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儒道佛三家各自安排行程。
當天晚上,傅瑾瑜通過千裏眼,將情況跟張天詳細說明了。
這也是中原三家敢答應鬥法,最大的底氣所在!
背後有仙人的支持,如果這樣還鬥不過對方,還不如直接退出吐蕃,讓軍隊上去算了。
隻是,軍隊上去解決不了吐蕃當地人信仰的問題。
最終還是得儒道佛三家去一一教化。
若是能贏得鬥法,自然最為省事。
張天聽了傅瑾瑜的稟報,道:“我知道了。”
“我會作一些安排,確保鬥法萬無一失,到時候按我說的去做即可。”
“是,上仙!”傅瑾瑜恭聲道。
這塊鬥法,關係重大。
甚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吐蕃的歸屬。
吐蕃一旦勝了,至少在短期內,不受安朝的影響。
當地的貴族、喇嘛還能夠繼續在圈地裏苟安。
儒道佛三家的人如果失敗,安朝再派兵上去,必然會遭遇到當地貴族、喇嘛,甚至農奴的強烈反抗。
而安朝三家如果勝了,相當於從上至下,拿下了整個吐蕃的民心。
不但可以拯救無數農奴,積無量功德,還能傳播自家思想。
隻要時機合適,甚至隨時可以將吐蕃並入安朝的版圖。
這種先得民心,再吞並領土的兼並手段,可遠遠比軍隊直接上去砍殺要好得多。
因此,無論是吐蕃本地貴族喇嘛,還是安朝這邊,都沒有抱著公平決鬥的心思。
一切都為了勝利!
如此大事,張天自然對使用“作弊”手段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時間是一個月之後,還很充足,張天倒不急。
在此之前,有一些準備工作需要做。
…………
第二天,早朝。
張天照常早起鍛煉,吃完早餐,才由鐵東駕著馬車,往皇宮而去。
安朝君臣見張天來了,心中又驚又喜。
張天一般不插手朝政,但凡主動上朝,不是有大事發生,就是有大喜降臨。
安佑帝從龍椅上走下來,迎上來道:“上仙來此,不知可有事吩咐?”
張天施施然坐在他的專座上,道:“吐蕃那邊,發生了一些事,可能需要我幫忙。”
“到時候我會去吐蕃一行,有些事需要朝廷早作準備。”
安佑帝大喜:“上仙親自出手,吐蕃無憂矣。”
“不知上仙需要朝廷做何準備?可是要派兵上吐蕃高原?”
“隻是時日不長,成都府的兵馬尚未訓練完畢。”
雖然如今隻派了儒、道、佛三家人上吐蕃,但朝廷也在作兩手準備。
在成都府挑選了一批軍士,讓其慢慢適應高原氣候,準備隨時調用。
張天搖搖頭道:“派兵暫時不用。”
“我欲借用帝星一段時間,皇帝你安撫好天下百姓即可。”
“借用帝星?!”朝堂上眾人一驚。
安佑帝道:“上仙,難道此行西藏有外域神靈阻擋,需要帝星助力?”
要知道,當初北伐天金國,殺得天金百萬軍隊人仰馬翻,張天也未曾移動帝星。
頂多隻是隱匿帝星,打擊天金國軍隊的士氣。
如今去一趟蠻荒落後的吐蕃,居然需要調動帝星,這令朝堂百官極為震驚。
帝星即是九重天太空酒店,雖然掌控權在張天手裏,隨時調用無人可以阻止。
說是“借”,隻是給皇帝和安朝一個麵子。
畢竟帝星現在已經是安朝人的信仰之星。
若是驟然西移,或者消失,恐怕會給安朝百姓太大的衝擊,甚至滋生禍端。
所以,張天跟皇帝說一下,讓他們提前準備,安撫民心。
張天道:“吐蕃倒未發現有什麽神靈。”
“隻是此行事關重大,又涉及到上古神器,為確保萬無一失,所以讓帝星伴我西行。”
在邏些城(拉薩)以東,還在九重天的天火係統攻擊範圍。
但再往西2500裏的岡仁波齊,就有些超出範圍了。
到時候天火係統的光柱,自東而來的角度會非常傾斜。
加上岡仁波齊周圍群山環繞,很容易阻擋天火係統的攻擊。
張天雖然不確定是否用得上天火係統,但從安全角度來看,有這麽一個大殺器,當然得用上了。
隻不過移動九重天,需要消耗一些的能量。
如今九重天就是為自己服務的,該用的時候還是得用。
如果因為想節約這點能量,萬一遇到什麽極小概率的意外,導致九重天不能及時救援,那就死得冤了。
安佑帝看了一眼徐聞,道:“徐卿家,遵上仙旨意,稍後擬旨公告天下。”
“在聖旨末尾,加上你代筆之名。”
“是,皇上。”徐聞作揖領旨。
徐聞做了狀元之後,皇帝終於正式授予他官職。
在翰林院做了一個翰林修撰,從五品。
官職看著不高,但平時上朝,都是站在史尚書之後,直接參與國家大事。
恰巧,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學侍從機構,其官員負責起草詔令、侍從筆墨等工作。
加上徐聞是張天弟子。
如今“借帝星”的聖旨,由他來擬最合適不過了。
一般來說,聖旨是誰代筆的無關緊要,天下百姓也沒人關心。
安佑帝之所以故意讓徐聞加上代筆之名,其實是用徐聞之名,向天下百姓傳遞一個信息:
這是上仙的旨意!
