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一愣:“進城還需要收錢?”
見張天穿著儒服,守城士兵也不敢放肆,道:“這位先生,你很久沒來了吧?”
“以前是不用的,但最近半年,太多外地人趕來襄陽,瞻仰上仙下凡之地。”
“城裏人滿為患,知府大人才叫我等在城門設個關卡,疏導人流。”
“先生若是不想交這一文錢,可去城外,遠遠看一眼仙降之地。”
張天迴頭一看。
自己那截補給艦船體,被圍得嚴嚴實實的,還有軍隊把守,哪有什麽好看?
何況,自己也不是來瞻仰自己的。
張天道:“我身上沒有錢,你們如果要收,去通知將軍府,叫他們派人過來。”
守城士兵臉色怪異,道:“先生在將軍府有舊識?”
“算是吧。”
守城士兵道:“既然如此,先生還是自個兒進去看看吧。這一文錢的城門稅,就不用給了。”
“呃……那多謝了。”
張天進城,隨著人流來到將軍府。
隻見大門緊閉,外麵有兩個士兵在守著。
大門旁側的外牆,擺滿了各式瓜果雜物,鋪滿了整整一牆,直到遠處拐彎處都不見減少。
恐怕另一麵牆也是如此,供品少不到哪裏去。
見此情況,張天暗道不妙。
若是皇帝還住在這裏,豈會允許百姓這樣來打擾。
上前一打聽,果然如此。
原來早在半年之前,皇帝就帶著襄陽的小朝廷,迴臨安府去了。
張天飛天,皇帝迴朝,郭將軍又遠在中都,將軍府變得無人居住,無人敢住。
此時襄陽不再是前線,原來的襄陽精銳幾乎抽調一空。
不過,襄陽地理位置很好,又有張天留下的名氣,竟成了中原腹地的一座重要的貿易中轉站。
許多商人往來襄陽,進則販賣各地特產,出則帶著張天傳下來的“仙人醉”、“百年醉”等高度烈酒。
由於進出城的人很多,當地知府就收起了城門稅。
一來控製人流,二來增加稅收。
百姓知道張天離開後,自發地來此紀念“上仙”。
好在張天初到襄陽時,反複強調自己不喜歡跪拜,不吃香火。
百姓隻是在將軍府牆外默默留下一些供品,沒有搞得烏煙瘴氣。
“大意了。”張天暗道。
原本想給大家一個驚喜的,結果忘記了時間,又沒有跟地麵通話,搞了這麽一出烏龍。
就在張天拄著拐杖胡思亂想之際,忽然耳邊傳來熟悉的聲音:“先生,你也來瞻仰上仙仙居呀?”
張天一看,原來是那個駕牛車的壯漢。
他身上穿著粗布麻衣,手裏拿著兩個水蜜桃,顯然是來上供的。
未等張天迴答,壯漢又道:“難怪先生不肯坐我的牛車,原來先生為顯心誠,堅持一路走來。”
“呃……算是吧。”張天不想解釋。
不過,說自己對自己心誠,好像也說得過去,自己並不是個口是心非的人。
“先生吃飯了麽?我剛賣了一車農貨,正想著看完仙居,去吃個仙人餅,就迴村裏去呢。”
小一年的孤寂生活,讓張天有點不適應陌生人的熱情,道:“吃過了,你忙你的去吧。”
話音一落,張天肚子裏傳來“咕咕”的叫喊聲。
頓時兩人尷尬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還是壯漢熱情,將一個水蜜桃遞了過來,道:“這是村裏摘的果子,先生嚐嚐。”
說著,塞到張天手裏,另一個則放到牆邊。
壯漢道:“先生,不如我們一同去嚐嚐仙人餅如何?我請客。”
“聽說那餅上仙親吃過都說好,說不定還有治病的功效呢?”
既然肚子餓了,張天也不推辭,咬了一口水蜜桃,問道:“你我素不相識,為何對我這麽熱情?”
壯漢道:“先生,不瞞你說,如今托上仙的福,襄陽繁榮,我們村裏的農貨山果也賣得好。”
“手裏攢了幾個錢,想請一位先生,教村裏的孩子讀書識字。”
“隻是山村裏偏僻,又出不起高價,不好請人。”
張天微微笑道:“你是看我落魄,估計不會開高價,所以想試探一下?”
