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到曲阜
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 作者: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即孔穎達又擺了擺手道:“迴去收拾東西吧,晚上就應該能到曲阜了。”
長孫衝翻了個白眼,現在人啊,活要麵子死受罪,但他也知見好就收,沒繼續糾纏,點了點頭,迴房去了。
……
李承乾再次醒來時已至正午,當被下人叫醒,揉著腦門下車時,看到了同樣暈暈沉沉被人饞著下了馬車的孔穎達。
“夫子,我昨天沒睡好,早上才沒起來。”夜萱剛給李承乾洗漱完,還未告訴他清晨發生之事,李承乾便自己跳了馬車。
李承乾看著孔穎達神色有些蒼白,於是關心的問道:“夫子,莫非您身體有恙,怎的臉色有些……”
李承乾的話還沒說完,長孫衝已經走了過來。
手中拿著一個包著切著片的羊肉和大蔥的煎餅,邊嚼邊吐槽道:“行了,都別裝了。”轉頭看向李承乾道:“孔夫子昨天也去青樓了,不過應該直接去了三樓,我們才沒看見他。”
“你是不知道,原來孔夫子少時也和昨天我們遇見的那孔三德一樣,借著采風的名義跑到龍池去逛青樓,哈哈哈,笑死我了。”
長孫衝笑得前仰後合,又咬了一口煎餅。
這種煎餅雖然製作簡單且易於保存,但實在是太過韌,咀嚼和撕扯起來困難,因此長孫衝對這東西實在是愛不起來。
但畢竟身處野外,不能計較太多。
長孫衝嚼著煎餅,饒有興致的看著二人,心裏則迴想著初中時學的腐乳的做法。
因為在長孫衝看來,這煎餅最好吃的吃法,就是將腐乳和香油放在一起拌勻,然後再拿著一根蔥,蘸著腐乳香油,包在煎餅中一同入嘴。
孔穎達和李承乾對視一眼,交換了一番眼神後,朝著長孫衝走來。
“你們想幹啥。”長孫衝往後退了幾步,心中升起了一絲不妙之感。
“把你埋了,不就沒人知曉我倆之事了?”
“乖乖待著別動,越掙紮越疼的哦。”
二人一臉獰笑的朝著長孫衝走來。
長孫衝咽了口唾沫,轉身便跑。
……
馬車駛過沂水,在通往曲阜大道上行駛著,曲阜的城牆已經若有若無的出現在遠方。
長孫衝掀開簾子,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
畢竟這是在齊魯之地,百姓雖不及長安富足,但臉上皆洋溢的安靜祥和的神色。
馬車駛過護城河,路憑交給守城士兵,幾人便進入了曲阜城中。
好奇的望著周圍,長孫衝發現,此處已經和過往大不相同。
他記得自己前世來的時候,過了城牆的南門仰聖門,取自仰望聖人的意思,也就是萬仞宮牆。
之後便能看見金聲玉振坊,再往裏走便能直接進入孔廟。
而如今曲阜的格局卻和長安城相差無幾,一條長長的大街直通縣衙,商鋪分列兩旁。
想來應該是曲阜的城牆在後世的時間裏,經曆過戰亂,被重修過。
入城之後,因天色已晚,眾人未直接走進孔廟,而是先行前往孔穎達的家中住下,打算明日再去孔廟拜訪。
孔穎達的馬車剛在門口停下,便有小廝上前詢問。
小廝看見撩開車簾的孔穎達時,急忙行了個禮,招唿其他人前來接待,自己則是連忙前去告知大管家。
不一會的功夫,孔安便領著夫人陳氏走了出來。
“穎達?你怎麽迴來了?就你一個人?誌約來了嗎?”陳氏對著孔穎達發出了連環四問。
陳氏口中的誌約便是孔穎達的長子孔誌約。
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兼官吏,嚐任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弘文館大學士之職,曾奉敕與醫者們共同修纂《新修本草》,並為此書寫序,而且著有《本草音義》二十卷。
如今十四五的年紀,也和長孫衝一樣在國子監念書。
