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很快散去。
但張天降臨襄陽城之事,卻像是在湖麵上扔下了一塊巨石,掀起滔天巨浪。
向北、向南,傳到兩國的首都。
…………
天金國,中都(燕京)。
天金國發源自東北的女真人,崛起之後,聯合南邊的漢人,打敗了大遼。
於是由苦寒上京會寧府 (黑龍江阿城),搬遷到中都(燕京)。
女真人馬上得天下,卻不可能靠著馬上治天下。
於是,更先進的漢文化就入了他們的眼裏。
朝堂、官職、法製,都在向漢製過渡。
此時的天金國皇帝,是天會帝完顏晟。
雖說是皇帝,卻身穿著一身貂皮大衣,頭戴白色毛皮帽,高坐在龍椅之上,俯視一眾臣子。
這些臣子,有身穿皮草大衣的女真人,也有身穿漢儒服的漢人,並沒有很統一的服飾。
天會帝手裏捏著一份戰報,緩緩道:“消息你們都看了吧?漢族人難道真有仙人下凡相助?”
一眾官員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先開口。
天會帝不耐煩了,點名道:“張覺,你是漢人,有什麽看法?”
一名身穿儒服的漢族官員隻得出列,道:“陛下,儒家有雲:子不語怪力亂神。”
“自古以來,雖然多有神仙之說,卻並無實據。”
“我認為,應該是南安朝裝神弄鬼的把戲。”
“數十年前,帝星北移,保佑我天金崛起。南安朝式微,國內民心不安,所以弄出一個仙人下凡,好在氣勢上跟我天金國對抗。”
“哼!”一位身著皮草的將領冷冷道,“什麽鬼把戲,能夠讓500人馬衝擊我三萬鐵騎?並且戰而勝之?”
“這……微臣不知。”
第一次五千胡人雜兵被郭將軍全殲,天金國可以不在意。
畢竟他們也知道那雜兵的戰鬥力如何,又沒有多少戰馬,對上南安朝的精銳確實不夠看。
但是,第二天抵達的可是沾罕大將率領的三萬鐵騎。
沒想到戰報卻說被500人馬衝擊大軍,仙人在天上降下紅色神光,殺傷無數。
最後更是一道天罰般的百米火焰,將數千人馬毀滅。
導致幾萬鐵騎,肝膽俱裂,倉皇而逃。
迴來的幾千胡人士兵,如癲如狂,眼裏全是深深的恐懼。
天金國打了一輩子仗,死傷無數,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士兵怕成這樣。
這些士兵基本上是廢了,再無麵對襄陽的勇氣。
由於胡人軍隊太多,即使被襄陽城士兵殺了一路,依然有幾千人逃迴了天金國。
自然,帶迴來的戰報經過多方驗證,確有此事。
越是這樣,看到戰報的天金國高層越發的心寒。
那位皮草大將高聲道:“陛下,不如讓我再帶5萬鐵騎,前往襄陽城會一會那位妖人?”
天會帝道:“現在已快入冬,不宜再起大戰,明年再說。”
忽然,又有一位身著漢服的官員出列,道:“陛下,《禮記》有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我鬥膽請問諸位,如果真的是仙人下凡,我們該怎麽辦?明年真的要出兵嗎?”
眾人語塞:“這……”
從戰報上看,這“妖人”的實力實在太過誇張。
天金國一直對南安朝有著心理優勢,不願承認,一個勁地往裝神弄鬼方麵想,自我安慰。
甚至迫不及待想去挑戰,拆穿漢人的“裝神弄鬼”,狠狠地折辱南安朝。
但是,如果真的仙人,再去挑釁,豈不是找死麽?
到時候降下天罰,連皇帝躲在中都也未必安全。
雖然這是最壞的估算,但從目前的戰報來看,這個猜測,有很大可能是真的。
一時間,大家左右為難。
天會帝見眾人無語,怒道:“我們天金國有帝星照耀,難道僅僅因一場大戰失利,就此停步不前嗎?”
那位叫張覺的漢人道:“陛下,既然他自稱是仙人,這神鬼之事,不如去問問大祭司?”
