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天火消失,其他殘兵才敢漸漸聚集到大蒙將軍身後。
但是,出城作戰的一萬鐵騎,加上守城接應的兩千人馬,如今隻剩下一千多騎,何其淒慘。
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一個小兵,射了一箭不該射的箭。
大蒙將軍劫後餘生,一口氣跑出百裏之外,才停下來整頓兵馬。
這時才發現後背辣痛無比,已經燙傷一片。
勉強敷了一些藥,才掙紮著朝北方的中興府而去。
…………
徐聞這邊。
看著神光追殺大蒙鐵騎入城,然後神光化為“天火”,在城池裏亂劃一陣。
接著大蒙殘兵就自己跑出城去,連攻城戰都不用打了。
在場不少人都識字,看天火的走勢,不用在天上都能看出是一個“天”字。
牛二等一眾將領過來道喜:“恭喜徐公子,得上仙眷顧,此生無憂矣。”
徐聞朝天上作揖,眼含熱淚,喊道:“仙師庇佑,弟子感激不盡。”
“不知何年何月,弟子才能得見仙師,跪在仙師腳下聆聽教誨……”
徐聞傾訴了一會。
見天上依然沒有反應,隻得收拾心情,領軍入城。
城裏還有一些摔斷手腳,或被天火燒傷而沒燒死的傷兵殘兵,他們無法騎馬逃跑,隻得在原地等死。
按照慣例,安朝軍隊肯定是要補上一刀的。
如今這時代,可沒有人跟他們講人道主義。
徐聞長歎一聲,道:“同是女媧血脈,給他們留一絲生機吧。”
“派人問他們一聲,若是想活,需得向天發誓,此生不得將刀兵對準安朝。”
“肯發誓的,就讓醫官給些藥,是死是活且看天意。”
“是,主帥。”馬上有人去處理這些傷兵。
徐聞此舉,倒不全是心軟。
而是在踐行女媧血脈這一理念。
這些傷兵不會再有任何威脅,活下來後,反而成為了最好的宣傳之人。
…………
此戰的消息傳出,天下再次震驚。
大蒙自然惶恐不已,不知如何麵對徐聞。
打嘛,不是打不過,就怕底下的士兵又熱血衝昏了頭腦,在戰場上給仙人弟子來那麽一下。
事可一可二,但絕不可再三觸犯仙人的逆鱗。
天金國就是不聽“勸”,才招致敗亡。
不打嘛,難道仙人弟子去到哪裏,自己就退讓那裏的城池?
那還活個屁呀。
若是仙人弟子到北方草原逛一圈,大蒙難道要去西伯利亞喝北風?
如今的冬天一年比一年長,一年比一年寒冷。
這是種族生存的大事,退無可退。
與大蒙惶恐不同。
安朝朝廷,歡騰一片。
收到戰報後,百官順其自然開始拍起安佑帝的馬屁來。
“皇上英明哪,欽點徐解元為帥,實在是妙不可言。”
“聽說救下徐解元一命的,是皇上禦賜的蛟龍護甲。上仙知道了,定然也會對皇上心存感激。”
“如今徐解元立下大功,微臣看來,這隻是開始,恐過些時日,安朝疆域將會再拓展一片。”
“下一步,就該大蒙的人頭疼了。”
大家慶祝了一會,很快商定下一步方案。
一方麵繼續向西夏增兵,統歸到徐聞麾下。
另一方麵,應徐聞請求,將卓囉和南軍司的城池,改名為“天字城”。
這個自然是對應張天寫下那個大大的“天”字,安佑帝自然不會拒絕。
並且專門下旨,要重點保護這個“天”字。
日後任何建築和道路,都不可將這個字給覆蓋掉。
如此一來,天字城倒成了一處風景名城。
無數百姓、走商,有條件的都想過來看看,仙人以地為紙書寫的字。
…………
隨著拿下“天字城”,徐聞順勢打下了西南方向的西寧州。
至此,西夏南方的一片區域,全部落入安朝手裏。
放在徐聞眼前的,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往西攻打“河西走廊”。
拿下河西走廊後,就相當打通了西域的道路。
而且,河西走廊一帶,許多城池還未落入大蒙手裏,仍然據城死守。
徐聞有著仙人弟子、安朝欽差、西夏皇族請的救國之人等多種身份,過去接收要容易許多。
但河西走廊並非關鍵之地。
