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道:“自助者,天助之;自愛者,天愛之。”
“你們自己的尊嚴不親手守護,卻跪著指望我賜予你們尊嚴?”
“如今寒風不斷,你們不愛惜身體,卻求我去給你們治病?”
“說是信奉我,卻與我的理念背道而馳,你們哪來的虔誠?”
“若是再有此類自虐行為,勿再說是我的信徒!”
說完,張天示意車隊繼續前行。
那些狂信徒跪在兩邊,哭喊道:“嗚……嗚……上仙……我等錯了……”
張天在馬車裏不再迴應。
張天突然理解了,為什麽各大宗教,會將自殺定為罪業之一。
想必那些宗教的先賢,也看到了這些狂信徒可怕之處。
若是沒有這些理念引導,不知道會有多少信徒為了表現自己“虔誠”,不惜自殘身體。
甚至自行了斷,就是為了見到所謂的“天父”、“真主”、“佛陀”……
徐聞跟在馬車旁騎行一會。
忽然調轉馬頭,跑到後麵,找到那個叫高風的漢子。
從懷裏拿出一個小鐵盒,小心翼翼地倒了一片藥丸出來,用一小片綢布包著,遞給那漢子。
“這是仙師留給我的救命藥,不知道對你老娘有沒有用,你且拿去吧。” 徐聞道。
“徐解元……”高風漢子驚道,“這藥給了我,您怎麽辦?”
徐聞笑笑道:“我跟在仙師身邊,這些藥留著無用,還不如贈給有緣人。”
“多謝徐解元!我高風願來生做牛做馬,報答仙恩。”
高風漢子雙眼一紅,身體一矮,本能又想跪下。
旁邊的人急忙拉了他一把,他這才驚覺。
急忙改為作揖,深深地彎下腰去。
然後才雙手接過徐聞送的藥丸。
徐聞道:“仙師說的《上帝三救信徒》的故事你聽過嗎?”
高風漢子道:“聽過。”
徐聞點頭道:“那就好。”
“這片藥丸雖是仙師所賜,但仙師亦提醒過我,此藥隻是急救,並非能起死迴生。”
“你老娘該看大夫就看大夫,該吃藥調養就吃藥調養。切莫如那愚昧信徒,明明上天有所啟示卻錯失良機。”
“謝徐解元良言。”高風漢子又是深深一作揖。
徐聞看了一眼周圍的人,道:“都散了吧。”
“你們用拜邪神的方式拜仙師,仙師已然不快。”
“若是真心信奉仙師,請遵循仙師之理念,行善積德,自強不息。”
說完,調轉馬頭,跟上車隊。
來到馬車外,徐聞問道:“仙師,弟子做得可對?”
“嗯……不錯。”張天道。
無論是藥丸的用途,還是勸導信徒的行為,徐聞都做得恰如其分。
張天最怕的就是身邊的人將他給的急救藥,當作仙丹來看待。
到時候真出事,反而誤了他們性命。
…………
此事對張天而言,隻是一個小插曲。
但在信奉他的信徒中,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迅速朝臨安府傳播而去。
尤其是張天說的那段話,無數人傳誦。
“自助者,天助之;自愛者,天愛之。”
接下來的一路,張天沒有再見到這類過激的“虔誠行為”。
多是擺些瓜果雞羊,見車隊經過,就深深的作揖不起。
希望張天能夠看得上眼,親手“賜福”。
張天有了襄陽的經驗,自然不會輕易再拿別人的供品。
當初在襄陽一時興起,拿了幾個人的瓜果。
結果引起轟動不說,後來陰差陽錯,更是導致他們做了太監。
當時皇帝在襄陽納了“靖妃”,想就地收幾個奴才服侍。
聽說前來應征的人有被張天“賜福”過,才特意嘎了他們的蛋蛋,收作奴才。
隻可惜做了一迴“白切雞”,不能入宮。
但有張天的交待,靖妃的娘家周家給他們安排好去處,這輩子衣食無憂。
雖然不能入宮,擁有太監的“富貴”,但也沒有在皇宮做奴才的委屈和風險。
一得一失,福禍難說。
…………
到了臨安府三十裏外。
安佑帝率領百官,出城迎接。
這次不同在襄陽,官員數量比北伐歸來時多了好幾倍。
遠遠望過去,穿著各式官服的大大小小官員,排了長長的一路。
顯然是許多平時沒有資格上朝的小官都出城來迎接了。
除了官員,還有一大群身著華服的後宮妃子,圍在皇帝身邊。
至於普通百姓,更是黑壓壓的排在大路兩邊,一直延伸到遠處,看不到盡頭。
恐怕整個臨安府的人,差不多都出來了。
原本吵雜的人群,隨著張天馬車出現,迅速自近而遠,靜了下來。
安佑帝帶著靖妃、史尚書、卓平幾人,上前迎接。
安佑帝上前道:“朕代表安朝上下,恭迎上仙迴朝。”
“上仙再次下凡,實乃安朝之幸,天下蒼生之幸……”
張天沒有下車,透過布簾道:“嗯,皇帝有心了。”
“如今天氣寒冷,還是叫大家先迴城吧。”
“有什麽事情等我迴去再說。”
安佑帝心中“咯噔”一下,開始發慌。
見上仙連馬車都沒有下來,語氣冷淡,顯然是對自己不滿。
自上仙上天至今,自己做的令上仙不滿的事隻有一件。
那就是任徐聞為帥西征,算計上仙。
身為上位者,安佑帝自然明白被人算計是什麽感覺。
自己的臣子若是算計自己,輕則責罵,重則貶謫。
若算計之人不是文官,說不定還會砍頭。
之前蔡丞相被“天火”燒了丞相府,顯然上仙的怒氣不小。
偏偏整個天下,安佑帝誰的臉色都可以不看,卻不得不看張天的臉色。
古語有雲,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那麽仙人之怒呢?
