不限,晚上休息前交給我。”
“行了,休息夠了吧,啟程吧。”長孫衝施施然的站起身,打了個哈欠,往自己的車廂走去,準備開始自己雷打不動的午睡時間。
身後的孔穎達則是臉色怪異,他感覺有些地方不太對,但具體又說不出來。
……
眾人一頓緊趕慢趕,終於在城門關閉前進入了龍池。
龍池便是現在和菏澤市,在唐朝由曹州改名為龍池。
“龍池曆史悠久,享有“天下之中”之譽,《禹貢》九澤之菏澤、雷澤、大野澤、孟渚澤皆在境內。”
“人文始祖伏羲、東夷之帝少昊、賢明君主帝舜、兵主戰神蚩尤改革家吳起、軍事家孫臏出生在此。”
“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曹操在此成就霸業。”
長孫衝和李承乾靜靜的聽著孔穎達滔滔不絕的講述著,似乎是因為快到自己的故鄉了,孔穎達顯得很是興奮。
“你們怎麽想的?”孔穎達看向二人問道,“要不要我帶你們明日在城中轉轉,這裏我還是挺熟的。”
“有什麽景點沒?”長孫衝舉手。
“景點?”
“就是一些標誌性的地點,比如古戰場啦,文人墨客留名之處,或是曆史悠久的建築物……”長孫衝掰著手指頭道。
“南麵有個湖,是中國四大古澤之首孟渚湖,傳說舜師單卷長居於此,舜多次來此問政,老子也曾在此處定居……”
孔穎達的聲音逐漸變小,畢竟現在實在不是什麽遊湖的好時節,如今夏日剛剛過去,荷花早已衰敗,滿湖的殘枝敗葉,想必也吸引不到兩個人。
而自己以前經常去的地方,孔穎達又沒法帶二人前去。
“行吧,那明日啟程,經由任城、瑕丘,下午就能到達曲阜了。”孔穎達指著輿圖道。
長孫衝點點頭,看著桌上的河南道的地圖,頗有一種時過境遷之感。
後世的濟寧,現在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任城縣。
因為還未發生黃河決堤、奪泗入淮,因此泗水現在還是流經徐州,是京津、江淮和餘杭地區的水上大動脈,徐州也是名副其實的五省通衢。
微山湖自然現在也小的很,還未形成後世與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首尾相連,形成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長孫衝本以為自己在大唐呆的著數十年的時間,早已不會對什麽事情感到驚訝。
可如今看到這與自己記憶的完全不同的輿圖,想著後世捕魚遊玩的湖麵,如今還是一片片肥沃的耕田。
一種來自時間的割裂感和一種不切實際的虛無感,讓長孫衝的心神有了些許的恍惚,一種滄海桑田之感湧上心頭。
孔穎達見此沒有在意,以為長孫衝隻是累了。
示意可以自行休息,長孫衝也是樂得如此,拱拱手便上樓了,二人都沒有在意一旁的李承乾眼裏閃爍著興奮的光。
……
臨近宵禁,長孫衝正和雪語幾人打著麻將。
水兒突然輕輕伸出食指放在嘴邊,示意眾人噤聲,接著從取下綁在小腿外側的匕首,刀刃朝外握在手中,輕手輕腳的走到窗邊。
猛地將窗戶一推,一瞬寒芒閃過。
鏘的一聲,兩柄匕首相撞,如果此時有人眼裏夠好,便能看出這兩隻匕首竟一模一樣。
“等等,自己人,我家殿下有話跟長孫公子說。”那人雙手抬起,示意自己沒有惡意。
“夜萱姐?”水兒這次看清了來人,埋怨道,“有話就從正門走進來說唄,幹嘛要跳窗呀。”
“我家殿下怕被孔夫子看見,一定要我從窗戶進。”