最重要是的西夏北麵的“河套”之地。
河套地區,是指萬裏黃河“幾”字彎及其周邊流域。
此地水草豐茂,無論是放牧還是耕種,都是絕佳之地。
大蒙軍隊自然在這區域布下重兵,守護自己的戰利品。
徐聞和幾個將領商議了一番。
最後決定,直接攻打中興府。
雖然難度很大,但隻要河套拿下,西邊的河西走廊自然不攻自破。
…………
隨著不斷增兵,徐聞率領的軍隊越來越多。
一路上,大軍所到之處,各個城池要麽被大蒙廢棄,率先撤退,不與徐聞接觸。
要麽就是一些還在西夏手裏的小城池。
見徐聞來了,衡量一番之後,開城投降。
畢竟,大蒙動不動就屠城,殘暴之名天下皆知。
相比之下,安朝就溫和許多。
甚至還會寬待百姓。
隻要自己真心投降,跟安朝其他百姓無異。
這也算是當初滅亡天金國後,施行的仁政帶來的好處。
這一年多以來,有些逃難的天金百姓跑到西夏避難。
見安朝施以仁政,有些人又壯著膽迴去。
結果發現還能做個安穩的才百姓,甚至一些田地還退了迴去,安撫他們好好耕種。
如此一來,安朝仁義之名,自然傳播天下。
沿途被大蒙打下的城池的百姓,聽說安朝軍隊來收複,紛紛從避難之所迴來了。
隻不過,出兵的時候打著西夏皇族的名義。
但城池治理的時候,卻用的是安朝之名,宣傳女媧造人的神話,強化人之血脈同種同源。
一些西夏高層自然看得出安朝的策略,但普通百姓可不管這些。
誰對自己好,自然就跟著誰走。
何況,西夏立國不算久,未形成強大的國家認同感。
那些高層見大勢已去,又得到了徐聞的承諾,保證他們的財產地位。
於是,也紛紛真心投誠。
既然是投誠,自然得有所表示。
最直接的就是出人出力,共同對抗大蒙。
等軍隊到了中興府附近。
徐聞已經統帥了五萬安朝騎兵,十萬步軍,另外西夏軍隊五萬,合計二十萬大軍。
大蒙鐵騎,亦在中興城外,全數集結。
但是,出城作戰的一萬鐵騎,加上守城接應的兩千人馬,如今隻剩下一千多騎,何其淒慘。
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一個小兵,射了一箭不該射的箭。
大蒙將軍劫後餘生,一口氣跑出百裏之外,才停下來整頓兵馬。
這時才發現後背辣痛無比,已經燙傷一片。
勉強敷了一些藥,才掙紮著朝北方的中興府而去。
…………
徐聞這邊。
看著神光追殺大蒙鐵騎入城,然後神光化為“天火”,在城池裏亂劃一陣。
接著大蒙殘兵就自己跑出城去,連攻城戰都不用打了。
在場不少人都識字,看天火的走勢,不用在天上都能看出是一個“天”字。
牛二等一眾將領過來道喜:“恭喜徐公子,得上仙眷顧,此生無憂矣。”
徐聞朝天上作揖,眼含熱淚,喊道:“仙師庇佑,弟子感激不盡。”
“不知何年何月,弟子才能得見仙師,跪在仙師腳下聆聽教誨……”
徐聞傾訴了一會。
見天上依然沒有反應,隻得收拾心情,領軍入城。
城裏還有一些摔斷手腳,或被天火燒傷而沒燒死的傷兵殘兵,他們無法騎馬逃跑,隻得在原地等死。
按照慣例,安朝軍隊肯定是要補上一刀的。
如今這時代,可沒有人跟他們講人道主義。
徐聞長歎一聲,道:“同是女媧血脈,給他們留一絲生機吧。”
“派人問他們一聲,若是想活,需得向天發誓,此生不得將刀兵對準安朝。”
“肯發誓的,就讓醫官給些藥,是死是活且看天意。”
“是,主帥。”馬上有人去處理這些傷兵。
徐聞此舉,倒不全是心軟。
而是在踐行女媧血脈這一理念。
這些傷兵不會再有任何威脅,活下來後,反而成為了最好的宣傳之人。
…………
此戰的消息傳出,天下再次震驚。
大蒙自然惶恐不已,不知如何麵對徐聞。
打嘛,不是打不過,就怕底下的士兵又熱血衝昏了頭腦,在戰場上給仙人弟子來那麽一下。
事可一可二,但絕不可再三觸犯仙人的逆鱗。
天金國就是不聽“勸”,才招致敗亡。
不打嘛,難道仙人弟子去到哪裏,自己就退讓那裏的城池?
