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淡淡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千裏眼的監察之下。”
“隻要我們不魯莽冒進,我倒想看看,他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郭將軍點點頭,提前知道對方的所有兵力布置,又有張天的幫助,這都打沒信心的話,那這個將軍不當也罷。
郭將軍親率五萬大軍進駐唐州,休頓一日。
這次行動,不僅僅隻是想打敗天金國,而是想徹底收複北土。
若是想斬首,張天早就行動了。
這次既然發動安朝大軍,自然就是想借機一統中原,從根源上消滅天金國這個禍患。
否則,老是被一個不怕死的封建王朝盯著自己,遲早有出事的一天。
每打下一城,就消化一城,從根源上削弱天金國。
就算新打下的城池不能成為自己的助力,也不能讓它們在後方拖後腿。
因此,張天毫不吝惜宇航服的能量。
隨著大軍,腳踏雲朵,淩空飛入唐州城。
頓時,地麵無數百姓跪拜在地,連連叩首。
他們早已聽說過張天的無數“神跡”,如今見到仙人真的騰雲駕霧而來,頓時激動得無以複加。
除了虔誠的叩首,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麽。
若是以前,張天還會主動叫他們起來,說自己不喜歡被人跪拜之類的。
但此時城池易手,最需要穩定人心的時候。
張天也隻好迎合這個時代的百姓心理。
此時,唐州城在當地土豪、鄉紳的組織下,絕大多數百姓帶著食物酒水,前來迎接大軍。
一邊懷著對“仙人”的虔誠叩首,一邊忐忑不安,深深恐懼眼前的軍隊。
自古以來,每次城池易手,為了鼓舞士氣,都免不了被勝利的軍隊劫掠一番。
一來鼓舞士氣,二來也趁機補充一些錢財物資。
這還是軍紀比較好的。
遇到一些軍紀差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危害程度,跟屠城差不了多少。
所以,才會有“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說法。
可見,在百姓眼裏,軍隊比土匪危害更甚。
郭將軍和徐聞早有準備,命人一路上大喊:
“上仙有令,秋毫無犯。”
“爾等是我安朝子民,此次北伐,隻為懲罰天金國皇室,絕不累及他人。”
“若有軍士膽大妄為,可來將軍營帳告狀,定還你們一個公道。”
每走一段路,就有人大聲喧讀。
到了後麵,軍士們開始自覺發喊起了口號:“上仙有令,秋毫無犯。”
“上仙有令,秋毫無犯。”
一路喊來,果然民心大定。
軍隊剛在兵營駐紮好,就有當地的土豪鄉紳,帶著大車小車的禮物,上門賀喜了。
他們身為當地大族,不同於當地百姓,目標最為顯眼。
生怕襄陽軍找個由頭,將他們抄家滅族。
雖然說進城之時,軍隊喊了“秋毫無犯”。
但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人精,豈會光憑一句口號就相信?
所以趕緊來表示表示,順便試探一番,看看安朝的態度。
這些事情,郭將軍稍稍露一個麵,表示一個態度,就忙軍務去了。
接下來的瑣事,就交給隨軍文官去處理了。
當初暗示郭將軍造反的秦長史,感覺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在他的“暗示”之下,很多土豪鄉紳紛紛出資出物,表示“喜迎王師”。
有些土豪叫襄陽軍好說話,頓時膽子大了起來。
“秦大人,我劉家願意再添一萬擔糧食,懇請秦大人在上仙麵前美言幾句,到我劉家來賜福。”
賜福是一種民間很常見的法事,通常是請和尚、道士來做一通法,留下些符紙之類的,祈求保佑。
秦長史頓時勃然大怒:“你們劉家好大的膽子!”
“上仙乃是真正的天仙下凡,豈是人間那些裝神弄鬼的神棍可比?”
“別說一萬擔糧食,就是一萬擔金子,都是在侮辱上仙。”
“念你初犯,此次就不追究你褻瀆之罪,諸位休要再言。”
馬上有鄉紳罵道:“劉大頭,你還真是沒見過世麵。”
“在唐州地界你算得上是財大氣粗,但放眼天下,你連仙人一根腿毛都算不上。”
又有人補充道:“不錯,我聽說上仙第一次入朝的時候,就曾施展仙法,點化了一座金銀山送給皇上。”
“聽說呀,那一整座山都是金子銀子,隨便一挖就是黃金萬兩。”
“嘶……真的假的?那以前怎麽沒人發現呢?”