“還有小水兒,下次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最好讓公子和這兩位妹妹繼續打麻將、聊天,來放鬆來犯之人的警惕。”
“噤聲雖能聽得更清楚,但你會失去主動權。”
夜萱像以往教導水兒一樣,和她事無巨細的解釋著,又下意識的揉了揉她的小腦袋。
突然想起自己的來意,忙給長孫衝見禮,接著走到長孫衝的耳邊輕聲幾句。
“走,這就走。”長孫衝的眸子也亮了,正巧還未更衣,整整自己的衣袍,示意水兒從窗戶帶自己下去。
“少爺,馬上要宵禁了,你這是……”雪語輕聲問道。
長孫衝湊到雪語便輕聲幾句,換來雪語臉紅的啐了一口。
此時下人們正聚在客棧門口乘涼聊天,水兒直接帶著長孫衝翻過了客棧的圍牆,看見李承乾已經早早的在外等著。
“嘿嘿嘿。”見到長孫衝時,李承乾露出一個猥瑣的笑容。
後者則是勾起嘴唇、眯著眼睛,迴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小眼神。
“兩位公子,請上車。”此時一個侍衛駕著一輛馬車在二人麵前停下。
長孫紅嘖嘖兩聲,自己這表弟真是長大了,這馬車也是現租的,辦事滴水不漏,很有自己的風範。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之一,這十幾年來安穩的發展,使得經濟快速發展。
發達的經濟必然導致了人們的需求也隨之增多。
因此唐朝各個城池都有著自己的租車行,被稱為車坊。
比起馬,在大唐其實更盛行的是租驢業。
因為馬昂貴且被管製,因此導致騎馬的人都地位極高。
而對絕大部分的百姓來說,日常出行使用最多的還是驢,或者是驢車。杜甫就曾有詩:“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話說你們二人都聽明白了吧,各自寫一篇奏折,題目為論大河下遊形成懸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要明確寫出下遊大河懸河的形成原因,再點明此等狀況與上遊關內道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闡述放任砍伐樹木的危害,最後提出解決辦法。”
“要求用詞準確,語氣懇切,簡明扼要的說明利害關係,最後提出自己的建議。”
“字數不限,晚上休息前交給我。”
“行了,休息夠了吧,啟程吧。”長孫衝施施然的站起身,打了個哈欠,往自己的車廂走去,準備開始自己雷打不動的午睡時間。
身後的孔穎達則是臉色怪異,他感覺有些地方不太對,但具體又說不出來。
……
眾人一頓緊趕慢趕,終於在城門關閉前進入了龍池。
龍池便是現在和菏澤市,在唐朝由曹州改名為龍池。
“龍池曆史悠久,享有“天下之中”之譽,《禹貢》九澤之菏澤、雷澤、大野澤、孟渚澤皆在境內。”
“人文始祖伏羲、東夷之帝少昊、賢明君主帝舜、兵主戰神蚩尤改革家吳起、軍事家孫臏出生在此。”
“劉邦在此登基稱帝、曹操在此成就霸業。”
長孫衝和李承乾靜靜的聽著孔穎達滔滔不絕的講述著,似乎是因為快到自己的故鄉了,孔穎達顯得很是興奮。
“你們怎麽想的?”孔穎達看向二人問道,“要不要我帶你們明日在城中轉轉,這裏我還是挺熟的。”
“有什麽景點沒?”長孫衝舉手。
“景點?”