之前張天飛天,天空上出現“血月”現象,安佑帝就以徐聞的名義發布過公告,安撫民心。
如今張天駐世,安佑帝借用徐聞之名,絲毫不覺得自己的帝王威嚴受到影響。
反而覺得這是一個通過仙人弟子,向上仙表示誠意的一個手段。
安佑帝道:“上仙,不知此次西行,需要多少時日?”
張天道:“大概一個多月吧。”
“上仙,可需要朝廷派人跟隨侍候?以處理一些凡間雜事?”
徐聞眼前一亮,道:“仙師,弟子可伴隨仙師左右……”
張天擺擺手,道:“此行路途遙遠,時間緊迫,陸路上來不及,我準備從天上過去。”
“就不需要人隨行了。”
“噢……”徐聞一陣失落。
安佑帝和史尚書則是神色向往。
當初張天送的“第三件禮物”,就是帶他們兩人上天一遊。
那種從天上觀察世間的視角,令人心馳神往,迴味無窮。
隻可惜自從那次之後,張天隻有在三爺造反大事,才帶著徐聞低空飛了一次。
但那次是夜裏,黑乎乎的徐聞什麽都看不見,頗為惋惜。
自此之後,張天沒有再帶任何人上天。
安佑帝和史尚書等人聯想到當初天上一遊,兩次聽到“滴滴”的警告聲。
以為帶人上天有什麽禁忌。
於是,以訛傳訛之下,大家就不敢再提這事了。
徐聞道:“仙師,此行一去曆時一月,吐蕃蠻荒之地,料想也沒什麽美食。”
“不知可要殺雞宰羊,做成幹糧帶一些去?”
當天晚上,傅瑾瑜通過千裏眼,將情況跟張天詳細說明了。
這也是中原三家敢答應鬥法,最大的底氣所在!
背後有仙人的支持,如果這樣還鬥不過對方,還不如直接退出吐蕃,讓軍隊上去算了。
隻是,軍隊上去解決不了吐蕃當地人信仰的問題。
最終還是得儒道佛三家去一一教化。
若是能贏得鬥法,自然最為省事。
張天聽了傅瑾瑜的稟報,道:“我知道了。”
“我會作一些安排,確保鬥法萬無一失,到時候按我說的去做即可。”
“是,上仙!”傅瑾瑜恭聲道。
這塊鬥法,關係重大。
甚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吐蕃的歸屬。
吐蕃一旦勝了,至少在短期內,不受安朝的影響。
當地的貴族、喇嘛還能夠繼續在圈地裏苟安。
儒道佛三家的人如果失敗,安朝再派兵上去,必然會遭遇到當地貴族、喇嘛,甚至農奴的強烈反抗。
而安朝三家如果勝了,相當於從上至下,拿下了整個吐蕃的民心。
不但可以拯救無數農奴,積無量功德,還能傳播自家思想。
隻要時機合適,甚至隨時可以將吐蕃並入安朝的版圖。
這種先得民心,再吞並領土的兼並手段,可遠遠比軍隊直接上去砍殺要好得多。
因此,無論是吐蕃本地貴族喇嘛,還是安朝這邊,都沒有抱著公平決鬥的心思。
一切都為了勝利!
如此大事,張天自然對使用“作弊”手段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時間是一個月之後,還很充足,張天倒不急。
在此之前,有一些準備工作需要做。
…………
第二天,早朝。
張天照常早起鍛煉,吃完早餐,才由鐵東駕著馬車,往皇宮而去。
安朝君臣見張天來了,心中又驚又喜。
張天一般不插手朝政,但凡主動上朝,不是有大事發生,就是有大喜降臨。
安佑帝從龍椅上走下來,迎上來道:“上仙來此,不知可有事吩咐?”
張天施施然坐在他的專座上,道:“吐蕃那邊,發生了一些事,可能需要我幫忙。”
“到時候我會去吐蕃一行,有些事需要朝廷早作準備。”
安佑帝大喜:“上仙親自出手,吐蕃無憂矣。”
“不知上仙需要朝廷做何準備?可是要派兵上吐蕃高原?”