“你傻呀,都說了是上仙點化的,以前就是一座土山,哪有什麽金銀。”
“聽說皇上派了一名三品大員前去鎮守金銀山,定然是真的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劉大頭”土豪麵紅耳赤,深深感覺到自己是個土包子,丟人丟大發了。
最後,訕訕道:“慚愧,秦大人,在下孤陋寡聞,這一萬擔糧食,在下就不……”
“嗯?!”秦長吏盯了那劉土豪一眼,“你可是想將敬神的祭品,又吞了迴去?你真是好大的誠心呀。”
此話一出,嚇得“劉大頭”急忙跪下,道:“在下不敢,在下是誠心的,隻是在下愚鈍,胡言亂語,懇請秦大人原諒。”
秦長吏見狀,知道差不多了,不能光打棒子不給甜頭。
於是道:“此次敬奉財物的前十名,我會做成禮單,讓上仙看一眼。”
劉大頭一聽,頓時喜上眉梢,感覺這一波不虧。
雖然受了點驚嚇,但料想自己送了一萬擔糧食,定然能排第一。
說不定上仙就記住了自己的名字。
至於花費這麽大代價,隻為記住自己的名字有什麽好處,普通平民百姓可能不懂,但他們身為土豪鄉紳,可是門清。
在上位者心裏留下一個印象,日後說不定就是飛黃騰達的契機、或是救命之稻草。
日後有事,求到上仙或郭將軍腳下,說曾在唐州捐獻過一萬擔糧食。
對方如果有印象,隻要輕輕一點頭,交代幾句,可能事就好辦了。
其他人一看,就算爭不了第一,至少也要擠進前十。
得讓上仙過一眼名單,那得是多大的福氣呀。
於是,紛紛道:“我胡家原敬奉三千兩白銀……”
“我崔家有良馬五百匹,在城外山莊,原獻上敬奉上仙。”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不一會,願意捐出的財物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天文數字。
秦長吏排好名次,做好禮單,分別送上了給郭將軍和張天。
張天隻是好奇看了一眼,看看這個時代的人會“捐”什麽東西。
見到了個不大不小的唐州的一個家庭,居然能夠隨隨便便捐出萬擔糧食,數千兩白銀,還是有些吃驚的。
這還是“捐”出來的,可想而知,這些人家中,會是何等的富有。
看來,即使在這個時代,財物都不是很短缺,隻是不在平民百姓手裏罷了。
至於郭將軍,則再次親自出麵,接見了一下捐獻的前十名。
說了幾句勉勵嘉獎的話,安撫他們。
“隻要我們不魯莽冒進,我倒想看看,他能玩出什麽花樣來。”
郭將軍點點頭,提前知道對方的所有兵力布置,又有張天的幫助,這都打沒信心的話,那這個將軍不當也罷。
郭將軍親率五萬大軍進駐唐州,休頓一日。
這次行動,不僅僅隻是想打敗天金國,而是想徹底收複北土。
若是想斬首,張天早就行動了。
這次既然發動安朝大軍,自然就是想借機一統中原,從根源上消滅天金國這個禍患。
否則,老是被一個不怕死的封建王朝盯著自己,遲早有出事的一天。
每打下一城,就消化一城,從根源上削弱天金國。
就算新打下的城池不能成為自己的助力,也不能讓它們在後方拖後腿。
因此,張天毫不吝惜宇航服的能量。
隨著大軍,腳踏雲朵,淩空飛入唐州城。
頓時,地麵無數百姓跪拜在地,連連叩首。
他們早已聽說過張天的無數“神跡”,如今見到仙人真的騰雲駕霧而來,頓時激動得無以複加。
除了虔誠的叩首,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麽。
若是以前,張天還會主動叫他們起來,說自己不喜歡被人跪拜之類的。
但此時城池易手,最需要穩定人心的時候。
張天也隻好迎合這個時代的百姓心理。
此時,唐州城在當地土豪、鄉紳的組織下,絕大多數百姓帶著食物酒水,前來迎接大軍。
一邊懷著對“仙人”的虔誠叩首,一邊忐忑不安,深深恐懼眼前的軍隊。
自古以來,每次城池易手,為了鼓舞士氣,都免不了被勝利的軍隊劫掠一番。
一來鼓舞士氣,二來也趁機補充一些錢財物資。
這還是軍紀比較好的。
遇到一些軍紀差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危害程度,跟屠城差不了多少。
所以,才會有“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說法。
可見,在百姓眼裏,軍隊比土匪危害更甚。
郭將軍和徐聞早有準備,命人一路上大喊:
“上仙有令,秋毫無犯。”
“爾等是我安朝子民,此次北伐,隻為懲罰天金國皇室,絕不累及他人。”
“若有軍士膽大妄為,可來將軍營帳告狀,定還你們一個公道。”
每走一段路,就有人大聲喧讀。
到了後麵,軍士們開始自覺發喊起了口號:“上仙有令,秋毫無犯。”
“上仙有令,秋毫無犯。”
一路喊來,果然民心大定。
軍隊剛在兵營駐紮好,就有當地的土豪鄉紳,帶著大車小車的禮物,上門賀喜了。
他們身為當地大族,不同於當地百姓,目標最為顯眼。
生怕襄陽軍找個由頭,將他們抄家滅族。
雖然說進城之時,軍隊喊了“秋毫無犯”。
但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人精,豈會光憑一句口號就相信?