“就是一些標誌性的地點,比如古戰場啦,文人墨客留名之處,或是曆史悠久的建築物……”長孫衝掰著手指頭道。
“南麵有個湖,是中國四大古澤之首孟渚湖,傳說舜師單卷長居於此,舜多次來此問政,老子也曾在此處定居……”
孔穎達的聲音逐漸變小,畢竟現在實在不是什麽遊湖的好時節,如今夏日剛剛過去,荷花早已衰敗,滿湖的殘枝敗葉,想必也吸引不到兩個人。
而自己以前經常去的地方,孔穎達又沒法帶二人前去。
“行吧,那明日啟程,經由任城、瑕丘,下午就能到達曲阜了。”孔穎達指著輿圖道。
長孫衝點點頭,看著桌上的河南道的地圖,頗有一種時過境遷之感。
後世的濟寧,現在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任城縣。
因為還未發生黃河決堤、奪泗入淮,因此泗水現在還是流經徐州,是京津、江淮和餘杭地區的水上大動脈,徐州也是名副其實的五省通衢。
微山湖自然現在也小的很,還未形成後世與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首尾相連,形成北方最大的淡水湖。
長孫衝本以為自己在大唐呆的著數十年的時間,早已不會對什麽事情感到驚訝。
可如今看到這與自己記憶的完全不同的輿圖,想著後世捕魚遊玩的湖麵,如今還是一片片肥沃的耕田。
一種來自時間的割裂感和一種不切實際的虛無感,讓長孫衝的心神有了些許的恍惚,一種滄海桑田之感湧上心頭。
孔穎達見此沒有在意,以為長孫衝隻是累了。
示意可以自行休息,長孫衝也是樂得如此,拱拱手便上樓了,二人都沒有在意一旁的李承乾眼裏閃爍著興奮的光。
……
臨近宵禁,長孫衝正和雪語幾人打著麻將。
水兒突然輕輕伸出食指放在嘴邊,示意眾人噤聲,接著從取下綁在小腿外側的匕首,刀刃朝外握在手中,輕手輕腳的走到窗邊。
猛地將窗戶一推,一瞬寒芒閃過。
鏘的一聲,兩柄匕首相撞,如果此時有人眼裏夠好,便能看出這兩隻匕首竟一模一樣。
“等等,自己人,我家殿下有話跟長孫公子說。”那人雙手抬起,示意自己沒有惡意。
“夜萱姐?”水兒這次看清了來人,埋怨道,“有話就從正門走進來說唄,幹嘛要跳窗呀。”
“我家殿下怕被孔夫子看見,一定要我從窗戶進。”
“還有小水兒,下次如果有這樣的情況,最好讓公子和這兩位妹妹繼續打麻將、聊天,來放鬆來犯之人的警惕。”
“噤聲雖能聽得更清楚,但你會失去主動權。”
夜萱像以往教導水兒一樣,和她事無巨細的解釋著,又下意識的揉了揉她的小腦袋。
突然想起自己的來意,忙給長孫衝見禮,接著走到長孫衝的耳邊輕聲幾句。
“走,這就走。”長孫衝的眸子也亮了,正巧還未更衣,整整自己的衣袍,示意水兒從窗戶帶自己下去。
“少爺,馬上要宵禁了,你這是……”雪語輕聲問道。
長孫衝湊到雪語便輕聲幾句,換來雪語臉紅的啐了一口。
此時下人們正聚在客棧門口乘涼聊天,水兒直接帶著長孫衝翻過了客棧的圍牆,看見李承乾已經早早的在外等著。
“嘿嘿嘿。”見到長孫衝時,李承乾露出一個猥瑣的笑容。
後者則是勾起嘴唇、眯著眼睛,迴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小眼神。
“兩位公子,請上車。”此時一個侍衛駕著一輛馬車在二人麵前停下。
長孫紅嘖嘖兩聲,自己這表弟真是長大了,這馬車也是現租的,辦事滴水不漏,很有自己的風範。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之一,這十幾年來安穩的發展,使得經濟快速發展。
發達的經濟必然導致了人們的需求也隨之增多。
因此唐朝各個城池都有著自己的租車行,被稱為車坊。
比起馬,在大唐其實更盛行的是租驢業。
因為馬昂貴且被管製,因此導致騎馬的人都地位極高。
而對絕大部分的百姓來說,日常出行使用最多的還是驢,或者是驢車。杜甫就曾有詩:“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