“隻是時日不長,成都府的兵馬尚未訓練完畢。”
雖然如今隻派了儒、道、佛三家人上吐蕃,但朝廷也在作兩手準備。
在成都府挑選了一批軍士,讓其慢慢適應高原氣候,準備隨時調用。
張天搖搖頭道:“派兵暫時不用。”
“我欲借用帝星一段時間,皇帝你安撫好天下百姓即可。”
“借用帝星?!”朝堂上眾人一驚。
安佑帝道:“上仙,難道此行西藏有外域神靈阻擋,需要帝星助力?”
要知道,當初北伐天金國,殺得天金百萬軍隊人仰馬翻,張天也未曾移動帝星。
頂多隻是隱匿帝星,打擊天金國軍隊的士氣。
如今去一趟蠻荒落後的吐蕃,居然需要調動帝星,這令朝堂百官極為震驚。
帝星即是九重天太空酒店,雖然掌控權在張天手裏,隨時調用無人可以阻止。
說是“借”,隻是給皇帝和安朝一個麵子。
畢竟帝星現在已經是安朝人的信仰之星。
若是驟然西移,或者消失,恐怕會給安朝百姓太大的衝擊,甚至滋生禍端。
所以,張天跟皇帝說一下,讓他們提前準備,安撫民心。
張天道:“吐蕃倒未發現有什麽神靈。”
“隻是此行事關重大,又涉及到上古神器,為確保萬無一失,所以讓帝星伴我西行。”
在邏些城(拉薩)以東,還在九重天的天火係統攻擊範圍。
但再往西2500裏的岡仁波齊,就有些超出範圍了。
到時候天火係統的光柱,自東而來的角度會非常傾斜。
加上岡仁波齊周圍群山環繞,很容易阻擋天火係統的攻擊。
張天雖然不確定是否用得上天火係統,但從安全角度來看,有這麽一個大殺器,當然得用上了。
隻不過移動九重天,需要消耗一些的能量。
如今九重天就是為自己服務的,該用的時候還是得用。
如果因為想節約這點能量,萬一遇到什麽極小概率的意外,導致九重天不能及時救援,那就死得冤了。
安佑帝看了一眼徐聞,道:“徐卿家,遵上仙旨意,稍後擬旨公告天下。”
“在聖旨末尾,加上你代筆之名。”
“是,皇上。”徐聞作揖領旨。
徐聞做了狀元之後,皇帝終於正式授予他官職。
在翰林院做了一個翰林修撰,從五品。
官職看著不高,但平時上朝,都是站在史尚書之後,直接參與國家大事。
恰巧,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學侍從機構,其官員負責起草詔令、侍從筆墨等工作。
加上徐聞是張天弟子。
如今“借帝星”的聖旨,由他來擬最合適不過了。
一般來說,聖旨是誰代筆的無關緊要,天下百姓也沒人關心。
安佑帝之所以故意讓徐聞加上代筆之名,其實是用徐聞之名,向天下百姓傳遞一個信息:
這是上仙的旨意!
之前張天飛天,天空上出現“血月”現象,安佑帝就以徐聞的名義發布過公告,安撫民心。
如今張天駐世,安佑帝借用徐聞之名,絲毫不覺得自己的帝王威嚴受到影響。
反而覺得這是一個通過仙人弟子,向上仙表示誠意的一個手段。
安佑帝道:“上仙,不知此次西行,需要多少時日?”
張天道:“大概一個多月吧。”
“上仙,可需要朝廷派人跟隨侍候?以處理一些凡間雜事?”
徐聞眼前一亮,道:“仙師,弟子可伴隨仙師左右……”
張天擺擺手,道:“此行路途遙遠,時間緊迫,陸路上來不及,我準備從天上過去。”
“就不需要人隨行了。”
“噢……”徐聞一陣失落。
安佑帝和史尚書則是神色向往。
當初張天送的“第三件禮物”,就是帶他們兩人上天一遊。
那種從天上觀察世間的視角,令人心馳神往,迴味無窮。
隻可惜自從那次之後,張天隻有在三爺造反大事,才帶著徐聞低空飛了一次。
但那次是夜裏,黑乎乎的徐聞什麽都看不見,頗為惋惜。
自此之後,張天沒有再帶任何人上天。
安佑帝和史尚書等人聯想到當初天上一遊,兩次聽到“滴滴”的警告聲。
以為帶人上天有什麽禁忌。
於是,以訛傳訛之下,大家就不敢再提這事了。
徐聞道:“仙師,此行一去曆時一月,吐蕃蠻荒之地,料想也沒什麽美食。”
“不知可要殺雞宰羊,做成幹糧帶一些去?”