眾臣紛紛點頭:“有理,我們差點忘了大祭司。”
“讓大祭司祭告上天,說不定上天會派下我們天金國的仙人下凡,幫助我們。”
天金國原本是落後的奴隸社會,自然有各種祭祀的神職人員。
隻是這些年來靠鐵騎打下大大的一片江山,隻相信手中的武力,祭祀人員自然沒人重視。
現在遭遇了如此離奇的一場大敗,涉及到上天和神仙,才想起他們來。
天會帝帶著一眾臣子,前往太廟。
簡單上了柱香後,將戰報給大祭司看。
“大祭祀,南安朝難道真有仙人?我天金國的神仙何在?可否請他們下凡,製住襄陽城那妖人?”
皇帝一連串的問題,差點把大祭司給問懵了。
戰報上的內容,看得那位大祭司心驚膽戰。
心中暗道,這漢族“妖人”如此誇張的戰績,不管是真仙還是裝神弄鬼,都不是自己能夠對付得了的。
平時自己號稱能夠請神上身,溝通上天。
但其中有多少水分,別人不知,自己怎麽會不知道——全是水分,沒有一點真的!
現在皇帝親自來問,一個迴答不好,恐怕就是身首異處。
大祭司故作神秘。
跳了一陣祭神舞,又慢騰騰地上了香,最後將戰報燒給上天。
折騰了好久,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裝模作樣地算了算。
“陛下,卦象顯示,妖邪現世。是不是仙人,有一個很簡單的可以驗證。”
“什麽方法?”
“你打探一下,他吃飯否?”
天會帝一愣,旋即哈哈大笑:“朕明白了!”
………………
南安朝帝都,臨安府。
胡人南下打草穀之事,早有人將情報送上朝廷。
往年都是死死守城即可,任由胡人劫掠一些財物糧食人口,他們自然會迴去。
臨近冬天,不太可能挑起大戰。
否則,隻要守上一兩個月,大雪紛飛,胡人大軍就要凍死在襄陽城外。
但是,這天早朝,卻收到一份六百裏加急戰報。
郭將軍在信中說:為了保護我朝黎民百姓,出城迎戰胡人軍隊。
皇宮內,早朝。
安佑帝拿著軍報,又驚又怒:“守城誤國,誤國啊。”
“當初我賜他名為守城,再三囑咐,好好守住襄陽城不失,就是大功一件。”
“豈可為了區區城外百姓,親身犯險。”
但張天降臨襄陽城之事,卻像是在湖麵上扔下了一塊巨石,掀起滔天巨浪。
向北、向南,傳到兩國的首都。
…………
天金國,中都(燕京)。
天金國發源自東北的女真人,崛起之後,聯合南邊的漢人,打敗了大遼。
於是由苦寒上京會寧府 (黑龍江阿城),搬遷到中都(燕京)。
女真人馬上得天下,卻不可能靠著馬上治天下。
於是,更先進的漢文化就入了他們的眼裏。
朝堂、官職、法製,都在向漢製過渡。
此時的天金國皇帝,是天會帝完顏晟。
雖說是皇帝,卻身穿著一身貂皮大衣,頭戴白色毛皮帽,高坐在龍椅之上,俯視一眾臣子。
這些臣子,有身穿皮草大衣的女真人,也有身穿漢儒服的漢人,並沒有很統一的服飾。
天會帝手裏捏著一份戰報,緩緩道:“消息你們都看了吧?漢族人難道真有仙人下凡相助?”
一眾官員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先開口。
天會帝不耐煩了,點名道:“張覺,你是漢人,有什麽看法?”
一名身穿儒服的漢族官員隻得出列,道:“陛下,儒家有雲:子不語怪力亂神。”
“自古以來,雖然多有神仙之說,卻並無實據。”
“我認為,應該是南安朝裝神弄鬼的把戲。”
“數十年前,帝星北移,保佑我天金崛起。南安朝式微,國內民心不安,所以弄出一個仙人下凡,好在氣勢上跟我天金國對抗。”
“哼!”一位身著皮草的將領冷冷道,“什麽鬼把戲,能夠讓500人馬衝擊我三萬鐵騎?並且戰而勝之?”