所以趕緊來表示表示,順便試探一番,看看安朝的態度。
這些事情,郭將軍稍稍露一個麵,表示一個態度,就忙軍務去了。
接下來的瑣事,就交給隨軍文官去處理了。
當初暗示郭將軍造反的秦長史,感覺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在他的“暗示”之下,很多土豪鄉紳紛紛出資出物,表示“喜迎王師”。
有些土豪叫襄陽軍好說話,頓時膽子大了起來。
“秦大人,我劉家願意再添一萬擔糧食,懇請秦大人在上仙麵前美言幾句,到我劉家來賜福。”
賜福是一種民間很常見的法事,通常是請和尚、道士來做一通法,留下些符紙之類的,祈求保佑。
秦長史頓時勃然大怒:“你們劉家好大的膽子!”
“上仙乃是真正的天仙下凡,豈是人間那些裝神弄鬼的神棍可比?”
“別說一萬擔糧食,就是一萬擔金子,都是在侮辱上仙。”
“念你初犯,此次就不追究你褻瀆之罪,諸位休要再言。”
馬上有鄉紳罵道:“劉大頭,你還真是沒見過世麵。”
“在唐州地界你算得上是財大氣粗,但放眼天下,你連仙人一根腿毛都算不上。”
又有人補充道:“不錯,我聽說上仙第一次入朝的時候,就曾施展仙法,點化了一座金銀山送給皇上。”
“聽說呀,那一整座山都是金子銀子,隨便一挖就是黃金萬兩。”
“嘶……真的假的?那以前怎麽沒人發現呢?”
“你傻呀,都說了是上仙點化的,以前就是一座土山,哪有什麽金銀。”
“聽說皇上派了一名三品大員前去鎮守金銀山,定然是真的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劉大頭”土豪麵紅耳赤,深深感覺到自己是個土包子,丟人丟大發了。
最後,訕訕道:“慚愧,秦大人,在下孤陋寡聞,這一萬擔糧食,在下就不……”
“嗯?!”秦長吏盯了那劉土豪一眼,“你可是想將敬神的祭品,又吞了迴去?你真是好大的誠心呀。”
此話一出,嚇得“劉大頭”急忙跪下,道:“在下不敢,在下是誠心的,隻是在下愚鈍,胡言亂語,懇請秦大人原諒。”
秦長吏見狀,知道差不多了,不能光打棒子不給甜頭。
於是道:“此次敬奉財物的前十名,我會做成禮單,讓上仙看一眼。”
劉大頭一聽,頓時喜上眉梢,感覺這一波不虧。
雖然受了點驚嚇,但料想自己送了一萬擔糧食,定然能排第一。
說不定上仙就記住了自己的名字。
至於花費這麽大代價,隻為記住自己的名字有什麽好處,普通平民百姓可能不懂,但他們身為土豪鄉紳,可是門清。
在上位者心裏留下一個印象,日後說不定就是飛黃騰達的契機、或是救命之稻草。
日後有事,求到上仙或郭將軍腳下,說曾在唐州捐獻過一萬擔糧食。
對方如果有印象,隻要輕輕一點頭,交代幾句,可能事就好辦了。
其他人一看,就算爭不了第一,至少也要擠進前十。
得讓上仙過一眼名單,那得是多大的福氣呀。
於是,紛紛道:“我胡家原敬奉三千兩白銀……”
“我崔家有良馬五百匹,在城外山莊,原獻上敬奉上仙。”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
不一會,願意捐出的財物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天文數字。
秦長吏排好名次,做好禮單,分別送上了給郭將軍和張天。
張天隻是好奇看了一眼,看看這個時代的人會“捐”什麽東西。
見到了個不大不小的唐州的一個家庭,居然能夠隨隨便便捐出萬擔糧食,數千兩白銀,還是有些吃驚的。
這還是“捐”出來的,可想而知,這些人家中,會是何等的富有。
看來,即使在這個時代,財物都不是很短缺,隻是不在平民百姓手裏罷了。
至於郭將軍,則再次親自出麵,接見了一下捐獻的前十名。
說了幾句勉勵嘉獎的話,安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