長孫衝和他關係一般,倒不是鬧過什麽矛盾。
主要是這仁兄是真的喜歡學習,別人是被強製的,這大兄弟則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有事沒事就是捧著一本書讀,閑暇時間也是自己一個人靜靜的讀書。
自然和他們這一幫天天隻想著下課,好出去的玩的人們,玩不到一起。
“這不好久沒看二老了嗎,於是我就迴來了,誌約課業繁多,因此我便未帶他來,後麵的馬車裏是我的兩個學生,聽說我來,便吵著要跟來看看,我也沒什麽要緊的事,便帶了這兩人迴來。”
長孫衝和李承乾站立在一旁,聽此言後朝著孔安與陳氏行了個禮。
“這位是李三虎,是河間郡王的侄子。”孔穎達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道。
李承乾恭恭敬敬的朝著二人拜了一拜,孔安兩手虛扶。
孔穎達又將長孫衝推到了孔安麵前道,“這小子就是長孫衝,您老不是一直想見他嗎,這次我給你帶來了。”
長孫衝和李承乾不同,兩人雖都是孔穎達看著長大的,幼時也是他開的蒙,開蒙即是教兒童識字學習。
但一是李承乾這五六年來都是在專門的太傅指導下,在崇文館學習,隻是偶爾來弘文館聽聽課。
二是李承乾身為太子,除了李淵、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三人,最多再加一個太傅李綱,其他哪個人也沒有資格讓他行太大的禮。
而長孫衝則不同,孔穎達還在秦王府擔任學士時,那是便已經是他的老師,給他開蒙認字,到現在識經斷意,一晃已有了八九年之久,孔穎達是打心底的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
自然在長孫衝心中,孔穎達也有著其他夫子無可比擬的地位。
於是長孫衝撩起袍子,朝著二人行了個大禮,拜道:“見過太師傅,見過太師母。”
“好孩子,快起來。”孔安連忙扶起長孫衝。
孔家這二老,也算是變相的看著長孫衝長大的人。
孔穎達當長孫衝開蒙老師後不久,便在往曲阜寄的家書中提過,自己收了一個學生,天賦異稟,除了皮了一點,沒有什麽毛病。
到後來發明炒菜,再到長了大點後的寫話本,到前幾年的詩會,滅佛,水泥路,長孫衝幹的事孔家這二老基本上都知道。
長孫衝翻了個白眼,現在人啊,活要麵子死受罪,但他也知見好就收,沒繼續糾纏,點了點頭,迴房去了。
……
李承乾再次醒來時已至正午,當被下人叫醒,揉著腦門下車時,看到了同樣暈暈沉沉被人饞著下了馬車的孔穎達。
“夫子,我昨天沒睡好,早上才沒起來。”夜萱剛給李承乾洗漱完,還未告訴他清晨發生之事,李承乾便自己跳了馬車。
李承乾看著孔穎達神色有些蒼白,於是關心的問道:“夫子,莫非您身體有恙,怎的臉色有些……”
李承乾的話還沒說完,長孫衝已經走了過來。
手中拿著一個包著切著片的羊肉和大蔥的煎餅,邊嚼邊吐槽道:“行了,都別裝了。”轉頭看向李承乾道:“孔夫子昨天也去青樓了,不過應該直接去了三樓,我們才沒看見他。”
“你是不知道,原來孔夫子少時也和昨天我們遇見的那孔三德一樣,借著采風的名義跑到龍池去逛青樓,哈哈哈,笑死我了。”
長孫衝笑得前仰後合,又咬了一口煎餅。
這種煎餅雖然製作簡單且易於保存,但實在是太過韌,咀嚼和撕扯起來困難,因此長孫衝對這東西實在是愛不起來。
但畢竟身處野外,不能計較太多。
長孫衝嚼著煎餅,饒有興致的看著二人,心裏則迴想著初中時學的腐乳的做法。
因為在長孫衝看來,這煎餅最好吃的吃法,就是將腐乳和香油放在一起拌勻,然後再拿著一根蔥,蘸著腐乳香油,包在煎餅中一同入嘴。
孔穎達和李承乾對視一眼,交換了一番眼神後,朝著長孫衝走來。
“你們想幹啥。”長孫衝往後退了幾步,心中升起了一絲不妙之感。
“把你埋了,不就沒人知曉我倆之事了?”