“嘿嘿……”壯漢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
張天道:“我不會在此間久留,無法去你村裏教書。”
“不過,今天既然吃了你一個桃子,就幫你圓了這份心願吧。”
壯漢大喜:“真的,先生?可是推薦其他先生前來?”
張天搖搖頭,道:“你和我去城西便知。”
城西是徐家所在。
張天準備先去找徐父,一來有個落腳之處,二來也拿些銀子,還這壯漢的一份人情。
張天顫顫巍巍地走著,剛開始壯漢跟在身旁,雙手虛扶著,生怕張天摔倒。
最後實在看不下去了。
跑到張天前麵,半蹲下來,道:“先生,我背你去,你指路即可。”
張天“仙裏仙氣”道:“年輕人,凡事要沉得住氣……”
話未說完,壯漢一把背起張天,就往城西跑。
“哎哎哎……兩個大男人,背來背去多難看,快放我下來……”
壯漢不聽,大踏步地走著。
很快就看到了徐家門前那兩個石獅子了。
張天隻好道:“在那石獅子門前放我下來即可。”
“哎,先生。”
壯漢在門前放張天下來,主動上前去敲門。
不一會,一個管家模樣的人開門出來,見張天儒生打扮,客客氣氣道:“請問先生找誰?”
張天道:“請問徐老先生在家嗎?”
管家道:“先生不知道嗎?半年前,皇上迴都。”
“東家隨徐解元一同去臨安府享福去了。在下是東家同族,過來看宅的。”
張天道:“哦……那徐老先生的老仆在嗎?他認得我。”
管家道:“他也隨東家去了臨安。”
“東家說,老仆跟了他們一輩子,如今家裏日子好過了,卻將他扔下,不是為主之道。於是,堅持要帶他去臨安府。”
“先生可留下尊姓大名,在下自會寫信,通知東家。”
張天微微一愣,沒想到徐父一家居然也不在襄陽。
這一瞬間。
張天突然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淒涼感覺。
在這個時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羈絆。
自己雖然被大家尊敬,卻總有一種疏遠感,融入不了這個時代。
原來真正的家鄉,不但包括地點,還包括時空。
“先生?先生?”管家輕喊。
張天道:“那打擾了。”
見張天穿著儒服,守城士兵也不敢放肆,道:“這位先生,你很久沒來了吧?”
“以前是不用的,但最近半年,太多外地人趕來襄陽,瞻仰上仙下凡之地。”
“城裏人滿為患,知府大人才叫我等在城門設個關卡,疏導人流。”
“先生若是不想交這一文錢,可去城外,遠遠看一眼仙降之地。”
張天迴頭一看。
自己那截補給艦船體,被圍得嚴嚴實實的,還有軍隊把守,哪有什麽好看?
何況,自己也不是來瞻仰自己的。
張天道:“我身上沒有錢,你們如果要收,去通知將軍府,叫他們派人過來。”
守城士兵臉色怪異,道:“先生在將軍府有舊識?”
“算是吧。”
守城士兵道:“既然如此,先生還是自個兒進去看看吧。這一文錢的城門稅,就不用給了。”
“呃……那多謝了。”
張天進城,隨著人流來到將軍府。
隻見大門緊閉,外麵有兩個士兵在守著。
大門旁側的外牆,擺滿了各式瓜果雜物,鋪滿了整整一牆,直到遠處拐彎處都不見減少。
恐怕另一麵牆也是如此,供品少不到哪裏去。
見此情況,張天暗道不妙。
若是皇帝還住在這裏,豈會允許百姓這樣來打擾。
上前一打聽,果然如此。
原來早在半年之前,皇帝就帶著襄陽的小朝廷,迴臨安府去了。
張天飛天,皇帝迴朝,郭將軍又遠在中都,將軍府變得無人居住,無人敢住。
此時襄陽不再是前線,原來的襄陽精銳幾乎抽調一空。
不過,襄陽地理位置很好,又有張天留下的名氣,竟成了中原腹地的一座重要的貿易中轉站。
許多商人往來襄陽,進則販賣各地特產,出則帶著張天傳下來的“仙人醉”、“百年醉”等高度烈酒。
由於進出城的人很多,當地知府就收起了城門稅。
一來控製人流,二來增加稅收。
百姓知道張天離開後,自發地來此紀念“上仙”。
好在張天初到襄陽時,反複強調自己不喜歡跪拜,不吃香火。
百姓隻是在將軍府牆外默默留下一些供品,沒有搞得烏煙瘴氣。
“大意了。”張天暗道。
原本想給大家一個驚喜的,結果忘記了時間,又沒有跟地麵通話,搞了這麽一出烏龍。
就在張天拄著拐杖胡思亂想之際,忽然耳邊傳來熟悉的聲音:“先生,你也來瞻仰上仙仙居呀?”