“這……微臣不知。”
第一次五千胡人雜兵被郭將軍全殲,天金國可以不在意。
畢竟他們也知道那雜兵的戰鬥力如何,又沒有多少戰馬,對上南安朝的精銳確實不夠看。
但是,第二天抵達的可是沾罕大將率領的三萬鐵騎。
沒想到戰報卻說被500人馬衝擊大軍,仙人在天上降下紅色神光,殺傷無數。
最後更是一道天罰般的百米火焰,將數千人馬毀滅。
導致幾萬鐵騎,肝膽俱裂,倉皇而逃。
迴來的幾千胡人士兵,如癲如狂,眼裏全是深深的恐懼。
天金國打了一輩子仗,死傷無數,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士兵怕成這樣。
這些士兵基本上是廢了,再無麵對襄陽的勇氣。
由於胡人軍隊太多,即使被襄陽城士兵殺了一路,依然有幾千人逃迴了天金國。
自然,帶迴來的戰報經過多方驗證,確有此事。
越是這樣,看到戰報的天金國高層越發的心寒。
那位皮草大將高聲道:“陛下,不如讓我再帶5萬鐵騎,前往襄陽城會一會那位妖人?”
天會帝道:“現在已快入冬,不宜再起大戰,明年再說。”
忽然,又有一位身著漢服的官員出列,道:“陛下,《禮記》有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我鬥膽請問諸位,如果真的是仙人下凡,我們該怎麽辦?明年真的要出兵嗎?”
眾人語塞:“這……”
從戰報上看,這“妖人”的實力實在太過誇張。
天金國一直對南安朝有著心理優勢,不願承認,一個勁地往裝神弄鬼方麵想,自我安慰。
甚至迫不及待想去挑戰,拆穿漢人的“裝神弄鬼”,狠狠地折辱南安朝。
但是,如果真的仙人,再去挑釁,豈不是找死麽?
到時候降下天罰,連皇帝躲在中都也未必安全。
雖然這是最壞的估算,但從目前的戰報來看,這個猜測,有很大可能是真的。
一時間,大家左右為難。
天會帝見眾人無語,怒道:“我們天金國有帝星照耀,難道僅僅因一場大戰失利,就此停步不前嗎?”
那位叫張覺的漢人道:“陛下,既然他自稱是仙人,這神鬼之事,不如去問問大祭司?”
眾臣紛紛點頭:“有理,我們差點忘了大祭司。”
“讓大祭司祭告上天,說不定上天會派下我們天金國的仙人下凡,幫助我們。”
天金國原本是落後的奴隸社會,自然有各種祭祀的神職人員。
隻是這些年來靠鐵騎打下大大的一片江山,隻相信手中的武力,祭祀人員自然沒人重視。
現在遭遇了如此離奇的一場大敗,涉及到上天和神仙,才想起他們來。
天會帝帶著一眾臣子,前往太廟。
簡單上了柱香後,將戰報給大祭司看。
“大祭祀,南安朝難道真有仙人?我天金國的神仙何在?可否請他們下凡,製住襄陽城那妖人?”
皇帝一連串的問題,差點把大祭司給問懵了。
戰報上的內容,看得那位大祭司心驚膽戰。
心中暗道,這漢族“妖人”如此誇張的戰績,不管是真仙還是裝神弄鬼,都不是自己能夠對付得了的。
平時自己號稱能夠請神上身,溝通上天。
但其中有多少水分,別人不知,自己怎麽會不知道——全是水分,沒有一點真的!
現在皇帝親自來問,一個迴答不好,恐怕就是身首異處。
大祭司故作神秘。
跳了一陣祭神舞,又慢騰騰地上了香,最後將戰報燒給上天。
折騰了好久,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裝模作樣地算了算。
“陛下,卦象顯示,妖邪現世。是不是仙人,有一個很簡單的可以驗證。”
“什麽方法?”
“你打探一下,他吃飯否?”
天會帝一愣,旋即哈哈大笑:“朕明白了!”
………………
南安朝帝都,臨安府。
胡人南下打草穀之事,早有人將情報送上朝廷。
往年都是死死守城即可,任由胡人劫掠一些財物糧食人口,他們自然會迴去。
臨近冬天,不太可能挑起大戰。
否則,隻要守上一兩個月,大雪紛飛,胡人大軍就要凍死在襄陽城外。
但是,這天早朝,卻收到一份六百裏加急戰報。
郭將軍在信中說:為了保護我朝黎民百姓,出城迎戰胡人軍隊。
皇宮內,早朝。
安佑帝拿著軍報,又驚又怒:“守城誤國,誤國啊。”
“當初我賜他名為守城,再三囑咐,好好守住襄陽城不失,就是大功一件。”
“豈可為了區區城外百姓,親身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