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傳播過程中不能說“皇上自宮”這些確鑿字眼,否則就是流言。
追究下來,輕則責罰,重則杖斃。
但不少人宮女太監都說看到皇上仰天長歎,眼有淚光,又在淨身堂之地,還能是什麽?
然後加一句“你懂的”。
嚇得不少人急急迴去跟主子稟報去了。
結果一通鬧劇下來,大家才發現是件烏龍。
但也把宗老和後宮妃子嚇得夠嗆,見自己都把皇帝逼得躲到淨身房去了,生怕再鬧下去出事。
於是紛紛道歉,不敢再上門打擾。
安佑帝終於得了幾天清淨,心中暗喜,但表麵上故作大怒。
隨便處罰了幾個散播流言的奴才,就躲在禦書房裏不出來了,靜待論道之日。
…………
張府、皇宮這兩個地方,一般人進不來,也沒人敢來鬧事。
就如此不得清靜了。
臥龍寺和通玄觀自然更加頭大。
臥龍寺和通玄觀算是兩個半公共場所,平時都是開放給信徒上香拜神的。
後院住宿的地方,也有很多信徒交錢過來清修。
臥龍寺那邊還好點。
多數是想拜訪弘願大師和慧圓方丈的,寧願出萬金之資,隻求大師帶一帶,隻要能進張府沾些仙氣就行。
弘願和尚在為論道作準備,所有人一律不見。
慧圓方丈看著拜帖許諾的金額一個比一個高,臉色愁苦。
他倒是想要,偏偏一兩銀子都不敢拿。
若是有一絲私心,帶了不該帶的人進張府,一旦鬧出事來,那可就不是錢的問題了,連性命都難保。
就算要錢不要命,死後還有閻羅王和地藏王菩薩那一關要過呢。
前兩年皇城鬥法,如來佛祖的警告猶在耳邊。
臥龍寺的僧眾,誰敢亂來?
見臥龍寺的人不為萬金所動,信徒們紛紛感歎。
說臥龍寺的和尚不愧為是高僧大德,佛法精深,不為黃白俗物所動。
因此,臥龍寺雖然錢沒撈著,但好歹撈了一些名氣。
通玄觀那邊。
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通玄觀是白玉蟾在皇城鬥法之後,新開的道觀,人氣本來就很高。
隨著紫陽真人前來掛單,更是堵得連門都擠不進去了。
“十世悍匪”原本是最受歡迎的人形景點,現在前來的居士連看都不看他一眼,隻想著擠到後院拜見紫陽真人。
“十世悍匪”隻得化身為門栓,死死地攔住眾人。
攔是攔住了,但通玄觀的人沒經驗,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一夜下來,所有掛在外麵的道袍被偷盜一空,室內失竊的衣服亦不在少數。
白玉蟾和十世悍匪這才想起《西遊記》中記載的,紫陽真人身上那件裳衣可以化作五彩仙衣,護人周全。
仙衣的誘惑大到足以令任何人鋌而走險。
臨安府身為帝都,臥虎藏龍。
這些人不敢去皇宮和張府,但卻想來通玄觀試一試。
白玉蟾再厲害,也隻能護得自己房間周全,哪裏會守夜看道袍?
第二天一早,好多道士和住宿的居士起來找衣服,亂哄哄的一片。
唯有紫陽真人門下那兩壯年四青年六個道士,慢悠悠地過來道:“各位道友,貧道早有警告,要看好自己的衣服。”
“我等在台州崇道觀就深受其害,奈何各位聽而不信。”
有與他們一個輩份的道士罵道:“好你個劉奉真,話說一半留一半,隻說看好衣服,卻不說清楚緣由。”
劉奉真“哈哈”一笑:“誰叫你們毫不在意。”
“太上老君在《道德經》有雲: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諸位的希夷之道修行不淺啊,哈哈哈哈……”
通玄觀的道士迴道:“老君還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劉奉真,你說話說一半,你的不知之道,修為亦頗深呐……”
真正修行的道士都品性灑脫。
丟衣服這件事他們倒沒怎麽放在心上,反倒是借著此事,引經據典,互相辯經。
看似對罵,實則無絲毫怒氣。
兩方互相互嗆了幾句,最後有說有笑去做早課,吃早膳。
隨後派人出觀,到臨安城內請裁縫緊急趕製一批新道袍。
否則趕不上論道之日。
第二天夜裏。
在十世悍匪以及幾位道教高人的通力合作下,逮了七八個梁上君子。
通玄觀不打不罵,也不送官府,押到庭院裏。
紫陽門下的劉奉真拿出一個火折子,勸道:“諸位居士,師父他老人家尚未成仙,此間並無仙衣,諸位不要再來了。”
說著,用火折子在道袍上燒了一個小口,又道:“諸位請看,若是仙衣,豈能被凡火燒毀?”