那還活個屁呀。
若是仙人弟子到北方草原逛一圈,大蒙難道要去西伯利亞喝北風?
如今的冬天一年比一年長,一年比一年寒冷。
這是種族生存的大事,退無可退。
與大蒙惶恐不同。
安朝朝廷,歡騰一片。
收到戰報後,百官順其自然開始拍起安佑帝的馬屁來。
“皇上英明哪,欽點徐解元為帥,實在是妙不可言。”
“聽說救下徐解元一命的,是皇上禦賜的蛟龍護甲。上仙知道了,定然也會對皇上心存感激。”
“如今徐解元立下大功,微臣看來,這隻是開始,恐過些時日,安朝疆域將會再拓展一片。”
“下一步,就該大蒙的人頭疼了。”
大家慶祝了一會,很快商定下一步方案。
一方麵繼續向西夏增兵,統歸到徐聞麾下。
另一方麵,應徐聞請求,將卓囉和南軍司的城池,改名為“天字城”。
這個自然是對應張天寫下那個大大的“天”字,安佑帝自然不會拒絕。
並且專門下旨,要重點保護這個“天”字。
日後任何建築和道路,都不可將這個字給覆蓋掉。
如此一來,天字城倒成了一處風景名城。
無數百姓、走商,有條件的都想過來看看,仙人以地為紙書寫的字。
…………
隨著拿下“天字城”,徐聞順勢打下了西南方向的西寧州。
至此,西夏南方的一片區域,全部落入安朝手裏。
放在徐聞眼前的,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往西攻打“河西走廊”。
拿下河西走廊後,就相當打通了西域的道路。
而且,河西走廊一帶,許多城池還未落入大蒙手裏,仍然據城死守。
徐聞有著仙人弟子、安朝欽差、西夏皇族請的救國之人等多種身份,過去接收要容易許多。
但河西走廊並非關鍵之地。
最重要是的西夏北麵的“河套”之地。
河套地區,是指萬裏黃河“幾”字彎及其周邊流域。
此地水草豐茂,無論是放牧還是耕種,都是絕佳之地。
大蒙軍隊自然在這區域布下重兵,守護自己的戰利品。
徐聞和幾個將領商議了一番。
最後決定,直接攻打中興府。
雖然難度很大,但隻要河套拿下,西邊的河西走廊自然不攻自破。
…………
隨著不斷增兵,徐聞率領的軍隊越來越多。
一路上,大軍所到之處,各個城池要麽被大蒙廢棄,率先撤退,不與徐聞接觸。
要麽就是一些還在西夏手裏的小城池。
見徐聞來了,衡量一番之後,開城投降。
畢竟,大蒙動不動就屠城,殘暴之名天下皆知。
相比之下,安朝就溫和許多。
甚至還會寬待百姓。
隻要自己真心投降,跟安朝其他百姓無異。
這也算是當初滅亡天金國後,施行的仁政帶來的好處。
這一年多以來,有些逃難的天金百姓跑到西夏避難。
見安朝施以仁政,有些人又壯著膽迴去。
結果發現還能做個安穩的才百姓,甚至一些田地還退了迴去,安撫他們好好耕種。
如此一來,安朝仁義之名,自然傳播天下。
沿途被大蒙打下的城池的百姓,聽說安朝軍隊來收複,紛紛從避難之所迴來了。
隻不過,出兵的時候打著西夏皇族的名義。
但城池治理的時候,卻用的是安朝之名,宣傳女媧造人的神話,強化人之血脈同種同源。
一些西夏高層自然看得出安朝的策略,但普通百姓可不管這些。
誰對自己好,自然就跟著誰走。
何況,西夏立國不算久,未形成強大的國家認同感。
那些高層見大勢已去,又得到了徐聞的承諾,保證他們的財產地位。
於是,也紛紛真心投誠。
既然是投誠,自然得有所表示。
最直接的就是出人出力,共同對抗大蒙。
等軍隊到了中興府附近。
徐聞已經統帥了五萬安朝騎兵,十萬步軍,另外西夏軍隊五萬,合計二十萬大軍。
大蒙鐵騎,亦在中興城外,全數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