大家想想天金國和西夏、大蒙的下場,不寒而栗。
仙人之怒,天翻地覆!
安佑帝不敢有任何的不滿,反而反省當初自己是不是太過急功近利了?
為了一個小小的西夏,惹得上仙對自己有意見,實在劃不來。
好在徐聞是自己安朝的人,上仙才沒有駕雲離去。
日後定當找機會,多多找補迴來才行。
安佑帝道:“朕甚為惶恐。小卓子,傳令,遵上仙旨意,迴城。”
卓平高聲道:“上仙旨意,眾人迴城……”
命令一層一層傳下去。
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兵,開始協調百姓迴城。
大家沒有見到仙、君和諧的畫麵出現,準備的歡迎儀式,全部派不上用場。
整個人群充滿一種壓抑感。
張天的馬車,隨著皇帝和百官的隊伍,緩緩朝臨安城而去。
一路上張天不說話,皇帝和百官也不敢多說。
偶爾有些請示,也是通過卓平和徐聞來轉達。
一股無形的壓迫感,籠罩著安佑帝和朝廷百官。
張天正是通過這種心理博弈,向所有人發出一種警告:
仙人,不是隨便可以算計的!
“你們自己的尊嚴不親手守護,卻跪著指望我賜予你們尊嚴?”
“如今寒風不斷,你們不愛惜身體,卻求我去給你們治病?”
“說是信奉我,卻與我的理念背道而馳,你們哪來的虔誠?”
“若是再有此類自虐行為,勿再說是我的信徒!”
說完,張天示意車隊繼續前行。
那些狂信徒跪在兩邊,哭喊道:“嗚……嗚……上仙……我等錯了……”
張天在馬車裏不再迴應。
張天突然理解了,為什麽各大宗教,會將自殺定為罪業之一。
想必那些宗教的先賢,也看到了這些狂信徒可怕之處。
若是沒有這些理念引導,不知道會有多少信徒為了表現自己“虔誠”,不惜自殘身體。
甚至自行了斷,就是為了見到所謂的“天父”、“真主”、“佛陀”……
徐聞跟在馬車旁騎行一會。
忽然調轉馬頭,跑到後麵,找到那個叫高風的漢子。
從懷裏拿出一個小鐵盒,小心翼翼地倒了一片藥丸出來,用一小片綢布包著,遞給那漢子。
“這是仙師留給我的救命藥,不知道對你老娘有沒有用,你且拿去吧。” 徐聞道。
“徐解元……”高風漢子驚道,“這藥給了我,您怎麽辦?”
徐聞笑笑道:“我跟在仙師身邊,這些藥留著無用,還不如贈給有緣人。”
“多謝徐解元!我高風願來生做牛做馬,報答仙恩。”
高風漢子雙眼一紅,身體一矮,本能又想跪下。
旁邊的人急忙拉了他一把,他這才驚覺。
急忙改為作揖,深深地彎下腰去。
然後才雙手接過徐聞送的藥丸。
徐聞道:“仙師說的《上帝三救信徒》的故事你聽過嗎?”
高風漢子道:“聽過。”
徐聞點頭道:“那就好。”
“這片藥丸雖是仙師所賜,但仙師亦提醒過我,此藥隻是急救,並非能起死迴生。”
“你老娘該看大夫就看大夫,該吃藥調養就吃藥調養。切莫如那愚昧信徒,明明上天有所啟示卻錯失良機。”
“謝徐解元良言。”高風漢子又是深深一作揖。
徐聞看了一眼周圍的人,道:“都散了吧。”
“你們用拜邪神的方式拜仙師,仙師已然不快。”
“若是真心信奉仙師,請遵循仙師之理念,行善積德,自強不息。”
說完,調轉馬頭,跟上車隊。
來到馬車外,徐聞問道:“仙師,弟子做得可對?”