幾位梁上君子“恍然大悟”,“痛哭流涕”,道:“道長仁心,我等錯了。”
“我等貪心,打擾了各位道長清修,實屬不該。願將之前的道袍全部送迴。迴去之後,一定洗心革麵……”
劉奉真滿意點點頭:“孺子可教也。”
當晚的後半夜,那幾位梁上君子果然信守承諾,將道袍送了迴來。
但每個道袍上都燙了一個小洞。
自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通玄觀沒有再丟過衣服,但是幾乎所有衣服都莫名其妙,不知何時被人偷偷燙了個小洞。
有些道袍前後被燙了不止一次。
顯然那些梁上君子不是同一批人,不是自己親手燙的洞信不過。
就連後麵新的道袍亦不能幸免。
一時間,住在通玄觀的道士、居士,身上的衣服就沒有一件完好的,到處都是燙穿的小洞。
來燒香的信徒不明內情。
見自己尊崇的道長皆是如此著裝,以為什麽虔誠儀式。
於是,紛紛效仿。
一時間,竟然在臨安城裏流行起一種“燙傷裝”。
但凡身上衣服沒用香火燙幾個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道教信徒。
特別是小孩,更是深受其害。
好不容易到了新年,父母給裁了身新衣服。
結果這個流行趨勢一起來,不知從哪裏傳出說用香火燙穿衣服,表示自己虔誠,香火燒穿了衣服都沒發現。
因此,洞越多,越可得神仙保佑。
父母自然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
到了通玄觀,向各路神仙請了把香火,對著小屁孩的衣服一陣亂戳。
頓時,滿道觀都是小屁孩的哭聲。
…………
各方鬧劇,一直維持到大年初五。
皇宮、道教、佛教三路人馬,在各自的人馬簇擁下,朝張府出發。
皇宮護衛甲胄明亮,軍陣嚴明。
佛教信徒衣著光鮮,和和氣氣。
唯有道教那一路,從道士到信徒,全都是“燙傷裝”,實為一大奇觀。
等張府大開正門,張天出來迎接的時候。
看到道教那一路人馬疑惑不已。
這是什麽儀式?怎麽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
隻聽說過和尚燙頭的,卻從來沒有聽說道教燙衣服的。
追究下來,輕則責罰,重則杖斃。
但不少人宮女太監都說看到皇上仰天長歎,眼有淚光,又在淨身堂之地,還能是什麽?
然後加一句“你懂的”。
嚇得不少人急急迴去跟主子稟報去了。
結果一通鬧劇下來,大家才發現是件烏龍。
但也把宗老和後宮妃子嚇得夠嗆,見自己都把皇帝逼得躲到淨身房去了,生怕再鬧下去出事。
於是紛紛道歉,不敢再上門打擾。
安佑帝終於得了幾天清淨,心中暗喜,但表麵上故作大怒。
隨便處罰了幾個散播流言的奴才,就躲在禦書房裏不出來了,靜待論道之日。
…………
張府、皇宮這兩個地方,一般人進不來,也沒人敢來鬧事。
就如此不得清靜了。
臥龍寺和通玄觀自然更加頭大。
臥龍寺和通玄觀算是兩個半公共場所,平時都是開放給信徒上香拜神的。
後院住宿的地方,也有很多信徒交錢過來清修。
臥龍寺那邊還好點。
多數是想拜訪弘願大師和慧圓方丈的,寧願出萬金之資,隻求大師帶一帶,隻要能進張府沾些仙氣就行。
弘願和尚在為論道作準備,所有人一律不見。
慧圓方丈看著拜帖許諾的金額一個比一個高,臉色愁苦。
他倒是想要,偏偏一兩銀子都不敢拿。
若是有一絲私心,帶了不該帶的人進張府,一旦鬧出事來,那可就不是錢的問題了,連性命都難保。
就算要錢不要命,死後還有閻羅王和地藏王菩薩那一關要過呢。
前兩年皇城鬥法,如來佛祖的警告猶在耳邊。
臥龍寺的僧眾,誰敢亂來?