“乖乖待著別動,越掙紮越疼的哦。”
二人一臉獰笑的朝著長孫衝走來。
長孫衝咽了口唾沫,轉身便跑。
……
馬車駛過沂水,在通往曲阜大道上行駛著,曲阜的城牆已經若有若無的出現在遠方。
長孫衝掀開簾子,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
畢竟這是在齊魯之地,百姓雖不及長安富足,但臉上皆洋溢的安靜祥和的神色。
馬車駛過護城河,路憑交給守城士兵,幾人便進入了曲阜城中。
好奇的望著周圍,長孫衝發現,此處已經和過往大不相同。
他記得自己前世來的時候,過了城牆的南門仰聖門,取自仰望聖人的意思,也就是萬仞宮牆。
之後便能看見金聲玉振坊,再往裏走便能直接進入孔廟。
而如今曲阜的格局卻和長安城相差無幾,一條長長的大街直通縣衙,商鋪分列兩旁。
想來應該是曲阜的城牆在後世的時間裏,經曆過戰亂,被重修過。
入城之後,因天色已晚,眾人未直接走進孔廟,而是先行前往孔穎達的家中住下,打算明日再去孔廟拜訪。
孔穎達的馬車剛在門口停下,便有小廝上前詢問。
小廝看見撩開車簾的孔穎達時,急忙行了個禮,招唿其他人前來接待,自己則是連忙前去告知大管家。
不一會的功夫,孔安便領著夫人陳氏走了出來。
“穎達?你怎麽迴來了?就你一個人?誌約來了嗎?”陳氏對著孔穎達發出了連環四問。
陳氏口中的誌約便是孔穎達的長子孔誌約。
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兼官吏,嚐任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弘文館大學士之職,曾奉敕與醫者們共同修纂《新修本草》,並為此書寫序,而且著有《本草音義》二十卷。
如今十四五的年紀,也和長孫衝一樣在國子監念書。
長孫衝和他關係一般,倒不是鬧過什麽矛盾。
主要是這仁兄是真的喜歡學習,別人是被強製的,這大兄弟則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有事沒事就是捧著一本書讀,閑暇時間也是自己一個人靜靜的讀書。
自然和他們這一幫天天隻想著下課,好出去的玩的人們,玩不到一起。
“這不好久沒看二老了嗎,於是我就迴來了,誌約課業繁多,因此我便未帶他來,後麵的馬車裏是我的兩個學生,聽說我來,便吵著要跟來看看,我也沒什麽要緊的事,便帶了這兩人迴來。”
長孫衝和李承乾站立在一旁,聽此言後朝著孔安與陳氏行了個禮。
“這位是李三虎,是河間郡王的侄子。”孔穎達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道。
李承乾恭恭敬敬的朝著二人拜了一拜,孔安兩手虛扶。
孔穎達又將長孫衝推到了孔安麵前道,“這小子就是長孫衝,您老不是一直想見他嗎,這次我給你帶來了。”
長孫衝和李承乾不同,兩人雖都是孔穎達看著長大的,幼時也是他開的蒙,開蒙即是教兒童識字學習。
但一是李承乾這五六年來都是在專門的太傅指導下,在崇文館學習,隻是偶爾來弘文館聽聽課。
二是李承乾身為太子,除了李淵、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三人,最多再加一個太傅李綱,其他哪個人也沒有資格讓他行太大的禮。
而長孫衝則不同,孔穎達還在秦王府擔任學士時,那是便已經是他的老師,給他開蒙認字,到現在識經斷意,一晃已有了八九年之久,孔穎達是打心底的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
自然在長孫衝心中,孔穎達也有著其他夫子無可比擬的地位。
於是長孫衝撩起袍子,朝著二人行了個大禮,拜道:“見過太師傅,見過太師母。”
“好孩子,快起來。”孔安連忙扶起長孫衝。
孔家這二老,也算是變相的看著長孫衝長大的人。
孔穎達當長孫衝開蒙老師後不久,便在往曲阜寄的家書中提過,自己收了一個學生,天賦異稟,除了皮了一點,沒有什麽毛病。
到後來發明炒菜,再到長了大點後的寫話本,到前幾年的詩會,滅佛,水泥路,長孫衝幹的事孔家這二老基本上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