張天一看,原來是那個駕牛車的壯漢。
他身上穿著粗布麻衣,手裏拿著兩個水蜜桃,顯然是來上供的。
未等張天迴答,壯漢又道:“難怪先生不肯坐我的牛車,原來先生為顯心誠,堅持一路走來。”
“呃……算是吧。”張天不想解釋。
不過,說自己對自己心誠,好像也說得過去,自己並不是個口是心非的人。
“先生吃飯了麽?我剛賣了一車農貨,正想著看完仙居,去吃個仙人餅,就迴村裏去呢。”
小一年的孤寂生活,讓張天有點不適應陌生人的熱情,道:“吃過了,你忙你的去吧。”
話音一落,張天肚子裏傳來“咕咕”的叫喊聲。
頓時兩人尷尬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還是壯漢熱情,將一個水蜜桃遞了過來,道:“這是村裏摘的果子,先生嚐嚐。”
說著,塞到張天手裏,另一個則放到牆邊。
壯漢道:“先生,不如我們一同去嚐嚐仙人餅如何?我請客。”
“聽說那餅上仙親吃過都說好,說不定還有治病的功效呢?”
既然肚子餓了,張天也不推辭,咬了一口水蜜桃,問道:“你我素不相識,為何對我這麽熱情?”
壯漢道:“先生,不瞞你說,如今托上仙的福,襄陽繁榮,我們村裏的農貨山果也賣得好。”
“手裏攢了幾個錢,想請一位先生,教村裏的孩子讀書識字。”
“隻是山村裏偏僻,又出不起高價,不好請人。”
張天微微笑道:“你是看我落魄,估計不會開高價,所以想試探一下?”
“嘿嘿……”壯漢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
張天道:“我不會在此間久留,無法去你村裏教書。”
“不過,今天既然吃了你一個桃子,就幫你圓了這份心願吧。”
壯漢大喜:“真的,先生?可是推薦其他先生前來?”
張天搖搖頭,道:“你和我去城西便知。”
城西是徐家所在。
張天準備先去找徐父,一來有個落腳之處,二來也拿些銀子,還這壯漢的一份人情。
張天顫顫巍巍地走著,剛開始壯漢跟在身旁,雙手虛扶著,生怕張天摔倒。
最後實在看不下去了。
跑到張天前麵,半蹲下來,道:“先生,我背你去,你指路即可。”
張天“仙裏仙氣”道:“年輕人,凡事要沉得住氣……”
話未說完,壯漢一把背起張天,就往城西跑。
“哎哎哎……兩個大男人,背來背去多難看,快放我下來……”
壯漢不聽,大踏步地走著。
很快就看到了徐家門前那兩個石獅子了。
張天隻好道:“在那石獅子門前放我下來即可。”
“哎,先生。”
壯漢在門前放張天下來,主動上前去敲門。
不一會,一個管家模樣的人開門出來,見張天儒生打扮,客客氣氣道:“請問先生找誰?”
張天道:“請問徐老先生在家嗎?”
管家道:“先生不知道嗎?半年前,皇上迴都。”
“東家隨徐解元一同去臨安府享福去了。在下是東家同族,過來看宅的。”
張天道:“哦……那徐老先生的老仆在嗎?他認得我。”
管家道:“他也隨東家去了臨安。”
“東家說,老仆跟了他們一輩子,如今家裏日子好過了,卻將他扔下,不是為主之道。於是,堅持要帶他去臨安府。”
“先生可留下尊姓大名,在下自會寫信,通知東家。”
張天微微一愣,沒想到徐父一家居然也不在襄陽。
這一瞬間。
張天突然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淒涼感覺。
在這個時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羈絆。
自己雖然被大家尊敬,卻總有一種疏遠感,融入不了這個時代。
原來真正的家鄉,不但包括地點,還包括時空。
“先生?先生?”管家輕喊。
張天道:“那打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