見臥龍寺的人不為萬金所動,信徒們紛紛感歎。
說臥龍寺的和尚不愧為是高僧大德,佛法精深,不為黃白俗物所動。
因此,臥龍寺雖然錢沒撈著,但好歹撈了一些名氣。
通玄觀那邊。
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通玄觀是白玉蟾在皇城鬥法之後,新開的道觀,人氣本來就很高。
隨著紫陽真人前來掛單,更是堵得連門都擠不進去了。
“十世悍匪”原本是最受歡迎的人形景點,現在前來的居士連看都不看他一眼,隻想著擠到後院拜見紫陽真人。
“十世悍匪”隻得化身為門栓,死死地攔住眾人。
攔是攔住了,但通玄觀的人沒經驗,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一夜下來,所有掛在外麵的道袍被偷盜一空,室內失竊的衣服亦不在少數。
白玉蟾和十世悍匪這才想起《西遊記》中記載的,紫陽真人身上那件裳衣可以化作五彩仙衣,護人周全。
仙衣的誘惑大到足以令任何人鋌而走險。
臨安府身為帝都,臥虎藏龍。
這些人不敢去皇宮和張府,但卻想來通玄觀試一試。
白玉蟾再厲害,也隻能護得自己房間周全,哪裏會守夜看道袍?
第二天一早,好多道士和住宿的居士起來找衣服,亂哄哄的一片。
唯有紫陽真人門下那兩壯年四青年六個道士,慢悠悠地過來道:“各位道友,貧道早有警告,要看好自己的衣服。”
“我等在台州崇道觀就深受其害,奈何各位聽而不信。”
有與他們一個輩份的道士罵道:“好你個劉奉真,話說一半留一半,隻說看好衣服,卻不說清楚緣由。”
劉奉真“哈哈”一笑:“誰叫你們毫不在意。”
“太上老君在《道德經》有雲: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諸位的希夷之道修行不淺啊,哈哈哈哈……”
通玄觀的道士迴道:“老君還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劉奉真,你說話說一半,你的不知之道,修為亦頗深呐……”
真正修行的道士都品性灑脫。
丟衣服這件事他們倒沒怎麽放在心上,反倒是借著此事,引經據典,互相辯經。
看似對罵,實則無絲毫怒氣。
兩方互相互嗆了幾句,最後有說有笑去做早課,吃早膳。
隨後派人出觀,到臨安城內請裁縫緊急趕製一批新道袍。
否則趕不上論道之日。
第二天夜裏。
在十世悍匪以及幾位道教高人的通力合作下,逮了七八個梁上君子。
通玄觀不打不罵,也不送官府,押到庭院裏。
紫陽門下的劉奉真拿出一個火折子,勸道:“諸位居士,師父他老人家尚未成仙,此間並無仙衣,諸位不要再來了。”
說著,用火折子在道袍上燒了一個小口,又道:“諸位請看,若是仙衣,豈能被凡火燒毀?”
幾位梁上君子“恍然大悟”,“痛哭流涕”,道:“道長仁心,我等錯了。”
“我等貪心,打擾了各位道長清修,實屬不該。願將之前的道袍全部送迴。迴去之後,一定洗心革麵……”
劉奉真滿意點點頭:“孺子可教也。”
當晚的後半夜,那幾位梁上君子果然信守承諾,將道袍送了迴來。
但每個道袍上都燙了一個小洞。
自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通玄觀沒有再丟過衣服,但是幾乎所有衣服都莫名其妙,不知何時被人偷偷燙了個小洞。
有些道袍前後被燙了不止一次。
顯然那些梁上君子不是同一批人,不是自己親手燙的洞信不過。
就連後麵新的道袍亦不能幸免。
一時間,住在通玄觀的道士、居士,身上的衣服就沒有一件完好的,到處都是燙穿的小洞。
來燒香的信徒不明內情。
見自己尊崇的道長皆是如此著裝,以為什麽虔誠儀式。
於是,紛紛效仿。
一時間,竟然在臨安城裏流行起一種“燙傷裝”。
但凡身上衣服沒用香火燙幾個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道教信徒。
特別是小孩,更是深受其害。
好不容易到了新年,父母給裁了身新衣服。
結果這個流行趨勢一起來,不知從哪裏傳出說用香火燙穿衣服,表示自己虔誠,香火燒穿了衣服都沒發現。
因此,洞越多,越可得神仙保佑。
父母自然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
到了通玄觀,向各路神仙請了把香火,對著小屁孩的衣服一陣亂戳。
頓時,滿道觀都是小屁孩的哭聲。
…………
各方鬧劇,一直維持到大年初五。
皇宮、道教、佛教三路人馬,在各自的人馬簇擁下,朝張府出發。
皇宮護衛甲胄明亮,軍陣嚴明。
佛教信徒衣著光鮮,和和氣氣。
唯有道教那一路,從道士到信徒,全都是“燙傷裝”,實為一大奇觀。
等張府大開正門,張天出來迎接的時候。
看到道教那一路人馬疑惑不已。
這是什麽儀式?怎麽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
隻聽說過和尚燙頭的,卻從來沒有聽說道教燙衣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