“嗯……不錯。”張天道。
無論是藥丸的用途,還是勸導信徒的行為,徐聞都做得恰如其分。
張天最怕的就是身邊的人將他給的急救藥,當作仙丹來看待。
到時候真出事,反而誤了他們性命。
…………
此事對張天而言,隻是一個小插曲。
但在信奉他的信徒中,卻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迅速朝臨安府傳播而去。
尤其是張天說的那段話,無數人傳誦。
“自助者,天助之;自愛者,天愛之。”
接下來的一路,張天沒有再見到這類過激的“虔誠行為”。
多是擺些瓜果雞羊,見車隊經過,就深深的作揖不起。
希望張天能夠看得上眼,親手“賜福”。
張天有了襄陽的經驗,自然不會輕易再拿別人的供品。
當初在襄陽一時興起,拿了幾個人的瓜果。
結果引起轟動不說,後來陰差陽錯,更是導致他們做了太監。
當時皇帝在襄陽納了“靖妃”,想就地收幾個奴才服侍。
聽說前來應征的人有被張天“賜福”過,才特意嘎了他們的蛋蛋,收作奴才。
隻可惜做了一迴“白切雞”,不能入宮。
但有張天的交待,靖妃的娘家周家給他們安排好去處,這輩子衣食無憂。
雖然不能入宮,擁有太監的“富貴”,但也沒有在皇宮做奴才的委屈和風險。
一得一失,福禍難說。
…………
到了臨安府三十裏外。
安佑帝率領百官,出城迎接。
這次不同在襄陽,官員數量比北伐歸來時多了好幾倍。
遠遠望過去,穿著各式官服的大大小小官員,排了長長的一路。
顯然是許多平時沒有資格上朝的小官都出城來迎接了。
除了官員,還有一大群身著華服的後宮妃子,圍在皇帝身邊。
至於普通百姓,更是黑壓壓的排在大路兩邊,一直延伸到遠處,看不到盡頭。
恐怕整個臨安府的人,差不多都出來了。
原本吵雜的人群,隨著張天馬車出現,迅速自近而遠,靜了下來。
安佑帝帶著靖妃、史尚書、卓平幾人,上前迎接。
安佑帝上前道:“朕代表安朝上下,恭迎上仙迴朝。”
“上仙再次下凡,實乃安朝之幸,天下蒼生之幸……”
張天沒有下車,透過布簾道:“嗯,皇帝有心了。”
“如今天氣寒冷,還是叫大家先迴城吧。”
“有什麽事情等我迴去再說。”
安佑帝心中“咯噔”一下,開始發慌。
見上仙連馬車都沒有下來,語氣冷淡,顯然是對自己不滿。
自上仙上天至今,自己做的令上仙不滿的事隻有一件。
那就是任徐聞為帥西征,算計上仙。
身為上位者,安佑帝自然明白被人算計是什麽感覺。
自己的臣子若是算計自己,輕則責罵,重則貶謫。
若算計之人不是文官,說不定還會砍頭。
之前蔡丞相被“天火”燒了丞相府,顯然上仙的怒氣不小。
偏偏整個天下,安佑帝誰的臉色都可以不看,卻不得不看張天的臉色。
古語有雲,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
那麽仙人之怒呢?
大家想想天金國和西夏、大蒙的下場,不寒而栗。
仙人之怒,天翻地覆!
安佑帝不敢有任何的不滿,反而反省當初自己是不是太過急功近利了?
為了一個小小的西夏,惹得上仙對自己有意見,實在劃不來。
好在徐聞是自己安朝的人,上仙才沒有駕雲離去。
日後定當找機會,多多找補迴來才行。
安佑帝道:“朕甚為惶恐。小卓子,傳令,遵上仙旨意,迴城。”
卓平高聲道:“上仙旨意,眾人迴城……”
命令一層一層傳下去。
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兵,開始協調百姓迴城。
大家沒有見到仙、君和諧的畫麵出現,準備的歡迎儀式,全部派不上用場。
整個人群充滿一種壓抑感。
張天的馬車,隨著皇帝和百官的隊伍,緩緩朝臨安城而去。
一路上張天不說話,皇帝和百官也不敢多說。
偶爾有些請示,也是通過卓平和徐聞來轉達。
一股無形的壓迫感,籠罩著安佑帝和朝廷百官。
張天正是通過這種心理博弈,向所有人發出一種警告:
仙人,不是隨便可以算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